继电保护设计 下载本文

Ks,min??3I0minI??0,op12209.24?2.146 〉1.3

1030.286满足灵敏度要求。 (3)动作时间:0.5S 零序电流保护Ⅲ段的整定

(1)整定值:躲过线路末端短路时可能出现的最大不平衡电流即:

(3)I?KKKI unb,maxnpsterk.max???????TA=

2?0.5?0.1?1.066?5021= 5.35 (A)

100I0.op1?KrelIunb,max = 1.3×5.35 = 6.955 (A)

(2)灵敏度校验:

当作近后备保护时:

3I0min2209.24???==3.176 〉1.3 ?Ks,min???100?6.955?TAI0,op1满足灵敏度要求。 当作远后备保护时:

3I0min351.47???==0.505〈1.2 ?Ks,min????TAI0,op1100?6.955不满足灵敏度要求。 (3)动作时间:1S

(4)由于灵敏度不满足要求应换成接地距离保护。

6.4整定结果

按照零序电流保护整定计算的原则,可算出各点保护的零序电流整定值如下表6.1所示:

表6.1 各点的零序整定值

短路点 零序I段 起动电流(kA) 1.37 0.61 0.61 1.44 动作时限(s) 0 0 0 0 零序II段 起动电流(kA) 0.10 0.12 0.05 0.10 动作时限(s) 0.5 0.5 0.5 0.5 零序III段 起动电流(kA) 0.09 0.09 2.94 0.03 动作时限(s) 2.5 2.5 1.0 2.0 d1 d2 d3 d4 37

d5 d6 d7 d8 2.09 1.48 1.69 1.62 0 0 0 0 0.14 0.52 2.94 0.36 0.5 0.5 0.5 0.5 0.03 0.05 2.94 0.05 2.0 1.0 1.0 2.0 7 综合评价

7.1对电流保护的综合评价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主要优点是简单、可靠、经济,并且一般情况下都能较快的切除故障。但是一般用于35KV及以下的电压等级的电网中,对于容量大、电压高或者结构复杂的网络,它难于满足电网对保护的要求。缺点是它的灵敏度和保护范围直接受系统运行方式和短路类型的影响,此外,它只在单侧电源电网中才有选择性。 7.2对零序电流保护的评价

零序电流保护比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于零序一段,由于线路的零序阻抗大于正序阻抗,使的线路始末两端电流变化较大,因此使零序一段保护范围增大,即提高了灵敏度;对于零序三段,由于起动值是按不平衡电流来整定的,所以比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的起动值小,即灵敏度高;零序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较相间保护短;零序电流保护不反映系统振荡和过负荷;零序功率元件无死区,副方电压断线时,不会误动作;接线简单可靠。其缺点是不能反应相间短路。

7.3对距离保护的综合评价

主要优点:能满足多电源复杂电网对保护动作选择性的要求,阻抗继电器是同时反应电压的降低和电流的增大而动作的,因此距离保护较电流保护有较高的灵敏度。其中Ⅰ段距离保护基本不受运行方式的影响,而Ⅱ、Ⅲ段受系统运行变化的影响也较电流保护要小一些,保护区域比较稳定。

主要缺点:不能实现全线瞬动。对双侧电源线路,将有全线的30﹪~40﹪的第Ⅱ段时限跳闸,这对稳定有较高要求的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来说是不能接受的。阻抗继电器本身较长复杂,还增设了振荡闭锁装置,电压断线闭锁装置,因此距离保护装置调试比较麻烦,可靠性也相对低些。

38

8 结论

本次设计过程主要是针对110KV电网接线,在本次设计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存在很多计算的不够正确,这主要是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所导致。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重点介绍了距离保护整定计算和零序电流保护整定计算,从不同的短路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首先选择过电流保护,对电网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包括电流的正序、负序、零序电流的短路计算,整定电流保护的整定值。在过电流保护不满足的情况下,相间故障选择距离保护,接地故障选择零序电流保护,同时对距离保护、零序电流保护进行整定计算,对不同的短路参数来进行不同种类设备的选择。

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帮助,谢谢!

参考文献

[1] 何仰赞.《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 戈东方.《电力工程电气设备手册》[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3] 韩笑.《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继电保护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4] 王士政.《电力工程类专题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5] 黄其励.《电力工程师手册》(上、下)[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6] 刘笙.《电气工程基础》(上 、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7] 张保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8] 曹绳敏.《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参考资料》[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

[9] 陈根永.《电气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原理与算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10] 吕继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