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Zm1(Z) 1式中m为稳定度系数。适用于非中性层结和中性条件下300~500m的气层。故大气污染浓度估算中应用指数率较多。 41.海陆风
海陆风是海风和陆风的总称,它发生在海陆交界地带,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一种大气局地环流。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面温度,夜间陆上温度低于海面温度,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白天高空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低空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间相反形成陆风。 42.山谷风
山谷风是山风和谷风的总称,它发生在山区,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一种大气局地环流。白天山坡上增温快,而山谷中同高度上的空气温度由于离地面远而增温慢,造成水平方向的温差,产生环流,使风由谷底沿山坡向上吹,形成谷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降温快,而山谷中间同一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面远而降温慢,冷空气沿山坡下沉,产生了与白天相反的环流,形成山风。 43.城市热岛环流及产生原因
城市热岛环流是由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地风。产生城乡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1)城市人口密集、工业集中,使得能耗水平高;(2)城市的覆盖物(如建筑、水泥路面等)热容量大,白天吸收太阳辐射能,夜间放热缓慢,使得低层空气冷却变缓;(3)城市上空笼罩着一层烟雾和二氧化碳,使得地面有效辐射减弱。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这种情况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44.一登山运动员在山脚处测得气压为1000 hPa,登山到达某高度后又测得气压为500 hPa,试问登山运动员从山脚向上爬了多少米?假设山脚下的气温为10℃。 解:由气体静力学方程式,大气中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可用下式描述:
dP??g??dZ (1)
将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即有
PV?mmMRT 可写为 ??PMV?RT (2) 将(2)式带入(1),并整理,得到以下方程:
dPP??gMRTdZ 假定在一定范围内温度T的变化很小,可以忽略。对上式进行积分得:
lnP??gMRTZ?C 即 lnP2gMP??(Z2?Z1)(3) 1RT假设山脚下的气温为10℃,带入(3)式得:
ln5001000??9.8?0.0298.314?283?Z 得?Z?5.7km
即登山运动员从山脚向上爬了约5.7km。
45.在铁塔上观测的气温资料如下表所示,试计算各层大气的气温直减率:?1.5?10,
?10?30,?30?50,?1.5?30,?1.5?50,并判断各层大气稳定度。
高度 Z/m 1.5 10 30 50 气温 T/K 298 297.8 297.5 297.3 解:??T297.81.5?10???z???29810?1.5?2.35K/100m??d,不稳定 ??T10?30???z??297.5?297.830?10?1.5K/100m??d,不稳定
??T30?50???z??297.3?297.550?30?1.0K/100m??d,中性
??T1.5?30???z??297.5?29830?1.5?1.75K/100m??d,不稳定
?1.5?50???T?z??297.3?29850?1.5?1.44K/100m??d,不稳定。 46.在气压为400 hPa处,气块温度为230K。若气块绝热下降到气压为600 hPa处,气块温度变为多少?
解:
T1?(P1)0.288TP, 00TP11?T0(P)0.288?230(600)0.288?258.49K 0400第四章大气浓度估算模式
1.何谓大气湍流,并按形成原因进行分类。 答: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
按湍流形成原因可分为两种湍流:一是由于垂直方向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热力湍流,其强度主要取决于大气稳定度;二是由于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引起的机械湍流,其强度主要决定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度。
2.湍流扩散理论有三种,它们分别为 。 梯度输送理论,湍流统计理论和相似理论 3.简述大气扩散模式中高斯扩散模式的原理。
答:(1)坐标系:以排放点(无界点源或地面源)或高架源排放点在地面的投影点为原点,x轴正向为平均风向,y轴在水平面内垂直于x轴,y轴的正向在x轴的左侧,
z轴垂直于水平面xoy,向上为正方向,即为右手坐标系。
(2)若连续点源的平均烟流,浓度分布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可作以下四点假设 :污染物浓度在y、z风向上分布为正态分布;全部高度风速均匀稳定;源强是连续均匀稳定的;扩散中污染物是守恒的(不考虑转化)。
4.高架连续点源的扩散问题,必须考虑到地面对扩散的影响。按照 ,
可以用 来处理这类问题。 全反射原理;像源法
5.产生烟流抬升的原因有两个,它们分别是 。 一是烟囱出口处的烟流具有一定的初始动量,二是由于烟流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而产生的净浮力
6.烟气抬升高度计算公式主要有三类公式,它们分别是 。
霍兰德(Holland)公式、布里格斯(Briggs)公式、中国国标中规定的公式7.在危险风速下,烟流抬升高度刚好等于 ,此时的地面最大浓度称为 。 烟囱的几何高度;地面绝对最大浓度
8.厂址选择中应考虑的环保要求主要有 。 背景浓度、风向、风速、温度层结、地形等
9.降低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地面浓度的方法有 。 燃烧前脱硫、燃烧中固硫、尾气脱硫、高空排放
10.水平方向的空气运动称为 ,垂直方向的空气运动则称为 。 风;对流(或升降气流)
11.某污染源排出SO2量为80g/s,有效源高为60m,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6m/s。在当时的气象条件下,正下风方向500m处的?y?35.3m,?z?18.1m,试求正下风方向500m处SO2的地面浓度。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88(4-9)得
QH2?(x,0,0,H)?exp(?2)2?z?u?y?z?80603exp(?)?0.0273mg/m??6?35.3?18.12?18.122?max?
H35.842Q?z????25.34m。 时,z222?uHe?y稳定度为D级,由表查得与之相应的x=745.6m。 此时?y?50.1m。代入上式?max?12.某污染源排出SO2量为80g/s,有效源高为60m,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6m/s。在当时的气象条件下,正下风方向500m处的??35.3m,??18.1m。试计算下2?1025.343。 ??0.231?g/m2??4?35.84e50.114.某硫酸厂尾气烟囱高50m,SO2排放量为100g/s。夜间和上午地面风速为3m/s,yz风向x=500m、y=50m处SO2的地面浓度。 解:将数据代入式4-8得
22?(500,50,0,60)?80??6?35.3?18.1exp(?502?35.32)exp(?602?18.12)?0.010mg/m313.某一工业锅炉烟囱高30m,直径0.6m,烟气出口速度为20m/s,烟气温度为405K,大气温度为293K,烟囱出口处风速4m/s,SO2排放量为10mg/s。试计算中性大气条件下SO2的地面最大浓度和出现的位置。设大气稳定度为D级,此种情况下标准差与距离的关系如下表。
距离 x/km 稳定度 标准差 0.4 0.5 0.6 0.8 1.0 1.2 бy 28.8 35.3 40.9 53.5 65.6 76.7 D бz 15.3 18.1 20.9 27.0 32.1 37.2
解:由霍兰德公式求得
?H?vsD?Tau(1.5?2.7TsTD)?20?0.6(1.5?2.7?405?293405?0.6)?5.84ms4烟囱有效高度为H?Hs??H?30?5.84?35.84m。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89 (4-10)、(4-11)
夜间云量为3/10。当烟流全部发生熏烟现象时,确定下风方向12km处SO2的地面浓度。设稳定度为E级,下风方向12km处?y?427m,?z?87.4m。
解:?Hyf??y?8?427?508?433.25m, hf?H?2?z?50?2?87.4?224.8m
?F(12000,0,0,50)?Q2?uh?100f?yf2??3?224.8?433.25?1.365?10?4g/m3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1.确定颗粒粒径的方法有两种,它们是 ,不同方法所确定的粒径分别称为 。 直接法和间接法;代表性尺寸和当量直径
2.用显微镜法测定颗粒粒径时,定向直径dF、定向面积等分径dM、等投影面积径dH,对于同一颗粒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 A.dF>dH>dM B.dF C.dF>dM>dH D.dF=dH=dM A 3.关于空气动力直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颗粒沉降速度与密度为1000kg/m3 圆球沉降速度相同时的圆球直径 B.同一流体中颗粒沉降速度与密度为1000kg/m3 圆球沉降速度相同时的圆球直径 C.空气中颗粒沉降速度与密度相同的圆球沉降速度相同时的圆球直径 D.同一流体中颗粒沉降速度与密度相同的圆球沉降速度相同时的圆球直径 A 4.关于斯托克斯直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颗粒沉降速度与密度为1000kg/m3 圆球沉降速度相同时的圆球直径 B.同一流体中颗粒沉降速度与密度为1000kg/m3 圆球沉降速度相同时的圆球直径 C.空气中颗粒沉降速度与密度相同的圆球沉降速度相同时的圆球直径 D.同一流体中颗粒沉降速度与密度相同的圆球沉降速度相同时的圆球直径 D 5.筛下累积频率为0.5时对应的粒径称为( ) A.众径 B.算术平均直径 C.中位径 D.几何平均直径 C 6.筛下累积频率曲线拐点处,即频率密度最大值处对应的粒径称为( ) A.表面积平均直径 B.体积平均直径 C.中位径 D.众径 D 7.常用的颗粒群平均粒径表示方法有 。 众径、中位径、长度平均粒径、表面积平均粒径、体积平均粒径、表面积-体积平均粒径、几何平均粒径等(至少写出4个) 8.常用的粒径分布函数有 。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罗辛-拉姆勒分布 9.颗粒床层的空隙率ε是指 ,空隙率ε与颗粒的真密度ρp和堆积密度ρb之间的关系为 。 颗粒间和内部空隙的体积与床层堆积的总体积之比;ρb=(1-ε)ρp 10.粉尘的( )是设计除尘器灰斗(或粉料仓)的锥度及除尘管路或输灰管路倾斜度的主要依据。 A.导电性 B.粘附性 C.润湿性 D.安息角和滑动角 C 11.简述粉尘比表面积定义及常用表达式。 答:粉尘的比表面积定义为单位体积(或质量)粉尘所具有的表面积。 以粉尘自身体积(即净体积)表示的比表面积SV,用显微镜法测得的定义为: SS623 V?V?d(cm/cm) SV以粉尘质量表示的比表面积Sm则为: SSm???6(cm2 /g) pV?pdSV以粉尘堆积体积表示的比表面积Sb则为: S1??)b?S(V?6(1??)d(cm2/cm3 ) SV12.试将颗粒中的水分分别按性质、结合力、普通干燥法能否去除进行分类。 答:按性质分,可分为化学结合水、物化结合水、机械结合水; 按结合力分,可分为非结合水分和结合水分; 按普通干燥法能否去除分,可分为自由水分和平衡水分。 13.选用湿法除尘器的主要依据是粉尘的( ) A.导电性 B.粘附性 C.润湿性 D.自燃性 C 14.选用电除尘器的主要依据是粉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