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子罕说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②也。”
子罕置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①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②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③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我以不贪为宝 若以与我 B、玉人以为宝也 使玉人为之攻之 C、献诸子罕 子罕置诸其里 D、故敢献之 使玉人为之攻之
2、献玉者献璧玉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3、子罕认为人生最珍贵的宝贝是什么?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5、试将子罕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高官作比较,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二)赵奢说平原君
赵田部吏①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②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③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④,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⑤,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选自《资治通鉴》卷五)
注释:①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②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③用事者:管事的人。④加兵:兴兵侵犯。⑤国赋:国家的税收。
1、“赵奢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他从反面论述的原因是什么?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2、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赵奢和平原君的性格特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4、假如你是平原君,你将制定什么样的法规来约束家人,使之遵纪守法?请列举一条。
1
(三)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孔子家语》
注释:①檠: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括:扎,束。③镞:箭头。 1、填空。
孔子,名 ,字 ,我国杰出的 家、 家。 2、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孔子问曰:“何好?” A、何学之为 B、何陋之有 C、其入不益深乎 D、孰不顺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4、这段文字中孔子的谈话令人信服,请就其中的谈话技巧加以简要分析。
5、请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另举一事例来说服子路。
(四)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 ?”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敝, 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 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 时也。” ——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注释:①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②敝:破烂。 ③不听:没有人去听。④时:切合时机、按时。 1、把“而”、“之”、“乎”填在文中合适的位置。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日夜恒鸣 ( ) . (2)然而不听 ( ) .. (3)多言何益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
4、墨子回答子禽的问题时,生动形象,旗帜鲜明。墨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5、寓言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揭示不同的启示,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2
(五)千金买骨
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③,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④死马而捐⑤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直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⑥期年⑦,千里之马至者三。
①君人:当君主的。②涓人:国王的近臣,即中涓。官名,俗称太监。担任宫廷内扫洒的人③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④安事:何用。⑤捐:丢掉,白白扔掉。⑥不能:不到,不满。⑦期年:十二个月,即一整年。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 . (2)涓人言于君曰 ( ) . (3)所求者生马 ( ) . (4)死马且直五百金 ( ) .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涓人对曰
古义: 今义: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古义: 今义: 3、解释下面加点的两个通假字。
(1)反以报君 ( ) . (2)死马且直五百金 ( ) .4、说说君大怒的原因是什么?
5、请简要评价这件事。
(六)秉烛夜读
晋平公⑨问于①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⑤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⑥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⑦乎?”平公曰:“善哉!”——《说苑·建本》
①炳烛:点燃蜡烛 ②于:向,对 ③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 ④戏:对……开玩笑 。⑤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⑥而,能够,又能。 ⑦昧,昏暗。行,此作并列、行列。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恐已暮矣 ( )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3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晋平公担心学习不好的理由是什么?
4、从选文看,晋平公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5、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有很多,你能任写两句吗?
(七)长虹饮涧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熙宁:宋神宗年号。)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卓.帐:建起帐篷。卓:直立。)。是时新雨霁(霁:雨后初晴。),风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绡縠:丝绸和纱的代称。)。自西望东则见;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宋沈括《梦溪笔谈》) .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信然(然: ) 是时新雨霁(是: ) 稍稍正东,逾山而去(逾: ) 2、指出文中通假字所通的字和含义。
“见”通 ,意思是 。 “扣”通 ,意思是 。 3、长虹饮涧的过程为 。
4、“自西望东则见;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写出了彩虹从 到 的过程。
5、作者采用了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6、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符合本文介绍的知识吗?
7、指出下边句子“之”的含义和用法。
予同职扣涧观之: 立涧之东: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八)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
4
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3、农夫为什么要殴打宦者?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3分)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课外现代文阅读 (一)金色花
①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②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空气。
③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④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
⑤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是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⑥我真不知道,它会怎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⑦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⑧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⑨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⑩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11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
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1○2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5
13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
有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
14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
15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
1、第②段“只有”一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文中划线句子用了 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仙人掌 (3分)
3、比较第④段和第⑨段中对仙人掌掌面的描写,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这两处描写所蕴含的不同感情。
(4分)
第④段: 第⑨段:
4、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5、第⑨段中作者传神地描述并渲染出金色花的 、 、 的特点。(3分)
(二)32号从明天开始
“爸,今天是几号呀?”8岁的小儿子眨巴着明亮的大眼睛,望着刚从地里干活儿回来的爸爸,认真地问。 “今天是31号。”爸爸掏出一支烟来,点着,漫不经心地看了看儿子说。 “那,明天呢?”儿子仍是那样眨巴着明亮的大眼睛,认真地看着爸爸。 “明天?”爸爸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明天是9月1号。” “那,后天呢?”儿子好像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后天?后天是9月2号。”爸爸看了看儿子,感到很奇怪,“你问这个干啥呢?” “爸,你说什么时候才到32号呀?”
“32号?”爸爸楞了一下,“你问这个干什么?”
“你不是说,到32号才能送我上学吗?”儿子依然很天真地望着爸爸。 爸爸沉默了。
爸爸蹲在堂屋的门槛上,大口大口地抽着劣质的卷烟,心里像针扎一般:儿子呀儿子,你哪儿知道,为了供你哥哥上学,我和你娘整日操劳,你娘的身体都累垮了,哪还能再供你上学呢!
“爸,你说呀,什么时候才到32号?”儿子摇着爸爸黑瘦的胳膊,眼巴巴地望着爸爸。 爸爸猛地吸了口烟,眼眶里便有一滴一滴的泪涌出来。 “爸,你哭了?”懂事的儿子急忙伸出瘦瘦的小手给爸爸擦眼泪。
爸爸长长地叹了口气,站起身来,望了望高高远远的天空,又看了看早已过了入学年龄的小儿子,终于狠狠地跺了一下脚,走出了狭小的院子。
爸爸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爸爸的手里,攥着一叠不太厚的钞票。
娘点着了昏黄的煤油灯,就着暗淡的灯光,爸爸用粗糙的手指沾着唾沫,把那一小叠钞票数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叫过儿子问道:“今天是几号呀?”
“31号。”儿子说。 “明天呢?”爸爸又问。
6
“明天是9月1号。”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
“不对,儿子,明天不是9月1号。”爸爸摇摇头重重地说,“明天是8月32号。”
“32号!”儿子的眼睛里有一团火在欢快地跳跃,“那你明天该送我上学了吧?”儿子咧着嘴笑着,怎么合也合不住。
爸爸认真地冲着儿子点点头。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爸爸牵着儿子的小手,迎着灿烂的朝霞,走进了村里办的小学校。 从那一天起,儿子再也没有见过爸爸抽烟,不管农活儿多重,多累,爸爸连最便宜的劣质烟也没有抽过。 日月如梭,岁月如流。十几年的时光很快便过去了,儿子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顺利地考上了大学。考上大学的儿子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忘记,在他的生命里,有一个特殊的日子:8月32号。
(文/邱成立 《青年博览》2010年第13期)
1、从常理看,月历上根本不存在32号的情况,而文章以“32号从明天开始”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2、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认真“的含义。(2分)
(1)“那,明天呢?”儿子仍是那样眨巴着明亮的大眼睛,认真地看着爸爸。 ..
(2)爸爸认真地冲着儿子点点头。 ..
3、这篇文章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找出与“爸爸蹲在堂屋的门槛上,大口大口地抽着劣质的卷烟”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3分)
4、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爸爸蹲在堂屋的门槛上,大口大口地抽着劣质的卷烟,心里像针扎一般。(加点词语写出了父亲什么样的.......心理?)
(2)爸爸的手里,攥着一叠不太厚的钞票。(句中加点词语“不太厚的”删除也说得通,能够删掉吗?说说理由。) .... 5、读完本文,你有何感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3分)
7
(三)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18分)
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中”,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暑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 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变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交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国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测”,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但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而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统尚未建立。
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天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与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 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研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98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00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节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199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4分) 2、第1段开篇用了一个 句,能否改成其他的句式?为什么?谈一谈其中的理由。(4分)
3、由第3段给“短期气候预测”下定义。(2分)
短期气候预测是 4、第4段运用 说明方法。(2分)
5、第7段中回答了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两大功绩:(1) (2) 6、本文的说明顺序为 (2分)
(四)(13分)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
8
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分) 2、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2分) 3、文中的引号除了“蜻蜓飞上玉搔头”是引用之外,其余引号都表示 (2分) 4、蜻蜓为什么被誉为“飞行之王“?(2分)
5、归结一下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6、本文的结构特点是 (2分)
(五)蚂蚁唱歌
依成人经验,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能听得见呢?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得见,而且常常听得如痴如醉。这个人是谁呢?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毛豆。
毛豆这个名字是我给她起的,她姓黄,合起来就是黄毛豆。她爸不乐意,说,亏你还写文章有文化,就给我女儿起名叫黄豆?不嫌土呀,干脆叫地瓜得了。毛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永远脏污不堪。街坊邻居都不喜欢她,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么认为。大家喜欢把毛豆和我的女儿作对比,我女儿永远文静、听话,每天早晨早早起床自觉地背英语单词,然后吃饭上学。出门给她五元零花钱,到晚上她不知怎么用就又还给我。黄昏降临的时候,她会自觉打开乐谱架夹上乐谱,练上一小时的小提琴。我有时候也觉得她生活太单调沉闷了,就带她上公园,希望她放开手脚像毛豆那样疯野一下,可她总是斯斯文文地站着,不肯坐在地上。 几天前我们回家又看到毛豆,吃饭的时候我也给毛豆盛了一碗饭,毛豆妈看见了,呵斥道:“到一边吃去!”她跟毛豆说话从来都用这种口气。毛豆觉得母亲在外人面前不给她面子,嘟着嘴一脸不悦。我捧着饭碗慢慢凑近她,她见了我立刻笑了起来,吃了一大口饭。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她忽然神秘地冲我说:“昨晚,我下了一个——一个天蓝色的蛋。”我故意一惊,说:“哎,蛋在哪儿?”她把我带到她家鸡窝边,一指,说:“在这儿。”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她爱撒谎了。她哪儿是在撒谎呢?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我追问:“蛋呢?”她想了一下说:“让蚂蚁搬走了。”我忙说:“我昨晚也下了一个蛋,是红的。”她一怔,她没想到一个大人会用这样口气和她说话;怔了一会儿,她大笑起来,笑出了鼻涕。她说你的蛋有多大?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她激动万分地跑去报告说,陶舒天爸爸也下了一个蛋,比我的蛋还大。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心满意足,可是却没人附和她,她显得稍稍有点失望,不过总算找到了一个知音,就老缠着我。我午睡醒来,在厨房后面找到了她,我问她在干什么。她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土墙上果然有一窝蚂蚁,我侧耳静听了一会儿,说:“我也听见蚂蚁唱歌了,可好听了。你听,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脆;还有那个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嘎气的??”她不住地点头,“呃,呃,我天天都来听,天气好时它们才肯唱。”她仰起小脸冲我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羡慕毛豆的快乐与幸福,这份快乐我女儿不会拥有,她长大了多半会成为一个白领吧,机械、冷漠,这与不完整的童年肯定有关。毛豆长大了会干什么呢?干什么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个浪漫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
1、作者主要讲述关于毛豆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2、根据文意理解:毛豆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吗?为什么?(3分)
3、毛豆这孩子具有哪些特点?(3分)
4、为什么毛豆会把我当成“同行”、“知音”?(4分)
9
5、毛豆“快乐”“幸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6、作者借本文旨在表达怎样的观点?(3分)
(六)我 长 大 了
(1)小的时候总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3)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4)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5)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6)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7)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8)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9)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10)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11)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12)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像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13)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一定是长大了的。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 ..
②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3、本文详写了哪一件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3分)
4、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从中反映出“我”具有哪些好品质?(3分)
10
5、“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加以说明?(2分) 6、简要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3分)
(七)父亲的考题
?儿子事业有成,但其对金钱的追求程度真到了别无所求的地步。一天,父亲给一向标榜自己心算能力很强的儿子出了一道题:“一辆载着457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这时先下来98人,又上去103人。”
?儿子紧张的情绪松弛了下来。
?“在下一站下去73人,又上去132人。”
?儿子的嘴角挂了一丝微笑,开始把左腿压在了右腿上。 ?“在再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7人。”
?父亲拿着本子的手有些抖,念的速度也在加快。
?“再下一站下去84人,上来65人;再下一站下去114人,上来37人;再一站下去52人,上来97人。”父亲念得飞快并努力使每个发音都清楚。
?儿子有些心疼起老父,关怀地问:“完了吗?” ?“没有,你听仔细了!”父亲摇晃着那已经没有几根头发的脑袋接着说:“列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这是个小站,只下去10个人,又上来8个人;下一站也是个小站,下去6个上来9个。”父亲的态度很认真,儿子却觉得该结束了。
?“再下一站又下去101个,上来18个;再下一站是终点站??” ⑴还没等父亲说完,做儿子的就站起来:“您是想马上就知道车上一共下来多少人吗?”儿子的口气中透着一股得意。
⑵“不!”父亲微笑着说:“我只想知道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次站台?” ⑶儿子一下子懵了。
⑷父亲的语气变得严肃而沉重:“人的一生不要只计算一辈子能积攒多少钱,一辈子做金钱的奴隶,钱再多死的时候也不带走。应该留意人生的每一个站台:哪个站台付出的少,哪个站台得到的多;哪儿有欢乐,哪儿有痛苦;??。认真地体会人生的每个细节,这样你才算拥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才不枉活一世。”父亲拉着发呆的儿子的手说:“不要太计较金钱的得失,而忘了做人的真谛!” 1、在(4)段中,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 和 的描写方法,所起的作用是 。(4分) 2、在⑴段中,儿子“得意”的原因是 。(2分)
3、考题的目的是 。父亲的良苦用心表现了 。(4分) 4、从⑷段父亲的话中,你能看出父亲的人生态度是什么吗?(2分)
(八)艰辛的历程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娘终于回家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
11
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气力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口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做伙食费啊!
?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⑴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⑵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⑶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选自《中国教育报》,作者平江人,有改动) 1、本文第?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内容?(2分)
2、本文第?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2分)
3、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三次流泪的不同(3分) 第一次流出的是 的泪。第二次流出的是 的泪。 第三次流出的是 的泪。
4、你觉得应该学习文中这位伟大的母亲的什么精神?(2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