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十版课后答案(萨尔瓦多、杨冰译) 下载本文

答:(1)原因:利用传统的供给需求曲线,这两种曲线涉及到从经济体中所有的与商品Y相关联的其他市场相分离,这只是对这个问题探索的大概分析。

(2)图4.5的分析是建立在提供曲线的基础上的。这些联系是发生在这两个国家的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供给里的,因此才能从每个国家、每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方面分别分析。这中分析法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将比局部均衡分析更为全面、清晰,也更复杂。

10.绘制国家1和国家2的提供曲线,国家2是一个小国,在国家1的贸易前的相对商品价格水平上进行贸易,贸易所得在两国之间如何分配?为什么?

答: 贸易在两国之间的分配:由于国家2是一个小国,在原点附近放大国家1的部分,意味着国家2可以进口充分小的商品X就可以影响到国家1 的相对价格PX/PY,因此国家2是一个价格

决定者。只要国家1维持不变的机会成本,且不是专门生产商品X,则在贸易中国家2将获得所有的利益,即使国家2不是一个小国,结果也是一样的。

11.画一幅图表示两个生产机会成本不变的国家的贸易均衡点。

答:

两国都的机会成不变,这是不可能的事件。两国的提供曲线都是直线直到两国在产品上完全专门化生产。之后,提供曲线会以正常形状相交于E点,并在E点得到相对价格

PX/PY=PE。

12.假设在某一时间内,一国的贸易条件由100增长至110: (1)该国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了多少?

(2)从什么角度可以说贸易伙伴国由于这个变化,其贸易状况发生了恶化?能认为贸易伙伴国的社会福利一定降低了吗? 答:(1)在某一时间内,一国的贸易条件由100增长至110,则该国贸易伙伴的贸易条件恶

化了9%。 (2)贸易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了,则其贸易伙伴国必须为该国的商品进口支付更高的价格。而这并不意味着贸易伙伴国的社会福利一定降低了,因为这时期的贸易恶化可能是由于生产力比其他国家增加的更高效。

第二章 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P123页 练习题

1. 画两个坐标系分别表示国家1和国家2,横轴代表劳动,纵轴代表资本。

(1) 用通过远点的直线表示前两国生产Y时的资本/劳动比率高于生产X时的这一比

率,以及国家2生产两种商品时的资本/劳动比率均高于国家1生产相应商品时的这一比率。

(2) 在国际贸易条件下,当国家2的利率/工资比率上升时,表示国家2每一种上平

的资本/劳动比率的直线的斜率如何变化?

(3) 在国际贸易条件下,当国家1的利率/工资比率下降时,表示国家1的资本/劳动

比率的直线的斜率如何变化?

(4) 根据(2)和(3)的结果说明,与贸易前的情况相比,国际贸易叩打还是缩小

了两国生产每一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的差异呢?

答:(1)

(2)国家2的每一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会下降。 (3)国家1的每一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会上升。

(4)国际贸易缩小了两国生产每一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差异。

2.(1)画出与5.4相似的图,说明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各国的均衡点以及贸易条件下各国的生产和消费点

(2)解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两国的比较优势

(3)为什么在无贸易条件下,两国消费两种商品的数量不同?而在贸易条件下,两国消费两种商品的数量相同? 答:(1)

(2)在相同生产条件下的差异决定了两国的比较优势

(3)因为无贸易条件下,两国的同种商品分别在本国的价格不同,因此其消费数量也不同;但是一旦有了贸易,则价格就相同了,因此消费两种商品的数量也相同。

6.要素禀赋的差异会使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产生不同:

(1)还有什么其他因素会导致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有不同的形状?

(2)在赫—俄模型中,赫克歇尔和俄林做了哪些假设来防止(1)中的情形发生?

(3)在无贸易条件下,还有什么其他可能的原因会导致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产生差异? 答:(1)生产前沿也会导致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有不同形状。 (2)为了防止要素禀赋的差异会使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产生不同,赫克歇尔和俄林假设:两国的生产前沿不同是因为这两国的技术水平不同。

(3)在无贸易条件下,导致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产生差异的其他可能原因有:两国的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同。

7.在两国需求偏好不同的条件下,作与图5.4相似的直线,表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仍然使用。

答:

12.(1)讨论里昂惕夫之谜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2)概括说明克拉维斯、基辛、肯恩、鲍德温利用人力资本解决里昂惕夫之谜的经验检验的结果。

(3)利墨尔、斯特恩、马斯库斯、萨瓦尔多和巴拉扎什是如何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 答:(1)里昂惕夫之谜的含义:里昂惕夫用1947年美国数据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做了第一个经验性检验。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比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高出大约30%,由于美国是世界是上资本最密集的国家,这意味着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反而市劳动密集型商品。这与赫—俄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

里昂惕夫之谜的意义:里昂惕夫对赫——俄学说的验证,不仅开创了用投入——产

出法这类经验手段检验理论假说的先河,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实证研究,而且第一个指明该理论学说与事实相悖逆,从而促进了战后各种各样贸易理论和见解的涌现。可见,里昂惕夫之谜的发现已成为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石。对该谜的种种解释,也没有从根本上否定赫——俄学说,而只是试图改变该学说的某些理论前提以适用实际情况。这表明,比较利益说仍是这些理论解释的内核。 (2)科维拉斯得出正确结论:美国出口行业的高工资反映了美国出口行业比美国进口替代行业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多的人力资本;

肯恩实际估计了美国进出口竞争商品中人力资本的含量,并把其加载实物资本需求之上重新计算美国出口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发现,利用12.7%的收益率时(比较

保守估计),并不能彻底消除里昂惕夫悖论;但是,利用9%的收益率时,则可以完全消除里昂惕夫悖论,于是成功解释和消除了里昂惕夫之谜;

1987年,鲍恩、利墨尔、思威考斯卡斯使用27个国家12种要素资源和多种商品的更完整的1967年贸易、要素投入需求和要素禀赋的剖面数据进行考察,发现赫克歇尔—俄林贸易模型只在部分情况下成立。

(3)利墨尔、斯特恩、马斯库斯、萨瓦尔多和巴拉扎什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方式是:由于美国劳动不必外国劳动含有更多的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本这一部分加到实物资本上就会使美国的出口相对于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要大,从而解释了里昂惕夫之谜。

14.解释为何在存在要素密集度颠倒的条件下,资本价格的世界性差异会缩小、上升、不变。 答:要素密集度颠倒是指: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密集型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例如:如果商品X在国家1(低工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同时在国家2(高工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的颠倒就发生了。

要素密集度颠倒一旦发生了,则H—O理论和要素价格均等理论不再成立。原因是:国家1分工生产商品X,从而需要更多的劳动,国家1的相对和绝对工资就会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国家2不能像国家1出口X,它就不得不分工生产和出口商品Y,而在国家2,Y是相对劳动密集的商品,故国家2对劳动需求以及工资也会上升,两国相对工资和绝对工资之间的差异如何变化取决于各国工资上涨的快慢程度。在贸易条件下,两国的相对和绝对工资差异会缩小、扩大或保持不变,要素价格均等理论不成立。

第三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P157 练习题

1. 画一张与6.1相似的图,表示在规模经济下,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而偏好不同的国家之

间是如何进行互利贸易的 答:

2. 如果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同,需求不同,其他条件同上题,重做第1 题。 答:

3. 如果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及偏好均不同,需求不同,其他条件同上题,重做第1 题。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