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测防治水操作规程 下载本文

(4)两观测点间有构造时,必须测量其产状,并绘制素描图。 (5)各煤层观测点的描述内容包括煤层结构、煤层厚度、煤层顶板岩性、煤质、煤层含水性等。

(6)当煤层变薄、分叉尖灭时,应着重观测煤层的结构、煤质、厚度及煤岩层的接触关系、煤层顶底板的变化情况、围岩岩性特征等,为分析煤层变化原因,预测变薄带、可采边界、分合区界积累资料。

(7)当煤层受古河床冲刷时,应着重观测冲刷带的冲刷标志、延展方向、岩性、宽度、深度以及煤厚和煤质,系统收集判明冲刷类型、推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的基础资料,并采取定向标本。

(8)当煤层受褶皱、断层、岩浆侵入及喀斯特陷落破坏,并引起煤厚变化时,应着重观察煤质、煤岩层接触关系、煤层结构及煤厚。

(9)煤岩特征的观测、描述应包括煤的光泽、颜色、断口、硬度、脆韧性。内生裂隙数量及发育特征,以及宏观煤岩组分、煤的碎裂特征、煤的名称等。

(10)煤层结构的观测应包括煤层的各个分层和夹矸层的层数、厚度、稳定性,夹矸的形态、岩性特征及其接触情况。对复杂结构的煤层,对各分层和厚度大于0.05米的较稳定的夹矸,均应进行分层丈量。

(11)煤层厚度观测应遵守的规定:

①直接丈量煤层的真厚度。在不能直接丈量真厚度时,可丈量煤层的伪厚,再换算成真厚度。观测精度以米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②对于分层开采的厚煤层,在回采第一分层时必须探煤厚;对于

37

分层开采的特厚煤层,在回采倒数第二分层时必须探煤厚。

(12)煤层底板的观测内容:

①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及与煤层的接触关系,顶板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岩石的坚硬程度等,并需绘制小柱状图。

②伪顶、直接顶板的岩性如有变化或不稳定时,需观测其厚度变化范围和尖灭点的位臵。

(13)煤质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的变质程度、灰分的变化,以及后生变化对煤质的影响等。

(14)煤层含水性的观测内容主要是煤层的出水情况。一般分干燥、潮湿、滴水、淋水、涌水等。

12、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1)顺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①煤层顶板较平整时的操作程序:

1)用半圆仪的直边在顶板层面上移动找平; 2)沿直边方向划一条线段;

3)用矿灯照此线段,在罗盘保持水平的条件下转动罗盘,使罗盘玻璃镜中的长线与走向线在镜中重合;

4)磁针所指的方位刻度值即为煤层走向方位角;

5)将半圆仪直边贴在层面上,垂直走向即可测出煤层倾角; 6)顺倾斜方向可用罗盘测出煤层倾向; 7)用产状符号在草图上标定煤层的倾斜方向;

②煤层顶板不平整时,可在上、下帮的稳定夹矸或底板面上挂半

38

圆仪拉线,找出最大倾角,并用罗盘测出其倾向。利用走向与倾向的夹角为90的关系,求出煤层走向。

③当巷道内的金属支架、铁轨、电缆对罗盘有干扰时,不得使用罗盘。煤岩层产状可采用几何丈量法求得。

(2)穿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①一般穿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1)在巷道两帮选同一层而,用绳挂半圆仪并拉平; 2)用罗盘测出煤层走向;

3)在与走向垂直的层面上,用半圆仪测出倾角; 4)按走向与倾向夹角90的关系:求出倾向。

②在与岩层走向夹角较小的巷道中观测产状时,可在巷道中间测得两组视倾向、视倾角,也可以在掘进工作面及一帮分别测得视倾角,用作图法间接求出产状。

13、观测、描述 (1)观测描述的内容:

①褶曲的位臵、倾伏方向和倾伏角。 ②褶曲两翼煤岩层和褶曲面的产状要素。 ③褶曲与煤层变化、顶板破碎关系。

(2)顺层的水平巷道,当其走向变化大时,应加密产状观测来控制褶曲的形态。

(3)上、下山及石门、大巷遇褶曲时,可用巷道剖面图结合岩层产状观测来控制。

39

0

0

(4)根据产状和同一层面标高的变化,可确定褶曲的几何尺寸。 14、节理的观测、描述

(1)节理的观测、描述内容包括节理位臵、岩性层位、产状要素、节理名称、节理面的形状及充填物的性质、含水性及瓦斯情况,测定单位面积平均节理条数,做素描图等。

(2)在井巷及采煤工作面测定节理时,首先应测定测区的长、宽,然后按上述内容逐一观测,并填入规定的记录格式内。

15、断层的观测、描述 (1)断层的观测、描述内容:

①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倾伏角。

②断层带中断裂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充填物和胶结情况。

③断层两盘煤岩层状要素,煤岩层的层位和岩性特征,断层旁侧的伴生和派生小构造及断层的含水性。

④断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断层、褶曲组合特征,断层与煤层厚度变化的关系等。

⑤判别断层性质。

(2)断层的观测、描述方法:

①确定断层位臵。测量巷道已知标志点到断层的距离和方位,每当断层面成组出现时,则需分别测出各断裂面的位臵,并确定出主要断裂面。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