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常见问题与解答 下载本文

2、几何非线性分析:对于有索单元等非线性单元的结构,需要考虑大位移的影响,可以利用几何非线性分析功能做整体失稳分析,最后可以得出几何非线性分析的阶段步骤荷载-位移曲线,通过该曲线可以得到整体失稳时的荷载系数。

注意:几何非线性分析中使用的单元有桁架、梁、板单元,若同其它单元混合使用时,只能考虑其刚度效应,不能考虑其几何非线性效应。

问:屈曲分析模型如下面图1、图2所示,图2相当于在节点上既有轴力又有弯

矩作用,但是程序分析的结果为什么没有差别?

答:程序中屈曲分析采用的结构静力平衡方程是:[K]{U}+[KG]{U}={P}(见用户手册02),其中[KG]是结构的几何刚度矩阵,仅与构件的轴力有关,与弯矩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模型2中虽然加了弯矩,但与模型1的分析结果是一样的,弯矩的大小对屈曲结果没有影响。如果想要考虑弯矩的影响,需要做几何非线性分析,结果中可以体现出弯矩的影响。

问:做P-DELTA分析时是否需要解除刚性板假定?

答:最好解除刚性板假定条件,这样可以准确地计算每根柱子的水平位移值。

问:P-Delta分析结果是否只真对做P-Delta分析的荷载工况起作用,对其它

荷载工况没有影响? 答:用某种荷载工况做完P-Delta分析后,所形成的几何刚度将影响其它荷载

工况的分析结果,即对其它荷载工况的内力、位移结果都有影响。

问:P-Delta分析在MIDAS中是怎样实现的?

答:P-Delta分析属几何非线性分析,小位移分析,分析的过程是个迭代过程,

即首先计算出由横向力P作用下的位移Δ,形成几何刚度矩阵,再利用此刚度矩阵计算出P及N作用下的位移增量Δ1,再次修改几何刚度矩阵,利用修正后的刚度矩阵求出位移增量Δ2,再次修改刚度矩阵??,最后求出的位移增量为0时,停止迭代,形成最终的几何刚度矩阵,在利用此刚阵求其它荷载工况作用下的位移及内力。

- 32 -

问: 有关MIDAS的非线性分析控制选项?

答: 在MIDAS的静力分析中,有三个地方有非线性分析控制选项。即主控数据中

的迭代选项、非线性分析控制中的迭代选项、施工阶段模拟中的非线性分析迭代选项。

其中主控数据中的迭代选项适用于有仅受拉、仅受压单元(包括此类边界)的模型。即模型中有仅受拉、仅受压单元(包括此类边界)时,对这些单元的非线性迭代计算由该对话框中的控制数据控制。

非线性分析控制中的迭代选项适用于几何非线性分析。当做几何非线性分析时,在模型中即使有仅受拉、仅受压单元(包括此类边界),对这些单元或边界的控制仍由非线性分析控制中的迭代选项。 施工阶段模拟中的非线性分析迭代选项,仅对施工阶段中的几何非线性分析起控制作用,模型中有仅受拉、仅受压单元(包括此类边界)时,在施工阶段分析中,这些单元或边界的控制仍由施工阶段模拟中的非线性分析迭代选项控制。

如果在施工阶段模拟中不做非线性分析,但施工阶段模型中包含了仅受拉、仅受压单元(包括此类边界)时,则主控数据中的迭代选项起控制作用。 如果在“分析/非线性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定义了非线性迭代控制数据,则施工阶段的postcs阶段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控制由非线性分析控制中的迭代选项控制。

在MIDAS的动力分析中,非线性控制选项在定义时程分析荷载工况对话框中定义。 问:如果用了 “荷载/初始荷载/大位移”,然后再定义 “分析/非线性分析控

制”,能不能正确计算自振特性? 答:计算自振是线性分析,大位移是非线性分析,两者不能同时计算的,所以计

算自振的时候要把非线性的东西转成线性的,使用“荷载/初始荷载/小位移/初始单元内力”把索单元的拉力转换成初始刚度进行分析。 问:“非线性加载顺序”的作用?是否可以做荷载的接力加载分析(即先加某一

荷载,计算出结果,然后再加另外一种荷载)? 答:设定非线性分析时荷载工况的加载顺序时,将按顺序加载各荷载工况,相当

于前次荷载是后加荷载的初始荷载,即后加荷载要集成前次荷载的刚度及变形;当不设定该项时,各荷载工况单独发生作用。如果要考虑接力加载,需要进行非线性加载顺序设置和分析。注意这种加载方法和由荷载组合建立的荷载工况(几种荷载工况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荷载工况)分析时是有区别的。

问:索结构的反应谱分析如何做?

答:带有非线性单元的索结构反应谱分析在MIDAS中按下述步骤去做:

1、 先做静力分析,求出自重作用下的索力;

2、 将此索拉力做为索单元的初始张力,做自重和索张力作用下的几何非线性分析(大位移),看位移结果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 如果不满足规范要求,重新调整索的张力,再次进行计算直至满足规范

- 33 -

要求;

4、 满足规范的位移条件要求,求得最终的索力;

5、 将此索力按照初始荷载小位移条件下的初始单元内力输入,注意此时需将索的张力去掉;

6、 再定义反应谱分析参数,做反应谱分析即可。

问:如何快速求出结构中各个索单元的最终索力?

答:MIDAS中有个求“未知荷载系数”的功能,可以实现快速求出索单元的最终

索力。

具体步骤参考如下:

1,对每根索都定义一种荷载工况,有N个索就定义N个荷载工况。 2,对每根索加单位初拉力(外荷载),做静力分析。

3,分析完后定义一种荷载组合,含有各个索工况的荷载组合,荷载系数取为1.0,

4,在“结果”下面选择“求未知荷载系数”的功能,定义好约束条件,求出每根索的荷载系数,即索力。点击“生成荷载组合”按钮,生成新的荷载组合;

5,将此荷载组合定义为一种新的荷载工况,定义非线性分析控制数据,对此种工况做几何非线性分析,最后检查位移结果是否满足“位移约束条件”要求,此“位移约束条件”即为求未知荷载系数时定义的位移条件。

问: 在MIDAS/Gen中做Pushover分析的步骤?

答: Pushover Analysis 中文又称为静力弹塑性分析或推覆分析。

在MIDAS/Gen中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步骤不尽相同。 混凝土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步骤为“分析/设计/静力弹塑性分析”。 钢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步骤为“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 即混凝土结构必须经过配筋设计之后才能够做静力弹塑性分析,因为塑性铰的特性与配筋有关。

设计结束后,静力弹塑性分析的步骤如下:

1. 在静力弹塑性分析控制对话框中输入迭代计算的控制数据。

2. 定义静力弹塑性分析的荷载工况。在此对话框中可选择初始荷载、位移控制量、是否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和大位移、荷载的分布形式(推荐使用模态形式)。

3.定义铰类型(提供标准类型,用户也可以自定义) 4.分配塑性铰。用户可以全选以后,按\适用\键。 5. 运行静力弹塑性分析。 6. 查看分析曲线。 问:在MIDAS/Gen中地震时程分析的步骤及对话框中各参数的意义?

答:一般地震时程分析的步骤如下(详细可参考用户手册或在线帮助):

- 34 -

1. 在“荷载/时程分析数据/时程荷载函数”中选择地震波。时间荷载数据类型采用无量纲加速度即可。其他选项按默认值,详细可参考用户手册或联机帮助。

2. 在“荷载/时程分析数据/时程荷载工况”中定义荷载工况。

结束时间:指地震波的分析时间。如果地震波时间为50秒,在此处输入20秒,表示分析到地震波20秒位置。

分析时间步长:表示在地震波上取值的步长,推荐不要低于地震波的时间间隔(步长)。

输出时间步长:整理结果时输出的时间步长。例如结束时间为20秒,分析时间步长为0.02秒,则计算的结果有20/0.02=1000个。如果在输出时间步长中输入2,则表示输出以每2个为单位中的较大值,即输出第一和第二时间段中的较大值,第三和第四时间段的较大值,以此类推。 分析类型:当有非线性单元或非线性边界单元时选择非线性,否则选择线性。 分析方法:自振周期较大的结构(如索结构)采用直接积分法,否则选择振型法。

时程分析类型:当波为谐振函数时选用线性周期,否则为线性瞬态(如地震波)。

无零初始条件:可不选该项。

振型的阻尼比:可选所有振型的阻尼比。

3. 在“荷载/时程分析数据>地面加速度”中定义地震波的作用方向。 在对话框如果只选X方向时程分析函数,表示只有X方向有地震波作用,如

果X、Y方向都选择了时程分析函数,则表示两个方向均有地震波作用。 系数:为地震波增减系数。

到达时间:表示地震波开始作用时间。例如:X、Y两个方向都作用有地震

波,两个地震波的到达时间(开始作用于结构上的时间)可不同。

水平地面加速度的角度:X、Y两个方向都作用有地震波时如果输入0度,

表示X方向地震波作用于X方向,Y方向地震波作用于Y方向;X、Y两个方向都作用有地震波时如果输入90度,表示X方向地震波作用于Y方向,Y方向地震波作用于X方向;X、Y两个方向都作用有地震波时如果输入30角度,表示X方向地震波作用于与X轴方向成30度角度的方向,Y方向地震波作用于与Y方向成30度角度的方向。

另外,地震时程分析不能与地震反应谱分析同时进行,用户应分别保存为两个模型,分别进行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 时程分析注意事项:

1、截面需要使用“数据库/用户”来指定截面的尺寸,不然非弹性铰的特征值程序无法自动计算,之后的计算也会有问题(如计算速度特别慢,计算会出错);

2、加柱的P-M-M铰时候,不管截面形状,需要在“屈服面特性值”里选择“自动计算”,对于梁和支撑是在“滞回模型”旁边的“特征值”里选择“自动计算”;

3、如果需要考虑“时变静力荷载”,在用地震动就行计算的时候,“时程荷载工况”里“加载顺序”要“接续前次”,考虑时变静力荷载的作用,必须注意有一个顺序的问题:在添加“时程荷载工况”和“定义时程分析函数”的时候,需要先定义“时变静力荷载”,然后才定义地震动函数(定义地震

-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