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昆虫学复习资料(自己整理,仅供参考) 下载本文

昆虫学复习资料

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

2头部是取食与感觉的中心。 ○

3胸部是运动与支撑的中心。3个体节 ○

4腹部是生殖与代谢的中心。 ○

第一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名词解释:

1.体节和体段:组成昆虫体躯的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体节;组成昆虫体躯的一系列体节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2.附肢和附器:胚胎发育时期,除头前叶和尾节外,昆虫的每一体节两侧都有1对管状突起,孵化前,一部分突起消失,其余的则演化成了分节或不分节的附肢;附器是指通常不在虫体体节的两侧,也不分节,与胚胎时的管状突起没有同源关系的附属器官

3.初生分节和次生分节:初生分节是以节间褶为分界线的体躯分解方式;次生分节是以节间膜为体节分界线的分节方式。

4.沟和缝:骨板常在适当的部位向内凹陷,凹陷部位的外面留下1条狭窄的槽,称为沟;缝是相邻的两块骨片并接后相对继续骨化所留下的一条膜质线。 5.翅的连锁方式:

(1)翅轭连锁:在毛翅目和蝙蝠蛾等昆虫中,前翅轭区的基部有一指状突起,称为翅轭飞行的时候,翅

轭伸在后翅前缘的反面,前翅臀区的一部分边缘覆盖在后翅前缘的正面,将后翅夹住,以便使前、后翅的动作保持一直。

(2)紧贴连锁:在蝶类和枯叶蛾、天蚕蛾等昆虫中,后翅的肩角不仅膨大,而且还具有短的肩脉,它们

不仅突出,而且伸于前翅的后缘之下,使前、后翅在飞行过程中紧密贴在一起,以便保持一致的飞行动作。

(3)翅缰连锁:在鳞翅目的一部分蛾类中,后翅前缘基部有1根刺或几根强大的刚毛,叫翅缰。前翅基

部的反面,有1簇毛和鳞片,叫翅缰钩。飞翔时翅缰插入翅缰钩内,使前、后翅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常雄蛾的翅缰仅有1根,翅缰钩位于前翅亚前缘脉的下面;而雌蛾的翅缰可多达2~9个根,翅缰钩位于肘脉的下面。

(4)翅钩连锁:多数膜翅目昆虫后翅前缘的中部有1排向上弯曲的小钩,称为翅钩。在前翅后缘有1条

向下卷起的褶,飞翔时将翅钩挂在翅卷起的褶上,以协调前、后翅的动作。

(5)翅褶连锁:在同翅目昆虫中,前翅的后缘中部有一段向下卷的褶,后翅的前缘有一段而向上卷的褶,

飞翔时两个卷褶连在一起,使前和后翅的动作保持一致。

6.尾须和中尾丝:尾须是腹部第11节的附肢演化而成的1对外长物。在衣鱼母、石蛃目、部分蜉蝣目昆虫中,1对细长的尾须间还有1条与尾须相似的细长而分节的中尾丝,它是腹部第11节背板的延伸物。 (二)论述:

1.昆虫三大口器的构造特点及其应用。

基本构造: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

1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5部分组成:○2上唇位于上颚的前面,形成口(1)咀嚼式口器 特点:○3上颚的主要功能是持握食物、切断、撕破、咀嚼食物(1分)器的上盖,以防止食物脱落(1分)。○。

4下唇是头部的第3下颚在上颚的后方,是由头部第二对附肢演化而来的,可用以辅助取食(1分)。○对附肢愈合而成的,位于下颚的后面,后头孔的下方,是口器的后壁,具有托挡食物的作用(1分)。

5舌具有帮助运送和吞咽食物的功能(1分)○。具发达坚硬的上颚以嚼碎固体食物。 (2)嚼吸式口器:仅为一部分高等膜翅目昆虫的成虫所特有。主要特点:兼有咀嚼与吸收两种功能,上颚用于咀嚼;下颚和下唇特化为可以临时组成吸食液体食物的喙。

(3)吸收式口器:

1舐吸式口器 是双翅目蝇类特有的口器。喙较短由基喙 、中喙、喙 、端喙、唇瓣组成,上颚消失,○

下颚除保留1对下颚须外,其余部分也消失。

2刮吸式口器 双翅目蝇类幼虫口器。口器附肢退化,仅一对口钩 ○

3虹吸式口器 鳞翅目成虫(除少数原始蛾类外)所特有。 ○A.下唇须发达 ;B.1对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长,组成1个能卷曲的、似钟表发条状的喙,适于吸食花管底部的花蜜; C.每1个外颚叶的内壁具有1条纵沟,两个外颚叶嵌合在一起形成食物道。 4捕吸式口器 为脉翅目昆虫的幼虫所独具,上颚长而宽扁,端部尖,呈镰刀状,内壁有1条纵沟(2○分); 下颚的外颚叶发达,呈细镰刀状,嵌合与上颚沟的上面,形成1对伸出于头前的食物道和唾道(3分)。

5锉吸式口器 左右上颚不对称,2根下颚口针构成食物道,舌和下唇间构成唾液道,为缨翅目昆虫○

蓟马所特有。

6切舐式口器 为吸血性双翅目虻类昆虫所特有。 ○7刺吸式口器:上颚与下颚的一部分特化成细长的口针用以刺破动、植物的表皮;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口针鞘,用以包藏口针;口针和口针鞘合称为喙;食物道和唾道一般是由2个下颚口针嵌合而成; 食窦和咽喉部分特化为咽喉唧筒,舌内有唾窦唧筒。同翅目、半翅目、蚤目、部分双翅目。 2.翅的分区构造特点,假想通用脉序图的绘制。 (1)翅的分区:

1三缘——前缘;后缘;外缘。翅平展后,靠近头部的一边为前缘;靠近尾部的一边为后缘或内缘;在前○

缘和内缘之间的边为外缘。

2三角——肩角;顶角;○。前缘与外缘之间的夹角为顶角;前缘与后缘之间的夹角为肩角;外缘与内缘之间的夹角为臀角。

3四区——腋区;翅区(臀前区和臀区)○;轭区。三褶——基褶;轭褶;臀褶。 昆虫翅上的3条褶线把翅面划分成4个区域,位于翅基部的褶线为基褶,将翅基部划分出1个小三角形区,即腋区;翅后部有臀褶,臀褶前方的区域为臀前区;臀褶后方的区域为臀区;有些昆虫臀区的后方还有1条轭褶,其后方为轭区

前缘

肩角

臀前区

腋区

基褶

轭区 內缘

臀角

臀褶

臀区

外缘

顶角

轭褶

(2)假想脉序图: (1) 前缘脉C

(2)亚前缘脉Sc:端部2分支Sc1,Sc2.

(3)径脉R:中部分两支,一支R1,另一支再分两次得到R2、R3、R4、R5。 (4)中脉M:中后部分两次得到M1、M2、M3、M4。

(5)肘脉Cu:中前部分两支,第一支中后部分两支得到Cu1a、Cu1b,第二支不分支得到Cu2。 (6)臀脉A:臀区内不等的脉。 (7)褶脉J:J1、J2。

3.直翅目、同翅目、膜翅目产卵器的构造特点及其解剖过程。

产卵器由3对产卵瓣组成,第一产卵瓣(腹产卵瓣)—第8腹节附肢的端肢节演化而来;第二产卵瓣(内产卵瓣)—第9腹节附肢的端肢节演化而来:第三产卵瓣(背产卵瓣)—第二载瓣片后方的外长物; (1)直翅目:产卵器由背瓣、内瓣和腹瓣3对产卵瓣和2对载瓣片组成;背瓣、腹瓣发达,内瓣退化

1取雌性棉蝗,先观察腹部末端坚硬的两对产卵瓣,其中背面的一对为背瓣,腹面的一对为腹 解剖:○

2将蝗虫的腹部末端腹面向上,用镊子将腹瓣轻轻拨开,即可看到两瓣的中间有一狭长的三角形瓣;○骨片,即导卵器。

(2)同翅目:腹部第8节腹板多退化或消失,第7腹板形成亚生殖板;第1载瓣片和第二载瓣片均发达;

腹产卵瓣和内产卵瓣互相嵌接,形成发达的产卵器;背产卵瓣特化成腹面向内凹陷、宽大的产卵鞘,着生在第二载瓣片的端部,用于包藏腹产卵瓣和内产卵瓣,产卵时产卵器向下伸出。

解剖:取雌禅1头,从腹面观察,在腹部端部可见1根深色的刺状产卵器,从产卵器基部轻轻挑动一

下,即可将它们挑出来。

(3)膜翅目:腹产卵瓣和内产卵瓣互相嵌接,形成发达的产卵器;背产卵瓣特化成腹面向内凹陷、宽大的

产卵鞘,用于包藏腹产卵瓣和内产卵瓣,产卵时产卵器向下伸出。 第二篇 昆虫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多胚生殖:是指1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孤雌生殖:指一些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它分为3个类型:偶发性孤雌生殖,常发性孤雌生殖,周期性孤雌生殖

3.胚盘:胚胎发育过程中,子核间出现细胞膜并逐渐形成围绕卵黄的单层细胞层。

4.胚带:胚盘形成后,位于卵腹面的胚盘细胞增厚变大,由方形变为柱形,形成发育为胚胎的细胞带,即胚带。

5.复变态:有些全变态昆虫各龄幼虫的生活方式不同,形态上也发生了明显分化。因而比一般的全变态更为复杂,特称为复变态。

6.全变态:昆虫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虫态(1分),幼虫期的翅在体内发育,幼虫与成虫间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食性、栖境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7.半变态:昆虫的幼期营水生生活,其幼体在体型、取食器官、呼吸器官、运动器官及行为习性等方面均与成虫有明显分化现象的变态类型

8.稚虫和若虫:因幼体水生,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某些临时性器官,其幼期与渐变态类的若虫有很多相似之处,故称为稚虫(1分),也称为亚同型幼虫;若虫是指幼体除具有翅芽和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生殖器官外,体型和外部构造、内部构造以及食性、习性、栖境等与成虫都大致相同(1分),也称为同型幼虫。 9.幼虫和若虫:狭义的幼虫是指幼体在体形、内部和外部器官构造以及习性、栖境等方面都与成虫差异很大(1分),也称为异型幼虫;若虫是指幼体除具有翅芽和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生殖器官外,体型和外部构造、内部构造以及食性、习性、栖境等与成虫都大致相同(1分),也称为同型幼虫。 10.世代交替: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异态交替)

11.休眠与滞育: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当不良条件消除时,昆虫可立即恢复生长发育。滞育是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或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滞、 不食不动的现象。滞育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12.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中的发育过程,即昆虫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起,到第二年的越冬虫态结束止的发育过程。

第三篇 昆虫行为学 一.名词解释:

1.拟态:指昆虫在外形、姿态、颜色、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它种生物或非生命物体,以躲避天敌的现象。 2.警戒色:是指昆虫的鲜艳色彩或斑纹,具有使天敌不敢贸然取食或厌恶的防御行为。

3.迁飞和扩散:迁飞是是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扩散是指昆虫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变化的现象。

4.昆虫的食性:昆虫在自然情况下的取食习性,包括食物的种类、性质、来源和获取食物的方式等。 第四篇 昆虫的内部结构和生理 一.名词解释:

1.血腔和体腔:昆虫的循环系统属于开放式循环系统,因此整个体腔就是血腔。 2.血液和血淋巴:由于昆虫没有单独的淋巴液(1分),其血液兼具哺乳动物血液和淋巴液的某些特点(1分),因此昆虫的血液又称血淋巴。

3.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单细胞腺是由一个真皮细胞特化而成,腺细胞比一般的真皮细胞大,细胞核大而不规则(1分);多细胞腺则是由多个皮细胞内陷而形成的腺体,昆虫大部分腺体都是多细胞腺(1分)。

4.肠外消化:一些昆虫在取食以前,将唾液注入寄主组织内(1分),然后将初步消化的食物吸入肠内,这种消化现象称肠外消化(1分)。

5.共生物:许多昆虫体内存在着共生的微生物,和昆虫互相依存。

6.贲门瓣和幽门瓣:贲门瓣是由前肠末端的肠壁陷入中肠前端形成的环形内褶,能将前胃中的食物直接导入中肠,阻止中肠内食物流入胃盲囊;幽门瓣位于中后肠交界处,引导中肠内的食物残渣进入回肠(1分) 7.马氏管:是着生于中后肠交界处, 基部与后肠肠腔相通的、端部游离于血腔中且顶端封闭 的细长盲管(1分),是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1分)。

8.气囊:是昆虫气管的局部膨大而形成的囊状构造(0.5分),气囊壁比较薄而柔软,无明显的螺旋丝,有利于通风及增加浮力(0.5分)。

9.气管鳃:气管鳃是某些水生昆虫体壁向外突出的丝状或薄片状的结构,其中密布气管的分支,气管内的气体需要跨体壁与周围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10.直肠鳃:也是气管鳃的一种,但它位于直肠内,因而又特称为直肠鳃,是蜻蜓稚虫的呼吸器官。 11.气管:是由外胚层内陷发育而成的管状构造,具有通风作用

12.半气门式和两端气门式:半气门式具有8对有效气门,即l对前胸气门和7对腹部气门(1分);两端气门式仅有2对有效气门,分别位于前胸和第8腹节上(1分)。

13.JH:即保幼激素,是由咽侧体分泌的起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主要内激素之一。 14.BH:即脑激素,是脑神经分泌细胞内包含的神经分泌颗粒(1分),又称活化激素。

15.MH:即蜕皮激素,是昆虫幼虫期的前胸腺受到促前胸腺激素的刺激后,细胞内出现的大量分泌囊泡所分泌的物质

16.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1个细胞体、1个或多个树突和1个轴突3部分组成,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17.反射弧:昆虫的感觉神经元将接受到的内外刺激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然后通过由联络神经元形成的大量的突触联系,将刺激信号整合并传递给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随后传递给效应器,最后引起行为或生理反应的1次冲动传导途径称为1个反射弧。

18.中枢神经和中神经:中神经普便存在于幼虫及蜻蜓的稚虫体内,位于前后两个神经节的两条神经索之间,起源于前一神经节;而中枢神经则包括脑和腹神经索,是昆虫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

19.肌纤维和肌原纤维:肌纤维和肌原纤维: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位,是1个大型的多核细胞,由肌膜、肌质、肌细胞核、肌原纤维等4部分组成(1分);肌原纤维是肌纤维中特有的功能性细胞器,是肌细胞的基本功能单位(1分)。

20.报警信息素:是社会性或群栖性昆虫对抗外来侵犯时释放的1种诱导产生聚集或防御行为的物质。 21.性信息素:也称性外激素,一般由专门的腺体分泌于体外,能影响同种异性个体产生求偶行为和相应的生理反应的化学物质

22.利它素和利己素:利它素是一种昆虫释放的,能引起它种个体产生对接受者有益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利己素是一种昆虫释放的,能引起它种个体产生对释放者有益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

23.受精和授精:受精是雌虫排卵时,卵接受来自受精囊中的精子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授精是两性交尾,雄虫将精液注入雌虫并将精液储存在受精囊中的过程。

24.贮精囊和受精囊:贮精囊是指部分种类昆虫雄性的输精管,常有一部分膨大成囊状的结构,用以贮藏从精巢管中排出的成熟精子团。受精囊是指雌性昆虫在生殖腔上有1个囊状构造,其导管开口于生殖腔上,具有接受和贮藏精子的功能。 二.论述:

1.昆虫内脏器官的位置?

答:消化道和马氏管:位于体腔的围脏窦中,背血管在消化道的上方背血窦内,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下方的腹血窦中(2分);

绝大部分昆虫的气管系统以气门开口于身体各节的两侧,以主气管和支气管网分布在体壁下方及各内脏器官之间,再以微气管伸到各组织之中(1分);

生殖系统:位于围脏窦内消化道的背侧面,包括雌性的卵巢或雄性的精巢,沿后肠两侧延伸到消化道腹面,以1对生殖管(侧输卵管或输精管)会合于腹部末端(2分)。 2.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及其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答案:昆虫体壁的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底膜、真皮细胞和表皮3部分,表皮又可分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2分)。 昆虫体壁的功能:体壁是体躯的最外层组织,是维护肌体内环境的保护性屏障(1分);既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又可防止外界病原菌和杀虫剂等外来物质的入侵(1分);由于表皮的局部骨化,体壁具有坚韧性和机械支撑功能(1分)。与害虫防治的关系:杀虫剂能否顺利穿透体壁进入虫体,取决于杀虫剂的理化性质和昆虫表皮的结构特性。昆虫上表皮通常是亲脂性的,而大多数杀虫剂,尤其是触杀剂也都是脂溶性的。 3.昆虫消化系统的组成。

答案:根据结构和机能的不同,昆虫的消化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2分);前肠、中肠和后肠分别来源于外胚层、内胚层和外胚层(1分);其组织结构上的差异为前肠的纵肌在内,环肌在外(1分);中肠与后肠的环肌在内,纵肌在外;中肠最内层为围食膜,而前肠与后肠的最内层为内膜(1分)。 4.昆虫血液在体腔中的循环途径。

答:心脏的各个心室,一般是从后端开始,作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依次向前,呈波浪状蠕动,以此将血液从后端向前推进,经由大动脉进入头部(2分);进入头部的血液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在血腔内从前向后经由胸部流进腹腔(2分);腹腔的血液在背、腹膈的波动下,在向后流的同时向背面流动,从围心窦进入心脏,再进行下一个循环(2分);血液在附肢中也循一定的途径流动,在触角和上颚内,由腹面流进,背面流出;在下颚和下唇内,由背面流进,腹面流出(2分);对于有翅的昆虫,在翅基辅搏动器的作用下,血液主要流动于翅脉内气管周围的翅脉腔,其次为上下翅面间的组织空隙,方向是沿翅前端的翅脉流向翅端,再经后部翅脉返回胸部(1分);在大多数昆虫足的内部,有1层膈膜将其分成前后两室,靠辅搏动器的收缩或借助足的活动,血液从后室流进,从前室流出(1分) 5.昆虫的呼吸方式,呼吸系统与害虫防治间的关系。

答:昆虫的呼吸方式有气管呼吸、体壁呼吸、气管鳃呼吸、气泡和气膜呼吸。

呼吸代谢是有机体生命活动中能量的源泉,阻断呼吸代谢和能量供应,常导致机体迅速死亡(2分);因而,在昆虫毒剂中,以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毒剂和作用于呼吸系统的呼吸毒剂致死速度最快(1分);在害虫防治中,以呼吸毒剂为对象开发了不少杀虫剂,它们有的阻断能源物质的氧化代谢(3分),有的阻止呼吸链电子传递(3分),有的直接阻断偶联磷酸化使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不能生成ATP(3分);此外,还有一些矿物油制剂,利用昆虫的亲脂性表皮,以矿物油封闭昆虫的气门,通过阻断昆虫呼吸(气体交换)来杀死害虫(3分)。 6.内壁式气门的构造特点及其绘图。

答:内闭式气门是在气门腔内气管口处具有开闭机构的气门(2分),开闭机构包括三个主要的机构:闭弓(1分)、闭带(1分)、闭肌(1分)。

7.控制昆虫变态的主要激素,它们如何调控昆虫的变态发育。

答案:控制昆虫变态的主要激素有:脑激素、蜕皮激素与保幼激素;脑激素分泌的时间、成分和数量的差异决定着蜕皮激素与保幼激素在体液中的含量和相对比例,并由此决定昆虫的蜕皮和变态发育。蜕皮激素启动与调整蜕皮过程,而保幼激素则规定每次蜕皮后昆虫的发育方向,即发育为幼虫还是产生变态,形成蛹或成虫。在虫体的不同部位或不同的组织细胞内的特定发育程序,对保幼激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如成虫器官芽,个别部位需要较高的保幼激素水平才能发育,有的则要求保幼激素水平下降到极低时才能发育。

8.昆虫的感受器种类。

答:根据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性质,可以将感觉器分为视觉器(1分)、听觉器(1分)、感触器(1分)、感化器(1分)、感温器和感湿器(1分)等。 9.昆虫复眼的类型,成像原理。

答:昆虫的复眼类型有明视眼和暗视眼。

昆虫的复眼自外向内由角膜、角膜细胞、晶锥细胞、视杆、色素细胞和底膜6个部分组成。

昆虫的成像原理:光波进入复眼的各小眼,通过角膜、视杆、晶锥的折射在小眼之间进行叠加,各神经元的轴突相互交叉,最终通过神经会聚,来获得各种信息。

10.为什么有些昆虫白天活动,有些昆虫夜晚活动,还有一些白天和夜晚都活动?

答:白天活动的昆虫,小眼的视杆比较短,紧接在晶锥下端,四周包围着色素细胞,只有通过角膜和晶锥轴线到达视小杆的光线,才能使感觉细胞产生反应,其余斜行的光线则均被色素细胞吸收。夜晚活动的昆虫,小眼极度延长,视杆与晶锥之间隔1段纤维状的晶体杆,周围色素细胞内的色素颗粒可随光线的强弱而移动。昼夜均能活动的昆虫,色素细胞中的色素粒可以上下移动,以适应光线强弱的变化。 11.雌(雄)内生殖器官的构造及绘图。

雌:一对卵巢、2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生殖腔或阴道、受精囊和1对生殖附腺。 雄:精巢、输精管、射精囊、附腺、贮精囊

第五篇 昆虫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

1.双名法和三名法:双名法是昆虫的种名的命名方法,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1个词为属名,第2个词为种名,即“双名”。三名法是昆虫亚种的命名方法,由3个拉丁词组成,即属名+种名+亚种名,就构成了“三名”。 二.学名:

1.等翅目:Isoptera 10.膜翅目:Hymiptera 2.直翅目:Orthoptera 11.Pieridae: 粉蝶科 3.同翅目:Homoptera 12.Formicidae:蚁科 4.半翅目:Hemiptera 13.Vespidae: 胡蜂科 5.缨翅目:Thysanoptera 14.Cicadidae: 蝉科 6.鞘翅目:Coleoptera 15.Papilionidae:凤蝶科 7.脉翅目:Neuroptera 16.Chrysopidae:草蛉科 8.鳞翅目:Lepidoptera 17.Noctuidae:夜蛾科 9.双翅目:Diptera 18.Apidae: 蜜蜂科三.近似科特征比较:

(同)1.飞虱科和叶蝉科:叶蝉科:触角刚毛状(1分),后足胫节上有棱脊(1分),棱脊

上有3-4列刺状毛。飞虱科:体小型,触角锥状(1分),后足胫节上有2个刺(1分),端部有1个具齿的距

2.叶蝉科和沫蝉科:叶蝉科体长3-15mm,头部颊宽大;后足胫节刺毛列;沫蝉科体

小至中型,色泽艳丽;前胸背板大呈六边形;后足胫节有1-2个侧刺;

(半)1.缘蝽科和猎蝽科:缘蝽科前胸背板侧方有各式叶状突起(1分);前翅膜片具多数

纵脉,端部可有若干分支;猎蝽科膜片常有2个大室;前足特化为捕捉足。

2.花蝽科和盲蝽科:花蝽科体型微小至小型,有单眼,前翅有楔片,无闭室,有2-4

条纵脉或无;盲蝽科体小至中型,有楔片有1-2个闭室,无翅脉。

(鞘)1.龙虱科和水龟虫科:龙虱科下唇须短于触角,中胸背板无中脊突;水龟虫科触角短,

锤状,下唇须长于触角,中胸背板有中脊突。

2.瓢甲科和叶甲科:瓢甲科触角11节,棒状,足的跗节为隐4节;叶甲科触角11

节,丝状,足的节跗为隐5节。

(脉)1.蚁蛉科和蝶角蛉科:蚁蛉科触角短,棒状,翅痣下方有狭长翅室;蝶角蛉科触角很

长,棒状,翅痣下方无狭长翅室

(鳞)1.天蛾科和弄蝶科:天蛾科触角棒状,端部弯曲呈细沟,后翅Sc+R1与中室平行;弄

蝶科触角末端呈钩状,前后翅脉各自分离,无共柄现象。

2.夜蛾科和灯蛾科:夜蛾科体色灰暗;喙发达;有单眼,后翅Sc+R1在基部与中室接

触又分开,造成1小型基室;灯蛾科体色艳丽;喙退化或消失;单眼有或无;后翅Sc+R1基部常膨大。

3.蛱蝶科和凤蝶科:蛱蝶科翅上有很多复杂的斑纹;触角锤部特别大;前足退化,前

翅R脉5支,A1条,后翅A2条;凤蝶科体型很美丽;前翅R5条,R4和R5共柄,A2条,后翅A1条;多数M3脉常延伸成尾突

(双)1.寄蝇科和麻蝇科:寄蝇科触角芒裸或有微毛;后小盾片发达,明显突出成垫状;麻

蝇科触角芒基有羽毛状,端半部裸或具小毛。

2.大蚊科和蚊科:大蚊科:中到大型,头大(1分),念珠状(1分),中胸背板有V

形沟,翅狭长,基部窄(1分)。蚊科:小型,头小(1分),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有环毛(1分),翅狭长,翅缘及翅脉上具鳞毛(1分)。

(膜)1.姬蜂科和茧蜂科:姬蜂科:体多细弱,第1亚缘室和第1盘室合并(1分),有第2

回脉(1分),有些种类还有1个小室(1分)。姬蜂科:第1亚缘室和第1盘室未合并(2分),无第2回脉和小室(1分)。

2.胡蜂科和蜾蠃科:胡蜂科前胸背板伸达翅基片,中足胫节有2端距,爪简单,前翅

中室长于亚中室;蜾蠃科体似胡蜂,但上颚长,常交叉,中足胫节有1端距,爪有齿或分成瓣状,腹部第1-2节间有明显的缢缩。

四.编检索表:(直)螽斯科、蝼蛄科、蟋蟀科、斑腿蝗科、蜢科、蚱科、剑角蝗科

1.触角丝状,长于或等于体长;产卵器较长,刀状、剑状、或长毛状(螽亚目)???2 触角短于体长之半;产卵器短,凿状(蝗亚目)?????????????????4 2.前足开掘式;产卵瓣退化???????????????????????蝼蛄科 前足步行式;产卵瓣发达,呈剑状或矛状??????????????????3 3.跗节式为4-4-4;尾须短小;产卵器剑状????????????????螽斯科 跗节式为3-3-3;尾须长;产卵器矛状?????????????????蟋蟀科 4.前胸背板突起非常明显,常呈扇形????????????????????蜢科 前胸背板一般较平坦,中隆线较弱?????????????????????5 5.跗节式为2-2-3,爪间无中垫??????????????????????蚱科 跗节式为3-3-3,爪间有中垫???????????????????????6 6.触角剑状;后足腿节外侧基部的上基片长于下基片???????????剑角蝗科 触角丝状;后足股节外侧基部的上基片长于下基片???????????斑腿蝗科

1.简述解剖蝉下颚口针的方法。

解剖方法1:首先用镊子小心地将这3根口针基部两侧的骨片掰去(不要碰口针),再将蝉的头部腹面向上,用两手沿其中线慢慢地把头一分为二地掰开,即可将中间的1根下颚口针分为2根。

解剖方法2:将蝉的头部腹面向上,用镊子除去部分肌肉,即可见到4块棕褐色的骨片,然后再用解剖针轻轻的挑动骨片或用镊子夹住任何一块骨片轻轻拉动,即可将2根口针分开。 (答出其中1种方法即可。)

2.简述如何解剖观察蝗虫的内脏器官?

1.取1头浸泡的蝗虫,用清水冲洗干净,先剪掉足、翅 ,再用解剖剪从腹部末端的○

开始,沿气门上线剪至头顶,剪下蝗虫的背壁。背血管在背隔上面(注意在解剖时,解剖剪尖略向上,以免损伤内脏。)(2分)

2.消化道 将剩下的蝗虫体躯放在蜡盘上,用大头针固定,放入清水浸没虫体,进行○

观察,消化道是位于虫体中央的1条粗细不等的直管。(2分) 3.生殖器官 在消化道的背面有1对卵巢(精巢)○,侧面1对侧输卵管(输精管),中输卵管(输精管)、雄性生殖附腺等位于消化道后部的下方。它们都是雌蝗(或雄蝗)的生殖器官。(2分)

4.马氏管 用镊子取下卵巢(精巢)○,可见消化道和其它组织上许多淡黄色细丝状长管,形似乱麻,它们是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马氏管,它着生在消化道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2分) 5.○腹神经索 用镊子将消化道移出,可见虫体腹壁上面有1条不太清晰的白(或粉红)色的细丝,不清晰的原因是因为其上覆盖有一层腹隔膜,用镊子轻轻地将隔膜揭去,(注意观察隔膜的构造)即可清楚地见到1条白(或粉红)色的、分节的腹神经索,它是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2分)

3.简述如何解剖观察家蚕幼虫内闭式气门的开闭机构? 方法(1):把已剪下来的气门内壁向上,置于镜下用镊子将气管丛小心取下,在气管丛或气门内壁上可见到闭弓、闭杆、闭带、闭肌、开肌等一系列开闭机构。 方法(2):用镊子夹住家蚕幼虫近气门附近的体壁,小心地将气门撕下。然后将其内面向上,放在载玻片上,滴1滴清水,置于镜下观察其开闭机构。注意若在撕下的气门内壁上找不到气门的开闭机构时,应立即返回寻找刚刚取气门的气管丛,再在气管丛上寻找气门的开闭机构。

4.简述如何解剖观察棉蝗的雌性生殖系统?

1.取雄性棉蝗1头(1分)答:○,先剪去翅和足,再用解剖剪自背中线剪开,然后将蝗虫放在蜡盘上,用大头针将两侧体壁固定于蜡盘上(1分)。

2.位于体腔中央、消化道的背侧面(1分)有1对卵巢和1对弯向消化道腹面的侧输○

卵管(1分)。 3.○卵巢由许多卵巢管组成(1分),左右卵巢的前端各有1根管状、曲折的附腺(1分)。 4.剪断后肠的中部(1分)○,小心地将消化道从两侧输卵管中间移出(1分),然后进行解剖观察。

5.与卵巢相连的2条较粗的侧输卵管,汇合为中输卵管(1分)○。中输卵管的背面有1条端部膨大、细长的管子,即贮精囊及其导管(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