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质量分析 下载本文

4、在教学中要加强词句的训练,提高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运用词句的能力。注重知识的整合,让一学期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问题三:阅读出现问题,学生缺乏能力

课内阅读第一题“我能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段话的意思”出现的问题是要么语言啰嗦,要么概括能力差,抓不住重点,导致失分。

3小题读画线句子并思考:女娲去哪儿找过五彩石?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请展开想象接着写下去。其实这些问题就是给了学生一个仿写的拐杖,如果认真读题,一定能写得很具体。可是有些学生没有关注思考的问题,结果内容太少,文字表达不准确。

课外阅读关注了学生理解词意的能力,学会划分段落,体会作者描写的动词中表达的对野鸭的情感。

1小题“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第一个“表示出乎意料;竟然”学生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个班共32名学生中,错误的达到22个。

3小题根据给出的标题分段,虽然给出了提示,但是依然有很多同学出错。说明学生划分段落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原因: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审题浮躁,不能静下心来细细思考,琢磨。

对策:

1、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审题时,不能掰碎了喂给学生,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高审题的能力。

5

2、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中,精心组织教学活动。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指导学生,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平时,我们可以在课文中寻找拓展点,练笔处,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同时,要将阅读延伸于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水平。

3、对学困生加大辅导和训练的力度。 问题四:习作内容空大,学生没有习惯

《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范围较广,很多学生能完整地写出一件事,但是能打动人心的语言寥寥无几,情感有些空洞。一部分学生所选材料本身就不够感人。还有,有一部分学生使用标点不规范,尤其是冒号、引号的用法。

原因:

1、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学生写作大多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所以每次写作完就像是完成了一次任务,并且认为这样的任务一点都不快乐,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当然就不存在了。

2、学生缺少语言的积累。平时在课本上学习到的词语,大多是机械性的背诵,记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很难灵活运用。

6

3、学生缺少写作素材。学生生活圈子太小,并且用来学习的时间少,看书的机会都很少,这样导致他们对社会接触少,生活积累不足,所以缺少写作的素材。

对策:继续加强写作指导。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课外的阅读积累,二是多提供练笔的机会,提倡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要充分利用习作教材,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多给学生搭建写作平台,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为写作提供素材。中年级应该多进行片段练习。适当教给学生写作技巧,以提高作文水平。在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时,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保护学生表达与交流的积极性,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不断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自觉去写,主动通过习作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问题五:书写不规范,学生没有端正态度

从卷面的情况看,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做到了正确、规范书写汉字。但也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在写字方面对汉字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的书写欠规范。学生在卷面上出现的错别字较多。

对策:教师平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字迹、审题,认真程度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纵观试卷,成绩是可喜的,但是问题也有不少。一张小小的试卷,折射出的事我们平时的工作轨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提出以下建议和大家共勉:

1.平时课堂教学力求扎实有效,不要到了期末时才临时抱佛脚。

7

2.对个别学困生要加强辅导,保证每次试卷上不难的和不太难的题不丢分,学困生成绩上去了,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3、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以此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相信在我们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下,孩子们一定会快乐学语文,轻松学语文,高效学语文。从而真正喜欢语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