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
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
? 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
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3)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学的教育功能
确保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是发挥教学的教育功能的重要保证; 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充分利用良好的班集体的教育力量;教师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教学能力和思想水平。
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 : ? 一种观点认为教学中的教育无非就
是利用课堂教学的空隙,去探讨同该课的教学对象与学习活动无关的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是阐述某种人生的教训。
?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中的传授知识
必然伴随着思想品德的发展。只要传授并使学生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
?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
动性是紧密相连、辩证统一的,不是割裂和对立的。教是为学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两者互为前提和条件。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教学中应摆正两者之间关系:教师既要充分发挥自己教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 一、教学原则 ? 教学原则概念 ? 教学原则的依据 ? 常用的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概念
? 教学原则是教师观察、处理教学问
题,有效进行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规律制定的,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区别 教学规律
? 反映教学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
联系和必然趋势,是稳定的;
?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
观存在;
? 揭示出了教学过程的“必然”。 ? 揭示 “是什么”问题。 教学原则
? 是根据教学过程的规律提出来,是
可变的;
? 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带有强烈
的目的性或实践性;
? 提出了教学工作的“必须”。 ? 解决“应该怎样做”问题。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联系
? 教学规律:
是制定教学原则的科学基础和依据。人们只能认识、解释、掌握和运用规律,而不能改变或创造它。
? 教学原则:
是对教学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规律派生的。对规律认识、解读不同,原则体系就不同,范畴也不同。
? 教学原则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和直
接反映。
? 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重要依
据,是根本。
2、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1、依据对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 2、受教学目的的制约
3、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4、依赖于教学实践经验积累 5、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 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启发性原则 ? 直观性原则
?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 因材施教原则 ? 巩固性原则 ? 量力性原则 ? 教育性原则 ? 反馈调节原则 (二)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概念与种类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教师教的方式和手段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是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及其课程内容的中介和桥梁。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 指导思想
? 注入式 也叫“填鸭式”,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是一种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积极性被扼杀了,主动性也被泯灭了。教师仅仅是现成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仅仅是一个接受器。
? 启发式
认为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3)教学方法的分类
?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 讲
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
法
?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
演示法和参观法
?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
验法、实习法、练习法 ? 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
?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
法、探究法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实习法 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教学方法的选择 (2)教学方法的运用
1、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 2、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 3、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4、坚持灵活性,渗透教育机智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一)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 班级授课制
道尔顿制和分组教学制等
二、 教学工作的组织形式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的含义
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也称班级教学。课堂教学是其基本表现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教
育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立下来。
第二阶段,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的理论,给夸美纽斯的理论以重要补充和发展。
第三阶段,以苏联教育学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更趋成熟。
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班级授课制从理论到实践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班级教学的优点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3)班级教学的局限性
① 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
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
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③ 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内容
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④不利于因材施教;
⑤ 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
流和启发
2、课的类型和结构
(二)
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1、个别指导 2、小组教学
小组教学的优点:有利于民主教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现场教学 (三)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四)最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
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 教案编写格式的内容
课题: (本课名称)
主讲人: 班级:
? 一、备课 (一)意义: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为上课作好充分准备。
(二)工作内容
1、 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学生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考虑教学媒体 2、编写三种计划 ① 学期/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学期备课
? 内容: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学目
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每节课或单元的教学时效和起止日期;主要教具等。考虑教学方法。
②单元计划(课题计划) ---单元备课
? 内容:课题名称;教学目的;课时
计划;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确定单元教学主次,配备习题等。
③ 课时计划(教案) ---课时备课
? 一份完整的教案应包括 ? 授课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
题目、教学目的要求、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步骤(进程)、备注等。
? 教案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步骤,具
体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时间分配、教学方法和教具的具体运用、备注(课后总结)等。
授课对象:
教学目标: (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1.学会.. 2.树立…意识 3.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学习过程中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示范练习法, 教学用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教学课时: (需几课时,或属于第几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进行的内容、方
法、步骤措施及时间安排等) 开始部分------中间-------结束
板书设计:(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作业处理:( 如何布置处理书面或口头作业 )
二、上课
? 上课就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 备课的目的就在于上课 ? 怎样才能掌握上课的艺术 ?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一堂成功课
的标准)
1、目的明确,完成任务
2、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3、结构合理,充满机智
4、媒体有效,方法适当,善启善导 5、语言科学而艺术 6、板书有序,科学合理 三、课后的教学活动
(一)对学生的课后指导工作 1、作业布置与批改 2、课外辅导 (二)反思总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