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下载本文

二、古代教育:以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为基础,为上层建筑服务。 1、学校教育的产生 2、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3、学校教育严重脱离生产劳动; 4、教育和学习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并对学生实施体罚式管理; 5、官学和私学并行 6、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形式 三、近代教育: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教育,以机器大生产和商品经济为基础,主要为经济发展服务。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创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班级授课制。

4、教育的世俗化

5、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四、现代教育:是以适应社会生产需要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教育体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步走向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 学校教育的普及性。 3. 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 4.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 教育的终身化 ? 教育的全民化 ? 教育的民主化 ? 教育的多元化 ?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一)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学校教育的结构;

?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

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2、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以及某些教育内容 。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作用 教育的政治功能

关于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作用,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能起决定作用,只能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第二,教育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可以传递、保存文化 教育可以传播、交流文化 教育可以创造、更新文化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的继承性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滞后—教育落后于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 (多数)

超前—教育超越于同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水

平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少数)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

? 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

起的新需要和儿童已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个体的活动、遗传、环境、教育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表现:

?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

质前提和可能性

? 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

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

定影响作用。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的必须的生理基础,但是,它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发展。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指人的周围一切并对人有影响的客观现实,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

①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② 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总的条件和背景,制约人的发展的方向、内容与水平。 ③ 微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直接的影响。

正确认识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对人的发展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极适应者,片面夸大环境作用的“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教育在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 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组

织性、系统性、基础性的特点。 ② 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③ 教育能够根据科学的要求,协调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使遗传素质和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

④ 形成合力,共同对受教育者产生

的影响。

?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不是万

能的

?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

有条件的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努力程度。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因素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因 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 教育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

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做到循序渐进、有针对性;

? 教育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

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做到因材施教 、抓住关键期;

? 教育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

稳定性和可变性,做到了解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教育适应与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并非要迁就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要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其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不断提高其身心发展水平。

教育目的

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规定,即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总体要求。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内容。教育目的的确立及其内容必须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

区别:

层次上,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指针,是目的体系中最高的层次。教育目的则是各级各类教育关于人才培养规格与标准的具体规定,是目的体系中下位层次,可分不同层次的。 具体内涵上,教育方针是最宏观、最根本的方面,规定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性质与方向、人才发展的内容及实现方针要求的途径;教育目的则是方针规定下对各级各类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所做出的具体规定。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适用范围不同----总体与部分

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总要求或共同标准;培养目标则是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

联系: 规格要求

教育目的是总的目标,培养目标是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的目的;二者都是培养人的一种理想、期望或设想中的教育结果。

教育目的统摄培养目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某个具体学校的具体表现。

教育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二者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 教育目的意义

1、教育目的在整个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选择以及教育效果的检查和评价都起制约作用。

确立教育目的依据

(一)客观依据 1、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2、政治经济制度;

3、人的身心发展

规律; (二)理论依据 (教育目的观)1、个人本位论:

2、

社会本位论:

3

“辨证统一论”: 我国教育目的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 1. 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 2. 合理的社会制度------------决定人

的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 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造就

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与途径 现阶段教育方针

“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指明了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内容------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指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各级各类学校总的培养目-------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由其劳动的目的、对象和手段决定

? 复杂性 ? 创造性 ? 示范性 ? 长期性

? 空间的广泛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 个体性和集体性 ? 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教师的职业角色 教育者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文化传播者 研究者 ? 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

教师的职业形象 道德形象 点 文化形象 人格形象 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专业道德 1、忠诚事业,甘于奉献。 --基本要求与前提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职业道德的核心 3、团结合作,互勉共进。 4、严于律己,积极进取。 (二)专业知识 1、本体性知识 2、条件性知识 3、实践性知识 4、一般文化知识 (三)专业技能--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 教育能力; ? 语言表达能力; ? 交往能力; ? 组织管理能力; ? 课程开发与创生能力 ? 自我调控能力 ? 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 学 生 一、学生的本质 学生的本质 P41 学生学习的方式 P50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1、学生是人 ? 具有主观能动性 ? 具有思想感情 ? 具有个性特征 ? 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 具有发展的需要 3、学生是完整的人

(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一)学生是教育对象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学生的社会地位 (一)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

? 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 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二)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 生存权

? 受教育权

? 人身权

(三)学生的义务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与内容 (一)涵义: ?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

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二)师生关系的内容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3、道德上的互相促进关系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民主平等 尊师爱生 教学

相长 (二)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