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的文学史地位
1.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最古的文学,也是后世欧美文学的渊源之一。
2.[另一个渊源是早期基督教文学。]
3.古希腊文学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原创性质,而且在精神上具有本源作用。 4.体裁种类繁多5.创作方法6.文艺批评7.思想——人本精神。
8.希腊文明——建立在自由、乐观、世俗、理性、人文等人类最为崇高的理想之上。 二、影响文学发展的诸要素
1.地理与政治2.经济与生活3.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4.后世资产阶级的重视与提倡
三、古希腊文学的文学特征
1.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3.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 四、古希腊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
古希腊文学约从公元前12世纪末就已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世纪,历时千年。 (一)“荷马时代”的文学成就
“荷马时代”:前11世纪—前9世纪,又称“英雄时代”。 文学成就:神话、荷马史诗和赫西奥德的《工作与时日》、《神谱》。
1. 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原始初民的口头创作,在希腊各部落流传了几百年。 2.荷马史诗
在希腊神话的基础上,公元前9、8世纪时,欧洲文学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荷马。 荷马给我们留下了两部史诗作品,即《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 这两部作品形成了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3.赫西奥德的诗歌:荷马之后,出现了著名诗人赫希奥德。
赫西俄德所写长诗《工作与时日》,属于教谕诗,以诗人对他的弟弟的教训为主要内容。 学界认为,它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也是第一部个人作品。 诗人的另一首长诗《神谱》,描写宇宙的形成、诸神的谱系与斗争,成为神话学的重要史料。 (二)“大移民时代”的文学成就
“大移民”时代:前8世纪-前6世纪。
此时的文学成就集中在两个领域:韵文的抒情诗和散文的寓言。
希腊抒情诗源于民歌。著名的抒情诗人有萨福,以及阿那克里翁、品达罗斯等。 1.萨福的抒情诗
萨福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女诗人,后世的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还有“男有荷马,女有萨福”之说。萨福一生写了9卷诗,多以缠绵悱恻的爱情为主题,语言艳丽,情调伤感,感情真挚,可惜流传下来的很少。《给所爱》一诗表现出她很擅长写恋爱心理。
2.伊索寓言:与抒情诗同时,希腊民间还广泛流传着许多散文故事,其中多是动物寓言。相传这些寓言为公元前6世纪一个名叫伊索的被释奴隶所作,因此后人收集整理时称之为《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收入了300多个寓言,主要是以故事(多为动物故事)来引申、总结出斗争经验和生活经验,反映的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
在文学史上,《伊索寓言》曾产生深广的影响,后世的寓言作家如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得益于它。
(三)古典时代的文学成就
古典时代:前6世纪-前4世纪初。这是希腊奴隶制的繁荣时期。雅典是此时希腊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此时文学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戏剧方面,另有散文和文艺理论方面的成就也值得注意。古典时代的戏剧成就极高,出现了:
“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三大喜剧诗人”克剌提诺斯[未有作品传世]、欧波利斯[未有作品传世] 、阿里斯托芬。
1
古典时代的散文成就反映在历史著作、哲学著作和演说词中。著名的演说家有苏格拉底和狄摩西尼。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著有《希波战争史》; 修昔底德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色诺芬著有《长征记》。
1.柏拉图的对话录
古典时代的雅典出现了两大文艺理论家,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柏拉图的对话录总共有40多篇,内容涉及政治、伦理、文艺、教育以及当时争辩激烈的一些哲学问题。最著名的《理想国》、《斐德罗斯篇》、《会饮篇》和《法律篇》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创立了“理念论”,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 他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把“理念”或宇宙间的原则和道理看作是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至于感官接触的世界则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幻影,无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不仅是第二性的,而且是不真实。所以文艺只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层”。 柏拉图思想在后来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浪漫主义运动中也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2.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生于马其顿,21岁时赴雅典从柏拉图学哲学。他在雅典开办一所学校,授徒讲学,撰写哲学和科学著作。亚里士多德利用他那丰富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对希腊文艺作了总结。 《诗学》和《修辞学》就是这种总结的成果。
亚里士多德从古希腊传统的“模仿说”出发,认为现实世界是文艺的蓝本,文艺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由于认识到诗必须符合可然律和必然律,显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作品必须是有机的整体。 从这个观点出发,他认为无论是史诗还是悲剧,情节要整一,一部作品只应有一个主要的情节,从开始发展到顶点,然后转到必然的结局。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着重分析了悲剧。第六章为悲剧下了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模仿;方式是通过动作而不是通过叙述;引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 这样,亚理斯多德就指出了分析一般戏剧作品所必须考虑到的六个要素:动作(情节)、人物性格、思想、语言、表演(通过人物动作,不通过叙述)和歌唱(因为希腊悲剧有合唱队)。 (四)“希腊化”时代的文学成就
“希腊化”时代:前4世纪末-前2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希腊的文化影响了东方国家,因此史称“希腊化”时代。
文学成就:1希腊化时代的文学呈现出衰落趋势,但有一种倾向十分可喜,即:现实感增强。文学中的神话主题此时受到冷落,作家们更注重描写人的喜怒哀乐和人的社会关系。由此产生了新喜剧,新喜剧是与阿里斯托芬的旧喜剧相对而言的,又称“世态喜剧”。旧喜剧以政治讽刺为特色,新喜剧则以描写家庭生活和男女爱情为主。新喜剧的代表作家是米南德。
2希腊化时代出现了一种新诗体──牧歌(又称田园诗)。忒俄克里托斯是这种诗体的创造者。 3希腊被罗马灭亡之后,希腊文学已不复独立存在,但它在罗马文学中得到了继承。 古希腊文学发展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纵观古希腊文学史,我们发现:
第一,文学作为社会现象,其起源与宗教有密切关系。
第二,古希腊文学开创了欧洲文学的几个重要主题,如宗教主题(即古希腊神话以及一切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作品都表现了这一主题,至少是准宗教主题)、战争主题(《伊利亚特》等)、冒险主题(《奥德修纪》等)、爱情主题(《美狄亚》等)。
第三,古希腊文学以神话为基础,决定了古希腊文学的基本思维模式是神话式的,而这种神话式的思维模式反映在创作方法上则主要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
第四,在后出现的古希腊“新喜剧”中,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方法则被现实主义的方法所取代。 第五,在艺术技巧、手段上,古希腊文学也做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来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模仿的范例。
思考题:1.概述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2.古希腊文学发展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2
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文学从公元前12世纪末就已开始。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学的最早成就。 一、古希腊神话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它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在希腊各部落流传了几百年。 1.神话的产生:
第一,神话的产生是自然力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结果。 第二,神话是原始初民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解释。 第三,神话也是原始初民试图征服自然的一种方式。 二、古希腊神话的内容
神话的内容:概括说来,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在“奥林匹斯神系”中,重要的神有“十二主神”:众神之父宙斯,天后赫拉,海神波塞冬,冥王哈得斯,农业女神得墨忒耳,太阳神阿波罗,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智慧女神雅典娜,战神阿瑞斯,火神与匠神赫淮斯托斯,爱神与美神阿佛洛狄忒(维纳斯),神使赫尔墨斯。
除“十二主神”之外,其他重要的神有:人类的恩神普罗米修斯,文艺女神缪斯,酒神狄俄尼索斯(罗马名巴库斯),小爱神厄洛斯(丘比特)等。
1.神的故事:除了神的故事其中中还讲到了人类的产生。据说人类是提坦神普罗米修斯创造的。神话中还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变化和生产劳动现象的认识。在这方面同样表现了古希腊人的想像力。
2.英雄传说: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原始初民与生存环境作斗争的事迹,反映出他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以及战胜外敌的顽强信念和不懈努力。古希腊人怀念自己部落的一些领袖和英雄人物,便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许多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英雄是神人结合而生的后代。他们智勇超群,在征服自然、战胜外敌的过程中屡建奇勋,因此才赢得了后人的尊崇和敬爱。 3.赫剌克勒斯传说:
英雄传说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大力士赫剌克勒斯为民除害,建立十二件大功的传说。 赫剌克勒斯的传说反映的主要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有两个侧面值得注意: 第一,强大的自然力常常以“变形”的形式出现于神话中。 第二,从本质上讲,赫拉克勒斯传说属于“救世”神话范畴。 4.其他英雄传说:
英雄传说中重要的还有关于特洛亚战争的传说;
以及与此相连的关于战后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十年海上历险的传说;
关于伊阿宋带领希腊众英雄,乘阿尔戈号大船航行到黑海岸的科尔哈斯去盗取金羊毛的传说; 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传说;
关于阿伽门农家族内部冤冤相报、血亲复仇的传说等。
这些传说反映的则大多是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特别是,上述英雄传说还开创了欧洲文学史上 “英雄颂”的传统,使“英雄主义”成为贯穿欧美文学史的一条主脉,成为人类的一个主要价值取向。 三、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第一,初民时代图腾观念的反映 第二,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
—古希腊人相信人受命运的主宰,又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
第三,内涵深刻。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1、对死亡主题的表现。2、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揭示。 第四,神人同形同性
第五,形象生动,意境优美,想象力丰富,创造力极大
四、古希腊神话的美学意义
马克思论希腊神话的美学意义: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1.希腊神话既为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希腊神话已成为我们研究欧美文学艺术时必备的常识,不懂希腊神话,很多欧美文学作品就很难完全
3
读懂。
3. 希腊神话对欧洲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更是源远流长。 4.希腊神话成为后世文学作品积极思想的源头。
5.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和传说以植根于欧洲人的日常生活用语中。 6.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多哲学流派源于此。 思考题:1.概述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特点。
2.说出“奥林匹斯神系十二主神”的名称。 3.古希腊神话具有怎样的美学意义? 附录:古希腊文学主要成就简表
作 家 生 卒 年 荷马 赫西俄德 萨福 伊索 前9-前8世纪 前8世纪 前612?-? 前6世纪 主 要 作 品 体 裁 伊利亚特 奥德修纪 农作与时日 伊索寓言 俄狄浦斯王 史诗 教谕诗 抒情诗 寓言 悲剧 欧里庇得斯 前485?-前406 美狄亚 悲剧 散文 喜剧 文论 散文 文论 喜剧 希罗多德 前485?-前425? 希腊波斯战争史 阿里斯托芬 前446?-前385? 柏拉图 狄摩西尼 前427?-前348 前383-前322 阿卡奈人 “对话录” “演说词” 诗学 恨世者 埃斯库罗斯 前525?-前456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悲剧 索福克勒斯 前496?-前406
亚里士多德 前384-前322 米南德 前342?-前292? 附录:古罗马文学主要成就简表
作 家 生 卒 年 普劳图斯 泰伦斯 西塞罗 卢克莱修 维吉尔 贺拉斯 奥维德 塞内加 彼特隆纽斯 前254?-前184 前190?-前159 前106-前43 前99?-前55? 前70-前19 前65-前8 前43-公元18 公元4?-65 ?-公元65 主要作品 孪生兄弟 婆母 “演说词” 物性论 埃涅阿斯纪 歌集/诗艺 变形记 美狄亚 萨蒂里卡 寓言集 论崇高 警句诗集 历史 希腊、罗马名人传 金驴记 诸神的对话 体 裁 喜剧 喜剧 散文 哲理诗 史诗 抒情诗/文论 叙事诗 悲剧 小说 寓言 文论 讽刺诗 讽刺诗 散文 传记 小说 散文 4
菲德鲁斯 公元1世纪前半期 郎吉努斯 马希尔 朱文纳尔 塔西陀 普鲁塔克 阿普列尤斯 琉善
1世纪末 40?-104? 60?-127? 55?-118? 46?-120? 124?-175? 125?-200?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 在希腊神话的基础上,公元前9、8世纪时,欧洲文学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荷马。荷马给我们留下了两部史诗作品,即《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这两部作品形成了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一、关于史诗
史诗指古代叙事诗篇幅较长的作品,特点是反映既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历史事件,或以传说为内容,塑造著名的英雄形象,结构宏伟,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 荷马史诗就是代表作。 二、“荷马问题”
对于荷马,我们所知甚少。史家认定,荷马是一个民间歌人(行吟诗人)。
围绕着荷马的生活年代和出生地等问题,从18世纪开始,学术界曾出现过所谓“荷马问题”的争论。 三、荷马史诗的形成和情节内容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
两部史诗的情节与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初期的一次部落战争,即特洛伊战争有直接关系。 荷马史诗均取材于特洛伊战争。
《伊利亚特》描写战争本身,而《奥德修纪》则描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战后的经历。
《伊利亚特》:希腊人把特洛伊城又叫做伊利昂,《伊利亚特》的题名希腊文原意就是“伊利昂的故事”,因此史诗也译为《伊利昂纪》。全诗24卷,共15693行。 《奥德修纪》:《奥德修纪》的题名,希腊文原意是“俄底修斯的故事”,另译《奥德赛》。全诗也分24卷,共12105行。
上述形成过程告诉我们:
1.荷马史诗是由人民的口头创作演变而成的,是集体创作与个人才能相结合的产物;
2.荷马史诗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它产生于希腊氏族社会晚期,编定于希腊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3.荷马史诗是由文人整理成书面作品的。
四、荷马史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1.再现了人类由原始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形态、生活风貌。 2.反映出原始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过渡时期人们的思想形态、道德观念。
五、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人民智慧的宝库。柏拉图说“荷马培养了整个希腊”。 1.塑造了丰富多彩而又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阿基琉斯、赫克托尔和奥德修斯是其代表。 2.结构精巧,布局完整。情节结构;叙事;
3.自然质朴的语言,富于节奏感的音乐,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叙事,新颖奇特的比喻。 六、“荷马式比喻”特点:比较长,往往是在“像??一样”的基础上所扩展成的一个完整的描绘性的语句;与其说这是一个比喻,不如说这是一段描写——或者说这是以比喻的方式所进行的描写。因而,这样的比喻非常直观,画面感极强。后来的作家常使用这种“荷马式比喻”,我们在维吉尔、弥尔顿、列夫·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中都能碰到这种修辞方式。 荷马史诗的人物形象 一.阿基琉斯:
暴躁易怒是其主要特征。阿基琉斯身上的神话色彩:“阿基琉斯之踵”;英勇善战;珍视友谊;单纯固执、天真任性;富有同情心;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他又是带有阶级色彩的氏族贵族典型,重视个人尊严和个人荣誉以及对荣誉、财富的私有观念是其性格的另一面。 二.赫克托尔
赫克托尔是《伊利亚特》中特洛伊最杰出的英雄。勇武虽比不上阿基琉斯,但他更富于集体主义精神,更富有社会和民族责任感,更具有强烈的成人力量。刚强勇敢,指挥精明,富有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 感情细腻,性格温和,是个尊妻爱子的有情人。
5
三.奥德修斯
在战场上,他是足智多谋、勇敢坚强的英雄;聪明的统帅;在家庭和社会斗争中,他是生产能手和忠实的丈夫。他是私有财产的维护者和新兴奴隶主的典型。 荷马史诗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段。
1把人物置于具有时代特征的矛盾冲突中来刻划; 2通过语言、行动等方面的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 3以固定的修饰语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4运用了侧面描绘的手法。
思考题:荷马史诗开创了哪些文学传统?站在今天的角度,荷马史诗中有哪些因素值得我们借鉴?
古希腊戏剧
无论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艺术形式方面,古希腊戏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奠定了后世欧洲戏剧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和发展
古希腊悲剧是从赞美酒神狄俄倪索斯的酒神颂和祭祷仪式发展而来的。
二、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的主要题材是神话。
古希腊悲剧的主人公,大多是神话中的英雄或其后代。因此人们称希腊悲剧为“英雄悲剧”。如同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所说,希腊悲剧不着意于“悲”,而着意于“严肃事件”。其基本冲突表现为人和命运的冲突(因此人们称希腊悲剧为“命运悲剧”)。 三、希腊悲剧的内容:
一是渗透着以人为本的色彩,在人与神的关系上,更多强调的是人的力量,人的意志;
二是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命运观念:命运是不可战胜的,但人有自由意志,应该以自己的积极行动与命运做永恒的抗争。这种观念,就是我们所推崇的“悲剧观念”。
三是悲剧中的人物形象大都崇高坚强,气魄宏伟,面对厄运勇于挑战。
四、“三大悲剧诗人”,即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1、埃斯库罗斯由于埃斯库罗斯在戏剧艺术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奠基作用,人们称他为“悲剧之父”。 他创作了70部悲剧和笑剧,只留传下来7部完整的悲剧。
埃斯库罗斯的创作绝大部分采用神话题材,一般使用三联剧的形式。只有《波斯人》是取材于现实的希波战争的单部剧。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公元前469) 。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它是三联剧《普罗米修斯》中的第二部,另外两部,即《带火的普罗米修斯》和《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没有流传下来。三联剧《普罗米修斯》取材于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类而受到宙斯惩罚的神话。
在埃斯库罗斯笔下,普罗米修斯事实上是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作为伟大的英雄形象,普罗米修斯表现出以下三方面突出特征:
第一,普罗米修斯热爱人类,自觉为人类的幸福而忍受众神的侮辱和惩罚,具有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 第二,普罗米修斯勇于斗争,无所畏惧,具有英雄主义气概。 第三,他具有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念。
普罗米修斯成了伟大的英雄形象,成了“人类世界中最被爱好的不朽形象之一”(高尔基语)。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充满了战斗激情,把雅典平民建立民主制的斗争提升到哲学的高度,默然的忍受,辉煌的爆发,人类罕见的韧性和意志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从而体现了人类早期的悲剧美,也为人类树立了最高最美的道德典范。但按照古希腊人的观念,即使是伟大的英雄,普罗米修斯也不敢对抗命运。命运比他强大得多,无论是人还是神都对抗不了。 埃斯库罗斯为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他首创了“三联剧”的艺术形式。
2.他增加了一个演员,加强了戏剧性的对话。
3.他在演出技巧方面进行了很多改革,首先利用了画景、高底靴、定型面具和鲜明艳丽的服装。
6
2、索福克勒斯
索福克勒斯一生写了120余部悲剧和笑剧,曾获得头奖和次奖24次。现仅存悲剧7种。最重要的是《俄狄浦斯王》。诗人有“戏剧艺术的荷马”的美称。
《俄狄浦斯王》(公元前428)索福克勒斯深刻地揭示了这个古老传说的悲剧内涵,并对命运的公正性提出置疑。?取材于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古老传说。
《俄狄浦斯王》一向被公认为希腊悲剧艺术的典范,表现出高超的艺术功力。
艺术特色:1.情节处理得简练集中。2.结局处理得自然合理。3.善于运用“发现”和“突转”法。 这部作品的积极意义1、索福克勒斯在表现人的自由意志与无法摆脱的厄运的冲突的过程中,就不但写出了人的自由意志的积极性、可贵性,而且让人们对命运的公正性、合理性产生怀疑。2、它与荷马的作品、埃斯库罗斯的作品一样,也是英雄主义的赞歌。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与《俄狄浦斯王》的主题对比:
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主题是“向往自由与创造的渴望与不能获得自由的客观障碍”之间的冲突;而《俄狄浦斯王》表达的则是人的自由意志与无法摆脱的厄运的冲突。
索福克勒斯在悲剧艺术的发展上的贡献:
1.他把演员人数由2个增加到3个,使对话和剧情变得复杂化,同时也使歌队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 2.他打破了埃斯库罗斯的“三联剧”的传统,在单部剧中使矛盾冲突更为集中; 3.他改进了剧景以便于更换地点,还改进了服装,改进了剧中音乐。 3、欧里庇得斯
他一生创作剧本92种,留传下来18种,曾6次获奖。
在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中,英雄已经失去了往昔的光彩。伊阿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欧里庇得斯的创作标志着旧的“英雄悲剧”的终结。
主题:欧里庇得斯认真地改造了神话题材,使之真实地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衰落时期的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内战问题和妇女命运问题。他是欧洲文学史上“社会问题剧”的创始者,也是第一个关怀妇女并大量地描写了妇女命运的作家。
《美狄亚》(公元前431)是他的代表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就是:妇女的不幸婚姻问题,妇女不幸婚姻的根源即社会地位问题。
美狄亚形象:她是个刚烈女子,她敢爱敢恨,有勇有谋,有强烈反抗精神。感情深厚,富于变化是其性格的又一方面。美狄亚不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她是西方文学史中第一个解放了的女性形象。美狄亚以她的性格力量著称。美狄亚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弃妇形象,最著名的复仇女性。 (《诗经》中《氓》、《谷风》等诗篇中的弃妇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 写作特点: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细致而深刻的心理描写与分析。
三大悲剧诗人创作之比较
悲剧诗人 悲剧命运观 悲剧取材 悲剧人物表现 政治态度 对神的态度 美学风格 悲剧艺术 人物活动内容 埃斯库罗斯 相信命运,认为命运基本沿用神性多于人性,拥护民主由神掌握,不可抗拒 旧说 独白、对话描写 制 索福克勒斯 命运是存在于人类对旧说只理想化的英雄神仙,王公贵族,以行动刻划 温和的民主派 把神放在重具有庄严崇高之创作了三联带有史诗性质 要位置 美,在悲壮中具有剧,增加了第豪放的美学特质 二个演员 开始怀疑神 具有严峻之美,在突破了三联重视人物性格,表庄重中具有高雅剧,增加了第的美学特质 三个演员 现人物行动 之外的抽象概念,不作稍加改可抗拒,但怀疑其正义性和合理性 欧里庇得斯 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变 基本上用普通人(真实的怀疑民主自己观点人物),重视心改造旧说 理分析 制 不信神 具有流畅通俗之都是单本剧,展现人物性格的美,在质朴中具有演员没有具同时,突出表现人细腻的美学特质 体限制 物的内心活动 7
五、古希腊喜剧
古希腊喜剧起源于原始歌舞,也是从酒神祭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古希腊喜剧取材于现实生活,而不是像悲剧那样取材于神话,因此更具有现实性。
1、古希腊喜剧分期:文学史家一般把古希腊喜剧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旧喜剧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喜剧阶段;第三阶段:新喜剧阶段。
旧喜剧:属于政治讽刺喜剧。公元前5世纪,雅典曾出现三大喜剧诗人:克剌提诺斯、欧波利斯、阿 里斯托芬。现存作品只有阿里斯托芬的喜剧11种。
中期喜剧:是政治讽刺剧到世态喜剧的过渡。此时出现了56个喜剧诗人,写有数以千计的剧本,遗憾的是一种也没有传下来。
新喜剧:和“希腊化”时代的社会条件相适应,主要描写家庭琐事与个人爱情生活。从此,剧场便从政治讲坛一变而为娱乐场所。其代表作家是米南德。新喜剧对古罗马喜剧产生了重要影响。 2、阿里斯托芬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喜剧作家。“喜剧之父”。
作品特点: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广泛地涉及了当时的政治、哲学、文艺等各方面问题。比如《阿卡奈人》等喜剧攻击主战派克勒翁等人,主张和平;《云》讽刺诡辩派代表苏格拉底;《蛙》挖苦欧里庇得斯;??
《阿卡奈人》是阿里斯托芬的代表作,集中表达了阿里斯托芬喜剧的基本主题:战争与和平。 这部喜剧有两个主要特点: 1.寓严肃于滑稽。
通过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和表面上很不严肃的讪笑打诨的场面来反映生活。
剧中的一些情节和场面,如“私人媾和”、“私人市场”、“以酒代和约”、“和平眼药”、“把人当猪卖”等,都是滑稽而荒诞的。但这些滑稽而荒诞的内容,却表达了严肃的、现实的思想: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2.运用了对比手法。
喜剧中的狄开俄波利斯和拉马科斯是主战和主和两派人物的对比,最后一场则是事件的对比。通过对比,诗人鲜明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战争给人带来灾难,和平给人带来幸福。
这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形象表现。阿里斯托芬还写了一部纯幻想的作品《鸟》。鸟们在天空中建成了一个“云中鹁鸪国”,这里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劳动是生存的唯一条件。
阿里斯托芬还是欧洲文艺批评的奠基人之一。他关于文艺的言论散见于《蛙》、《地母节妇女》等剧中。 六、古希腊戏剧的发展原因
第一,在戏剧的发展过程中,宗教活动与政治因素无疑起了重要作用。没有宗教祭祀活动(酒神祭),戏剧不会萌生。没有政府的提倡,没有戏剧大赛活动的开展,或许没有古希腊戏剧的发展和繁荣。
第二,古希腊悲剧的发展,从其自身因素来看,有赖于神话所提供的肥沃的土壤。
它不但包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事,还包括不知多少代的先民为这些故事所赋予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刻内涵。正是由于这种深刻的内涵,才使“悲剧观念”得以形成,才使悲剧艺术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第三,古希腊剧坛的演变趋势是:政治教育与宗教宣传的讲坛→娱乐场所。 思考题:1.古希腊戏剧出现得早,也成熟得早,而中国戏曲却早萌晚熟。试分析其原因。 2.简析《俄狄浦斯王》的情节主题。
3.为什么说索福克勒斯是“戏剧艺术的荷马”?
古罗马文学
一、罗马文学的文学史地位
1.在欧洲文学史上,罗马文学继往开来,成为古希腊文学和后世欧洲文学的中介。
2.许多希腊文学的成果正是通过罗马作家的承袭、移植才得以保存和流传的。 3.罗马文学中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方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4.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欧洲。”
8
三、罗马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 (一)罗马文学初创时期的成就
第一阶段: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即共和时期的文学,罗马文学初创阶段。主要的文学成就是戏剧。 在共和时期,喜剧比较发达。这时的喜剧大多模仿“希腊化”时代米南德的新喜剧,描写爱情和家庭生活。 代表作家是普劳图斯和泰伦提乌斯。
普劳图斯:一生写了100多部喜剧,流传下来21部,多为滑稽喜剧。其中较出色的是《孪生兄弟》 和《一罐金子》。前者成为莎士比亚的《错误的喜剧》的素材,后者成为莫里哀的《悭吝人》的素材。
泰伦提乌斯:流传下来6部喜剧。这些喜剧比较严肃,不如普劳图斯的生动活泼,但结构严谨,语言优雅,因此在文艺复兴之后被看成喜剧的典范。其代表作是《婆母》。
(二)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成就
第二阶段: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共和国晚期和“奥古斯都”时代被看成罗马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此时的罗马文学开始有了独立的民族风格。散文和诗歌都有新的成就,文艺理论也有一定影响。 散文方面,出现了西塞罗、凯撒和李维乌斯。
『欧洲散文之父』西塞罗:他留下了58篇演说辞、900封书信。他的演说辞文辞优美,句法谨严,段
落对称,音韵铿锵,特别讲究修辞,被看成古代散文的典范。正是在西塞罗的散文中,才确立了拉丁文学语言的准则:准确,流畅,清晰,雄浑。
屋大维执政时期,即“奥古斯都”时代[“奥古斯都”是罗马元老院对屋大维的尊称,意为“神圣”],罗马文学达到了顶峰。
麦凯纳斯:为屋大维笼络文人,组成了所谓“麦凯纳斯文学集团”。
“奥古斯都”时代三大诗人中的维吉尔、贺拉斯都属于这个集团。
1.维吉尔:
维吉尔是古罗马最重要的诗人。其主要成就是三部诗作。即:《牧歌》、《农事诗》和《埃涅阿斯纪》。 《牧歌》是维吉尔的成名作,以牧羊人对歌或独歌的形式抒发个人的喜怒哀乐和美好的理想。它的写作明显受到了忒俄克里托斯的影响。
《农事诗》属于奉命之作,模仿赫希俄德的的《工作与时日》,歌颂农村生活,肯定劳动的意义,直接为屋大维振兴农业的政策服务。
《埃涅阿斯纪》维吉尔感屋大维的知遇之恩,竭尽全力,历时11年,终于写成了《埃涅阿斯纪》。
《埃涅阿斯纪》又译《伊尼德》,共12卷,约1万行。前6卷模仿荷马《奥德修纪》,写特洛亚王子埃涅阿斯在特洛亚陷落之后,率领族人经过多年的海上漂泊生活,最后来到拉丁姆地区的过程。后6卷模仿荷马《伊利亚特》,写埃涅阿斯与拉丁姆当地的异族长期作战,最后成为罗马之君的过程。
《埃涅阿斯纪》在模仿之中有创新,在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的同时又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一部成功的“奉命之作”。荷马史诗是民间史诗,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则属于“文人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维吉尔被看成荷马之后最重要的史诗诗人, 《埃涅阿斯纪》被看成“文人史诗”的典范。
艺术特征:
第一,维吉尔采用“从中间写起”的笔法,使《埃涅阿斯纪》的情节像荷马史诗一样简练集中。
第二,维吉尔虽不长于描写战争,但善于爱情心理的刻划。史诗充满了悲天悯人的忧郁情调。 第三,《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除勇猛、坚韧的性格外,更具备了敬神、爱国,为民族利益甚至压抑 克制个人感情的优秀品质。
第四,《埃涅阿斯纪》的语言简洁而富于暗示,音律谨严而富于节奏感,风格严肃而又哀婉,而且多 用“荷马式比喻”。 2.贺拉斯
与维吉尔同时的贺拉斯是抒情诗人、讽刺诗人和文艺理论家。
写有《讽刺诗集》《长短句集》《歌集》等诗集,另有《诗简》2卷。
《诗简》是用诗体写成的书信集。其中致皮索父子的信被冠以《诗艺》之名而流传后世。
《诗艺》所提出的“寓教于乐”的主张、“合式”的原则(即要求一部文学作品具有“统一与调和的美”),对后世文艺理论的发展极有影响。尤其在古典主义时期,他的主张还被奉为经典。
9
3.奥维德
属于奥古斯都时代三大诗人的还有奥维德 。
奥维德最重要的作品是叙事诗《变形记》。
《变形记》有“神话词典”之称,是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大汇集,包括250多个故事。
艺术特色:1、这种“变形”的构思,对后世作家影响很大,罗马帝国末期的阿普列尤斯, 20世纪奥地利的卡夫卡,都写有同名作品。 2、高超的叙述技巧。他采用“故事套故事”、“人物讲故事”、“织品上绘制故事”、“器皿上镂刻故事”以及“对比正反故事”等方式来叙述、串连故事,显得非常自然。
(三)罗马文学“白银时代”的成就
第三阶段:公元1世纪-公元5世纪中叶,帝国时期的罗马文学。公元1至2世纪,罗马文学走上了下坡路,被称为“白银时代”。公元3世纪后,罗马文学完全衰落。这一时期仅讽刺诗和小说较有成就。较重要的作家有塞内加、阿普列尤斯、尤维纳利斯和琉善等。 1·塞内加的悲剧
塞内加是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写有悲剧10种。
塞内加长于心理刻划和紧张的对白,作品充满着悲怆的绝望情绪,凶杀、复仇等恐怖因素和神秘的超自然力量。这些都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2·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
阿普列尤斯 是北非人,有“小说之父”之称。其代表作《金驴记》(又名《变形记》)是罗马文学中最完整的一部小说。
尤维纳利斯和琉善都是讽刺诗人。
在“愤怒促使我写诗”(尤维纳利斯语)的情况下,他们口诛笔伐社会时弊,甚至对“任何一种宗教迷信都一律持怀疑态度”,成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伏尔泰”(恩格斯语)。 衰落: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成为国教,宗教文学创作十分活跃。
帝国东迁后,混合着希腊传统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亚洲文化的拜占庭文化逐渐形成。到了4、5世纪,基督教势力遍及欧洲,宗教文学盛极一时,世俗文学受到排挤,于是文学史进入了中世纪。 古罗马文学的特征:
第一,从古罗马开始,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服务,成了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
贺拉斯在《诗艺》中,明确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 ,不但是“奉命而作”,而且直接配合了政治行为,为奥古斯都大帝歌功颂德。但无论为什么服务,文学的价值主要的还是在于其审美功能上,离开了这一点,文学可能就不存在了。比如《埃涅阿斯纪》 ,其成功恐怕在于“文人史诗”的典范一面,而不在于其政治行为的工具的一面。 第二,罗马文学仍然主要以神话为基础,这决定了罗马文学的基本思维模式同古希腊文学一样是神话式的。 而神话思维则与文学的形象思维关系密切。这一点,或许可从“变形”的意义上启发当代的文学创作。 思考题:1.概述古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
2.你如何理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古希腊罗马文学思考题:
1.名词解释:奥林波斯神系、希腊化时代、荷马式比喻、荷马史诗、文人史诗2.简述希腊神话的特征。 3.为什么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也是它的土壤”?4.简析阿基琉斯形象。 5.认识荷马史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6.简析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7.简析《俄狄浦斯王》的情节主题。8.为什么称索福克勒斯是“戏剧艺术的荷马”?
中世纪文学
一、中世纪文学的文学史地位
1.中古时期,既是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融合的时期,又是人的本质开始失落的时期。
2.古希腊人的人本精神在专制和教会统治下丧失殆尽。 3.欧洲文化出现了一个大断层。
10
二、中世纪概念和分期
“中世纪”一般视为一个时间词,指公元5世纪至公元17世纪中叶。 过去它一般被称为“黑暗的”、“野蛮的”、“愚昧的”、“反动的”中世纪。 倒退:社会倒退、文明倒退;理性思想遭扼杀,精神生活为宗教思想笼罩。
继承和发展:日耳曼等北欧各民族;欧洲大陆—近代国家雏形——“欧罗巴”独特文化特征; “西方文明”终显其雏形;大学、银行、议会制度、哥特式艺术和市民文学。 1、5世纪至11世纪,初期,即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公元3世纪起,欧洲发生了“民族大迁徙”,即“蛮族的入侵”。
生活在北欧的日耳曼等民族。
动荡、无序、落后——早期主要特征。
公元800年——重要时代——法兰克王查理大帝;
11世纪末—十字军东征—重要转折—精神复苏—商业复苏—城市复苏—活力增强、自信心提高。 2、12世纪至15世纪,中期,即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特征:城市复兴步伐加快——商业复兴开始——欧洲人流动开始。
3、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末期,及封建社会衰落和资本主义产生的时期。
人口的过快增长造成经济负担—1347至1351年间肆虐的腺鼠疫—反叛和农民起义接连不断—教会的分裂。
中世纪文学:即中古文学。只包括历史分期中的前两个阶段的文学现象。 三、影响文学的诸因素
1、民族大迁徙和封建国家的建立2、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3、骑士制度4、城市的兴起 四、文学概况
1、教会文学
基督教:从犹太教发展而来 上帝创世说、原罪说、救赎说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创作目的是宣传、普及基督教教义,直接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鼓吹禁欲主义、来世思想。艺术表现上多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寓意象征的手法。 2、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是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重要历史事件和歌颂英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的历史事件和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带有神话色彩。代表作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欧沃尔夫》。后期史诗是中世纪封建国家逐渐形成和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中心主题是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代表作是法国的《罗兰之歌》。 3、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产物。中心主题是描写骑士“典雅的爱情”和冒险行侠的经历,属于世俗封建贵族的文学,以法国的成就最高。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类。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内容是歌颂骑士之爱,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叙事诗盛行于法国北部,描写骑士为了荣誉、爱情和宗教而进行的各种冒险。它分为三个系统:古代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庭系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和后来的长篇小说创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骑士抒情诗:《破晓歌》(特点):思想性、艺术性
骑士叙事诗:其中的对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结构方式和对人物外形和心理的刻画方法对近代长篇小说有很深的影响。《特里斯丹与伊瑟》歌颂了美好的爱情,对封建的婚姻提出了抗议。 4、城市文学
11世纪出现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形成了市民阶级。是欧洲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
城市文学是随着城市的建立和发展产生的市民文化,是适应市民的政治要求和生活愿望,在非教会的世俗文化土壤中应运而生的。它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它主要的创作手法是讽刺。作品语言生动鲜明,风格朴素活泼。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代表作是讽刺叙事诗《列那狐传奇》。
11
5.市民戏剧
中世纪宗教剧多,世俗戏剧少。惟一流传下来的市民戏剧是一部笑剧《巴特兰律师》。 喜剧表现市民的机智与聪明。为文艺复兴戏剧奠定基础。
思考题:名词解释:教会文学 英雄史诗 骑士文学 城市文学
但丁及其《神曲》
一、但丁的文学史地位
但丁是中世纪欧洲最伟大的作家,是中世纪文学向近代文学过渡的标志,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恩格斯论但丁特殊的文学史地位: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思想矛盾性(两重性):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浓厚宗教神学思想;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三、《神曲》简析“中世纪的挽歌”
《神曲》是但丁最重要的作品。它与荷马的《伊利亚特》、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歌德的《浮士德》一起,被称为欧洲文学史上的“四大文学名著”。 1.题名的含义
《神曲》题名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给本书取名为“喜剧”,至于“神圣”之意,乃后人所加,表示对作品的赞赏。
第一,长诗的结局是幸福的。
第二,当时的正统语言是拉丁语,而长诗却是用“俗语”,即意大利语写成的,力求通俗,不讲究古雅。 2.基本情节
《神曲》共14233行,分为《地狱》、《炼狱》(又译为《净界》)和《天堂》三部。
长诗开始以象征手法描写:诗人处于人生中途时,在耶路撒冷附近的昏暗的森林里迷了路。他走向一个光明的小山头,面前忽然出现了三头猛兽——豹、狮、狼。危急之际,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奉圣女贝阿特丽采之命,引导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出了绝境。
诠释者认为,作品中的“幽暗的森林”指的是“人生的迷误”之途(见朱维基译《神曲》第1页注②);豹子象征淫欲,狮子象征骄傲,母狼象征贪婪(同上,注①);维吉尔象征理性和哲学,贝阿特丽采象征信仰和神学。
但丁在上述描写中形象地说明,他在中年时处境危急,好像迷失了道路的人,不知何去何从。这时,由于理性和信仰的指引,他才找到了道德上自我修持的道路,最终到达理想的境地,成为道德完善的人。
作品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主要写诗人自己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经历。 在但丁的想象中,地狱形如漏斗。凡生前有罪的亡魂,都被罚在其中受刑。
但丁在这阴森可怖、凄惨万分的地狱中逐层下降,见到了各种忍受苦刑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的说法:
人的罪恶有三种:一放纵,二凶残,三恶意。但丁依照这个顺序来安排笔下的鬼魂在地狱中的位置。 犯有“放纵罪”的鬼魂被“收容”在冥都狄斯城之外,分为五层: 第一层的异教徒正在等候着上帝的审判;
第二层的好色之徒在深谷里爬行,遭受冰雹的痛击; 第三层的饕餮之徒陷在泥坑里,受风吹雨打之苦; 第四层的贪婪之辈和挥霍之徒在互相撕打,拼个不休; 第五层的易怒者在你撞我咬,结果一个个皮开肉绽。 犯有“凶残罪”的鬼魂被“收容”在冥都之内,又分三层: 第一层里烈火熊熊,烧得邪教徒呼天抢地;
第二层又分成三级,收的是暴君、暴徒、自杀者和蔑视上帝者,他们上受火雨烧灼,下受烫沙煎熬; 第三层又分成十条恶沟,凡生前犯有淫媒、诱奸、贪污、谄媚、伪善、偷盗、买卖圣职、挑拨离间、阴谋诡计、重利盘剥等罪恶的灵魂,都在这里遭受酷刑。
犯有“恶意罪”的鬼魂被“收容”在冥都之下:
12
这里是巨大的深井,其底部是个冰湖(象征背信弃义者的冷酷无情),凡生前犯有残杀亲人或各种背叛罪恶的灵魂都被冻在这里。其间的景象极其阴森可怖:无比庞大的地狱之王鲁西弗(即撒旦)半身露出冰外,三头三面,每面下生两翼,六翼不住地转动生风,六只眼睛淌着眼泪,这些眼泪淌到嘴下与鲜血混合。每张嘴里咬着一个罪人。正面的一个正在被剥皮,头在鲁西弗口内,脚在外乱动,他就是出卖耶酥的犹大。 这一点,显示出但丁对细节描写的擅长。
在这之后,但丁随着维吉尔通过一条裂罅又重返了地面,来到洗罪涤恶的炼狱山之前。
能够进入炼狱的,是那些生前的罪恶能够通过受罚而得到宽恕的灵魂。这里的刑罚不像地狱里的那样严酷,并且带有赎罪的性质。
炼狱山的山脚部分可以说是炼狱的预备部,收容的都是生前没有来得及忏悔的灵魂。
炼狱山的山身部分可以说是炼狱的本部,分为七级,分别洗涤傲慢、嫉妒、忿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七种人类罪过。炼狱山的山顶是地上乐园。
来到此地,维吉尔退去,贝阿特丽采接替他,引导但丁游历天堂。
经过了构成天堂的九重天之后,但丁来到了天府,即光与爱之天,上帝所住的地方。贝阿特丽采归位于幸福的玫瑰之中。
圣贝拉引导但丁,窥见三位一体的神秘如电光一闪。“这时但丁大彻大悟,他的思想已与上帝的意念融洽无间。”
3.主题思想(创作动机)
一是为贝阿特丽采立一块从来没有立过的“纪念碑”; 二缘于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广大民众遭罹难的哀叹。 《神曲》表现出了属于近代的进步思想与倾向:
①但丁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 ②但丁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
③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
④无情揭露和愤怒谴责了教会的罪恶。⑤肯定现世生活,强调人的现实活动。 ⑥推崇古典文化。
⑦乐观、光明的结局。 4.《神曲》在思想上的两重性
前引恩格斯对但丁历史地位的概括:
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一点,《神曲》中表现得很明显。 ①对待爱情的态度:
②对待古代文化和古代学者的态度: ③对待教会的态度:
④对待封建统治者的态度: ⑤对待贝阿特丽采的态度: 5.《神曲》在艺术上的两重性
在艺术方面,《神曲》也同样体现出了“过渡的时代”的特点,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表现出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色,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属于近代文学的因素。 (1)《神曲》的中世纪文学特色
A.构思和结构安排与宗教思想密切相关。
B.《神曲》采用了中世纪文学惯用的梦幻形式和象征手法。 (2)《神曲》的近代文学因素
A.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性。B.以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写成。
总而言之,作为但丁世界观的集中反映的《神曲》,无论是在思想倾向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具有明显的二重性。这使我们有理由认定:《神曲》既是中世纪学术的综合,又是近代文化的序曲。 思考题:1.但丁在西方文学史中占有怎样特殊的地位?2.概述《神曲》的主题思想。 3.简析《神曲》在思想和艺术上的二重性。
13
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指的是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以宣扬人文主义思想为其基本思想特征的文学。它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范畴。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近、现代文学的开端,是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 人文主义是欧洲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 3、人文主义包括下面几个主要内涵:
第一,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
第二,肯定现世生活,主张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第三,提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主张个人才智的多方面的发展,反对蒙昧主义和经院哲学; 第四,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 二、人文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佛罗伦萨是艺术繁荣的中心城市,人才济济,学术荟萃。有文学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哲学与思想三杰:布鲁诺、康帕内拉、伽利略。
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1347年被佛罗伦萨元老院推举为桂冠诗人。 代表作:《歌集》用意大利文写成,包括300首抒情诗。大部分是“十四行诗”(商赖体)。诗集主要抒发对美妇人劳拉的爱慕、思念与哀悼之情。彼特拉克跳出了中世纪普罗旺斯抒情诗和“温柔的新体”诗派爱情诗的传统,一扫隐晦的寓意和神秘的象征,以丰富多彩的色调描绘劳拉的形体美,勾划出这位尘世少妇的真实、动人形象,并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刻划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活动,使爱情诗不仅洋溢着浪漫的激情,而且具有现实感。 在抒写爱情的过程中,诗人常常融情于景,以景托情,使诗作特别富于艺术感染力。
十四行诗(Sonnet):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意大利中世纪的“西西里诗派”诗人雅科波·达·连蒂尼是第一个采用这种诗歌形式,使之从民间形式转为具有严谨格律的文人创作。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两节四行诗,后一部分是两节三行诗。意大利的十四行诗又称“彼得拉克体”,莎士比亚创作的十四行诗又称“伊丽莎白体”。 薄伽丘
薄伽丘在短篇小说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作品是被称为“划一时代的纪念碑”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主要文学作品:
散文传奇《菲洛可波》(1336-1338)、史诗《泰莎依特/斐洛特拉多》(1339/1340)、牧歌《亚米托》(1341)长篇抒情诗《爱情的幻影》1342、长篇叙事诗《菲索拉的女神》1344-1345、自叙体小说《菲亚美达》1345、短篇小说集《十日谈》1348-1353、传记《但丁传》 《十日谈》的结构特点
框架结构:采用东方故事集《天方夜谭》式的小说结构,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形式,将100个故事组织在一起。
就作品的整体而言,貌似长篇。薄伽丘有意通过故事叙述者来加强故事之间的联系,用他们的话过渡和照应,还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故事中重现。而实际上由于每个小故事本身结构完整,自成一体,所以整个作品是一系列短篇的汇集。
《十日谈》的文学史地位: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十日谈》的里程碑意义: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和现实主义的描写方法
《十日谈》的思想主题:
反封建、反教会的时代精神,个性解放,张扬人欲的反禁欲主义的主旨。
第一,鞭挞教会,揭露僧侣的虚伪、卑鄙; 第二,歌颂爱情,反对禁欲主义;
第三,揭露统治者的残忍、昏庸,反对门阀观念和等级特权; 第四,赞扬工商业者和下层人民的机智勇敢。
14
其他作家
阿里奥斯托(1474-1533) :叙事诗《疯狂的奥尔兰多》
塔索(1544-1594): 叙事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
三、法国文学法国人文主义文学出现于16世纪,30年代形成潮流,60年代后衰落。
它一开始就存在民主派和贵族派两种不同的倾向。民主派的代表是拉伯雷,贵族派的代表是以龙沙为首的“七星诗社”。
1、拉伯雷《巨人传》
《巨人传》的主题“巨人主义”思想:拉伯雷通过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两个巨人形象,极力表现了人
的形体的伟大和精神力量的伟大,以此来与神权相抗衡。 第一代巨人卡冈都亚形象
卡冈都亚形体异常伟大:人类也像天神一样伟大。 卡冈都亚具有无畏的精神。
卡冈都亚是人类思想解放者的代表。
龙沙与“七星诗社”
? 贵族派的代表是以龙沙、杜贝莱为首的“七星诗社”诗人。由杜贝莱执笔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
语》(1549)是这个文学团体的宣言书。
? “七星诗社”为丰富和纯洁法兰西民族语言,为建立法兰西民族文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而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彼埃尔·德·龙沙被称为法国第一个近代抒情诗人,写有诗集《颂歌集》、《爱情集》等。
《致爱伦娜十四行诗》第43首最有名。
? 米歇尔·埃康·德·蒙田(1533-1592)?的《随笔集》是法国人文主义文学在散文方面所取得的成
就。它形式新颖,诗意盎然,有很强的可读性。 四、西班牙文学
? 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型小说形式。它继承了中世纪骑士传奇的
冒险主题,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主人公的流浪、冒险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的经历,用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各种社会现象,展现出一幅幅生动而幽默的社会风俗画。西班牙最早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小癞子》(1553)。其影响延伸到17、18乃至19世纪以后的欧洲小说。
? 维迦代表作品《羊泉村》
? “巴洛克”
? 日本的戏剧理论家河竹登志夫认为维迦的创作“自由奔放”,“堪称‘巴洛克’戏剧的典范”(见《戏
剧概论》)。
? “巴洛克”一词由葡萄牙语barrocco演变而来,意为“石块”或“变形的珍珠”。19世纪末叶以前,美学家们把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样式看作是正型的“真珠”,而把变形的样式称作“巴洛克”。 ? 巴洛克戏剧的特点,河竹登志夫认为,就在于“它同古典主义戏剧是全然相反的”。 ? 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比较
? “巴洛克”戏剧不遵循“三一律”法则,它不但多时间、多场面、多线索,而且“嗜好于在舞台
上演出残虐场面”,经常出现“幽灵、隐身者、妖魔等这些超现实之物”。
? 河竹登志夫认为,属于“巴洛克”一派的戏剧“包括德意志、奥地利的巴洛克剧,黄金时代的西班牙剧(其代表就是维迦的戏剧),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戏剧(其代表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及初期的法国戏剧”。
五、英国文学
杰弗利·乔叟是英国第一个人文主义作家、英国文学之父。
? 1381年,乔叟根据薄伽丘的长诗《菲洛斯特拉托》写成了《特罗勒斯与克丽西德》,较早地表达了人文主义爱情观。
? 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1387-1400) ,突出“爱情战胜一切”、“爱情高于一切”的主题。
15
1《坎特伯雷故事集》以诗体写成。作者采用一群从伦敦到坎特伯雷朝圣的香客在路上为解闷而轮流讲故事的方式,写了24个故事。
2作者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勾勒了包括骑士、侍从、地主、农夫、僧侣、尼姑、市民商人、海员、大学生、手工业者在内的英国社会各阶层的画卷,
3“故事套故事”的“框架结构” 莫尔
? 托马斯·莫尔(1478-1535) 的主要作品是幻想小说《乌托邦》(1516)。小说写作者与葡萄牙航海
家希斯拉德的对话,借海外见闻的叙述,一方面批判英国社会,一方面提出未来的理想。 ? 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被看成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小说的开端。 斯宾塞的长诗《仙后》是这一阶段诗歌的最高成就。 戏剧
英国戏剧的“黄金时代”。
? 伦敦不但建立了众多的公共剧场,而且还出现了一些职业剧团和一批剧作家。这些剧作家大都受
过大学教育,并且精通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学。文学史家称他们为“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的剧作家有:约翰·李利、罗伯特·格林、托马斯·基德、克里斯托弗·马洛,他们是“莎士比亚戏剧的先驱者”。 马洛
? “大学才子派”当中成就最高、评论界认为对莎士比亚影响最大的是马洛。
? 共留下6部剧本。他对文学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一系列巨人形象。这些巨人都具有悲剧性格。 ? 代表作:取材于德国民间传说的悲剧《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92-1593)。
培根
? 散文方面,培根可与同期法国的蒙田相媲美。在《论说文集》(1597,1612,1625)中,他不像蒙田那样自如随意,而以凝炼有力著称,其文句很像警句格言。 总结: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成就及特征 1.文学创作方法意识的增强;
2.文学体裁形式的革新;
3.文学的民族特色的形成。(教材P67-68) ? 1.文学创作方法意识的增强
作家具有较强的文学创作方法意识。特别是在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视。如: ? ? ? ?
一些人文主义作家坚持“艺术摹仿自然”这个从古希腊时就已出现了的现实主义观点。 莎士比亚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 塞万提斯说:“你只需做到一点:描写的时候摹仿真实,摹仿得愈真切,作品就愈好。” 2.文学题材形式的革新
? 抒情诗中的十四行诗体,在“诗圣”彼特拉克的手中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后经英国诗人萨利、
锡德尼、斯宾塞等人的实践而更臻于完善。 短 篇 小 说
? 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影响下,薄伽丘、乔叟在短篇小说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他们发展了故事体裁,注重环境描写,讲究结构的严谨和完整,注意人物性格的鲜明和个性化,也注意语言的生动和形象。 长 篇 小 说
? 在中世纪骑士传奇的基础上,塞万提斯等人为后世的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他们以一个或几个主人公的经历为主线,以广阔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多侧面、全方位地描写人生,
揭示人性,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运用提供了范例;特别是,塞万提斯还在小说领域最先塑造了堂吉诃德这样的不朽的艺术典型,为文学人物的创造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戏 剧 · 散 文
? 在戏剧形式方面,人文主义作家特别是莎士比亚,表现出天才的胆量:打破了由古希腊延续下来
16
的悲剧和喜剧的严格界限,把悲喜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增强了戏剧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在散文方面,蒙田的随笔式散文和培根的哲理性散文,对后来的欧洲散文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民族特色的形成
? 随着民族意识的产生,一些人文主义作家开始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创作,并在创作中表现出民风格。可以说,欧洲的民族文学正是此时形成的。 思考题
? 1.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思想特征是什么? 2.人文主义文学主要有那些文学成就? 人文主义文学主要成就表 国主要作家 生 卒 年 主要作品 体裁 别 意 彼特拉克 1304-1374 歌 集 诗歌 大 利 薄 伽 丘 1313?-1375 十 日 谈 小说 以龙沙为首的“七星诗社” 法 诗歌 国 拉 伯 雷 1495-1553 巨 人 传 小说 蒙 田 1533-1592 散 文 集 散文 西 维 伽 1562-1635 羊 泉 村 戏剧 班 佚 名 小 癞 子 小说 牙 塞万提斯 1547-1616 堂吉诃德 小说
乔 叟 1340?-1400 坎特伯雷故事集 诗体小说 莫 尔 1478-1535 乌 托 邦 小说 斯 宾 塞 1552-1599 仙 后 诗歌 英 李 利 1554?-1606 喜剧 大学基 德 1558-1594 西班牙悲剧 悲剧 国 才子派 格 林 1558-1592 威克菲尔的护林人 历史剧 马 洛 1564-1593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悲剧 培 根 1561-1626 论说文集 散文
亨 利 四 世 历史剧 英 罗密欧与朱丽叶 悲剧 威尼斯商人 喜剧 莎士 哈姆莱特 比亚 1564-1616悲剧 奥 瑟 罗 悲剧 李 尔 王 悲剧 国 麦 克 白 悲剧 琼生 1572-1637 伏尔蓬涅 喜剧
17
塞万提斯
一、生平与创作概况
文史地位: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作家。
《堂吉诃德》是欧洲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堂吉诃德是世界不朽艺术形象画廊中的第一人
塞万提斯主要创作
作 品 时 间 体 裁 努曼西亚 主 伽拉苔亚 1584 1585 悲 剧 田园小说 堂吉诃德 1602-1615 长篇小说 要 1613 惩恶扬善故事集 短篇小说集 1614 创 帕尔纳索斯游记 长 诗 作 八出喜剧和八出1615 幕间短剧集 贝雪莱斯和西吉1616 斯蒙达历险记 短 剧 集 长篇小说 二、《堂吉诃德》分析
《堂吉诃德》全称《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传》。
主人公阿伦索·吉桑纳是拉·曼却地方的一个没落贵族。他酷爱当时流行的骑士小说,竟至入了迷,走火入魔,想恢复已经过时了的骑士道和游侠生活。
他的志愿是:走遍世界各地,扫尽天下不平事,“解放一切受苦难的人”,“谋求公众福利”。 ? 坐骑 “驽骍难得”
? 意中人 “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 ? 自命名 “堂·吉诃德·台·拉·曼却” ? 侍从 “桑丘·潘沙”
堂吉诃德三次出门游侠,共建“大功”17件。
第一次出门游侠:城堡受封 (1)救援遭难的牧童安德列斯;
第二次游侠: (2) 战风车(3)解救被妖僧劫持的公主;(4)保护落难女子马赛拉;(5)战羊群
(6)战获曼布利诺魔法师的宝盔(实际上是抢夺理发匠的铜盆); (7)解救苦役犯; 第三次游侠:(8)战巨人 (9)解救被劫美女(实际上是冲击求雨行列);(10)战胜“镜子骑士”; (11)向非洲猛狮挑战;(12)帮助有情人 (13)大战摩尔人(实际上是战傀儡)
(14)劝解村民械斗;(15)解救冈达亚王国着魔女子;
(16)帮助公爵府傅姆之女;(17)解救着魔的杜尔西内娅小姐。
最后被“白月骑士” 打败,返回家乡,一病不起。临死前觉醒。
桑丘当总督
堂吉诃德对桑丘任总督之前的“训诫”,表明他把改革社会的希望寄托在贤明的统治者身上。他要求桑丘破除封建门阀等级观念,要以出身贫贱为荣。
创作主旨
《堂吉诃德》自序:“要摧毁骑士文学在世俗间的信用和权威”,“把骑士文学的万恶地盘完全捣毁”。 《堂吉诃德》:“除了要使人们憎恨那些虚妄荒诞的骑士小说外,我并没有别的愿望。” 问 题
骑士小说是中世纪的文学样式,它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文学史遗迹。为什么到了16世纪,又出现了以骑士文学的形式来反对骑士文学的作品,并且能够轰动一时,流芳百世呢?
莎士比亚
一、莎士比亚的文学史地位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史上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8
别林斯基:戏剧诗歌是已经拥有成熟文明的民族,在其历史蓬蓬勃勃的时期中,才会有的。 莎士比亚是戏剧界的荷马。
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生说:莎士比亚既是“时代的灵魂”,又“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莎士比亚问题”又称“莎士比亚之谜”,是关于莎士比亚著作权问题的争论。 二生平概况:莎士比亚是世界上被研究最多而传记材料最少的作家。 三、创作道路
莎士比亚共写出:37部剧本(一说38部,一说39部)。154首十四行诗。2首叙事长诗 第一阶段:1590-1600年诗歌、历史剧和喜剧创作阶段
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阶段正值16世纪末,这是伊丽莎白统治的极盛时期。基调是明朗的、乐观的。 1.诗 歌
154首十四行诗。
内容:绝大多数是写给一个青年贵族,另一些是写给一个深肤色的女子。 主题:歌颂爱情和友谊
莎士比亚的2首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1593)、《鲁克丽斯受辱记》(1594)。 前者取材于奥维德的《变形记》,写爱情女神维纳斯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后者取材于奥维德的《岁时记》,通过罗马历史故事谴责了荒淫强暴行为。 表达人文主义爱情观。
2.历史剧
莎士比亚一生写了10部“历史剧”。其中,《亨利八世》写于1613年,其他9部均写于第一时期。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要内容
莎士比亚历史剧取材于12世纪初至15世纪末的英国史实,史料主要来自贺林希德的《英格兰与苏格兰编年史》和霍尔的《兰开斯特与约克两大显贵家族结合记》。 作家以现实主义的艺术方法,用编年史的方式,反映了英国三百年间国内外各种巨大的社会力量的矛盾冲突。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可分为两个“四部曲” 和两个单本剧: 第一个四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1590-1591)和《理查三世》(1592); 第二个四部曲:《理查二世》(1595)、《亨利四世》上、下部(1597-1598)和《亨利五世》(1599)。 两部独立的剧本:《约翰王》(1594)、《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题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基本冲突是王位之争。这种冲突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阴谋与战争。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贯穿着“秩序”和“等级”观念,即“王政主义”。而这正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要求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的反映。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现实意义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莱辛:“历史真实不是他的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莎士比亚历史剧对王位之争的关注,正是当时伊丽莎白时代王位继承问题悬而未决的反映。 《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两条情节线索:一是亨利四世篡权后削平封建割据势力;
一是亨利王子游荡市井及其转变。
在对亨利王子的描写中,莎士比亚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可以通过道德改善的途径,把封建君主改造成符合人文主义理想的国王。
《亨利四世》还以“破落骑士”福斯塔夫为中心,展示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福斯塔夫形象简析
文艺复兴时期两个文学幽默形象——堂吉诃德与福斯塔夫。 1.外形的充分喜剧性;
19
2.胆小怯懦而有喜欢吹牛撒谎;贪财、酗酒、淫荡,靠借钱、偷钱、骗钱、抢钱谋生; 3.对现实不满而,有几分憎恶贪官污吏,而又攫取不义之财;
4.机智幽默,率性而为,富有光彩 “道德”-“天性”-“审美”:“在一定情况下,良心会烟消云散而让位给天性”。
《温莎的风流娘们》,人物再现的第一部作品。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恩格斯提出的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特色。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一个喜剧人物,是一个封建没落骑士的典型。在他周围作者有意刻画了脚夫、贼盗、娼妓、游民、乞丐及农民、衙役各色人等的面貌和活动,通过这一“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历史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画卷,一个“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3.喜 剧
莎士比亚的喜剧10部喜剧。
基本内容:描写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自由和真诚的友谊而与各种封建偏见、封建意识以及自私欺骗等行为所进行的斗争。
内容:爱情和友谊
结局: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主题:歌颂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爱战胜一切。
风格:抒情性的浪漫喜剧;浓郁的诗意,乐观、明朗。
喜剧的特色: 女性永远唱着主角。——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新女性形象,是“穿裙子的英雄”。 莎士比亚重要的喜剧作品:《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与批评意义的一部——变奏。 莎士比亚转向悲剧的“关节点”。 《威尼斯商人》情节线索
安东尼奥 ——一磅肉——夏洛克 巴珊尼奥 ——三匣选亲——鲍细亚 罗 伦 左 ——卷逃私奔——杰西卡 葛莱西安诺——尼莉莎 指环余波
第四幕“法庭”审判,两条线索汇合在一起,以夏洛克的败诉、三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结束全剧。 《威尼斯商人》的主题
高利贷资本同商业资本的矛盾;
基督教与犹太教的矛盾; 法制与人情的矛盾; 旧法与新法的矛盾;
人道与反人道的矛盾:慷慨无私的友谊、真诚的爱情、仁爱同贪婪、仇恨、残酷之间的冲突。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爱战胜一切”的主题。
剧本表现了青年男女争取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主题;揭露了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商人的丑恶行为,歌颂了人文主义理想——友谊、爱情、仁慈对仇恨、贪婪、凶残的胜利。 夏洛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
主导方面,他是贪婪、吝啬、狡黠、凶狠的高利贷者。
另一方面,他又是受到歧视、虐待,长期忍气吞声的犹太人、犹太教徒。
鲍西娅是人文主义新女性的典型。机智聪明,有胆有识,才气过人。女扮男装的意义 4.悲 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喜剧时期创作的悲剧。取材于布鲁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哀史》。
喜剧的主题:爱战胜一切——爱情战胜了封建世仇。
20
情节梗概
地点:意大利,维洛那城 人物:罗密欧(蒙太古家族)
朱丽叶(凯普莱特家族)——帕里斯 劳伦斯神父
情节:舞会巧遇,一见钟情
私定终身后花园;
父母逼婚,“自杀”假死(朱丽叶); 误以为真,服毒自尽(罗密欧); 儿女殉情,世仇化解。
第二阶段:1601—1607年,悲剧创作阶段
莎士比亚转而写悲剧的原因
? 伊丽莎白统治末年;1603年,詹姆士一世即位,社会动荡加剧,“圈地运动”加速,社会矛盾暴露; ? 扫桑普顿伯爵失势;
? 作家爱子夭折;
? 作家对社会矛盾认识加深,社会罪恶的呈现,打破了作家的人文主义梦想。 ? 作家思想与艺术的成熟。
莎士比亚悲剧的主题
表现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书写理想的幻灭,以抨击黑暗的罪恶势力及其带来的灾祸。
莎士比亚悲剧的风格:深沉抑郁、雄浑悲壮
在思想的深刻、风格的雄健与艺术的完美性方面,达到了莎士比亚创作的最光辉时期。 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第一、大悲剧的结局——“死亡”
一个剧在结束时主角还活着,从充分的莎士比亚的意义说来,就算不得是悲剧。 “死亡”是莎士比亚悲剧的标志,悲剧的第五幕被称为“死床”。 揭示人物性格和精神力量的手段。 第二、内心冲突
内心冲突使我们看到性格自身的矛盾所包含的内在力量。 古希腊命运悲剧——莎剧性格悲剧 “人的自主”
人是由自己创造的,也是由自己毁灭的。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三种悲剧冲突的模式:
? ?
消极的自然情况所产生的冲突(生老病死、自然灾害);
积极的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心灵冲突(即由于家庭出身、等级差别所产生的冲突,如奥瑟罗,罗密欧与朱丽叶);
? 心灵内在差异所产生“真正重要”的冲突。这是导致冲突的最理想类型。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 “不流血的悲剧”《雅典的泰门》 《奥瑟罗》
《奥赛罗》(1604)取材于意大利小说家钦提奥的作品《一个威尼斯的摩尔人》。 奥瑟罗(摩尔贵族的后裔,威尼斯军队将领) 苔丝德蒙娜(元老勃拉班修的女儿) 奥赛罗形象争议
? 忌妒(传统批评)
? 轻信(普希金)
? 伊阿古过于狡猾(高尔
基)
21
? 维护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杨周翰) ? 性格单纯轻信(匡兴、陈
惇主编《外国文学》)
? 奥瑟罗身上的封建男权
意识
奥赛罗的悲剧并非源于“忌妒”
奥赛罗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形象,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风格。
外形魁梧高大 海外冒险的经历 战功卓著 爱情真挚 别林斯基:“就是因为他的坚强而深沉的性格,只有在这样的精神下才存在着发生悲剧冲突的可能性,只有从这样的爱情中,才能产生这样的忌妒。”
奥瑟罗的悲剧是理想破灭的悲剧。
有关奥赛罗的自杀
? 自杀是拥有道德上的巨大勇气,是正义的自我惩罚,大义凛然,具有悲剧英雄的气度。 ? 真相大白
? 人文主义思想的脆弱 ? 俄底普斯王
苔丝德蒙娜是一个符合人文主义理想的女性形象。“待罪羔羊” 失败者
伊阿古 伊阿古是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冒险家、野心家形象,是自成一格的“巨人”。
? 极端利己主义、奸诈欺骗的手段和冒险精神正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产物。 ? 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势力的罪恶。 《李尔王》
《李尔王》(1605)的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芒默斯的《英国史》以及同名剧本。
莎剧不仅抛弃了老王重登王位的结局,而且创造了李尔王发疯这个关键性的悲剧情节。 情节梗概:地点:不列颠国
人物:李尔(国王)——肯特(卡厄斯忠臣) 高纳里尔(长女) 里根(次女) ---- 埃德蒙考狄利娅(小女) 葛罗斯脱伯爵 埃德伽(长子)埃德蒙(庶子)
李尔王从最高统治者变成一个卑贱的流浪者,地位在变,性格也在变。
1. 身居高位,作威作福,刚愎自用的暴君。 2.被逐出家园后幡然悔悟。
《李尔王》的思想主题
《李尔王》的戏剧冲突可以说是善与恶的对立,也就是莎士比亚所赞美的人与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真诚、正直、仁慈、忠心、孝道等美德与社会现实中的人欲横流,尤其是对于权势金钱的追求而造成的奸诈、忘恩负义、谋害等丑行的矛盾。
《麦克白》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最后一部是《麦克白》(1606)。剧本取材于荷林西德的《编年史》。 最阴暗的悲剧 剧情梗概
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在凯旋归来的路上,遇到了三个女巫,听到自己是未来国王的预言,于是野心勃发。 回朝后,利用国王邓肯到他家作客的机会,杀死了国王,登上了王位。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派人暗杀了大臣班柯,杀死武将麦克德夫的妻儿,犯下了累累罪行。 最后,王子马尔康从英格兰借来军队,兴兵讨伐麦克白。他战败被杀。 主题:谴责统治者个人野心的罪恶
从权势对于善良人性起到的腐蚀作用的角度,对君主制度本身表示了怀疑。 肯定了“良知”与“仁爱”的原则。
特色:心理描写巨匠的手笔,深刻地刻画了麦克白内心善与恶的激烈搏斗。
文学母题:“人的失足”
女巫形象象征着一种黑暗混乱的社会势力,她们一上场就唱:“美即丑恶丑即美”,点明了社会的混乱与“失序”:
? 《哈姆雷特》家庭生活的失序; ? 《奥瑟罗》爱情生活的失序;
? 《李尔王》政治生活的失序; ? 《麦克白》精神生活的失序。
22
自成一格的“巨人”:克劳狄斯、伊阿古、埃德蒙、麦克白 《雅典的泰门》
《雅典的泰门》属于“不流血的悲剧”。 反映出莎士比亚严重的悲观厌世思想。
剧中的主人公泰门慷慨好客,乐于助人。在有钱时,人人都来奉承他;等到他为朋友花光了财产而需要别人帮助时,谁都不理他。
这种悲观情绪也影响到他这一时期的喜剧创作。在1602年到1603年之间写过三个作品,即《特洛伊勒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有人认为是“阴暗的喜剧”。 第三阶段:1608—1613年。传奇剧创作阶段
莎士比亚的后期作品又恢复了人文主义理想的信念,重新探索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 转向幻想世界,梦想以调和的乌托邦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实现理想。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写了一系列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
? 剧情发生在一个幻想的神奇的环境
? 主人公先遭难后幸福,解决矛盾的办法往往是一些偶然的因素,甚至是魔法的力量。 ? 敌对的双方互相宽恕,互相和解,最后达到了圆满的结局。
代表作:《暴风雨》作品集中反映了莎士比亚晚期对人类未来的设想,因此被称为“诗的遗嘱”。莎士比亚比其他剧本更加具体地描绘了一幅“理想国的图画”。
莎士比亚创作年表
时 间 作 品 体 裁 亨利五世 历史剧 1590-1591 亨利六世(上中下) 历史剧 1599 裘里斯·凯撒 历史剧 1592 理查三世 历史剧 皆大欢喜 喜剧 错误的喜剧 喜剧 1600 第十二夜 喜剧 1592-1593 维纳斯与阿都尼 叙事长诗 抒情诗 1601 哈姆莱特 悲剧 1592-1598 十四行诗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悲剧 1593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喜剧
驯悍记 喜剧 1602 终成眷属 喜剧 1593-1594 鲁克丽丝受辱记 叙事长诗 1604 一报还一报 喜剧 奥瑟罗 悲剧 1594 维洛那二绅士 喜剧 1605 李尔王 悲剧 爱的徒劳 喜剧 麦克白 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悲剧 1606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悲剧 1595 理查二世 历史剧 仲夏夜之梦 喜剧 1607 科利奥兰纳斯 悲剧 雅典的泰门 悲剧 1596 约翰王 历史剧 1608 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 悲剧 威尼斯商人 喜剧 1609 辛白林 传奇剧 1597 亨利四世(上下) 历史剧 1610 冬天的故事 传奇剧 1612 暴风雨 传奇剧 1598 无事生非 喜剧 1613 亨利八世 历史剧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喜剧
23
四、《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转向悲剧创作的第一部作品。 1.剧情: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
? 克劳狄斯 丹麦国王,哈姆莱特叔叔
? ? ? ?
哈姆雷特 乔特鲁德 福丁布拉斯 波洛涅斯
前王之子
丹麦王后,哈姆莱特之母 挪威王子 御前大臣
? 奥菲利娅 波洛涅斯之女,哈姆莱未婚妻
? 霍拉旭 哈姆莱特之友 ? 罗森格兰兹 朝臣 ? 吉尔登斯吞 朝臣
奥斯里克 侍臣
?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之子 ?
2.悲剧冲突的思想主题
莎士比亚为哈姆莱特的出场设置了一个“多事之秋”的社会环境。
“多事之国”的当权者克劳狄斯是一个弑君篡位的奸贼。哈姆莱特说他是“一个杀人犯,一个恶徒”,“一个冒充国王的丑角,一个盗国窃位的扒手”。
克劳狄斯不仅具有封建君主专制暴虐的特点,而且具有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的那种狡猾奸诈的特征。
悲剧《哈姆莱特》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为实现美好理想与社会恶势力所进行的斗争。 3.哈姆莱特形象分析
主人公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哈姆莱特性格的四个发展阶段:
1.“快乐的王子”2.“忧郁的王子”与“思考的王子”3.“延宕的王子”4.“行动的王子” 哈姆莱特为何无法实现“重整乾坤”的使命?
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反动势力的过于强大。
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旧的封建势力虽已腐朽而仍然占有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造成的社会罪恶与封建势力
交织在一起,造成了这个时代阴暗、残酷的一面。在这样的时代中,恶势力当道,美丑颠倒,人文主义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先进人物的斗争也必然遭到厄运。
这种萌芽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悲剧性的冲突。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从主观上讲,哈姆莱特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也是导致他的悲剧的重要原因。 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人文主义者追求的是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哈姆莱特的思想也是如此。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他陷入精神痛苦之中。
哈姆莱特的思想局限更突出地表现在他脱离群众,孤军奋战,只想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改造社会的巨大任务。 最后,哈姆莱特身上还存在不少旧思想的负担,这也束缚住他的思想和行动。
总之,哈姆莱特身上具备着过渡时期的先进人物的特色,既有进步社会思想的一面,又有它本身幼稚阶段不可避免的弱点,而且还免不了存在旧思想的包袱。 鬼魂问题
整个古代相信鬼魂的存在(莱辛) 悲剧主人公形象的补充(陶思炎)
心理学角度:鬼魂是主人公想象出来的,是幻觉(斯达尔夫人)(“内真实”,“心理真实”)
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
屠格涅夫:《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把二者截然对立,贬哈姆莱特扬堂吉诃德。
类同:
1.理想:哈姆莱特:重整乾坤 堂吉诃德:扫尽人间不平 2.行为:哈姆莱特:孤军奋战 堂吉诃德:单枪匹马
3.疯狂:哈姆莱特:装疯或半疯 堂吉诃德:真疯
24
4.行状:哈姆莱特:忧郁王子 堂吉诃德:愁容骑士 5时代:二者处于同一时代
差异1.地位: 哈姆莱特:王子,上层知识分子 堂吉诃德:乡绅,下层知识分子
2.性格与行为:哈姆莱特:内向、敏感,忧郁、延宕;德国式哲理化、思维型; 堂吉诃德:外向、空想、勇往直前;西班牙骑士风范; 屠格涅夫:“一边是苦思冥想的有见识的哈姆莱特,他们理解一切,与此同时,他们又畏缩不前;另一边是半疯不痴的堂吉诃德,他们因为只看到茫茫天际的一个点,就勇往直前,而这个点实际上并非存在于世。” 五、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以《哈姆莱特》为例
? 1.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在《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二场中,哈姆莱特关于演剧问题的一番谈话,可以代表莎士比亚本人的艺术见解: “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演员“是这一个时代的缩影”。他还强调艺术表现“不能越过自然的常道”,既不能过分,也不能懈怠。
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又带有自己的独特性。他的剧作的题材绝大部分取之于现成的材料或现成的剧本,并不是取之于现实。他在旧故事的框架中填补了现实生活的血肉,注入了时代精神的灵魂
? 2.丰富生动的戏剧情节;
第一、反映现实的广度与深度
在莎士比亚的一些优秀剧作中,不是孤立地描写一个事件,而是力图从全社会各个阶层的动态中来表现这一事件发展变化的动向,把事件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活动联系在一起。
《哈》剧的题材本是一个宫廷复仇故事,但是剧本中所写的生活内容却远远突破了宫墙的限制。“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处处都在烘托一个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社会。 第二、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哈姆莱特》的情节跌宕曲折,冲突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形成波澜起伏的富有戏剧性的情节。 为父复仇:装疯-戏中戏-误杀波罗涅斯-借刀杀人-“友谊”比剑 第三、戏剧情节线索的丰富性
莎剧往往设置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齐头并进或穿插交织,构成了情节线索的五彩图。
如《哈》剧中安排了三条“为父复仇”的情节线索:哈姆莱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为父复仇。
《威尼斯商人》有三条情节线索;
《李尔王》有两条子女对父亲忘恩背义的情节线索; 第四、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结合
如《哈》剧第一幕以哈姆莱特与鬼魂相会的惊心动魄、阴森恐怖的场面结束,第二幕即以波洛涅斯派人探听儿子品行的喜剧性场面开始;第四幕以奥菲利娅落水淹死的悲惨故事结束,第五幕就以掘墓人的插科打诨式的场面开始。
这样的“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马克思语),正是莎士比亚作品的特点之一。
? 3.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一、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
纵使主体的全部情致集中在一个单纯的情欲上,莎士比亚也不让这种抽象的情致淹没人物丰富的个性,具有多样统一性。夏洛克、麦克白
普希金:莎士比亚的“性格描写是自由而广阔的性格描写”。
如哈姆莱特有崇高的理想,有斗争的决心,但是他的理想脱离实际,行动脱离群众,致使他无力承担自己的责任,最后在强大的恶势力面前倒下了。
第二、人物性格始终处于发展的变化之中
如哈姆莱特的性格发展史,他的性格就经历了“快乐王子”、“忧郁王子与思想王子”、“延宕王子”、“行动王子”的几个阶段。
第三、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
在《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三人对待复仇问题的态度形成对比,鲜明地突出了哈姆莱特作为先进人物的特点。
25
另外,哈姆莱特与霍拉旭也是一种对比关系。他俩同是人文主义者,但遭遇不同,地位不同,霍拉旭的理智与冷静反衬出哈姆莱特的热情与深沉。
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一为假疯,一为真疯,一个在精神危机中成长,一个在精神失常后灭亡,也可以说是对比关系。 第四、利用独白来塑造人物
哈姆莱特的重要独白有六次之多。。这些独白都安排在人物思想转变的重要时刻。通过这些独白,我们可以看到哈姆莱特的内心活动,了解他的思想性格的脉络。这些独白本身也是优秀的诗篇,如果删除了这些独白,《哈姆莱特》将大大减色。
? 4.丰富多彩的戏剧语言。
莎剧总词汇量达到一万七千多个,世界上很少作家能有这样丰富的词汇。
语言丰富、华丽、幽默、含蓄、机智,俚语、俗语、民谚、民歌等的大量运用,使莎剧语言充满激情与活力。 莎士比亚的剧本主要用诗体写成,同时又是诗与散文的巧妙地结合。
就诗体来讲,主要用五音步素体无韵诗,同时包含有韵的格律诗和民间歌谣,不同的文体在剧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语言高度形象化,善于运用比喻。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不同身份、不同处境的人物使用不同语言,闻其言如见其人。
思考题
1.概述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2.概述莎士比亚的创作历程。
3.哈姆莱特形象分析。4.以《哈姆莱特》为例,论述莎士比亚戏剧艺术成就。
5.“莎士比亚化”6.“福斯塔夫式的背景”7.拓展问题: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形象比较
17世纪文学
17、18世纪,欧洲社会、欧洲文化进行理性大调整,于是,以理性为核心的文学出现。 一、影响文学发展的诸要素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法国专制王权的兴隆
3.唯物主义和唯理主义思潮的出现
霍布斯、伽桑狄,其哲学思想为17世纪的文学家开辟了思维活动的广阔空间。 笛卡尔——17世纪法国唯理主义的奠基人。 唯理主义——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 4.对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反拨
继承——思想上。创作方法上。艺术形式上。
反拨—— 个性解放——否定一切秩序;各行其是的创作——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 二、文学概况
(一)巴罗克文学
指在巴罗克风格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侧重形式的文学流派。这一流派广泛地浸润了17世纪西欧各国的文学界。其共同特征是表现高雅的贵族情调、气质,追求艰涩夸饰的词藻、反复模糊的结构和神秘隐晦的诗风。
意大利的“马里诺诗派”;西班牙的“贡哥拉诗派”;
法国的“矫揉造作派”;英国的“玄学诗派”等。 巴罗克文学虽有其颓废性,但也创作出不少文学精品。 (二)英国文学
初期:
两个诗歌流派——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诗派;反映贵族阶级没落情绪的骑士派。 两个戏剧流派——以本琼生为代表具有民主倾向的戏剧家;贵族派戏剧家。 40年代——革命诗人弥尔顿。
60年代王政复辟,宫廷古典主义风行一时,代表人物是德莱顿。
德莱顿——王朝复辟时期的桂冠诗人、剧作家、批评家。
26
清教徒班扬,来自下层,创作中体现民主倾向。 代表作是梦幻寓意小说《天路历程》,对后世英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约翰·弥尔顿,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诗人、思想家和政论家。 他是恩格斯所说的“第一个为弑君辩护的人”,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先辈”。 其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诗歌创作为主。
中期:政论性散文。《为英国人民声辩正续篇》等。 晚期: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斗士参孙》。
长诗《失乐园》
通篇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撒旦——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他还骄矜自大、为非作歹——堕落天使。 借此,诗人暗示出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
《失乐园》——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一。
(三)法国文学
17世纪古典主义最早出现于法国,并在法国得以繁荣。 它代表了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
1.古典主义(名词)
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在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17世纪法国专制君主制时期的产物。因为他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故得名。其基本特征为政治上拥护王权,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思想上崇尚理性原则,艺术上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重视规则,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明晰,并严格遵守“三一律”。
2.产生原因
社会政治原因——专制君主制
文学自身原因——贵妇人的沙龙文学 市民文学(世态现实主义) 组织措施——发放奖金、津贴,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 1635年,设立法兰西学士院。 社会思潮——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3.文学特征
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具有下述鲜明特征: 第一,在政治上拥护王权
法国专制君主制是古典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法国的“君主专制是作为文明中心、社会统一的基础出现的”(马克思语),因此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因素。
在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它是两个阶级之间的“表面上的调停人”(恩格斯语),不但制止了割据和纷争,统一了国家,而且还保护过资本主义工商业,促进了它的发展。 第二,在思想上崇尚理性
17世纪是理性主义的时代。
哲学家笛卡儿(1569—1650)提倡唯理主义。他强调理性万能,认为理性既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强有力地冲击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宗教的权威。他还认为人类的各种情欲会使人抛弃真理,因此他主张以理性来克制情感。
古典主义者接受了笛卡儿的观点,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创作。
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布瓦洛在他的法典性的著作《诗的艺术》中要求作家: 首先必须爱理性;你的文章永远只凭理性才获得价值和光芒。
第三,在创作上遵循古典
古典主义作家如同中世纪的但丁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一样,特别崇尚古希腊罗马文学。 古典主义作家“是依照他们自己的艺术需要来理解希腊人的”(蒋承勇),他们在创作中尽可能地遵循和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
27
这主要体现于两点:一是他们基本上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选取题材;
二是把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的某些方法奉为不可冒犯的清规戒律。 “三一律”(名词)
指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提出的创作规则,即在戏剧创作的情节、地点、时间遵守三个一的原则:一条情节线索、情节发生地点一个、时间一昼夜。它对整饬当时杂乱无章的戏剧创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它太绝对了,束缚了作家的创作自由。
布瓦洛说,一部剧本“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的充实”。
这一点,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任何人不可逾越。 高乃依由于不完全符合“三一律”,《熙德》发表后,就曾遭到法兰西学士院的严厉批评。 4.发展概况
十七世纪三十——五十年代为古典主义形成时期。
法国古典主义的创始人是诗人马莱伯。布瓦洛称他为“诗宗”,要求作家以之为楷模。
彼埃尔·高乃依(1606—1684)
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
高乃依一生写了30多个剧本,大部分是悲剧。
《熙德》是高乃依的代表作。取材于西班牙作家吉伦·卡斯特罗的剧本《熙德的青年时代》。作品中讲:贵族青年罗狄克与贵族小姐施曼娜倾心相爱。但由于他们的父亲发生了可怕的争执,一对恋人陷入了悲剧的情境。 剧本主要描写家族义务与个人感情的矛盾冲突。
六十——七十年代是古典主义的鼎盛期。
莫里哀的喜剧,拉辛的悲剧,拉·封丹的寓言,布瓦洛的理论,使古典主义文学成果蔚为大观。 莫里哀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喜剧作家。他的喜剧创作,形成了自阿里斯托芬、莎士比亚以来的又一座高峰,显示出古典主义在喜剧艺术方面的最高成就。 让·拉辛(1639-1699)
被看成最典范的古典主义悲剧诗人。其作品代表了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成就。拉辛一生共写了11部悲剧。其代表作为《昂朵马格》。昂朵马格的行为,与皮洛斯、俄瑞斯忒斯、赫耳弥俄涅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她身上,感情与理性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昂朵马格》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充分体现出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的原则。 与古希腊悲剧相同,它的冲突紧张激烈,结构简练集中。
《费德尔》(1677)的题材源于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希波吕托斯》。剧本涉及了乱伦之爱的主题。 拉·封丹(1621-1695)
成就体现在寓言创作上。拉·封丹写过悲剧、喜剧、抒情诗、故事诗等,但以《寓言诗》的成就最为突出。《寓言诗》共12部239篇。拉·封丹说,他的《寓言诗》是——一部巨型喜剧,幕数上百,宇宙是它的背景,人、狮、兽扮演其中的角色。
《乌鸦和狐狸》《狼和羔羊》《小公鸡、猫和小鼠》《死神和樵夫》《兔子和乌龟》等是其中的名篇。 布瓦洛 (1636-1711)
古典主义的立法者,主要论著是用诗体写成的《诗的艺术》(1674)。
布瓦洛为每一种体裁制定规则,并提出一些古希腊罗马作家作为学习榜样。 他明确规定“理性”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要爱理性,愿你的写作永远从理性获得光芒和价值。”他还要求作家注意真实,“把自然奉为唯一的研究对象”。
布瓦洛为诗体划分了等级,有“大体裁”,也有“小体裁”。大体裁包括史诗、悲剧和喜剧,其他都是小体裁。他说,史诗只能取材于古代神话;悲剧要“逼真”,要严格遵守“三一律”,“舞台表演自始至终只能有一个情节,要在一个地点和一天内完成”;喜剧家要“研究宫廷,认识城市”。
古典主义此时已经趋于衰落,其主导地位被动摇了。 不过,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古典主义在十八世纪仍起重要作用。直到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出现后,古典主义才最终退出文坛。
古典主义影响了欧洲文坛,英国、德国、俄国等欧洲国家都出现过尊奉古典主义的著名作家,如英国的德莱顿(1631-1700)、德国的高特舍特(1700-1766)、俄国的苏尔玛科夫(1718-1777)等。
28
思考题:
1.概述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2.以拉辛作品为例,谈古典主义悲剧的艺术特征。3.名词解释:古典主义 三一律
附录:17世纪文学主要成就简表 国别 作 家 生 卒 年 主要作品 高乃依 法 国 莫里哀 伪君子 吝啬鬼 1622-1673 堂 璜 英 喜 剧 国 弥尔顿 拉 辛 1606-1684 熙 德 昂朵马格 1639-1699 费得尔 体 裁 悲 剧 悲 剧 国 波瓦洛 1636-1711 诗的艺术 文 论 性 格 论 散 文 拉·布吕耶尔 1645-1696 费纳龙 忒勒马科1651-1715 传 奇 斯 失 乐 园 史 诗 1608-1674 复 乐 园 叙事诗 力士参孙 诗 剧 司卡班的诡计 法 英 西 德 第二节 莫里哀
一、莫里哀的文学史地位
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人,是欧洲戏剧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之一。 班 扬 卡尔德隆 格里美尔斯豪生 1628-1687 天路历程 1600-1681 人生如梦 小 说 戏 剧 拉·封丹 1621-1695 寓 言 诗 寓 言 小 1622-1676 西木卜里奇西木斯奇遇记 说 二、莫里哀的生平概况
对莫里哀来说,流浪生活既是一所严峻的“生活学校”,又是一所丰富多彩的“艺术学校”。 三、莫里哀的创作过程
莫里哀的一生,创作成果极为丰硕。但留传下来的剧本只有30种。
莫里哀的创作活动,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即:1.风俗喜剧时期;2.性格喜剧时期;3.喜舞剧时期。 1.风俗喜剧时期(1645——1663年) 1645-1658年,情节喜剧时期。1659-1663年,风俗喜剧时期。 莫里哀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1659)、《夫人学堂》(1662)、《夫人学堂的批判》(1663)和《凡尔赛即兴》(1663)等。 2.性格喜剧时期(1664-1669年)
这是莫里哀创作的“黄金时代”,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贵族进行斗争最紧张、最激烈的时期。 在喜剧创作方面,他把风俗喜剧和性格喜剧结合起来,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新型喜剧——“喜舞剧”。 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有:《伪君子》、《堂璜》、《恨世者》、《悭吝人》。其中,塑造了一系列反面性格。 《悭吝人》:在此时期的性格喜剧中,《悭吝人》(1668)代表了莫里哀喜剧创作的主要成就。
该剧为五幕散文体喜剧,于1668年9月9日首次公演。
喜剧取材于古罗马喜剧作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黄金》。
29
剧中主人公阿巴公是个高利贷者。他悭吝成性,嗜钱如命。 剧中所有的人物都围绕着阿巴公。阿巴公处在情节的中心。
阿巴公是吝啬鬼的典型。他吝啬,极端吝啬,吝啬得出奇,吝啬得没有道德,吝啬得缺少人性。 3.喜舞剧时期(1669-1673年)
在这最后几年,莫里哀又转向了喜舞剧的创作,主要作品有《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和《史嘉本的诡计》等。作品把下贱的仆人当主角,并肯定、赞赏了下等人的智慧和胆识,而把上等人写成庸碌之辈,这充分表现了作者蔑视封建等级制度的勇气和民主精神。 四、莫里哀作品的思想内容
莫里哀喜剧的思想内容总的看来,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首先,打击贵族和教会势力。作品对封建贵族和反动教会的罪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笞。 其次,对资产阶级的贪吝、攀附权贵等恶习给予了有力的批判和嘲笑。
第三,对下层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质则予以充分肯定和赞颂,宣扬民主思想。 五、《伪君子》简析
《伪君子》(1664-1669)直译为《达尔杜弗或者骗子》,是莫里哀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典范。
1.情节梗概
外省的小贵族子弟答丢夫伪装成虔诚的信徒,骗取了巴黎富商奥尔恭的信任。 2.答丢夫形象
答丢夫是《伪君子》一剧的中心人物,也是作家塑造得最出色的艺术形象。
他是个宗教骗子和无赖。他伪善,狡黠,狠毒。伪善是他的主导性格。
喜剧通过答丢夫言行表里的矛盾,逐步揭示出他的性格特点。 答丢夫一出场,就吩咐仆人说:“把我的鬃毛紧身衣跟鞭子都好好藏起来。”他以此标榜自己是个不重视物质享受的苦行主义者。
然而,他贪图口福和安逸,一顿晚饭“吃了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细末的羊腿”,然后,就“躺在暖暖和和的床里,安安稳稳地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他吃得多睡得足,长得“又粗又胖,脸蛋子透光”。可见,他根本不是什么苦修士,而是个饕餮之徒。
在对待女色上,达尔丢夫心口不一,装得道貌岸然,其实内心十分淫恶。他见女仆桃丽娜袒胸露肩,竟扭过脸去,掏出手帕,要她把双乳遮好。然而,他不但想当玛丽亚娜的丈夫,对年轻漂亮的欧米尔也垂涎三尺,听说欧米尔要见他,“连腿都软下来”。
在对待金钱上,答丢夫同样表现出他的伪善的本色。奥尔恭在教堂门口施舍给他几个钱,他总是说给得太多,但后来,他却图谋奥尔恭的全部财产。
在对待朋友上,奥尔恭也是口蜜腹剑。奥尔恭待他如上宾,引为知己,可谓恩重如山。但答丢夫当面称奥尔恭为“恩人”,背地里却妄图占有恩人的妻子,甚至企图霸占恩人的财产,置恩人于死地。 在对待宗教上,答丢夫也是虚伪透顶。在教堂做祷告,他“时时刻刻毕恭毕敬地用嘴吻着地”;在奥尔恭家里,他言必称上帝。但当欧米尔以上帝的名义拒绝满足他的肉欲时,他就干脆扔掉“上帝”这块招牌,还说:“这在我是算不了一回事的。”可见,自称是上帝虔诚信徒的达尔丢夫,其实是个以宗教为幌子而进行诈骗的恶棍。
总之,答丢夫口是心非,表里不一,是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在他身上,作者集中了当时教会和贵族社会的一切伪善的特征。
这使得这个形象具有了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和生命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之一。 3.社会意义
答丢夫是17世纪封建贵族和宗教势力的化身。
通过这个形象,作者集中概括了封建教会和贵族伪善、贪婪和凶残的本质,暴露了宗教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答丢夫成了“伪君子”的同义语。
4.艺术特色《伪君子》艺术性很强。其突出特色是:
30
第一,结构严谨精巧,情节凝练生动;
《伪君子》共五幕,幕与幕之间,各幕的场次之间,都丝丝入扣,环环相套,显得十分紧密。 而把所有的幕、场贯穿起来的中心动作线,就是答丢夫的伪善行径。 主人公答丢夫是喜剧的结构中心。
第一幕是“楔子”部分。
它介绍人物以及人物相互间的关系。出场的人物争论激烈,幕一拉开,观众就立即屏息凝视,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悬念。
第二幕是情节的开端部分。
第一场,奥尔恭提出要女儿嫁给答丢夫,引起新的矛盾冲突。
这两幕戏,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歌德认为这部分是他所看到的“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 后三幕是答丢夫的“明场戏”。
第三幕是情节的发展部分,矛盾双方第一次发生正面冲突。答丢夫以守为攻,从逆境转为顺境,情节发生第一次跌宕。
第四幕是全剧的高潮。答丢夫落入陷阱,原形毕露,却反客为主,奥尔恭则由顺境转入逆境,情节再次跌宕。
第五幕是喜剧的结局。答丢夫受到惩治,奥尔恭祸去福来,情节又一次跌宕。 从情节的发展看,大团圆的结局违反了生活本身的逻辑。
《伪君子》是按古典主义的“三一律”法则来组织安排的。
全部动作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没有平行的主题和从属交叉的情节线索,人物的动作趋向一个明确的目的,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喜剧的情节也起伏跌宕,单一而不单调。
第二,采用集中、夸张手法,以突出人物的某种固定、主导的性格特征,然后从各方面加以表现; 《伪君子》是著名的性格喜剧。在剧中,莫里哀使用了对比夸张手法,以刻划答丢夫的主导性格——伪善。
答丢夫备有鬃毛紧身衣和鞭子,俨然是个苦修士,但他一个人要“吃下六个人吃的那么多东西”,这与苦修士的身份多么不相称!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心向善、慈悲为怀的信徒;祷告中无意捏死了一只跳蚤,也故意在别人面前说自己罪孽深重,但他要害死自己的恩人时却感到心安理得。
莫里哀就这样把答丢夫的“高尚”言词与卑劣行径加以对比,予以夸张,使答丢夫的言与行、表与里的矛盾更加明显,从而把他的伪善性格凸现出来。
在刻划奥尔恭形象时,莫里哀则以对比夸张手法突出其轻信、专横的性格特征。 如奥尔恭刚从乡下回来,不问妻子和儿女的情况,第一个问题却是:“答丢夫怎样?” 第三,语言生动、个性化。
比如,答丢夫是宗教骗子,他说的话,夹着许多《圣经》上的词句,充满道德说教。 他还爱堆砌词藻,文过饰非,华而不实。 思考题:
1.概述莫里哀的主要艺术成就。2.简析答丢夫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3.为什么歌德说《伪君子》的开场是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一、影响文学的诸因素
18世纪仍然是欧洲社会、欧洲文化的理性调整时代。
18世纪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大张旗鼓的进行思想启蒙和张扬理性的时代。 主要社会矛盾:资产阶级经济发展和封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不适应;
资产阶级的无权地位和其富源不相称;
资产阶级自由意志和封建暴政不适应。
1.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的、反教会的、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 它
31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与发展,为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2.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为启蒙思想和启蒙运动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理论根据。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瓦特;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的经验论、托兰德的自然神论;法国哲学家狄德罗、霍尔巴赫。
3.东西方文化交流 4.现实主义传统:
启蒙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现实主义有继承关系,又有区别。后者注重将摹仿和人文主义理想相融合,前者注重把摹仿原则纳入理性的框架;后者充满着个性解放的激情,前者则以冷静而又富有哲理的眼光透视现实生活,更能把握其本质。
启蒙现实主义更鲜明地表现出客观性、社会性和理性的特征。 二、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比较
启蒙运动不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简单重复,是它的继续和发展。
它们都提出了反封建、反教会的口号,内容却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1.反封建: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 启蒙运动时期提出打倒封建暴君、推翻封建王权。
三、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1.鲜明的政论性和民主性;
2.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人公,描写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
3.摒弃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寻求新的文学形式,创作体裁多样化。 主要体裁是小说,它被提到正统地位。
创造了哲理小说,广泛使用了书信体、日记体、对话体、游记体等形式。
但由于启蒙文学家过分注重哲理,因此人物性格较为单一,缺乏鲜明个性,存在恩格斯称之“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倾向(即“席勒化”)。 四、启蒙文学发展概况
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是启蒙文学。它是启蒙运动在文学上的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英国
英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发生的。
任务:扫除封建主义因素是英国启蒙运动的一大任务;同时也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些丑恶现象。 主要成就:现实主义小说 这是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贡献。 现实主义小说是在流浪汉小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以社会中下层人物为主人公;以日常生活和社会风习为题材;以日常语言和严格的写实为主要表现手段。这些特点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发展经历:
1.17世纪末——18世纪30年代,形成时期。
诗歌方面的代表:蒲柏,英国第一个启蒙文学作家。 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笛福和斯威夫特。
笛福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者。有“现代新闻报道之父”的美誉。 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它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是一曲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颂歌。 鲁宾逊形象:小说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英雄形象。恩格斯称,鲁宾逊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的资产者” 。 鲁宾逊身上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风貌。即人活着,应该为增加个人的物质财富而勤勉工作,应该善于经营、敢于冒险、具有开拓精神。鲁宾逊又是一个殖民者。 鲁宾逊的性格中也有可悲的一面。作为一个人,他完全物化了。
斯威夫特(1667-1745)对英国社会始终保持批判讽刺态度,是一位激进的民主派。
他一生用锐利的文笔猛烈攻击英国的殖民统治,号召爱尔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至今仍被看
32
2.反教会: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改革宗教;
启蒙运动时期提出无神论和自然神论,否定宗教
作是为爱尔兰的自由而战的最早最伟大的战士之一。
《格列佛游记》是他惟一的小说,是一部讽刺杰作。它为后世政治寓言小说的创作开辟了道路。 2.18世纪40年代—50年代,成熟期。
小说在题材、结构、语言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代表作家:菲尔丁、理查生。
理查生(1689-1761)理查生是感伤主义小说家之一。开了感伤主义小说的先河。
书信体小说《帕美拉,或美德有报》 英国第一部真正的现代小说。
《克拉丽莎·哈洛,或一位小姐的故事》这是理查生最成功的小说,也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卢梭的《新爱洛绮丝》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都曾受此作影响。 亨利·菲尔丁(1707-1754)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标志着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现实主义小说的创始人”。(高尔基)
《约瑟·安德鲁传》是菲尔丁第一部小说,作家试图通过这部小说与理查生展开一场论战,揭露《帕美拉》的不真实及其所宣扬的道德之廉价。
《汤姆·琼斯》—“散文滑稽史诗”标志着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意义: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小说理论。
《阿米莉亚》菲尔丁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他自己最钟爱的一部小说 其中减少了以往小说的喜剧成分,情调灰暗沉重,充满了悲剧气氛。
3.18世纪60—80年代末,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
感伤主义文学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是18世纪后期产生于启蒙运动中的文学流派。
感伤主义文学指18世纪后期发生在英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得名于斯特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它产生于中小资产阶级作家对现实越来越大的不满,反映了资产阶级中下层的感伤情绪。他们深切感受到启蒙运动的危机,因此,他们在对“理性”社会表示失望的同时,转而崇尚感情,把感情看得高于理性。在批判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同时对宗法社会表示留恋。
感伤主义诗歌:杨格—“墓园诗派” —格雷
感伤主义小说:劳伦斯·斯泰恩的《感伤的旅行》、哥尔德斯密的《威克菲牧师传》。
彭斯(1759—1796):苏格兰伟大的农民诗人。
斯泰恩的小说和彭斯的诗歌体现了欧洲文学从启蒙文学向浪漫主义的过渡,既具有启蒙的内容,
又具有19世纪初浪漫主义的某些特征。因此,感伤主义文学开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被称为“前
浪漫主义”。影响及歌德、卢梭。
感伤主义文学又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它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
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二)法国: 1、历史背景
政治上,法国是西欧封建传统的发源地。资产阶级要从强大的王权中分离出自己的组织形式,必须粉碎原有政体。
经济上,法国的绝对王权从支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转变为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文化上,法国人文主义者通过启蒙运动,系统地构造了新社会的蓝图化,形成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最彻底的表现形式。
任务: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造舆论。 主要成就:哲理小说
2、百科全书派、哲理小说、启蒙戏剧
《百科全书》:(1751—1766)全称是“各门科学,艺术和技艺的据理性制定的词典”,其宗旨是阐明从古至今人类思想发展的过程和各种科学的分类,反对旧的传统思想,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提倡科学技术,振兴工业,按照理性主义改造人类社会。
33
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以《百科全书》的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
蒙思想运动的高潮,以狄德罗为首的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宣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张的人士,在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哲理小说: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小说,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产物。启蒙作家创作小说不重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而意在宣传启蒙思想。他们创造的人物往往是他们思想的体现者和代言人。哲理小说具有十分明确的政治倾向性和批判性,因而成为启蒙作家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但又流于抽象化、概念化的弊端。
哲理小说既有别于哲学著作,又不同于寓言式的作品。它是通过创造富有寓意的形象和故事,以通俗的语言传达深奥的哲理,使哲理和文学达到水乳交融,表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见解,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教诲性。
启蒙戏剧: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剧种。它着重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日
常生活,打破悲、喜剧的严格界限,而又兼备悲、喜剧的某些优点,能充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它也被称作“市民剧”或“正剧”。 3、文学分期
18世纪50年代前: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启蒙运动先驱
思想:《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学说
文学创作:《波斯人信札》 (1721)
伏尔泰(1694-1778) 启蒙运动的领袖。文学天才:
代表作《老实人,又名乐观主义》
18世纪50年代后:
狄德罗(1713-1784)启蒙运动的“中坚”。现实主义美学先驱之一 提出“美在关系”的著名命题。提出市民戏剧理论。
代表作:《拉摩的侄儿》对话体小说。恩格斯称它是“辩证法的杰作”《修女 》
卢梭(1712-1778)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代表。 思想:《论科学和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代表作:《忏悔录》。 教育小说《爱弥尔》。 《新爱洛伊丝》 博马舍 法国启蒙戏剧最成功的实践者 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 (三)、德国:启蒙-狂飙突进-魏玛古典主义
17世纪30年的宗教战争使德国分裂为300多个诸侯小国,相互割据争霸。
德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文化也不发达。资产阶级政治上妥协、思想上软弱。 任务:通过建立统一的民族文学来实现民族统一的国家。 德国的启蒙文学具有浓郁的民族性。 主要成就:市民剧 文学分期:
1.启蒙运动时期(1700—1770) 40年代以前代表作家:高特舍特
40年代以后代表作家:莱辛,德国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拉奥孔,论诗与画的界限》 市民悲剧《爱米丽雅·伽洛蒂》 2.“狂飙突进”运动时期1770—1785)
代表作家:席勒,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作家,德国古典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狂飙突进”运动:德国18世纪70年代兴起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是欧洲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得名于剧作家克林格尔的同名剧《狂飙与突进》。在文学领域里它宣扬反叛精神,反对封建桎梏和顽固保守,争取个性自由,崇尚天才,并接受了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和原始生活,强调文学的民族性,重视民间文学,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学的发展,歌德和席勒是这一运动的旗手,赫尔德尔是运动的理论家(精神领袖)。
34
3.魏玛古典主义时期(1786—1805)
代表作家:歌德goethe
德国的启蒙文学把德国民族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从而奠定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1789年经过长期酝酿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了。启蒙运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启蒙文学也逐步为浪漫主义文学所取代。
思考题
1.简述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2.名词解释:“散文滑稽史诗”,启蒙运动,感伤主义文学,哲理小说,狂飙突进运动
第二节 歌德
一、歌德的文学史地位
歌德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思想家。
其代表作《浮士德》是世界四大名作之一。
在82年的生命历程中,歌德以丰富多彩的著作,反映了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期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并使自己成为这一历史阶段的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二、歌德生活的时代
总的社会特点是封建诸侯实力强大,资产阶级势单力薄,还不发达。
恩格斯在《德国的状况》一书中说,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前就要塌了,简直没有一点好的希望。恩格斯又说,德国资产阶级不可能像法国资产阶级一样去积极准备斗争,他们没有勇气和余力,他们知道他们处在一个粪堆中,感到很舒服,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大粪 。恩格斯还说,这个时代德国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是可耻的,而在德国文学方面是伟大的。
这个时代决定了歌德的创作 三、歌德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1.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歌德(1765-1775)
莱比锡大学时期,斯特拉斯堡时期。他创作了大量诗歌、戏剧、小说。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
建的政治倾向与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也有妥协思想和悲观情绪。
这是歌德创作上的第一个丰收期。
抒情诗:歌德的抒情诗是近代德国抒情诗的开端。
他在斯特拉斯堡期间写的《野蔷薇》、《五月歌》、《欢迎与离别》等。
这些抒情诗,充满智慧,充满火热的激情,真挚,自然,活泼,具有民间诗歌丰富多彩的特点,为德国近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普罗米修斯》
哲理诗剧片段《普罗米修斯》(1773)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 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于反抗的英雄,他根本否定众神之王宙斯的权威。 这正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基本精神。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1873)是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 《少年维特之烦恼》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创作于1774年,取材现实。
它是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给歌德带来了很大的声誉。
小说的积极意义,如恩格斯所说,在于“建立了一个最伟大的批判的功绩”,对这个社会扼杀有才华、有抱负的人给予了抗议,并通过维特与社会的冲突,反映了青年一代的觉醒。
维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要求摆脱封建桎梏的德国资产阶级青年一代,他的个人反抗导致自杀这一行动固然表示他不愿意同德国市侩同流合污,却也正好显示出德国资产阶级的无能,说明他们找不到
35
摆脱封建压迫的真正出路。
维特热—几乎形成了一种社会思潮。
青少时期的歌德,正直,少年倜傥,热情博发,追求自由奔放的感情,蔑视一切,对现实极端不满。
2.魏玛古典主义时期(1775-1794)
歌德应邀访问魏玛公国,在魏玛从政十年。他施行一系列进步的改革,引起尖锐的矛盾,只得退让、妥协。
歌德思想的转变,与德国的历史、自身有直接关系:狂飙突进运动
启蒙运动时代的一种风尚 自身浓重的用世哲学
自身的鄙俗气
在意大利,歌德研究古希腊罗马艺术,接受了温克尔曼用以概括古希腊艺术的“高贵的单纯和伟大的宁静”的观点,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以实现人道主义理想为目的,逐渐形成了他追求“宁静深邃的人道主义”的古典主义的文艺观。
在意大利,歌德完成了《哀格蒙特》和《陶里斯在伊菲格尼》两部剧作,开始了《塔索》的创作。
中年的歌德,政治上对宫廷贵族妥协,艺术上向古典主义妥协。
他从热情澎湃的青年人变成了老成持重的中年人,追求古典主义的静穆。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震撼了德国。
开始,歌德肯定这次革命,歌颂革命将“揭开一个新的时代”。但随着革命的深入,他又害怕革命的暴力。
1794年,歌德与席勒订交。
二人互相帮助,合作了十年,写了许多警句和谣曲,而且各自完成了一些重要作品。 3.走向现实主义时期(1794-1832)
创作从诗歌转向小说。
1796年,歌德写成了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第一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它的地位仅次于《浮士德》,是德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教育小说。 1797年,他写成了《赫尔曼与窦绿苔》; 1806年,他写成了《浮士德》第一部。
1805年,席勒逝世。歌德悲痛地说,从此他失掉了“生命的一半”。但歌德仍不懈地创作。 1794-1805年这段时间是歌德创作上的第二个丰收期。
《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和《浮士德》第二部——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1824年,他开始写这两部巨著,一直到他逝世前,8年内,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坚韧的勤奋,终于完成了他预定的任务。
1828年,他完成《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1831年7月,他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
这最后8年,与狂飙突进运动时期、古典主义文学时期相辉映,被认为是歌德创作上的第三个丰收期。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分册]认为:这三个时期,歌德产生和完成了他最重要的著作,可以
说是他一生中的三个顶点。
歌德晚年其它重要的作品有:
小说《亲和力》(1809)、自传《诗与真》(1811-1814)、诗集《西方与东方诗集》(1814-1815)。 在19世纪初,歌德一度从事东方文学的研究。
从阿拉伯、波斯的诗歌,到中国的文学作品,他都发生了很大的兴趣。
他主张通过文化交流,为建设“世界文学”而努力。
他认为促进和发展“世界文学”很有必要,但不能抹煞各民族的特点。这些见解是十分精辟的。 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
总结歌德的一生可以看出,歌德是一个积极关心现实,不断探索人生理想的人。18世纪下半期到
36
19世纪初期的风云变幻的时代,使他身处革命的激流之中,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然而,作为德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又无法摆脱这个阶级天生的庸俗习气和妥协性。再加上德国现实的限制,他的思想和创作便充满着矛盾。 四、歌德思想、创作的矛盾性
思想上,歌德一生致力于德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强盛,致力于启蒙主义理想的实现。早年受启蒙思想和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渴望行动和变化,思想激进而富于变化。后期,经历了社会人生的波折,故追求宁静与和谐,试图通过社会的改良与和解、道德的完善来实现理想。因此,歌德的思想愈到晚年愈疲于斗争和运动,愈矛盾和慎思,同时也愈广博和深邃。
创作上,早年极富抒情特色,后期则是思考性作品。 变化原因:社会时代,认知结构,自身
五、恩格斯论歌德
恩格斯全面而精辟地论述了歌德的矛盾及其根源,指出:歌德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当时的德国社会的态度是带有两重性的。有时对它是敌视的;??有时又相反,??他亲近它,“迁就”它??这常常不过是他的各种情绪的表现而已;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他的气质、他的精力、他的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向实际生活,而他所接触的实际生活却是很可怜的。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歌德总是面临着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 六、《浮士德》简析
诗剧《浮士德》是歌德人生理想探索的结晶,是他以毕生心血完成的伟大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题材及诗剧创作过程
《浮士德》取材于德国民间传说。创作时间从18世纪70年代持续到19世纪30年代初,前后共达60年之久,贯穿了歌德的全部写作生涯。这60年间,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性巨变。歌德亲身经历了这些变化,他的思想也不断发展,这才使他能写出一部具有历史总结意义的史诗性的巨著。 2.主要情节与思想内容
诗剧《浮士德》共两部,12111行。第一部有一个序曲,25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为五幕。
全剧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然而并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主要是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人生理想的道路,写他的思想发展历程。 概括地说,《浮士德》主要是写“两次赌赛”和浮士德在探索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五个悲剧阶段”——1.学者生活 2.爱情生活3.政治生活 4.追求古典美5.改造大自然 这是一种值得充分肯定的终极价值观念。
诗剧结尾写:浮士德的灵魂被天使们接到了天上,浮士德看到了光明圣母。歌德以此象征着人类的光明前景。
否定精神、探索精神、批判精神、辩证精神 3.浮士德形象及其意义
浮士德形象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首先,浮士德是进步人类的代表。
他对人生探索的全过程,总结了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代以来一直到19世纪初期德国和欧洲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思想探索的全部历程。
在“天上序曲”中,天帝与靡非斯特关于人类前途的争论,就是以浮士德为例来进行的。这样,浮士德的人生理想探索便象征着人类的历史将何去何从。
浮士德精神是资产阶级精神人格的高度概括,对人类具有教育、启迪作用。 浮士德精神包括:
不断追求,勇于实践,肯定人生积极意义,以实际行动投身实践的探索精神。
37
敢于否定一切丑恶事物的批判精神。 追求生活理想、自强不息的战斗精神。
简言之,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永不满足,向上向善是浮士德精神的主要内涵。 其次,浮士德又是普通人类的代表。
歌德以一种辩证的思想和方法来塑造浮士德形象。
浮士德的性格充满着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斗争,具有二重性。 浮士德在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时承认:
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心胸, 一个要同别一个分离; 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 执拗地固执着这个尘世,别一个猛烈地要离去风尘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
这种相互冲突的两种“精神”,是人性的正常存在。但理性的人永远都是“灵”的一面、“善”的一面居于主导地位。
因此,以浮士德为代表的人,能从各种迷途与错误中,找到正确的道路,实现崇高目标。浮士德的灵魂最后被拯救,其原因正在于此。
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在于歌德向人们指出了一条道德净化的道路,强调了人具有克服自身矛盾、克服人的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的智慧和力量,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4.靡非斯特形象及其意义
浮士德形象与靡非斯特形象相反相成,形成对立统一关系。 歌德把辩证的哲学思想赋予了笔下的人物。
在他笔下,靡非斯特是否定精神的具体化,“恶”的代表,又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 靡非斯特不相信人的向善,否定理性,否定人的努力,因而他时时表现出一种否定精神,一种与“善”对立的本质。靡非斯特同浮士德订立明确的契约,无异于时时警惕着浮士德,激励浮士德不向恶屈服,而向善的境界百折不挠地前进。靡非斯特一次次地诱惑,一次次地失败,激励着浮士德冲破一股股人生迷雾,一步步地奔向前方。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靡非斯特具有“作恶造善”作用。 靡非斯特还是歌德批判现实的代言人。 浮士德与靡非斯特的辩证关系
靡非斯特之所以未能使浮士德堕落,根本的原因在于浮士德是一个探索者、追求者,他的那种永不满足、锲而不舍的性格,也就是他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在他身上始终占有主导的地位。对于这样的人,恶能使他犯错误,却不能使他沉沦。
歌德在谈到《浮士德》时,强调了结尾的几行诗。天使在搭救浮士德时唱道: 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
歌德说:浮士德得救的秘诀就在这几行诗里,浮士德身上有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和纯洁化,到临死,他就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
从浮士德与靡非斯特的辩证关系中,歌德告诉我们:人类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充满着矛盾斗争的,但是只要人类一心向善,他就不会堕落,否定力量不但不能阻碍人类前进,反而会促进人类前进;
在前进的道路上,由于客观上恶势力作祟和自身矛盾的作用,人类可能犯错误,甚至酿成悲剧,但人类总能克服矛盾,不断前进,而且也只有在矛盾斗争中才能前进。这就是《浮士德》的思想精华。 5.艺术特色
1.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揉一处,创造出一种瑰丽奇幻的艺术境界。
2.在结构方面,诗剧以主题思想为中心,片断性与统一性相结合,形成和谐的整体。
3.在形象塑造方面,诗剧通过人物的辩证的对立关系、人物关系的变化来刻划人物性格。浮士德和靡非斯特和两个形象,就是运用这种手法刻划的最有特色的典型例子。他们一正一反,互为依存,彼此烘托。 4.作品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 诗剧中除了几个主要人物外,还引进了许多古代的和近代的人物,以及为数众多的神话世界中的仙人、
38
仙女、鬼怪等,甚至把一切生物和无生命的东西拟人化。这些形象都是社会生活中某种事物、某种类型的人、某种观点的象征。这种象征,除前述情节内容时已涉及的以外,还有:
A.诗剧中所写的复活节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
B.莱比锡的瓯北赫酒寮中醉汉们的所作所为,象征着人类的缺点——耽于逸乐的惰性。
C.“魔女之厨”中的魔女与猴子,象征仇视理性的力量。 D.浮士德由于服魔药而变得年轻,象征新生。
E.“瓦普几司之夜”象征社会上的一切黑暗势力。
F.瓦格纳造出的人造人何蒙古鲁士象征着科学之光、智慧之光;他的落水,体现了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哲学观点——水源说(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何蒙古鲁士的落水,正是回到生命的本原去了。
G.浮士德在追求海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用美妙歌声诱人停滞的海妖塞壬,以及用“艳嫣”的肢体引人“流连”的水精宁芙们,象征着种种艰难险阻。 H.靡非斯特一把火烧掉的老夫妇斐莱蒙和鲍栖时的小茅屋,以及小教堂,象征着中世纪的旧事物。??
5.以大自然为背景,情景交融。
6.形式多样化,又自由韵体,民歌体,古希腊悲剧体,还有象征、比喻、暗喻等。
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一方面使作品寓意深刻,另一方面也常常使作品显得晦涩难懂。而这后一点,正是诗剧在艺术方面的一个缺陷。诗剧的另一个缺陷是,第二部中的浮士德形象失于抽象化、概念化,削弱了形象的感人力量。但瑕不掩瑜,无论从思想性方面看,还是从艺术性方面看,歌德的《浮士德》都是一部伟大作品,体现了德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空前的成就。因此,被誉为德国人的“世俗圣经”。 思考题
1.概述歌德创作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
2.《少年维特之烦恼》具有怎样的意义? 3.简析维特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4.简述《浮士德》的情节结构。 5.简析浮士德形象及其意义。
6.简析浮士德形象及其塑造中的辩证精神。 7.名词解释:浮士德精神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社会人的精神和个性大释放时期。
文学领域,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体现了时代精神,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 一、影响文学的诸要素
1.社会斗争的影响
1789年法国大革命;
2.启蒙理想的破灭
启蒙理想在18世纪曾激烈鼓舞过许多人。 它为欧洲资产阶级最后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 3.各种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 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
付立叶、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谢林的“自然哲学”
4.18世纪文学的影响
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卢梭“返回自然”的主张;德国“狂飙突进运动”。 其共同特征为:崇尚主观感情、热爱大自然、热爱朴实的民间文学。 5.对古典主义的反抗
39
6.世纪病—肺炎
指在肺炎患者中散发出的世纪病患者的悲哀与绝望。 二、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
这是由高尔基提出的。
1.不满现实: 前者揭露、抗争现实,如:拜伦、雪莱;
后者逃避现实,宗教迷狂,如:夏多布里昂;田园风光,如:华兹华丝。
2.追求理想: 前者向前看:追求共和制或空想社会主义,如:雪莱;
后者向后看:追求中世纪宗法制社会的农村生活。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强烈的主观性与抒情性2.崇尚大自然 3.重视民间文学 4.注重艺术效果 四、浪漫主义文学概况
(一)德国:“浪漫主义故乡”。(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源地)
特点:缺乏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具有较浓厚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
1、早期代表:
“耶拿派” (施莱格尔兄弟——早期浪漫派的理论家 ) 理论上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古典主义; 主张创作自由,强调想象和情感的作用; 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和象征感。
诺瓦利斯,诗人,早期浪漫派代表人物。 2、后期代表:
(1)“海德堡派”
(2)柏林浪漫派,其基本倾向与早期大致相同,但他们更重视民间文学。 (3)格林兄弟
(4) 霍夫曼 —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最具国际影响的作家。
(5) 海涅(294)完成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向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过渡。
20年代,抒情诗集《歌集》
四部游记,代表作《哈尔茨山游记》。
标志着海涅从浪漫主义诗人向现实主义诗人的转折。
30年代,论著《论浪漫派》,结束了浪漫派在德国的统治地位。 40年代,长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二)英国
1、前期代表:“湖畔派诗人”
“湖畔派诗人”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三人组成的文学小组。因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创作了大量赞美大自然、表现神奇事物和异国风光、缅怀中古、歌颂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故得名。其中华兹华斯成就最高。“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华兹华斯:
被誉为“自然诗人”。代表作《丁登寺》
1798年,他与柯尔律治合写《抒情歌谣集》。 1800年,《抒情歌谣集》再版时,华兹华斯发表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
诗歌创作要有丰富的想象、表达真情实感、向民间学习,写普通人的生活、采用朴实易懂的语言。 (2) 柯尔律治
强调想象的作用。喜欢写超现实的人和事。力求把离奇古怪的轶事描写得逼肖现实生活 。代表作:《老水手》(《古舟子咏》 )。
40
(3)骚塞 :“桂冠诗人”《审判的幻景》。
2、后期代表:
(1) 拜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2)雪莱:与拜伦齐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痛恨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和陈腐的婚姻,并用诗歌加以鞭挞。
雪莱的诗更注重对未来的描绘。因此,恩格斯称雪莱是“天才的预言家”。 长诗《麦布女王》《伊斯兰起义》;
代表作: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写景名篇:《西风颂》《致云雀》他被人赞誉为“春天的云雀”“不朽的精灵”。
(3)济慈:英年早逝,却留下了丰富的作品。《夜莺颂》、《希腊古瓮颂》
(4)司各特:善于在艺术虚构中引入历史真实的细节。“欧洲历史小说之父”。《艾凡赫》 (5)拜伦: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一、1788——1816年
反抗情绪初露锋芒。
拜伦式英雄: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他的《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的系列正面英雄形象。他们既是旧世界的叛逆者,又是孤独的个人主义者,他们都以个人的力量向社会挑战,脱离群众,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最终以失败告终。 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悲观的苦闷情绪。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故得名。(195) 二、1816——1817年 精神状态苦闷绝望。
流亡生涯加强了拜伦的孤独和空虚,以致思想濒临危机。 作品中出现了“世界悲哀”的主题。
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悲观与反叛意识都达到了顶峰。
在曼弗雷德身上,拜伦对现实的不满发展成为彻底的否定和怀疑。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三章。 三、1817——1824年
在瑞士,结识雪莱,并与之成为知音。雪莱的乐观感染了拜伦。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第四章。 自称神秘剧的《该隐》。
讽刺诗《审判的幻境》和《青铜时代》。 未完成的长篇叙事诗《堂璜》。
《堂璜》是拜伦最重要的一组诗,有现实主义的内容,又有奇突、轻松而讽刺的笔凋。
《堂璜》的创作目的在于讽刺主人公活动的18世纪末和诗人生活的19世纪初“各国社会可笑的方面”,反映出诗人批判一切反动势力的民主与自由思想。戳穿社会道德的虚伪。现代文明外衣下的狼性。返回自然的欢欣。在欲海和血海中保持贞洁
艺术成就: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辛辣的讽刺;
语言风格多样,极富变化。
歌颂大自然。
此期的创作表现出了拜伦学识的博大精深,政治热情的奔放和哲学思想的深刻;
拜伦现象是19世纪西方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拜伦——天才。政治家的胸怀、哲人的才智;气质敏感而暴烈,感情深沉而细腻;公子、爵爷、自我主义者。
拜伦的叛逆性格:思想——现存制度的反对者
41
思想核心——自由与正义
又与西方文化精神中的个性价值和自我崇拜一脉相承。 拜伦的自由观——唯我主义——无政府主义——孤独倾向
超越——贵族意识和阶级偏见;超越——狭隘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成了所有被奴役者的朋友。
(三)、法国
1.早期代表:
夏多布里昂:法国第一个浪漫主义作家。
思想守旧,拥护波旁王朝。
创作鼓吹宗教,散布没落贵族阶级意识,否定启蒙思想。
风格矫揉造作。
在题材和艺术技巧上有所创新。
《阿达拉》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开始的标志。他扩大了对自然美的描写范围。 《勒内》勒内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最早的世纪病患者形象 。 斯达尔夫人(1766-1817)
理论著作:《论文学》(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论德国》 文学创作:《黛尔菲娜》《柯丽娜》 2.后期代表:
乔治·桑:法国著名女作家。
创作:妇女问题小说:
社会问题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具有空想社会主义倾向 田园小说:《魔沼》《小法岱特》《弃儿弗朗莎》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乔治桑主张艺术“是对理想真理的探索”,“表达情和爱”是艺术的最高使命。
她提倡作家“表现现实应该有的样子”。
应有社会责任感,要尽量在冷酷的世界中挖掘光明和温情。
缪塞: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创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沃克达夫的形象。 雨果:文艺论文《克伦威尔序言》。这篇序言,是对古典主义的批判和新的浪漫主义的宣言,提出
了积极浪漫主义的纲领和理论。
《艾尔那尼》于1830年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对古典主义文学斗争的决定性胜利。
(四)、俄国:
18世纪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
——扩大贵族地主特权、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爆发;
——法国启蒙思想传入俄国,俄国的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因素。 冯维辛、拉季谢夫——猛烈抨击农奴制度、宗教迷信、醉心外国的风尚。
俄国文学处于从古代文学向新文学的过渡状态。 冯维辛:代表作:喜剧《纨绔少年》,揭露农奴制的罪恶。作品已表现出一定的现实主义因素。 拉季谢夫
俄国第一个提出根本消灭农奴制的杰出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从他开始,俄国文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与俄国解放斗争密切结合的时期。
代表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这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革命思想的作品。
作品表达出人民抗议的主题。拉季谢夫对社会生活的揭露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度。对19世纪十二月党人的思想影响很大。
主要社会矛盾——强烈的民主意识和野蛮的专制统治。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民族意识大觉醒、进步与黑暗大决战这一强烈反差的时代背景下。 主题——歌颂自由、向往民主。
42
(1)茹科夫斯基:
俄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善于剖析人物心理,表现人物内心丰富的感受。重视民间文学。
20年代,普希金、莱蒙托夫和以雷列耶夫为代表的十二月党诗人——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潮。 主题:反专制暴政,讴歌自由。
十二月党诗人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力军。 (2)雷列耶夫:《公民》
20年代,在浪漫主义盛行的同时,还有一种新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 格里鲍耶多夫的代表作《智慧的痛苦》,现实主义喜剧。
主题——十二月党人反专制农奴制。
主人公恰茨基是——第一个现实主义正面形象。
克雷洛夫寓言——强烈的民主倾向、深刻的生活哲理和民族特色。《狼与小羊》、《狼落狗舍》、《树》等。 (3)莱蒙托夫
贵族革命向民主革命过渡阶段的代表作家。
1837年,普希金被害。他写了《诗人之死》抗议沙皇政府。 作品基本主题:反专制暴政,讴歌自由。
《恶魔》代表了浪漫主义创作的的最高成就。主人公具有强烈叛逆精神。 代表作: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主人公毕乔林是继奥涅金之后俄国30年代的“多余人”形象。正如作者所说,这个肖像是我们这整整一代人身上充分发展了的缺点构成的。
人格分裂者毕巧林——一代贵族精神的崩溃、道德的沦丧,批判贵族上流社会。
《当代英雄》是俄国第一部社会心理小说。细腻深刻的心理分析是其的主要特点。 普希金
文学史地位:俄国文学的先导,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俄罗斯文学之始祖”。“俄罗斯诗坛的太阳”。
文学成就:主题——反专制暴政、讴歌自由 人物——“多余人”、“小人物”
语言——俄罗斯民族语言的奠基人。
《别尔金小说集》普希金著名的短篇小说集。 代表作《驿站长》——维林——“小人物”。
“小人物”特指俄国社会中的小职员、小官吏。他们地位低下、生活贫困,又胆小怕事,逆来顺受,成为所谓“大人物”侮辱损害的对象。俄国一批有民主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家,通过塑造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腐朽,同情弱小者。普希金的短篇小说《驿站长》中的维林,开了俄国文学史上描写“小人物”形象系列的先河。
“小人物”形象系列:普希金《驿站长》中的维林;果戈理《外套》中的巴施马奇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中的杰符什金;
契诃夫《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切尔维亚科夫。
《上尉的女儿》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实描写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的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形象。小说也表现了普希金世界观的矛盾性。对农民起义的态度;对女皇的描写;对普加乔夫的描写。
普希金与拜伦性格相似:叛逆精神。崇尚自由的独立人格。沙皇政府变本加厉地迫害。 普希金是抒情诗人。880首抒情诗。特点:语言单纯、朴实。 政治抒情诗最能体现其个性、最具社会影响,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爱情和抒怀诗展现其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 叙事诗如南方诗篇
普希金是颇有成就的剧作家。
贡献——改变俄国戏剧的落后面貌,改革俄国戏剧体系。 高尔基说,俄国的散文是从普希金开始的。
43
普希金的小说创作在俄国文学史上也具有开创意义。
《叶甫盖尼·奥涅金》
作品主题:它是十二月党人革命运动年代贵族革命家们的弱点和缺点的一面镜子。
时代最根本的问题——即贵族脱离人民——奥涅金们患忧郁症的根本原因。
作品意义:一、别林斯基说,它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于人民性的作品”。
二、塑造了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形象奥涅金。
奥涅金
第一,生活、教育和思想。
从小生活在上流社会,幼年教育完全脱离民族文化。
性格——华而不实、浮夸、做作——贵族阶级空虚的精神世界。
他有法国教师——西方民主思想的启蒙——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喜欢亚当·斯密、卢梭、拜伦。
思想——不满贵族生活,不满现实,怀疑一切,想寻找新的生活目标,患上了“忧郁症”。 品格和气质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
出身、教育、生活环境造就了他的利己主义、软弱无能的先天不足。 第二,奥涅金的矛盾。
怀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怀疑、不满、忧郁、追求、破灭、再追求、再破灭、更痛苦。 第三,奥涅金的悲剧。
当代英雄的悲剧,个人主义者和人民脱离的结果。
其致命弱点是意志薄弱、无理想、没有与社会斗争的愿望。 他的悲剧是自我惩罚的结果。 第四,奥涅金的典型性。
历史背景:1812年卫国战争的胜利,民族意识普遍觉醒,人民尤其是农民对专制农奴制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贵族青年出现政治上的分化:十二月党人渴望斗争,要求改变现存制度;
一部分人企图永久保存贵族特权地位;
第三种人就是患上“时代忧郁病”的“多余人”。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受到启蒙思
想的影响,不满沙皇政府和自己出身的贵族社会;有远大抱负,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总是一事无成,到头来还是无所事事。贵族视他们为叛逆,人民称他们为老爷,最终成为对社会和自己都无用的人。《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 奥涅金形象是作者长期观察生活的结果。作品发表后,许多人对号入座。 第五,奥涅金是“多余人”。
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
后来“多余人”成了专有名词,文学史上出现了系列“多余人”形象,奥涅金是其鼻祖。它既显示了社会的觉醒,又表现了进步贵族的局限性。
“多余人”形象系列: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乔林;
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
列宁通过奥涅金形象总结了十二月党人失败原因时说,跟人民可怕的疏远是贵族革命时期整个贵族革命进步集团最悲惨的特征。
中国的“多余人”:
中国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史上,也出现过一批类似的“多余人”形象。
44
社会背景与19世纪的俄国有相似之处,阶级矛盾尖锐,国家暗无天日,民族日趋衰亡,人们渴望变革,以打破这种悲观的现状。
其特征:属于中、上层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地主大家族子弟等),有才识、有个性,对现状不满,欲图振兴却又看不到出路,因而内心矛盾、冲突;
作家们作品中的“多余人” 身上,都多少存在作者自己的影子。 中国二三十年代文学史上的几个主要“多余人”形象是:
鲁迅《伤逝》中的涓生;巴金《家》中的觉新; 柔石《二月》中的肖涧秋; 叶圣陶《倪焕之》中的倪焕之; 曹禺《雷雨》中的周萍等等。
从涓生到周萍,我们同样可以看出,由于社会越来越黑暗,矛盾越来越激烈,“多余人”也变得越来越羞耻、可恶。这与俄罗斯的同类现象的发展轨迹,如出一辙! 达吉亚娜
“俄罗斯灵魂” 彻底的俄国人
生活在乡间,喜爱大自然——纯朴、真挚;同情受苦难的农奴,与人民有深厚的联系; “腼腆、忧郁、沉默寡言”,内心却蕴藏着追求个性解放的热情。
热爱俄罗斯民歌,喜欢充满自由思想的外国小说——刚毅、勇敢又忠诚。 她傲骨超群、落落寡合的精神状态——人生的大悲剧。
她爱奥涅金,却又不了解他是个忧郁症患者——爱情上的失败者。
她具有奥涅金的叛逆气质,又有奥涅金所没有的真诚、朴实、纯正、高贵。
“俄罗斯灵魂”——深厚的感情、朴实无华的心灵、纯洁的道德对婚姻义务的忠实。 普希金称她是“我可爱的理想”。
艺术成就:
1.《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最真诚的的作品,是他“幻想的宠儿”,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但主要倾向是现实主义的。(社会环境的描绘,人物形象的塑造) 2.独创了作者称之为“自由小说”(又叫“诗体小说”)。
3.抒情性。
4.创造了典型的俄罗斯文学语言——将诗的含蓄、精练和散文的流畅、朴素巧妙结合。(“奥涅金诗节”)
(五)、美国:
1、前期浪漫主义:
欧文:“美国文学之父”《见闻札记》《瑞普·凡·温克尔》
库柏:“美国的司各特”以《拓荒者》为代表的边疆题材小说。
爱仑·坡:美国文学史上有唯美倾向的作家。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始祖。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声称“一切艺术的目的是娱乐,不是真理”。
他还强调小说创作的艺术效果。
爱仑·坡的小说分两类。推理小说,被誉为西方推理小说的鼻祖。
恐怖小说,对后来的美国南方的小说产生一定影响。
2、30年代开始形成后期浪漫主义:
霍桑:19世纪美国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代表作《红字》。自称“心理罗曼史” 。 麦尔维尔:《白鲸》(又名《莫比·狄克》)。 3、50年代浪漫主义进入高峰期:
惠特曼:美国浪漫主义最伟大的诗人。
《草叶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顶峰的产物。
贯穿全诗的是诗人民主、自由的思想。 他用草叶来形容生机勃勃的年轻的美国。
1892年,随着惠特曼的去世,美国浪漫主义走向衰落,随之而来的是现实主义的繁荣。
思考题
45
名词解释:湖畔派诗人 拜伦式英雄 “小人物” “多余人”
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析《恰尔德·哈洛尔徳游记》的情节主题。
以作品为例,试述普希金的文学成就。 怎样理解奥涅金形象?
雨果
一、雨果的文学史地位
雨果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他是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文艺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雨果的文学创作活动长达六十多年,几乎经历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发生的所有重大变革,反映了法国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斗争,通过雨果可以认识法国。 深刻的人道主义是贯穿雨果创作的一条思想红线。 三、生平与创作概况
1.青少年时代(1820—1827)
2. 雨果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1827—1832)
文风、思想陡转。政治上从保王主义转向资产阶级自由主义;
创作上从古典主义转向浪漫主义。
1827年,《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发表,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210-211) 1.进化论的观点——浪漫主义取代古典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原则:1827年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指出新时代的艺术必须抛弃古典主义的桎梏,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他认为,大自然中的美丑是并存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善恶并存,黑暗光明相共”。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美丑,不应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优美。雨果认为,美丑并列,可以通过否定丑达到对美的肯定,而如果将夸张了的美与丑集中在一起,其对照效果会更好。(210) 3.悲喜剧因素混杂;
4.艺术要强有力的发展自然; 5.要用丰富多彩的普通语言。 1830年,《艾尔那尼》上演。“艾尔那尼之战”,古典主义者彻底失败。
结构上,地点任意转换,三条情节线; 思想内容上,反封建、反教会;
打破悲喜剧界限;
环境奇特、人物复杂。 3. 文学上沉默的十年
政治上活跃,文学上沉默。
1843年,剧本《卫戍官》上演失败,标志着浪漫主义戏剧经过几十年的繁荣之后开始衰落。 4.十九年的流放生活(1848—1871) 5. 普法战争
去世前,雨果总结自己的创作说:我在我的小说、剧本、散文和诗歌中向权贵和铁石心肠的人呼吁,替小人物和不幸的人鸣不平,恢复了小丑、听差、苦役犯和妓女的做人权利。 雨果的思想矛盾
雨果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经历了保皇主义——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的思想过程。 同情人民,揭露黑暗,肯定人民革命的合理性;但又认为革命只是手段,人道才是目的。
雨果的诗歌
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大部分诗歌写社会政治,抨击暴政,关怀祖国;部分诗歌“感
怀人生、抒写爱情、描写大自然景色,记述家庭悲喜”。 雨果喜欢用“色彩瑰丽的意境和奇特巧妙的想象”,用“多种多样的比喻来形容一个事物,用连续的
46
诗行来丰富一个意象,抒发一种情绪,以造成色彩缤纷的场面,反复咏吟的旋律和感情奔放的气势”,且词汇丰富。
雨果的小说
1.多写超凡的事件、超凡的人物、超凡的环境——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 2.多用全面的对比手法——主题、人物、场景气氛——强烈的艺术效果; 3.大段的、独到的抒情或哲理性的议论——增强小说的深度; 4.不受拘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四、《巴黎圣母院》简析
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品。
主题——强烈的反宗教反封建意义。
人物:
爱斯美拉尔达,和谐的化身——信仰的和谐、灵与肉的和谐——真、善、美的体现者。反抗。宗教
的残酷性。
喀西莫多:外貌奇丑却心地善良;
恶的帮凶(外貌丑陋、内心阴暗)—水—善的保护者(外貌丑陋、内心纯净); 道德感化的巨大作用。
克洛德,现实主义的典型。本性善良;
宗教的禁欲要求和人的本性冲突——宗教的牺牲品; 体现了宗教反人民的一面。
小说采用的是基于圆心结构而全面对比的手法。 (一)对照原则的广泛使用
1.情节场景的对照:
爱斯美拉尔达五次遇险与得救、最后被害的曲折过程, 悲剧性结局与开头的喜剧性场面遥相呼应。
情节发展而形成场景的尖锐对照,使小说增添了反映历史、概括现实的广度和深度。 两个王朝的对照: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两种演出场景的对照:主题与场景的对照:
小说的布局结构显得紧凑、匀称——还有利于揭示社会斗争的复杂性——富有紧张的戏剧性。 2.人物形象的对照
这是《巴黎圣母院》对照艺术的精髓。
爱斯美拉尔达与四个男人——四种不同性质的爱——爱情、婚姻、情欲的美丑、高下的对照。 人物之间的对照:爱斯美拉尔达与克罗德;
奇丑无比的喀西莫多与绝美的爱斯美拉尔达(外型上); 虚伪的克洛德与无耻的法比。
人物自身的对照:喀西莫多的外表与内心。
(二)浪漫主义的环境描写
建筑物的描写;中世纪环境描写。
(三)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
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与现实主义的夸张手法的不同。
(四)浪漫主义的情节构思
喀西莫多独劫法场;老鼠洞母女相会;停尸场尸骨结婚等。 (五)浪漫主义的的情节结构
圆心结构,呈立体向心运动;
爱斯美拉尔达是圆心。
悬念、激情气氛,所有人都卷入爱与恨的漩涡中,不可自恃,不能自拔。
五、《悲惨世界》简析
雨果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47
1834年,《穷汉克洛德》;40年代,开始写作;1862年发表。 小说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一)主要评价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晚年具有代表性的杰作,完成于1862年。
小说写成后,用9种文字同时在欧洲一些国家出版,受到进步作家们的热情赞赏,被誉为“社会的史诗”。
茅盾把它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相提并论,说它“有《战争与和平》那样伟大的气魄,那样多方面的生活描写,那样多的篇幅。” (二)情节梗概
基本情节是冉阿让的悲惨生活史。
(三)思想内容
1.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者的悲惨世界,是一篇激烈的控诉书。
冉阿让——贫穷使男子潦倒; 芳汀——饥饿使妇女堕落; 珂赛特——黑暗使儿童羸弱;
谁之罪? ——根源——法律、社会的不公正。(217)
2.反映了雨果以“仁爱”为社会生活最高准则的人道主义思想,是一份社会理想的表白书。
宽恕、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是贯穿小说的主线。(218) 怎么办?——人道主义的迷惘——仁慈仁爱万能。
方法一:人道感化。米里哀主教——感化罪犯冉阿让——感化法律的代表沙威。 其目的是说明:“仁爱”感化是改造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方法二:有钱人办福利。
3.描写了1832年的人民街垒起义,是一篇热情的礼赞书。
这是小说最后两部的主体。 (219)
安若尔拉斯、马贝夫老爹、格夫罗舍少年,街垒起义中老少三辈的代表。
《悲惨世界》对共和主义英雄们的礼赞,突破人道主义的思想局限,肯定了革命暴力的正义性和进步性,表现出雨果战斗的民主主义思想。 (四)艺术特色(219)
1.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同时又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2.人物非同凡响,带有传奇色彩(冉阿让——仁慈的心灵、超人的力量、不平凡的经历);采用了极度的夸张的手法。
3.情节离奇多变,极富戏剧性;
4.政论性——穿插了大量激越、精辟的议论与大段抒情结合; 5.人物活动的环境具有神秘色彩(月夜、坟墓、修道院、地下水道); 6.强烈的对照。
人物形象的配置和描写,坚持运用对照原则。
米里哀主教与冉阿让,沙威与德纳第夫妇
宗教道德优于法律偏见;博爱思想、利他主义战胜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
在环境描写上,有社会贫富的对照。
主教院的宏伟富丽、贵族府第的奢侈豪华与毗连的贫民医院的狭窄、阴暗、拥挤对比。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雨果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
2.雨果是怎样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的? 3. 试述《巴黎圣母院》的艺术成就。
4.什么是对照原则?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是怎样运用这一原则的? 5.试述《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48
6.《悲惨世界》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7.名词解释:美丑对照原则
附录: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成就简表 国作 家 别 德 奥古斯特·维廉 ·史雷格尔 诺瓦利斯 蒂 克 国 阿尔尼姆 布仑塔诺
雅阔布·格林 1785-1863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维廉·格林 1786-1859 德 克莱斯特 霍 夫 曼 国 海 涅 《抒情歌谣集》序言 华兹华斯 1770-1850 英 抒情歌谣集 古 舟 子 咏 柯尔律治 1772-1834 文 学 传 记 文论 抒情诗 叙事诗 文论 麦 布 女 王 伊斯兰的起义 叙事诗 沙 米 索 1777-1811 碎 罐 喜剧 童话 生 卒 年 主 要 作 品 体 裁 文论 文论 诗歌 弗里德里希·史雷格尔 1772-1829 断 片 1767-1845 论美的文学和艺术 论戏剧艺术和文学 1772-1801 夜 的 颂 歌 1773-1853 法朗茨·斯特恩巴尔特的游历 小说 1781-1831 1778-1842 儿童的神奇号角 民歌 1781-1838 彼得·史勒密奇遇记 小说 1776-1822 侏儒查赫斯,绰号朱砂 童话 论 浪 漫 派 1797-1856 德国,冬天的童话 讽刺诗 文论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国 拜 伦 1788-1824 东方故事诗 叙事诗 堂 · 璜
清 教 徒 1771-1832 罗沁中区的心脏 小说 艾 凡 赫 阿 达 拉 瑞 奈 小说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诗剧 英 雪 莱 1792-1822 西 风 颂 抒情诗 致 云 雀 诗 辩 文论 国 安 狄 米 恩 济 慈 1795-1821 希腊古瓮颂 叙事诗 抒情诗 英 司 各 特 国 法 拉 马 丁 国 维 尼
夏多布里昂 1768-1848 1790-1869 沉 思 集 抒情诗 1797-1863 命 运 集 哲理诗 49
史达尔夫人 1766-1817 论 文 学 文论
《克伦威尔》序言 文论 法 雨 果 1802-1885 欧那尼、巴黎圣母院 悲剧小 悲惨世界、九三年 说 缪 塞 1810-1857 世纪儿忏悔录 小说 小说 国 乔治 · 桑 1804-1876 印 第 安 娜 魔 沼 格利佐斯多莫给儿子白 尔 谢 1783-1851 文论 意 的亦庄亦谐的信 大 曼 佐 尼 1785-1873 约 婚 夫 妇 小说 利 莱奥帕尔迪 1798-1837 致 意 大 利 抒情诗 致恰达耶夫/致大海 抒情诗 俄 斯 叶甫盖尼·奥涅金 俄 斯 恶魔 罗 莱蒙托夫 1814-1841 童僧 叙事诗 茨 冈 罗 普 希 金 1799-1837 驿 站 长 叙事诗 小说 诗体小说 霍 桑 1804-1864 红 字 小说 麦尔维尔 1819-1891 白 鲸 小说 诗的原文论 理 美 乌 诗歌 鸦 爱伦·坡 1809-1849 黑 猫 国 乌舍古小说 厦的倒塌 草 叶 抒情惠 特 曼 1819-1892 集 诗 当代英雄 小说 先人祭 诗剧 波 密茨凯维奇 1798-1855 兰 塔杜施先生 叙事诗 美 欧 文 1783-1859 见闻札记 散文 国 皮袜子故事库 珀 1789-1851 小说 集 19世纪中期文学概述
19世纪30——60年代,是欧洲历史上人的又一次发现的时代。 19世纪中期文学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巴黎公社革命”(1871)时期的文学。 一、影响文学的诸因素
1.新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2.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长足发展。
3.自古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三、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英国宪章派文学
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 主要成就——诗歌。
代表作家——琼斯、林顿、马西。 德国40年代工人诗歌
50
二、文学现状
1.批判现实主义成为文坛主流。 2.浪漫主义作家仍在创作。 3.无产阶级文学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