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重点:工作原理、性能、结构特点。 难点:类型选择。 (14)轴。
重点: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的计算。 难点:轴的结构设计。 (五)考核方式
考试,闭卷笔试,期终考试占80%,听课情况、平时作业及实验占20%。
二、教学内容
绪论
机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一)机械设计总论
机器的组成;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方案设计、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对机器的主要要求;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机械零件设计方法及一般步骤;材料选用原则及标准化。 (二)机械零件的强度
材料疲劳的两种类别;高周疲劳和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三)摩擦、磨损、润滑概述
摩擦的分类与机理;磨损的定义、过程与分类;润滑剂与润滑方式。流体润滑原理简介。 (四)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螺纹的类型与应用;螺纹联接的类型与标准联接件;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螺纹组联接的受力分析与强度计算;螺纹联接件的材料与许用应力;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螺旋传动。 (五)键、花键、无键与销联接
键联接;花键联接;无键联接;销联接。 (六)带传动
带传动类型及v带类型与结构;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带轮设计;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9七)链传动
链传动的特点及应用;传动链的结构特点;滚子链轮的结构和材料;链传动的运动特性;链传动的受力分析;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润滑。 (八)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齿轮的材料及其选择原则;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的强度计算;齿轮传动的参数、许用应力与精度选择;标准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标准斜齿圆锥齿轮传动的的强度计算;变位齿轮传动的的强度计算概述;
45
长沙理工大学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齿轮的结构设计。 (九)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的类型与特点;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普通圆柱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设计。 (十)滑动轴承
概述:径向滑动轴承的结构;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轴承材料及轴瓦结构;滑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液体动力润滑轴承设计计算简介。 (十一)滚动轴承
概述;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及其代号;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滚动轴承尺寸的选择;滚动装置的设计。
(十二)联轴器与离合器。
联轴器的种类和特性;联轴器的选择;离合器的种类和特性;安全联轴器及安全离合器。 (十三)轴
轴的分类;轴的结构设计;轴的计算。
三、实验内容
实验单独开设,见实验大纲。
四、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为56学时,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习题讨论课、课程设计、课外辅导、作业等,其学时分配如下表。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绪论 机械设计总论 机械零件的强度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 键、花键、无键和销联接 带传动 链传动 齿轮传动 蜗杆传动 滑动轴承 滚动轴承 联轴器和离合器 轴 总学时 1 1 4 2 5 2 6 4 8 5 4 6 2 6 其中 讲课 1 1 4 2 5 2 4 4 8 5 2 6 2 4 实验 2 2 2 上机 其它 课外辅导/ 课外实践 1 2 1 2 2 2 4 2 2 2 备注 46
长沙理工大学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总 计 56 50 6 20 注:1.其它栏是指包含课堂讨论、图例分析、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
2.课程内容的顺序可根据所用教材作调整。
五、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主要参考书:
[1]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学习指南.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吴宗泽,黄纯颖.机械设计习题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制订人:李河清 审核人:王志安 批准人:荣见华)
47
长沙理工大学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基础A”教学大纲
Fundamentals for Mechanical Design A 课程编号:08020014 学时/学分:54/3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06版培养计划制订。 (一)教学对象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必修。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关于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一般通用零部件和一般机器装置的能力;逐渐形成规范的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及技能;了解一些机械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包括构思、创新、改革等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设计并分析机械系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主要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 2.主要后续课程:后续专业设计课程。 (四)教学方式与重点和难点
1.教学方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多媒体课件、辅以实物模型等手段教学,适当安排习题讨论课,加以实验和课程设计,以堤高教学质量。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设计的基本问题;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轮系传动比计算与应用;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带传动的工作情况的分析和设计计算;滚动轴承的动载荷、寿命计算和组合设计;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
难点: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标准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螺栓组联接的设计与受力分析;V带传动设计;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滚动轴承的动载荷和寿命计算;轴的强度计算。 (五)考核方式
考查。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