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三章 下载本文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端正人生态度,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协调自我与各方面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人生观理论;大学生的人生目的;对人生环境的理解。 【教学难点】

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大学生在个人初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接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理论学习,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人生观方面的问题,对于他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1.世界观的含义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物质资料的生

.................

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正是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一等系列看法。因此,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2.人生观的含义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不是凭空形成的,它是人们在世界观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而逐渐产生和形成的。 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因为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具体说人生目的决定一个人持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一个人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当然,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也会影响人生目的的实现。

3.人的本质

1845年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马克思的这个科学论断,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1845-1846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再次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第一,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第二,人的本质是由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形成和决定的。 第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第四,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

第五,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4.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的内涵

从字源看,甲骨文、小篆中,“目”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其本义是眼睛,作动词是“看”;“的”,箭靶的中心。目的二字合起

.................

来,其意思便是:瞄准靶子的中心,有的放矢。后来才被人们引申为行为主体预计达到的行为结果。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2.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作用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古今中外众多创造了辉煌壮丽人生的志士仁人,多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从而在解决人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时,作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前进。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在人的一生当中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将会与各种矛盾进行斗争。在这些困难与挫折面前,人生目的不同将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不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往直前:而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铤而走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或是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呈现出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萎靡不振。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业有成者,无不是在其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和指引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的坎坷,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在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以追逐个人私利为目的,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甚至做出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事情。

总之,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决定着人生的根本方向。不同的人生目的,决定了人为什么而活着,以及怎样去生活;也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是光彩耀人还是卑鄙肮脏。高尚伟大的人生目的造就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自觉自愿奋斗奉献的一生。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人生态度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总体性和综合性;强烈的价值取向性和明显的实践倾向性等特点。由于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苦乐、生死、祸福、得失、成败等一系列人生矛盾,如何面对这些矛盾、以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处理这些问题,将直接决定一个人人生成功与否。

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情感、意志是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认知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现象。情感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包括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喜爱不喜爱等倾向。意志指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调节行为,并按主观意愿排除障碍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

.................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一方面,人生观决定人生态度。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人生态度对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人如果对事事都显得“无所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实际上就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的表现。一个主张“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必然是低俗、庸碌和沉沦的人生观。一个人如果“看破红尘”,满眼只见烦恼、痛苦和荒谬,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落后的人生观。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面对困难,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也一定有一种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2.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大学生应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明确生活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中遇到和各种问题。要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负责,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

人生当务实。大学生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并从人生实际出发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浅尝辄止,否则将一事无成。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人生应乐观。大学生对人生发展的曲折性和规律性要有正确的认识,大学时期是人生特定的成长阶段,面对学习、就业、恋爱等各种实际问题,许多事情都不会总是尽如人意、一切顺心。所以,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要有坚强的承受力,不能消极悲观、畏难退缩,更不能颓废堕落、自暴自弃、甚至轻生。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①这是乐观人生态度的深刻写照。

人生要进取。要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要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在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中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普写自己灿烂的人生。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

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发展过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经历了一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毛泽东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原因: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理论。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62页)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就是为人民谋利益。

1905年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在谈到无产上阶级文学为谁服务时说:“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