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1.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
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①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 参考课本P3。 古代西亚国家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3.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4.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5.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文化上: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古代印度 1. 自然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土壤肥沃,河水丰沛,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2. 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3. 种姓制度:实质参考课本P7。 地位 统治等级 一 名称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代表的社会阶层 祭司和贵族 国王武士和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人 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掌握神权 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为神庙上供,养活第一第二等级 几乎没权利,受剥削奴役,做最苦最累最脏工作 阶级 二 被统治阶级 三 四 注: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 佛教:⑴时间:公元前6世纪 ⑵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⑶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 只有摆脱欲望 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⑷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⑸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由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西汉末年即公元元年前后佛教传入到中国
1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早期国家与社会 1. 形成: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朝→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公元前1064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灭商建周,定都镐,史称西周→公元前772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 夏朝: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⑵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 商朝:⑴青铜铸造业发达,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⑵商朝出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特点: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意义:我国有可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
4. 西周:(1)分封制:(内容+影响:P12)(2)礼乐制:(目的+要求P12)(3)宗法制 注:商和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西周分封制哪些人受封?(国王亲属、功臣等)
分到什么东西?(土地、人口等)
有什么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 又有什么影响?(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王控制区域)分封制的基础是什么?(宗法制) 西周的礼乐制度用来干什么的?(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孔子为什么推崇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有什么影响?(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分封制度、礼乐制度、宗法制度的实质是什么?(等级制度,是周朝维护统治的工具)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诸侯争霸
1.诸侯争霸:⑴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
⑵春秋五霸: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秦穆公和宋襄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齐恒公称霸:⑴原因:①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②后又采纳管仲的建议,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③.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⑵时间:公元前7世纪中期,举行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承认他的霸主地位。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社会变革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了解相对地理位置P14;
2.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最大影响)
3.商鞅变法:①背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秦国打出富国强兵的旗号,掀起变法运动。
②时间人物:公元前39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③内容+影响:内容: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影响:与其他各国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④性质:一次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⑤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⑴深得秦孝公的重用;⑵符合历史潮流;⑶改革获取了人民的信任;
百家争鸣 学派 儒家 代表人物 孔子(创始) 主要主张 ①“仁”即“仁爱”“克己复礼”;②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③“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著有《论语》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著有《道德经》 “兼爱”“非攻” “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事备而后动”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老子(创始) 墨子(创始) 韩非子 孙子 孙膑 2
第三课 西方古典文明 西方文明的摇篮 1、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爱琴文明。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重要代表 2.城邦特点:小国寡民 雅典 经济特点 以对外贸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 斯巴达 以农业为主 实行军事独裁 政治特点 实行民主制度 差异原因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城邦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雅典是沿海城邦,适合发展海上贸易,而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 4. 雅典:⑴民主制度的发展阶段:①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制
度;②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称为古代希腊的黄金时代。
⑵民主制度的特点:①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共同决定内政、外交、和平与战争等重大问题;②雅典公民还享有各种优惠权利。
⑶维护民主制度的有力措施:陶片放逐法;
⑷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一方面使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权利;另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 5. 斯巴达:实行贵族统治,崇尚武力。
6.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征服希腊,后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力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⑶影响:亚力山大帝国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透到西方,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罗马帝国的兴衰 1.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中部,罗马帝国建立起来。(罗马是尚武民族)
2.发展历程:①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②公元前73年,爆发了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规模起义,动
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③公元前27年,屋大维表面上自称共和国“元首”,但独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从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④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被人戏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
3.罗马共和制度:P21
4.公元前73年,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它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5.帝国最初的两百年,局势安定,经济繁荣,史称“罗马和平”时期。
6.基督教:时间:公元1世纪;创始人:传说中的“救世主”耶稣;背景:P23-24 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罗马文明 希腊文领域 哲学 科学 文学 表现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 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荷马《荷马史诗》,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多芬 起源了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拉松骞跑 雕塑家米隆《掷铁饼者》 公元前5世纪中叶,《十二铜表法》,影响P25 拉丁语成为境内官方语言。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现在的很多语种都从拉丁语演化而来。 凯旋门、古罗马竞技场、万神殿 化 戏剧 体育 美术 罗马文化 建筑
法律 文字 3
综合探究一 1.认识早期文明的区域:P27
古代文明名称 古希腊 古埃及 古西亚 古印度 古中国 周边河流、海洋名称 爱琴海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恒河 长江、黄河 文明诞生的大致时间 公元前2000年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500年 公元前2070年 9.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 古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代印度 中国 文明发源地 尼罗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恒河 黄河.长江流域 产生文明时间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500年 公元前2070年 国家统一时间 公元前3100年 公元前18世纪 公元前3世纪 公元前2070年 统一者 美尼斯 汉谟拉比 阿育王 禹 这些地区为什么可以孕育人类早期的文明呢?
原因:因为这些地域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大河中下游,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气候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1、中世纪:指从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世纪,即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
2、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日耳曼人的一支建立了法兰克王国,800年罗马教皇为法兰克国王查理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诞生。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三国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日耳曼人另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于9世纪建立了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3、国王和大封建主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臣下,封建制度逐步形成。欧洲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特点是: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关系。(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意思是说: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说明西欧封建社会虽然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制约关系。)
4、中世纪基督教的地位和影响:“基督教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会在西欧的统治的表现:政治上,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扶持,教皇国产生,逐渐凌驾于各国之上;经济上,控制大量封建地产,经营庄园,还要求收取“什一税”;思想上,教会垄断教育和文化,控制思想。
5、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控制 6、基督教的演变:(1)产生的历史条件:1世纪,罗马帝国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残暴统治。犹太人多次起义但屡屡失败,感到绝望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来拯救自己脱离苦难。(2)变化:由贫苦民众的宗教逐渐演变成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成为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7、11世纪,巴黎和伦敦不仅成为政治中心,也是商旅云集的经济和贸易中心,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对外贸易繁荣,佛罗伦萨则以手工业享誉欧洲。
8、封建庄园和新兴城市比较:(如何理解“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从政治角度说,生活在乡村庄园的农奴缺乏人身自由,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市中的市民则相对具有很大的自由。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的庄园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而城市中手工业、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
9、城市中的手工业者按照行业组成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叫行会。城市中,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其中的富裕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