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块备考资料 下载本文

5、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

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这没有体现了发展的(ABC)特点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 方向性 C 不平衡性 D 发展的关键期 6、下面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的是(ABC)

A.鸟类的印刻 B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 C人类语言的习得 D 哺乳动物的单眼视觉。

7、幼者活泼好动,长者内敛稳重,青少年既追求独立又盼望与同伴的交往。这没有体现了发展的(ACD)特点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发展的年龄特点 C 不平衡性 D 发展的关键期 三、判断题

智力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心理测量传统理论和认知理论。心理测量传统理论又分为智力的因素论和结构论,因素论包括单因素论(高尔、推孟、比奈等人支持这种理论)、二因素论、多因素论(由桑代克第一个提出)、群因素论(由瑟斯顿首次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霍恩和卡特尔)等,结构论包括智力的层次结构论和三维结构论。智力的认知理论又包括智力三元理论和智力的PASS模型(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模型)这两个智力信息加工理论。而在近二十多年,在智力发展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三个:优势—领域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知—演化理论。

1、智力理论分为心理测量传统理论和智力结构理论 。 ( ╳ ) 2、智力的结构理论包括智力的PASS模型和智力的三元结构论 ( ╳ ) 3、比奈支持的是智力的单因素理论 ( √ ) 4、第一个提出智力多因素论的是心理学家瑟斯顿 ( ╳ ) 5、智力的PASS模型的“PASS”指得是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 √ ) 6、近二十多年,智力发展研究领域的三个最具影响力理论是:优势—领域理论、社会 文化理论、认知—操作理论 ( ╳ )

情绪是个体对外部和内部事物的主观体验,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变化,有三个基本成分:生理反应(指情绪与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密切相关)、表情反应(面部表情和声音)、体验反应(个人在情绪状态下的主观感受或认知判断,依赖于其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情绪有三方面功能:一是可以组织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二是与其认知过程相互影响,三是可以引发、保持或减弱其他行为或心理过程。情绪发展的理论主要有学习理论(无条件刺激引起情绪反应,认为大多数情绪反应是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产生的等)、精神分析理论、认知理论(认为情绪是认知过程的产物,真正的情绪依赖于认知的成熟)、生态学理论。

1、 情绪的三个基本成分是生理反应、表情反应、体验反应 ( √ ) 2、 小李在紧张的时候会出现神经性胃痛,这是属于情绪的体验反应 ( ╳ ) 3、 体验反应不需要依赖于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 ( ╳ ) 4、 当小孩做了一件好事得到表扬,他感到很高兴,以后会更加努力的去做好事,这说 明情绪具有组织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 ( √ ) 5、 认为大多数情绪反应是通过经典条件作用而产生的是情绪发展的生态学理论 ( ╳ ) 6、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真正的情绪依赖于生理的成熟 ( ╳ )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生物的(包括先天气质—是影响儿童日后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体格外貌、成熟速度等)、社会的(主要包括家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校、同伴等)、个体的自我意识。关于生物因素的气质方面,托马斯和切斯发现幼儿的气质类型可分为:容易护理的、困难的、慢慢活跃起来的三种。关于社会因素,先从总的家庭系统来说,有4个特点:1、儿童不是被动的受影响者,抚养行为和儿童行为之间并不是单向关系而是相互关系;2、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儿童的个性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3、家庭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并受到社会系统的影响;4、系统具有调节功能,随着儿童的发展,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接着是依恋,它形成于婴儿10—12个月,分离焦虑和怯生是其标志,依恋的发展阶段有:1、前依恋期,是无差别反应期;2、依恋关系建立期,是有差别的社交期,幼儿对抚养者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如更多的微笑;3、依恋关系明确期,标志事件是分离焦虑和怯生的出现;4、交互关系形成期,分离焦

13

虑逐渐下降。再者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种:专制型、权威型、冷漠型、忽视型,其中权威型被认为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抚养方式。

1、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生物的、社会的、个体的自我意识 ( √ ) 2、 一个人身体很高大,让他在运动方面很有优势,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开朗豪爽的 性格,这属于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 ( ╳ ) 3、 气质是影响儿童日后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 ) 4、 在家庭系统里,儿童是被动的受影响者,抚养行为和儿童行为之间是单向关系 ( ╳ ) 5、 当孩子可以自己拿筷子吃饭时,父母就不会给孩子喂饭了,说明家庭系统具有调节 功能 ( √ )

6、 依恋形成于婴儿10—12个月,分离焦虑和怯生是其标志 ( √ ) 7、 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冷漠型、忽视型,其中民主型被认为是最 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抚养方式 ( √ )

8、 幼儿对抚养者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发生在依恋关系建立期 ( √ )

婴儿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新生儿的听觉阈限比成人高10到50分贝。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听觉敏感性越来越接近成人,但阈限随声音的频率而变化,婴儿对高频率声音的听觉发展早于对低频率声音的听觉。 1、婴儿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新生儿的听觉阈限比成人低10到50分贝。( ╳ ) 2、婴儿对高频率声音的听觉发展早于对低频率声音的听觉。( √ )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1、认知结构是一种外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 2、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语言在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最复杂的符号系统。这一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建构规则而组织起来的符号系统。儿童语言发展主要有三种理论:后天学习理论、先天成熟理论、环境和主题相互作用理论。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后天学习理论又可分为强化说和社会学习说两类。强化说以操作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正强化、负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语言的获得。社会学习说认为儿童语言是通过模仿承认而获得的,强调模仿作用,后又提出“选择性模仿”的感念。先天成熟说理论强调先天因素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其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强调环境和主题的相互作用对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1、语言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最复杂的符号系统。这一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建构

规则而组织起来的符号系统。(√)

2、儿童语言发展主要有三种理论:后天学习理论、先天成熟理论、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

3、后天学习理论强调文化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后天学习理论又可分为强化说和社会学习说两类。(×) 4、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强调环境和主体的相互作用对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5、先天成熟说理论强调先天因素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其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6、社会学习说认为儿童语言是通过模仿承认而获得的,强调模仿作用,后又提出“选择性模仿”的感念。(√)

专题三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最早对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德国:艾宾浩斯。是对记忆的研究——遗忘曲线。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与时间的关系。 1、艾宾浩斯研究内容是(C)

A进化论 B最近发展区 C遗忘曲线 D人本主义理论 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与(B)的关系。

14

A学习材料 B时间 C记忆材料 D记忆方法

▲认知加工包括复述、精加工、组织,复述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包括机械复述和有意义复述;精加工是个体有意识地将新信息和长时记忆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利用已有信息赋予新信息以更多的意义;组织是通过将几个独立的信息单位组织成一个新的信息群或新的组块来使任务简单化。 1、认知加工不包括(D)

A复述 B精加工 C组织 D机械记忆 2、(A)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

A复述 B精加工 C组织 D机械记忆

3、(C)是通过将几个独立的信息单位组织成一个新的信息群或新的组块来使任务简单化。

A复述 B精加工 C组织 D机械记忆

▲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罗杰斯(Carl Rogers)于五十年代创立。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third force)。马斯洛的学习内铄论是以其“自我实现”理论为基础的。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潜在的能力得以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个体渴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自己尽可能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任务,从而使自己越来越靠近自己希望成为的人物的一种需要。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共七种需要,从上到下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尊重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生理的需求。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马斯洛、罗杰斯B、詹姆斯、杜威C、华生、斯金纳D、考夫卡、柯勒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几种(B)

A五种 B、七种C、八种D、九种

▲无意义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意义学习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意义学习的四个要素分别是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罗杰斯论学习的原则中认为: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创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1、以下不属于意义学习的四个要素是:(D)

A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 B、学习是自我发起的 C、学习是渗透性的 D、学习是由他人评价的

2、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D)就会得到促进。 A持久性B、承受性C、明确性D、自主性

3、那种不仅仅涉及事实积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体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所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属于(A)学习

A意义学习 B概念学习 C经验学习 D个体学习

4、一个五岁的小孩迁居到另一个国家,让他每天与新的小伙伴一起自由地玩耍,完全不进行任何语言教学,他在几个月内就会掌握一种新的语言。这是一种(A)学习

A意义学习 B概念学习 C经验学习 D个体学习 5、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谁提出的(A)

A罗杰斯 B斯金纳 C布鲁纳 D皮亚杰

▲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复杂知识的过程。郭秀艳认为内隐学习就是一种“自动的”、“不易觉察的” 、“对复杂规律敏感性的”学习。内隐学习的本质特征有自动性、抽象性、理解性、抗干扰性。内隐学习的进化观认为内隐或无意识过程和生物体物质上的结构一样,是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意识进化自无意识,内隐学习的产生要比外显学习提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1、内隐学习就是(C)获得刺激环境复杂知识的过程。

A有意识 B潜意识 C无意识 D前意识 2、以下不属于内隐学习的本质特征(B)

A自动性 B自主性 C抽象性 D抗干扰性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吸收或接受。学习是个体组织自己经验世界的过程,而不是发现本

15

体的现实。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来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平衡是指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经过他人帮助之后可达到的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由维果斯基提出。脚手架是指当儿童试图解决超出其当前知识范围的问题时,成人给予的支持和引导。 1、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C)的认知状态。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组织

2、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是指(A)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组织

3、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来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是指(B)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组织

▲概念是以符号表征的、具有共同本质特征的一类人、事、对象或属性。概念的构成成有概念例子、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属性。概念的类型有具体概念即指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如“鸟”这一概念;定义性概念即指事物的本质属性不能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必须通过下定义来揭示。如物理中的“功”概念。概念学习的两种方式,即概念形成、概念同化,前者是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后者是用定义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 1、指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获得是指(A) A具体概念 B定义性概念 C抽象性概念 D形象概念 2、事物的本质属性不能通过直接观察获得是指(B) A具体概念 B定义性概念 C抽象性概念 D形象概念

3、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是指(B) A概念同化 B概念形成 C概念理解 D概念顺应

4、用定义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是指(A) A概念同化 B概念形成 C概念理解 D概念顺应 ▲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

接受学习:所学内容都是教师或书本以确定的方式授予学习者的,学习的课题并不涉及学生的任何独立发现。 发现学习:学习内容不是别人授予的,而是在从意义上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前,由学习者自己发现。 意义学习: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

机械学习:学生并未真正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仅仅是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 1、通过符号和文字来进行学习的方式叫(B)

A接受学习 B意义学习 C发现学习 D机械学习 2、一个学习主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包括(C)

A接受学习、意义学习 B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接受学习

▲研究表明:高焦虑会妨碍学习,低焦虑又动力不足,适度水平的焦虑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佳水平。 1、个人要想取得最佳水平,最好处于(C)的焦虑。

A低焦虑 B高焦虑 C适度水平焦虑 D中下水平焦虑 2、(B)会妨碍学习。

A低焦虑 B高焦虑 C适度水平焦虑 D中下水平焦虑 3、动力不足时,处于(A)水平焦虑。

A低焦虑 B高焦虑 C适度水平焦虑 D中下水平焦虑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被认为是一种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开始,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为了赢得相应的地位和自尊,是一种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指的是一个人为了赢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