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施工质量控制. 下载本文

锚杆施工质量控制 4.2.1 每批锚杆材料均应附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承包人应按施工图纸规定的材质标准以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检验锚杆性能。 4.2.2 注浆锚杆的水泥应优先选用标号不低于425标号的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 4.2.3 骨料宜采用中、细砂,最大粒径应小于2.5mm,使用前须过筛。 4.2.4 水泥砂浆标号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其配比(重量比),应在以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试验选定,水泥:砂=1:1~1:2; 水泥:水=1:0.38~1:0.45。 4.2.5 根据需要可在注浆锚杆水泥砂浆中掺入减水、早强、速凝等外加剂,但它们不得含有对锚杆产生腐蚀作用的化学成分。 4.2.6 锚杆孔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锚杆孔的开孔应按施工图纸布置的钻孔位置进行,其孔位偏差应小于10cm。 ②若采用“先注浆后安锚杆”的程序,则孔径应大于杆体直径15mm以上。 ③锚杆孔深度必须达到施工图纸的规定,孔深偏差值不大于5cm。 4.2.7 锚杆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以及拌和的均匀性,每班检查次数不得小于两次,条件变化时应及时检查。 4.2.8 未注浆以及只在孔口用砂浆封口的锚杆视为不合格锚杆。 锚杆施工 1)φ22砂浆超前锚杆 锚杆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和围岩情况,定出孔位,作出标记。钻孔做到圆而直,其孔径和孔深符合设计要求,孔内积水和岩粉应吹洗干净;锚杆孔口岩面应整平,并使岩面与钻孔方向垂直,如不垂直,安装锚杆时可用特制垫板调整,使托板密贴岩面。 锚杆施工预张拉力时,预张拉力值宜为锚固力的50%~80%,安装后要定时检查,发现松动及时紧固。 2)D25中空注浆锚杆 各类围岩锚杆采用D25中空注浆系统锚杆,锚杆长度为3.0~3.5m,梅花型布置。采用风钻钻孔,钻至规定深度后,用高压风吹孔,打入锚杆,然后用注浆泵由锚杆中孔向孔底灌满砂浆,安装垫板螺栓。 锚杆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①孔位按设计布置,偏差小于10cm,孔深误差±10cm。钻孔直径大于锚杆直径15mm。锚杆插入长度不小于设计长度。 ②钻孔本身成直线,不弯曲。方向沿隧道周边径向,但不平行于岩面。 ③施作锚杆时,同时预埋格栅钢架的定位锚杆。锚杆插入后不得随意敲击,三天内不准悬挂重物。 ④灌孔前清孔,顺锚杆孔用高压风清除孔内积水、岩粉、碎屑等杂物。 ⑤注浆使用灌浆罐和注浆管,孔口压力小于0.4MPa。顺着锚杆孔注浆,直到孔口有浆液流出为止。砂浆随备随用,在砂浆初凝前使用完 ⑥每100根锚杆随机抽样三根,作拉拔试验,以了解锚杆的锚固质量。 4、钢筋网施工 各类围岩均布置钢筋网。钢筋网采用φ6圆钢,间距为15 cm×15cm,钢筋网在现场

单根安装。钢筋网与锚杆联接牢固,随着喷面的起伏铺设。钢筋网之间及与已喷砼段的钢筋网搭接牢固,且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钢筋网需挂靠牢固,在喷射混凝土时钢筋网不得晃动。 5、喷射(湿喷混凝土施工 A、喷射砼配合比设计原则 选择喷射砼的配合比,既要考虑砼强度和其它物理力学性能的要求,又要考虑喷射工艺的要求。 水泥、砂、石子及各种外加剂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设计步骤:确定骨料的最大粒径和砂率→确定水泥用量→确定水灰比及用水量→确定

砂、石用量→试喷→调整、确定施工配合比 B、喷射工艺流程: ①原材料检查:对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②机械设备检查:对机械进行技术检查,对水、风、电路进行试通检查,合格后方可运转。 ③施工现场检查:检查受喷面,清除危岩浮土,用高压风吹扫岩面,埋设厚度标志。 C、喷射砼顺序 喷射砼顺序:垂直方向为自下而上,水平方向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并呈螺旋轨迹运动,一圈压半圈,纵向按顺序进行,旋转半径一般为15cm,每次蛇行长度为3~4m。岩面不平时,应先喷凹处找平。喷射砼时,其喷射砼速度不宜太慢或太快,适时加以调整。 D、喷射质量检查 按规范检查喷射表面,是否有松动、开裂、下坠、滑移等现象,如有及时清除重喷。 喷体达一定强度后可用锤击听声,对空鼓脱壳处及时进行处理。钻眼量测,厚度不够处补喷。及时测定回弹率和实际配合比,以指导下步施工。 对喷体试件进行力学试验。 边坡锚杆数量\\钢筋网,根据喷浆平方数如何计算? 例如 20X50=1000平方 锚杆间距2mX2m 那么锚杆数量为 (20/2)X(50/2)=250根 如果是喷射混凝土 那么假设为@6.5 200X200mm的单层双向钢筋网 20/0.2X50X2=10000米 得出 锚杆250根 钢筋网10000 锚杆试验 C.1 一般规定 C.1.1 锚杆试验适用于岩土层中锚杆试验。软土层中锚杆试验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C.1.2 加载装置(千斤顶、油泵)和计量仪表(压力表、传感器和位移计等)应在试验前进行计量检定合格,且应满足测试精度要求。 C.1.3 锚固体灌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可进行锚杆试验。 C.1.4 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最大试验荷载要求。 C.1.5 锚杆试验记录表格可参照表C.1.5 制定。 C.2 基本试验 C.2.1 锚杆基本试验的地质条件、锚杆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应与工程锚杆一致。 C.2.2 基本试验时最大的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9 倍。 C.2.3 基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试验锚杆的锚固长度和锚杆根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进行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验证杆体与砂浆间粘结强度设计值的试验时,为使锚固体与地层间首先破坏,可采取增加锚杆钢筋用量(锚固段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或减短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的0.4~0.6 倍,硬质岩取小值)的措施; 2 当进行确定锚固段变形参数和应力分布的试验时,锚固段长度应取设计锚固长度;

3 每种试验锚杆数量均不应少于3 根。 C.2.4 锚杆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级荷载施加或卸除完毕后,应立即测读变形量; 2 在每次加、卸荷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二次,连续二次测读的变形量:岩石锚杆均小于0.01mm,砂质土、硬粘性土中锚杆小于0.1mm 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3 加、卸荷等级、测读间隔时间宜按表C.2.4 确定。 表C.2.4 锚杆基本试验循环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时间 C.2.5 锚杆试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视为破坏,应终止加载: 1 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土层中拔出或锚杆从锚固体中拔出; 2 锚头总位移量超过设计允许值; 3 上层锚杆试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超过上一级荷载位移增量的2 倍。 C.2.6 试验完成后,应根据试验数据绘制荷载一位移(Q-s)曲线、荷载-弹性位移(Q-se)曲线和荷载-塑性位移(Q-sp)曲线。 C.2.7 锚杆弹性变形不应小于自由段长度变形计算值的80%,且不应大于自由段长度与1/2 锚固段长度之和的弹性变形计算值。 C.2.8 锚杆极限承载力基本值取破坏荷载前一级的荷载值;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未达到C.2.5 规定的破坏标准时,锚杆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荷载值为基本值。 C.2.9 当锚杆试验数量为3 根,各根极限承载力值的最大差值小于30%时,取最小值作为锚杆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若最大差值超过30%,应增加试验数量,按95%的保证概率计算锚杆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锚固体与地层间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除以2.2~2.7(对硬质岩取大值,对软岩、极软岩和土取小值;当试验的锚固长度与设计长度相同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为粘结强度特征值。 C.2.10 基本试验的钻孔,应钻取芯样进行岩石力学性能试验。 C.3 验收试验 C.3.1 锚杆验收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C.3.2 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总数的5%(自由段位于Ⅰ、Ⅱ或Ⅲ类岩石内时取总数的3%),且均不得少于5 根。 C.3.3 验收试验的锚杆应随机抽样。质监、监理、业主或设计单位对质量有疑问的锚杆也应抽样作

验收试验。 C.3.4 试验荷载值对永久性锚杆为1.1ξ2Asfy;对临时性锚杆为

0.95ξ2Asfy。 C.3.5 前三级荷载可按试验荷载值的20%施加,以后按10%施加,达到试验荷载后观测10min,然后卸荷到试验荷载的0.1 倍并测出锚头位移。加载时的测读时间可按表C.2.4 确定。 C.3.6 锚杆试验完成后应绘制锚杆荷载-位移(Q-s)曲线图。 C.3.7 满足下列条件时,试验的锚杆为合格: 1 加载到设计荷载后变形稳定; 2 符合C.2.7 条规定。 C.3.8 当验收锚杆不合格时应按锚杆总数的30%重新抽检;若再有锚杆不合格时应全数进行检验。 C.3.9 锚杆总变形量应满足设计允

许值,且应与地区经验基本一致。 钢丝绳锚杆 钢丝绳锚杆是将单根钢丝绳从中点处弯折, 在弯折处嵌人鸡心环并用绳卡或铝合金紧固套管固定的防护网专用柔性锚杆。在被动边坡防护网中特称为拉锚锚杆。 实际应用 钢丝绳锚杆用途广泛,是道路边坡防护、煤矿、金属矿、铁路、水电、军事工程中巷道和井筒围岩支护的一种理想锚杆。 在边坡防护网中,钢丝绳锚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宜选用双股16mm钢丝绳为原材料,锚杆孔径及锚固长度要求上沿锚杆设计抗拔力不小于80KN,其余锚杆抗拔力不小于50KN,边坡钢绳锚杆长度应根据计算决定,且不得小于2m,双股钢丝绳锚杆孔径应大于钢绳直径10m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