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南对口升学高考语文试题 下载本文

机密 ★启用前

湖南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时量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恪守kè 一叶扁舟piān ..B、叱咤.chà 亲密无间.jiān C、辟邪pì 处心积虑chù ..D、粗糙枉过正qiǎo .cāo 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润饰 恃材傲物 B、漠视 所向披靡 C、和霭 见风使舵 D、伺候 冒然行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倏忽之间三年已经过去,回望校园,真令人百感交集。 ....B、王学苓长期无微不致地照顾邻居亢德馨老人,因而得到群众称赞,政府褒奖。 ....C、反映现实的电视剧《蜗居》一炮打响,收视率节节飙升,观众纷纷拍手称快。 ....D、一开春,村里的青壮年又成群结队出去打工了,只留下几个老人小孩在家守着。 ....4、下列各句中,有病句的一项是()

A、把文学作为社会现象看时,作家是生产者,读者是消费者,而文学批评家站在中间,充当介绍人的角色。

B、北宋哲宗时期,苏轼被贬谪到南方,羁宦于千里之外,经历了数度转徙,徽宗即位之后才从南疆回来。

C、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是衡量文艺作品好坏的标准,也是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D、中国的篆刻艺术是以石材为载体,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对象,由古代印章镌刻技艺发展而来的传统艺术。

5、下列作家与作品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师说》 B、曹禺——《四世同堂》 C、鲁迅——《故乡》 D、雨果——《悲惨世界》

6、下面联语中,不属于对仗的一联是() ...A、俯海古边州,云销见戍楼。 B、涨退山溪水,反复小人心。 C、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D、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7-8题。(6分,每小题3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对这首诗的一、二句写作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比的手法,诗人颂秋与前人悲秋对比。 B、拟人的手法,将秋天当作一个人来描写。 C、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秋天比喻成古人。 D、运用了对仗的手法,词义词性两两相对。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盛赞秋天的美好,反映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B、借托鹤飞云霄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C、既描绘了秋高气爽,鹤飞云霄美景,又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情怀。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秋自喻,以春喻人,表达了强烈的自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王戎,字睿冲,琅邪临沂人也。祖雄,幽州刺史。父浑,凉州刺史、贞陵亭侯。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雄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节选自《晋书。王戎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颖:聪明 .B、于宣武场观戏 观:观看 .C、猛兽在槛中雄吼震地 震:震动 .D、众皆奔走 ,戎独立不动 走:行走 .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裴楷见而目之曰 .B、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C、尝与群儿嬉于道侧 .D、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 .

11、翻译: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3分) 译文:

(三)诗文填空,完成12—13题。(3分,每空1分) 12 、雕栏玉砌应犹在,13、别有幽愁暗恨生,三、现代文阅读(24分)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白居易《琵琶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一 17题。(24分)

壮阔

【英】阿兰?德波顿

西奈之旅的第二天,我们一行十二人来到一个毫无生机的山谷,这里没有树,没有草,....没有水,也没有动物。沙岩地上满是巨石,它们仿佛被一个粗野的巨人踩过后,滚下周围的山坡。这些光秃秃、赤裸裸的山脉,显露出了通常被层层泥土和茂密的松树林所遮掩的地貌。狭长的洼地和裂缝诉说着千万年来饱受的压力,而经历不同地质年代的演化,山脉间也出现了众多的横断面。地球的地壳构造板块之间的褶状花岗石,就像亚麻布一样。山脉在地平线上无止境地延伸,直到西奈山的高原逐渐变成铺满碎石的“砂砾烤盘”。

我们因一些风景而引发的感受,很少能用三言两语就形容出来:好比在初秋的黄昏看着天色渐渐暗去,或者在一片空旷的平地上看到一池静谧的湖水,我们往往要用一大堆拗口的辞藻来描绘我们的情感。不过,到了18世纪初,终于出现 了一个词,它清晰地反映出我们对悬崖峭壁、山川冰河,以及辽阔夜空和巨石林立的沙漠的特别感受。这个词就是“壮阔”。在这些景观面前,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这样的感受,而且一提到“壮阔”,别人也可以理解是什么样的风景。

黎明时分的西奈南部,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4亿年前形成的幽谷、2300公尺高的花岗石山以及陡峭谷壁上千年的侵蚀造就了它。人在这些壮阔景观面前,就像迟来的尘埃。 ......

我的背包里有一部伯克的著作。伯克24岁时,放弃了在伦敦的法律研究之后,就写了《关于壮阔和美丽理念之源的哲学探究》。他直截了当地表示:景致之壮阔和脆弱的感觉有关。很多景致是美丽的,例如春天的草原、柔美的山谷、橡树和河畔小花(尤其是雏菊),不过这些景致并不壮阔。 “壮阔和美丽常被人混淆,” 他抱怨道,“两者所指相差很远,有时性质可说是南辕北辙。”对于那些从丘园瞭望泰晤士河,然后惊叹泰晤士河是何等壮阔的人,这位年轻的哲学家显露出了一丝的不耐烦。一种景致只有具备某种力量,....才能称之为壮阔。关于壮阔,他用耕牛和野牛做比较来说明这个道理:“耕牛力气很大,但它是温驯的,任劳任怨, 不构成威胁,因此耕牛并不会给人以雄伟的感觉。野牛的力气也很大,但是这种 力气属于另一种,往往是非常具有破坏性??因此野牛给人的感觉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