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题目 下载本文

三、是非题 1.√2.×3.√4.×5.×6.√7.√8.×9.√10.√11.√ 四、略。 五、问答题

1.脂质分子以脂双层结构存在,其状态为液晶态。

2.蛋白质和脂质分子都有流动性,膜具有二侧不对称性,蛋白质附在膜表面或嵌入膜内部

3.由于外周蛋白与膜以极性键结合,所以可以有普通的方法予以提取;由于嵌入蛋白与膜通过非极性键结合,所以只能用特殊的方法予以提取。

现代生物膜结构要点:脂双层是生物膜的骨架;蛋白质以外周蛋白和嵌入蛋白两种方式与膜结合;膜脂和膜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二侧不对称性;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膜组分之间有相互作用。

4.生物膜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过程为生物膜的相变,一般指液晶相与晶胶相之间的变化。生物膜可以三种状态存在,即:晶胶相、液晶相和液相。

5.生物膜既有液态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有序性的状态称为液晶相。其特点为:头部有序,尾部无序,短程有序,长程无序,有序的流动,流动的有序。

6.影响生物膜相变的因素及其作用为:A、脂肪酸链的长度,其长度越长,膜的相变温度越高;B、脂肪酸链的不饱和度,其不饱和度越高,膜的相变温度越低;C、固醇类,他们可使液晶相存在温度范围变宽;D、蛋白质,其影响与固醇类相似。

7.有两种运输类型,即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简单扩散和帮助扩散两种。简单扩散运输方向为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帮助扩散运输方向同上,需要载体,但不需能量;主动运输运输方向为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一、选择题

1.生物氧化的底物是:

A、无机离子 B、蛋白质 C、核酸 D、小分子有机物 2.除了哪一种化合物外,下列化合物都含有高能键?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磷酸肌酸

C、ADP D、G-6-P E、1,3-二磷酸甘油酸 3.下列哪一种氧化还原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最大?

A、延胡羧酸→丙酮酸 B、CoQ(氧化型) →CoQ(还原型)

C、Cyta Fe2+→Cyta Fe3+ D、Cytb Fe3+→Cytb Fe2+ E、NAD+→NADH 4.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中,有一组分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这就是:

A、NAD+ B、FMN C、FE、S D、CoQ E、Cyt

5.2,4-二硝基苯酚抑制细胞的功能,可能是由于阻断下列哪一种生化作用而引起? A、NADH脱氢酶的作用 B、电子传递过程 C、氧化磷酸化 D、三羧酸循环 E、以上都不是

6.当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给氧被CN-抑制后,这时偶联磷酸化:

A、在部位1进行 B、在部位2 进行 C、部位1、2仍可进行 D、在部位1、2、3都可进行 E、在部位1、2、3都不能进行,呼吸链中断 7.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

A、c1→b→c→aa3→O2 B、c→c1→b→aa3→O2 C、c1→c→b→aa3→O2 D、b→c1→c→aa3→O2

8.在呼吸链中,将复合物I、复合物II与细胞色素系统连接起来的物质是什么? A、FMN B、Fe·S蛋白 C、CoQ D、Cytb 9.下述那种物质专一的抑制F0因子?

A、鱼藤酮 B、抗霉素A C、寡霉素 D、苍术苷 10.下列各种酶中,不属于植物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的为: A、内膜外侧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 B、内膜内侧对鱼藤酮不敏感NADH脱氢酶

C、抗氰的末端氧化酶 D、?-磷酸甘油脱氢酶 11.下列呼吸链组分中,属于外周蛋白的是:

A、NADH脱氢酶 B、辅酶Q C、细胞色素c D、细胞色素a- a3 12.下列哪种物质抑制呼吸链的电子由NADH向辅酶Q的传递:

A、抗霉素A B、鱼藤酮 C、一氧化碳 D、硫化氢 13.下列哪个部位不是偶联部位:

A、FMN→CoQ B、NADH→FMA C、b→c D、a1a3→O2 14.ATP的合成部位是:

A、OSCP B、F1因子 C、F0因子 D、任意部位 15.目前公认的氧化磷酸化理论是:

A、化学偶联假说 B、构象偶联假说 C、化学渗透假说 D、中间产物学说 16.下列代谢物中氧化时脱下的电子进入FADH2电子传递链的是:

A、丙酮酸 B、苹果酸 C、异柠檬酸 D、磷酸甘油 17.下列呼吸链组分中氧化还原电位最高的是:

A、FMN B、Cytb C、Cytc D、Cytc1 18.ATP含有几个高能键: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9.证明化学渗透学说的实验是:

A、氧化磷酸化重组 B、细胞融合 C、冰冻蚀刻 D、同位素标记 20.ATP从线粒体向外运输的方式是:

A、简单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外排作用

二、填空题

1.生物氧化是 在细胞中 ,同时产生 的过程。 2.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用 来表示,标准自由能变化用 表示,生物化学中pH7.0时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则表示为 。

3.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是指水解时 的化合物,其中重要的是 ,被称为能量代谢的 。

4.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 ,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 。

5.以NAD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参与 作用,即参与从 到 的电子传递作用;以NADP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将分解代谢中间产物上的 转移到 反应中需电子的中间物上。

6.由NADH→O2的电子传递中,释放的能量足以偶联ATP合成的3个部位是 、 和 。

7.鱼藤酮、抗霉素A和CN-、N3、CO的抑制部位分别是 、 和 。

8.解释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机制的三种假说分别是 、 和 ,其中 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9.生物体内磷酸化作用可分为 、 和 。 10.人们常见的解偶联剂是 ,其作用机理是 。 11.NADH经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可产生 个ATP,琥珀酸可产生 个ATP。 12.当电子从NADH经 传递给氧时,呼吸链的复合体可将 对H+

从 泵到 ,从而形成H+的 梯度,当一对H+经 回到线粒体 时,可产生 个ATP。

13.F1-F0复合体由 部分组成,其F1的功能是 ,F0的功能是 ,连接头部和基部的蛋白质叫 。 可抑制该复合体的功能。

14.动物线粒体中,外源NADH可经过 系统转移到呼吸链上,这种系统有 种,分别为 和 ;而植物的外源NADH是经过 将电子传递给呼吸链的。

15.线粒体内部的ATP是通过 载体,以 方式运出去的。 16.线粒体外部的磷酸是通过 方式运进来的。

三、是非题

1.在生物圈中,能量从光养生物流向化养生物,而物质在二者之间循环。 2.磷酸肌酸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贮存形式,可随时转化为ATP供机体利用。 3.解偶联剂可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4.电子通过呼吸链时,按照各组分的氧化还原电势依次从还原端向氧化端传递。 5.生物化学中的高能键是指水解断裂时释放较多自由能的不稳定键。

6.NADPH/NADP+的氧化还原电势稍低于NADH/NAD+,更容易经呼吸链氧化。 7.植物细胞除了有对CN-敏感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还有抗氰的末端氧化酶。 8.ADP的磷酸化作用对电子传递起限速作用。

四、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 高能化合物 P/O 穿梭作用 能荷 F1-F0复合体 高能键 电子传递抑制剂 解偶联剂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五、问答题

1.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方式是什么? 2.CO2与H2O以哪些方式生成? 3.简述化学渗透学说。

4.ATP具有高的水解自由能的结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说ATP是生物体内的“能量通货”?

答 案:

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C 6.E 7.D 8.C 9.C 10.D 11.C 12.B 13.B 14.B 15.C 16.D 17.C 18.B 19.A 20.C

二、填空题 1.有机分子 氧化分解 可利用的能量 2.?G ?G0 ?G0' 3.释放的自由能大于20.92kJ/mol ATP 通货 4.线粒体 线粒体内膜 5.生物氧化 底物 氧 H++e- 生物合成 6.NADH-CoQ Cytb-Cytc Cyta-a3-O2 7.复合体I 复合体III 复合体IV 8.构象偶联假说 化学偶联假说 化学渗透学说 化学渗透学说 9.氧化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10.2,4-二硝基苯酚 瓦解H+电化学梯度 11.3 2 12.呼吸链 3 内膜内侧 内膜外侧 电化学 F1-F0复合体 内侧 1 13.三 合成ATP H+通道和整个复合体的基底 OSCP 寡霉素 14.穿梭 二 ?-磷酸甘油穿梭系统 苹果酸穿梭系统 内膜外侧和外膜上的NADH脱氢酶及递体 15.腺苷酸 交换 16.交换和协同

三、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四、略。

五、问答题 1.特点:常温、酶催化、多步反应、能量逐步释放、放出的能量贮存于特殊化合物。方式:单纯失电子、脱氢、加水脱氢、加氧。

2.CO2的生成方式为:单纯脱羧和氧化脱羧。水的生成方式为:代谢物中的氢经一酶体系和多酶体系作用与氧结合而生成水。

3.线粒体内膜是一个封闭系统,当电子从NADH经呼吸链传递给氧时,呼吸链的复合体可将H+从内膜内侧泵到内膜外侧,从而形成H+的电化学梯度,当一对H+ 经F1-F0复合体回到线粒体内部时时,可产生一个ATP。

4.负电荷集中和共振杂化。能量通货的原因:ATP的水解自由能居中,可作为多数需能反应酶的底物。

糖 代 谢

一、选择题

1.果糖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

A、F-1-P B、F-6-P C、F-1,6-2P D、G-6-P E、G-1-P 2.醛缩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

A、G-6-P B、F-6-P C、1,3-二磷酸甘油酸 D、3-磷酸甘油酸 E、磷酸二羟丙酮

3.14C标记葡萄糖分子的第1,4碳原子上经无氧分解为乳酸,14C应标记在乳酸的: A、羧基碳上 B、羟基碳上 C、甲基碳上 D、羟基和羧基碳上 E、羧基和甲基碳上

4.哪步反应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高能化合物的?

A、草酰琥珀酸→?-酮戊二酸 B、?-酮戊二酸→琥珀酰CoA

C、琥珀酰CoA→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羧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5.糖无氧分解有一步不可逆反应是下列那个酶催化的?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丙酮酸激酶 C、醛缩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E、乳酸脱氢酶

6.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需要下述那种物质?

A、乙酰CoA B、硫辛酸 C、TPP D、生物素 E、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