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异质性影响企业内部知识转移过程机制研究3 下载本文

附:作者简介:余呈先,1974,男,汉族,河南信阳人,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武汉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网络营销,技术创新。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模型及其应用研究”(11BTQ027)和安徽省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共享机制研究(SK2015A392)的支持。

手机:18325657236 0556-5303989 Email: ychx1974@126.com

通讯地址:246052 安徽省安庆市集贤北路1318号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团队异质性影响企业内部知识转移过程机制研究

——以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为例

余呈先*

(安庆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246052)

摘 要:该文以“团队异质性—交互记忆系统—知识转移过程”的研究思路,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索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异质性影响内部知识转移的机理。研究发现:高工作相关异质性显著影响交互记忆系统;交互记忆系统正向影响知识转移过程;团队异质性与知识转移过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高工作相关异质性与知识转移表现出U型相关;低工作相关异质性与知识转移是负向相关;交互记忆系统在团队异质性和知识转移过程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研究从交互记忆系统形成角度提出优化知识转移的策略:优化团队知识结构;构建知识地图;不断维护团队的交互记忆系统;营造团队内部交流互动的良好氛围,构建知识转移的有利手段。

关键词:团队异质性;知识转移过程;交互记忆系统;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 中图分类号:G320;F272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Heterogeneity to 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 in

Design-Type Knowledge Work

Yu Cheng-xian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hui Anqing 246133,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analysis, this paper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模型及其应用研究”(11BTQ027)。安徽省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共享机制研究(SK2015A392)。 作者简介:余呈先(1974—),男,河南信阳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

文献标志码:A

explores the mechanism of heterogeneity on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knowledge transfer within design-type knowledge work team. Its research route follows \—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heterogeneity is significant influential on 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s; 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 has positive impact for the 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evant relations between word team heterogeneit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 High team work heterogeneity and the 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 is inverted u-shaped curve relationship; Low team work related heterogeneity i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 high heterogeneity and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cluding optimizing team structure, constructing knowledge map, maintaining team's 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 creating atmosphere of team communication, and constructing effective means of knowledge transfer.

Key words: Team Heterogeneity; 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 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Design-Type Knowledge Work Team

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在大数据研究甚嚣尘上的互联网+背景下,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知识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知识领域更加宽广,各种领域间的知识相互交融,界限日益模糊。面向问题或任务的团队工作形式也愈来愈被大多数企业采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更需要多元化知识的聚集,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差异带来团队的异质性。团队异质性对企业内部知识的转移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提高团队知识水平,促进知识的转移;另一方面可能会产生“知识壁垒”,形成知识鸿沟,成为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障碍。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组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动态转化过程。盘活团队成员的知识资源,实现团队知识的有效转移、吸收和利用,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知识创新型组织的形成。由此,本研究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采取“团队异质性——交互记忆系统——知识转移过程”的逻辑思路建立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探索团队异质性影响企业内部知识的转移机制,为设计型工作团队内部知识的有效转移提出优化策略。

1.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设计型知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产品设计,包括自行设计类知识工作和再设计类知识工作。工作过程主要涉及分析设计需求,进行概念设计和产品详细设计三个步骤:①在产品规划阶段,进行前期沟通和市场调研,结合市场信息确定需求,确定产品的功能和设计目标;②概念设计是对产品功能、形状等特性的描述,形成创意和设想的集合,确定产品的系统结构方案;③详细设计阶段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加工方法,依据产品系统结构方案进行产品的最终设计。设计型工作任务具有高复杂性和动态性,设计过程的多变性、产品价值的多元性、问题无结构化的特点。这需要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主体具有不同领域知识专长,掌握不同类型的互补性知识。

设计型工作是团队知识整合、共创的过程。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创新能力提高不仅依靠

团队成员的个体知识水平和个人智慧的发挥,更为重要的是协调好团队成员的行为、个性和动机,由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创造出新的知识。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职能部门,成员个体在性别、年龄、学历背景、职业经验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团队成员各自具有专属的特长,基于不同的任务,将团队成员按知识分工组合在一起,协同完成设计工作。团队成员的异质性带来团队知识差异是内部知识转移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教育背景、职业经验形成团队成员的知识互补,激发团队成员的知识需求,形成团队的“知识势差”。知识势差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主体之间的知识相互渗透,丰富团队的知识结构,增强团队的创新能力。

设计型工作团队的任务是否能高效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能否在团队内部有效流转,知识在转移的过程中能否有效地被团队成员利用、内化。如何利用好团队成员的异质性,促使知识能在团队内部实现共享、转移和进化,对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将设计型知识工作的知识转移过程作为一个开放的知识输入输出系统,那么团队内部的各种知识资源与系统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换,经过内部知识整合,最后输出高知识含量的设计方案。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的内部知识转移一般过程如图1所示。

知识转移过程 知识 输入 团队内部原有知识资源 知识搜索 知识转移途径 知识外部化 知识 产出 知识传递 知识吸收 成员持续学习 知识社会化 知识内部化 团队知识创新 最终问题解决 或 设计方案 知识利用 知识组合化 图1 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过程

在团队内部已有知识资源的基础上,团队知识转移的过程一般经过知识搜索、知识传递、知识吸收和知识利用几个阶段:①成员个体需要某种自己缺乏的知识,便会在团队范围内迅速搜索,这些知识通常包括存在个体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专业知识、设计经验、创造性知识等)和团队显性知识(设计标准、手册、制度等);②成员个体搜索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后,自然成为知识的受用者,而知识提供方则成为其知识的来源。基于共同的任务目标,知识需求方通过与知识提供者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方式传递知识。团队显性知识则通过文档传递的形式进行共享与转移;③在多次的人际交互、学习或文档共享过程中,知识需求者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知识选择、过滤,进行同化吸收,使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融合,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习认知能力;④知识接受者将知识内化后,将新知识运用于具体任务的设计过程中,根据问题或任务情境进行知识调整和修正,并将知识固化到产品

中去。如果知识应用的效果明显,新知识则慢慢融入到团队成员知识结构中去,达到团队知识的丰富与更新,在后续的设计工作中,新知识则成为团队的原有知识资源,成为下一个新任务的基础。这样,知识在团队内部不断转移,知识不断创新,团队知识在知识的转移过程中实现持续螺旋上升。

设计型工作团队的知识转移的主体包括团队成员和团队整体两个层面,在个体之间或个体与团队之间转移的知识主要包括团队显性知识和个体隐性知识两部分。根据SECI知识创造螺旋模型[1]将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的知识转移途径分为个体知识外部化、团队知识社会化、个体/团队知识内部化、团队知识组合化四种方式:①设计团队成员通过设计手册、设计报告等方式将个体隐性知识传递给团队的其他成员,供其它成员学习、吸收和利用的过程,实现了团队个体成员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②团队成员之间采用师徒制、讨论与咨询、培训等方式,实现个人隐性知识之间转化。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交流,可以达成知识潜移默化、形成同感,产生共鸣,提高个人隐性知识相互转移的效率;③团队成员个体从其他成员或团队接受到的显性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整合,重构个体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内化。团队成员将知识内化后,所有成员新学习的知识成为团队内部共同享用的隐性知识,实现团队知识的内化;④团队将新吸收的分散于成员个体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统一、连贯、有序的显性知识,与团队已有的显性知识进行组合,并加以创新,完成团队知识的组合化过程。

2.研究的概念模型与假设

个体特征的差异性影响着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的转移过程,可是,团队的知识转移不只是个体现象,更为主要的是团队群体之间的知识互动。如果将个体成员的差异放大到团队的群体层面,就会带来团队的差异性。团队差异性对团队的知识转移具有双向影响作用:团队知识差距是知识转移的动因,但团队差异性过大,会形成较大的认知差异,不利于团队知识的转移。Jackson等人[2]则将团队异质性分为关系取向和任务相关的异质性,或者是观察特质和深层特质的异质性。Jeff& Northcraft [3]则将团队异质性分为价值观异质、信息异质和社会范畴的异质。在团队异质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的特征,本研究将团队异质性定义为:为了完成设计任务,拥有不同背景的成员组合在一起进行协同工作的团队所体现出来的人口统计特征的差异性。本文依据个人的特征和团队任务将其分为低工作相关和高工作相关异质性。低工作相关的异质性主要包括团队成员的性别与年龄,而高工作相关异质性则包括团队成员的学历背景、专业知识背景和职业经验。

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知识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主要内容。近年来,知识转移已经成为企业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很多学者根据知识转移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多角度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间知识共享和组织内部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影响因素方面。例如,SECI知识创造理论模型认为知识在个人、团队、组织和组织之间通过“社会化、外部化、内部化、组合化”的过程,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良性循环转移。基于知识势差的知识转移五阶段模型[4]认为组织间知识的转移通常涉及知识获取、交流、接受、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