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玺:《从我个人的求学经历来看当代中国伊斯兰的发展问题》 下载本文

康有玺:《从我个人的求学经历来看当代中国伊斯兰的发展问题》(一) 从我个人的求学经历来看当代中国伊斯兰的发展问题 康有玺 第一章 一:出走 二:吴忠

三:吴家湖清真寺和强阿訇 四:韩渠大寺和王阿訇 五:高闸大寺和马阿訇 总结:A、经堂语神秘吗? 总结:B、教派:恩典还是惩罚 总结:C、传教和画地为牢

总结:D、素质对于阿訇和满拉来说是什么? 总结:E、导师、教坊体制和教民 第二章 六:上河州

七:王松地格阿訇和大祁寺 八:偷听讲经 九:经商:一次冒险 十:红园和州图书馆 十一:无知的苍白

十二:遭遇一代大师马志信(白哈)大阿訇 十三:马渊明阿奶的粉条菜 十四:第二次高峰体验 第三章 十五:走北京

十六:偷听于北大的“文化耗子” 十七:民族主义与几位师兄 十八:跟着马注的脚印走 十九:基督徒的激情、宏愿和实践 二十:“寺里的学术”、紫竹园和张承志 二十一:重返临夏和收集资料

二十二:《布哈里圣训全集》的翻译和慨叹 第四章

二十三:伊卜利斯的触角(对我和其它兄弟的造谣)

二十四:“历代伊斯兰经典学术文库”的起源、翻译和已出版的书籍 二十五:谁的伊斯兰? 二十六:为了留下的告别

二十七: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活着 第一章 一:出走

我出生的地方是宁夏同心县最贫困的南部山区,到我们的家里必须徒步翻越一座山和一条深沟,交通工具是无法进入到那里的。我们那里没有绿色的植被,没有树木,没有井水和河水,也没有交通和水电,这里被联合国规定为人类“生命禁区”之一,也就是人类无法生存的地方。我们那里衡量一个人家是否是富裕

的,就看这个家庭有几口水窖,而不是拥有多少钱、羊只和牛马,因为没有水的话,什么都无法生存。平常只要三年不下雨的话,人们就会出去讨饭,等下雨了再回来,乡民不是留恋这块干旱多沟壑无植被的地方,而是特有的户口制度把乡民们捆死在这里了,无论你在外地呆了多长时间,最终你都得回到这块贫瘠的土地上。

到我九岁那年,也就是1978年,我们那里已经没有学校了,我上了小学一年级后,由于没有二年级班级,所以就插入三年级,到第二个学期给我们教书的唯一的一位老师走了,理由是太苦喝不上水等等。就这样,我也就名副其实的辍学了,再加上我们那里的乡民从不知道孩子上学的重要性,我的父母也就没有把我送到二十里以外的大队小学去念书。

同年冬天,我的父亲去世了,对于我来说,由于那时候太小,父亲长得什么样子,我几乎没有任何的记忆了,只是后来母亲告诉我,说我四哥的长相和脾气最像我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唯一留下的遗嘱是,待我稍微大一点后无论如何都要让我偷偷的去念经。由于我们家是哲赫忍耶门徒,又由于我们家过去有几十只羊和牛,所以我父亲被定性为四类份子,而我们就是四类份子的子弟!尽管我父亲去世了,但我们家里仍然一直受到生产队上的先进份子和我的当大队书记的堂哥的批评和虐待,从我能够记事起,我的几个哥哥和姐姐从不敢在人面前说话,我的四哥由于是四类份子的子弟,尽管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大学,也无权上大学,所以这种伤害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即使到现在我只要一看见警察和军人,就有一种无名的恐惧感。 1985年,由于我们家是四类份子,所以我们家分到的土地都在深沟里,我的大哥说这不公平,就被党的大队书记我的堂哥和生产队上的先进份子们狠狠打了一顿,只头上就二十几个口子,我大哥几乎就此丢掉了性命,后来公社里派来了几个干部,我的堂哥宰了生产队上的几只羊给吃了后走了,干部们说只要没有死人就可以了,据说全国四类份子的命运都是如此。这次磨难是我要去念经的一个因由,两个月后,一是由于四年没有下雨了,我们窖里可供一家人喝的水不多了,而且可供家里人吃的食物所剩也不是太多,二是听说吴忠的一些清真寺里可以住学念经(清真寺里提供吃住),我大哥就把我们家刚从生产队上分到的两头驴和十一只羊赶上,带着他的妻儿和我以及我另外的一个侄子晚上偷偷的出发了,走向了我们小孩只是听说的大米之乡:吴忠。

吴忠这个地方对于我们一家来说,除了地理上的概念外,也有精神上的意义。我父亲是哲赫忍耶的忠实门徒,民国时期,洪乐府的大小尔麦里,我父亲必去,据我母亲说,我父亲每年都要向洪乐府送去一头牛和几只羊的,这些都是后来被打为四类份子的理由了,在那个极端无人性的年代,什么信教自由了,有几只羊和牛了,都可能是一个人成为牛鬼蛇神和地主剥削份子而遭受迫害的理由。 二:吴忠

连续几天的走路,对于从来没有出过门走过远路的我来说,苦不堪言。记得当我们到达吴忠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一个小驴车被我们几个小孩轮换乘坐,快进入吴忠的时候,刚好轮到我和我的大侄子乘坐。睡眼蒙胧时,突然看见一个亮晃晃的东西,我就问我的大哥道: “那个星星怎么又亮又大又低?”

我哥哥听后大笑,笑得我们几个小孩和我的嫂子不知所以,一头雾水。原来,那是一个路灯。我问我哥哥:“为什么风吹不死灯呢?” 我哥哥回答说:“那是电灯。” “啥是电灯?”我问

我大哥哼哼了半天也说不上个所以然来,那个风吹不灭的电灯在我这个山里娃的心中投进了一丝神秘,使得从小就从大人们口中听到的吴忠更是披上了一层莫测的光晕。

我原来以为,我们落脚的地方是我们从小常从大人们的口中听说的洪乐府、或者马桥、或者四级梁子呢,那些都是哲赫忍耶门徒心目中的神圣的地方。可是,收留下我们的村子既不是洪乐府,也不是马桥,更不是四级梁子,而是隶属于高闸乡的一个村子,被称作朱渠。村子不大,约百十户人家,回汉各半。村长听了我大哥的诉说后,就收留下了我们一家,并把生产队上的一个旧机房借给我们一家居住。

我们住下的第二天,村子里的村民们听说我们是山里来逃难的人,不分回汉的都来看我们,有送米的,有送面的,有送家具的,一时间堆了满满的一屋子的物品,这在我当时幼小的心灵里投下了深深的暖意。

就这样,我们一家住在了这个和我们原来没有任何关系的村子里,村子里谁家需要帮忙的话,都来叫我大哥去帮着干活,然后给些东西。有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活可干,只是让我大哥接受东西的时候感觉上好一些,人间的温情和善良的光亮就在这样的交往中照耀着。

吴忠人一般把我们山里来的人称作“山汉”,意思是山里人;而我们一般把吴忠人则称作“鸭子”,意思是有水的地方的人。这固然是一种戏称,但精确的说明着吴忠的概貌。“天下黄河富宁夏”指的就是处于宁夏省腹部的吴忠,境内黄河似练环绕,罗山、牛首山、香山如屏耸立。黄河卫积平原,沟渠纵横,沃野千里,宛如镶嵌在“塞上江南”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吴忠是西北重要的商埠之一,享有旱码头的美誉。水陆交通发达,集市贸易历史悠久,更以“天下大集”闻名遐迩。

吴忠——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是黄河流域的精华地带。这里,曾经是从秦汉到隋唐大力兴修水利引来民族融合的富地,自秦汉先后开掘了秦渠、汉渠等渠道,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沟渠纵横,林带成网,旱涝无虞,农业发达,沃野数百里,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盛产小麦、水稻、瓜果、蔬菜、是宁夏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吴忠,也是曾辉煌过2个世纪的西夏国所在之地。

我就在这样的鱼米之乡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涯的第一步,而且对我来说也是关键的一步。头顶上有那颗当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风吹不灭的神秘电灯,心里有那些帮着我们一家度过难关的乡民们的温情。我起步的前方是光亮的,我的内心里却是充实的。 三:吴家湖清真寺和强阿訇 A

我们一家就在这样的处境下在朱渠过了一个夏天,我大哥整天骑着从邻居家借来的自行车到四周穆斯林的村庄里为我和我的侄子打听消息,看那座清真寺要招收满拉(在清真寺里念经的学生)。

住学,这是宁夏穆斯林特有的一个词汇,专指住在清真寺里念经的满拉,一般指的是外地人。吃住都由这座清真寺的坊民提供。

由于教派森严,再加上哲赫忍耶内部又分为几个派别,找一座清真寺念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政府给每一座清真寺都规定了严格的人员数额,这样一来,住学念经几乎对于我和我的侄子来说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了。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和我的侄子每天早上都要到邻村吴家湖清真寺听强忠禄阿訇讲经,几个月下来,我们已经背完了三分之一的《古兰经》经文,同时也学完了“索勒芙”,也就是非常简易的阿拉伯语基本语法和《热拾哈尔》。这是一本很小的手抄的混合着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经书,记载着哲赫忍耶历代导师的奇异故事、历史和宗教见解,但没有严格的时间排序。另外,我们也学完了《麦达耶赫》和《穆哈麦斯》,前者是一部用阿拉伯语写成的赞美先知美德的书籍,一般用来在清真寺和家庭里进行宗教事功时使用,这种宗教事功通常被教民称作“尔麦里”;后者则是一部赞美诗集,用五言的格式写成,非常优美,共是三十篇。凡是哲赫忍耶教坊每一个晚上必按次序颂读一个篇章,周而复始,从不断绝。上面提到的几本经书,是哲赫忍耶的满拉(经学生)入门的必读书籍,一般来说没有例外。

当我大哥决定要返回老家时候,情况有了转变,强忠禄阿訇决定破格收下我做他的学生,由于数额的限制,我的侄子只好留在了朱渠清真寺,那里没有阿訇,只有坊上的一个老念经人,我的侄子留下陪老念经人看守清真寺,一是为了糊口,二是寻找合适的清真寺去念经。

我的恩师强忠禄阿訇是宁夏盐池县人,是现在哲赫忍耶派中很有名气的青壮派阿訇。阿訇的老师是哲赫忍耶派中已故德高望重的马永廷大阿訇,大师毕业于原青海马步芳家族创办的“永廷学校”,精通汉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我的恩师是老人家的最后一位学生,由于刚好赶上新中国的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学习老人家的汉学和波斯语,就被当时扫四旧的政府遣送回到了老家,马永廷阿訇也被抓到监狱并在狱中去世。 我很惊讶于我的恩师的记忆力,自从扫四旧被遣送回家到改革开放,近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忘记当年所学,可见基础功夫扎的很好。其实,我后来的几位恩师无不如此,王自强阿訇、马占全阿訇、王松地格阿訇、马志信阿訇都是中国伊斯兰教各个派别的少见的大阿訇,而且也为各自的派别培养出了很多服

务于一方的青年阿訇。

我的念经的历程就这样开始了,我记得当时我的恩师说“山汉娃,只要好好念经,我为你管吃管穿管住。”我已经记不清我当时的反应了,但是我记得我大哥当时听阿訇说收我作他的学生时哭了。这不仅解决了一张吃饭的嘴,而且还实现了我父亲的遗愿。我大哥走了,放心的把我交给了强忠禄阿訇。

除了本坊念经的几个娃娃外,我是强忠禄阿訇正式收的第三个学生,我的两位师兄都是灵武人,我后来得知我的两个师兄都是哲赫忍耶派板桥分支的,这令我很惊讶。在我当时的意识里,不同的派别以及同一个派别中的各个分支一般来说是不收其它派别和分支的弟子,同时家长一般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其它派别去念经,以免自家的子弟改投他派。这也就是我大哥为我们找清真寺住学困难的原因之一了,一是派别的问题,一是我大哥的问题,当然还有那时政府规定的数额问题。 B

就这样,我在吴家湖清真寺住了下来,跟随我的恩师念经。一住就是四年多,从来没有回过家。我那时岁数小,由于自己家庭的境况很苦,知道现在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念经时非常用功,很快就追上并超过了我的两个师兄,在短短的两年的时间里,我的恩师把他的所学毫无保留的都教授于我,从《满俩》到《百亚尼》,从《伟嘎耶》到《哲俩莱尼》,从《嘎最》到《尔嘎伊德》,一路下来,据我的恩师说,我已经是个阿訇了,要给我穿衣挂帐,被我以岁数太小拒绝了。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就是我代替我的师父给寺里的满拉们教授以上的经书,反反复复的好几遍。其中,在语法学方面,《满俩》就是《索勒芙》的延伸,书中范例较多,以及各家对于同一语法的异同的看法,是一部很好的古典语法书籍,但比较繁琐。《百亚尼》是一部以逻辑三段论为主轴的简易修辞学,书中用大量的诗歌和警句来解释《古兰经》和《圣训》中的一些比喻,是一部不错的简易三段论修辞学,当然和现代严密而又复杂的数里逻辑比起来,那就非常简单了,即使和古代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学》比起来也简单的多,且较少理论性。《伟嘎耶》是法学家哈奈菲派的古典法学专著,共四册。前两册涉及的教法几乎全部是宗教功修方面的条例,后两部则涉及的是商法、遗产继承法、婚姻法等等。相对于前两册,后两册难度比较大,据我所知,中国的阿訇们很少有有人能够讲解《伟嘎耶》的后两册,阿訇们一般向满拉教授完前两册就停下了,理由是后两册与宗教事务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我个人的猜测是,后两册对于大部分阿訇们来说太难,讲解不了。《哲俩莱尼》是一部《古兰经》的简易注释,其注重点在于词汇解释,对于从阿语学习《古兰经》的人来说,是一部好工具书,尤其对于从阿语到汉语翻译《古兰经》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相对于《哲俩莱尼》,《嘎最》也是一部《古兰经》注释,但难度就大多了,这部书共两册,如果按现在的16开纸张来计算这部注释的页数的话,至少有上千页。这部书的特点是从教义学入手来辨析《古兰经》的隐微教义和显白教义,是法学家沙菲仪学派的古典代表作品。更有意思的是,这部书中保留着大量的伊斯兰初期的一些哲学派别相互之间的辩难和观点,比如“穆阿太吉勒派”、“赫瓦利吉派”、“哲卜利耶派”、“绥法提耶派”,等等在伊斯兰初期显赫一时而后又销声匿迹的一些哲学派别。是一部很好的了解《古兰经》阐释学、伊斯兰初期各个哲学派别的活动和观点、以及教法学和教义学方面的参考书。

接下来就是《尔嘎伊德》了,实际上就是教义学或者哲学,穆斯林通常称作“凯拉目学”。我在学这部书籍的时候还费了点周折,起初我的恩师不愿意给我讲授这部书,理由是我太小,不但领会不了书中的微言大义,而且有可能把我的思想搅浑。在我的再三追缠下,阿訇终于答应试试看,这一试试看,使得我深深的迷恋上了教义学,迷恋上那些学者们相互辩难的词锋和洞见,整个的改变了我的方向,我后来热衷于学习哲学和思想史就是这个时候种下的种子。 C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除了大的事情需要我的恩师来完成外,寺里的讲经和其它的事务几乎都是由我来代替完成,尤其是到了春播季节和秋收季节,寺里的满拉们都要回到家里去帮着干活儿,所以寺里除了礼拜的时间,几乎空无一人。这个时候对我来说,则是收获比较大的时候,我有着大量的时间来阅读我师父的一些经书资料,同时跟着一位原马鸿逵的骑兵团的马姓老拳师学习武术,刚好那时流行着一部叫做《少林寺》的电影,所以使得我对于武术迷恋之极。我估计着,像处于我那时的年龄段的少年们可能都喜欢武术,以及与武术有关的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