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两首》优质教案 下载本文

---------------------------------------------------------------最新资料推荐------------------------------------------------------

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风筝: 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风筝。 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 770 年─前 476 年)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汉代(公元前 206─公元 220 年)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

到五代(公元 907─960 年)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断线风筝为谜底更有情趣: 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在清代还有两位女诗人写断线风筝的诗,构思精巧,绘声绘色,各呈妙趣。

女诗人陈长生的《春是信笔》诗云: 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 另一位女诗人骆绮兰的《春闺》诗曰: 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

9 / 11

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 读来耐人寻味,趣味盎然。 柳树:

柳,又名杨柳,可种可插,极易成活。

有心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柳的生命力多么旺盛。

柳树姿态优美、秀色可餐,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

宋代大文豪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在西湖修了一道堤,堤上遍植柳树,如今已成为西湖十大景点之一。

田园诗人陶渊明喜爱柳树,室旁有柳五棵,所以自名五柳先生。 清代蒲松龄也喜欢柳,并自号柳泉居士。

清代左宗棠戍守边疆时,为了保持水土、抵御风沙,在河西走廊新栽杨柳三千里,后人为纪念他称这些柳树为左公柳。

在古代文学中,杨柳是一个特殊意象,优美动人,情意缠绵,为诗人传诵吟咏。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最新资料推荐------------------------------------------------------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