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各地模拟考试《论语》试题 下载本文

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24.(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是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分)

(2)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2分) ▲

24.(1)“割鸡”指治理武城县;(1分)“用牛刀”指运用礼乐之道。(1分)

(2)①平等对待学生,教学中谦和地与学生展开探讨。(1分)②知错能改,能面对子游的反驳能虚心接受。(1分)

18、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

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四海之内皆兄弟”,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后世学者认为,这段文字富有趣味。“趣”在何处?试谈谈你的认识。(3分)

(1)杀鸡焉用牛刀(1分)

(2)孔子一向提倡以礼乐治国(1分),当他看到学生子游在武城这样做了,本来应该表扬,却开了个玩笑,说未免小题大作。引起子游的反驳,孔子马上承认自己刚才说得不恰当(1分)。子游的笃信认真,孔子的幽默风趣,声音笑貌都如闻如见,意趣横生(1分)。

19、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4.(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1分)Ks5u (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3分)

24.(1)(1分)孔子所说的“乡原”,指那些看似忠厚而实

际上不讲道德原则,媚俗趋时、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2)(3分)和而不同:君子坦荡荡,与周围的人保持和

谐融洽的关系,即使意见不一,却是心胸宽广,能和气而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而不和:小人没有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表面随声附和,私下却互相拆台。(写出各自的内容分别给1分,语言顺畅给1分)

2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4.(1)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条成语 。(1分)

(2)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

的人生观。(3分) 24.(1)箪食瓢饮(箪食陋巷)、乐在其中、乐以忘忧 (2)从对颜回的称赞和自我表白中看出其安贫乐道,(1

分)重义轻利。把富贵比做浮云,因为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21、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

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独立,鲤趋而过庭。(1分)

②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分)

(2)这段文字反映出孔子的怎样的教育特点?请结合文字内容进行评析。(4分)

(1)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学诗.知道学礼,又知道君子不亲昵自己的儿子。

他曾经独个儿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

(2)①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不偏私,对自己的学问也不秘传,反映了孔子一视同仁的教育原则。

②“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强调“诗”、“礼”在言语和立身方面的重要作用,反映出孔子在教育内容上注重“诗”、“礼”。( 结合文段,能够概括出教育内容和教育原则的相关信息的各得1分,能够进一步具体阐述的再得1分。)

22、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

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23(1)“深则厉,浅则揭”是什么意思?“荷蒉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2)孔子是如何看待“荷蒉者”的观点的?

(1)“深则厉,浅则揭 ”的意思是说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 [、 “荷蒉者”是在说孔子就是一个不知水深水浅、不顾水深水浅的人,讽刺孔子不知通达权变。

(2)孔子认为挑筐人的评说干脆利落,很难辩驳。

2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