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习题集 下载本文

二、简答题

1. 根据罗布津斯基定理,在2×2×2模型框架下,贸易小国相对丰裕的要素数量增加会导致该国进出口商品产量发生怎样的变化?

2. 为什么中国向西方出口大量的服装,而同时中国也从西方进口服装?这可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 请画图说明国际资本流动对东道国的福利影响。

4. 根据罗布津斯基定理,在2×2×2模型框架下,贸易小国相对丰裕的要素数量增加会导致该国进出口商品产量发生怎样的变化?

5. 需求逆转和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怎样解释里昂梯夫之谜的?

6. 试简述H-O定理的两个推论:⑴ 罗布津斯基定理;⑵ 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 7. 试用图分析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8.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一国政府往往采用进口配额与关税措施的政策,你认为进口配额与关税措施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的有什么异同? 9.绝对技术差异论的生产和贸易模式。 10.如何衡量比较优势。

11.相互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判断题

1. 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 2. 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里昂惕夫悖论。( ) 3. “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 4. 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

5. 关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它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 ) 6. 进口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小,关税同盟的收益就越大。( )

7. 根据李嘉图模型,一国应该出口那些其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时间比外国要少的产品。也就是说,一国应该出口那些劳动生产率高于外国的产品。( )

8. 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既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类型也取决于技术进步发生国作为一个贸易国的大小。( )

9. 汇率的间接标价法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

10. 如果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正确的,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一定同时成立。( ) 11.初级产品价格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初级产品生产的不稳定。( )

12.根据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实证研究结果,在受教育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移民的工资水平要高于原住居民的工资水平。( )

13.如果将国际投资看作一种国际交换,则它就是指用将来的商品去交换现在的商品。 14.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促成新的垄断的形成。( ) 15.最惠国待遇就是给予贸易对方最优惠的贸易条件。( )

16.在进出口需求无弹性的情况下,货币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即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 17.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

四、辨析题

1 加入关税同盟可以实现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因此加入关税同盟总是有利的。 2.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来得更重要。

5

3.李嘉图的相对技术差异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利。 4.H-O定理关于贸易基础的观点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致的。

5.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6.根据里昂惕夫悖论,工业化国家之间比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更加容易发生国际贸易。

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8.如果存在外部规模经济,即使不存在比较优势,也可以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 9.倾销对进口国的消费者来说,能够带来福利改善。 五、作图分析题

1. 结合图形分析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效应。

2. 贸易小国征收关税时,对本国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政府部门的福利有怎样的影响?请结合图形说明。 六、计算题

1. 在下述分析框架下应用比较优势原理讨论模型中两个国家的贸易基础、贸易模式、贸易利益、以及专业化分工的状况。

模型满足下列假设条件:(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2)这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商品X和商品Y,而且产品都是同质的;(3)商品生产的过程中仅需要投入劳动一种要素;(4)商品在国家之间可以自由流动;(5)在一国范围内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6)假定没有运输成本;(7)两国的劳动力数量是给定的,而且不存在资源的剩余和闲置;(8)劳动力在部门之间转换时机会成本保持不变;(9)所有的交易都是以物物交换的形式进行的,商品交换比率由商品生产需投入劳动的数量决定。

A国和B国具有下表所示的社会生产条件:

两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情况 劳动数量(小时) 生产每单位商品所需劳动(小时) 商品X A国 B国 1000 1000 4 5 商品Y 2 10 请应用比较优势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国在分别那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它们之间的贸易模式是怎样的?

(2)假定国际均衡相对价格为1:1,两国实现专业化分工。那么与封闭条件下相比,A、B两国通过获得每单位进口商品可以节约多少劳动?

(3)请画出世界市场上X、Y两种商品的相对供给曲线。假设X、Y两种商品的相对需求曲线为QX/Y?A?5PX/Y,那么当A取何值时,两国都可以进行完全专业化生产 2. 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中国 加拿大

计算机 100小时 60小时 6

小麦 4小时 3小时

试求:⑴ 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⑵ 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⑶ 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⑷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3. 给定A国某些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如下,请计算该国各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T,并指出哪个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最大,哪个行业的产业间贸易比重最大。(单位:万美元) 新鲜水果 玩具 微型面包车 电影电视

向其他国家的出口额

65 56 700 300

从其他国家的进口额

54 680 200 97

4.假设有甲乙两国,两国的技术和偏好都完全相同,甲国劳动力充裕,而乙国资本相对充裕,两国都生服装和汽车两种产品,其中汽车是资本密集型,而服装是劳动力密集型。

(1)在封闭条件,两国的比较优势各是什么?原因何在?

(2)在开放条件下,如果甲乙两国进行贸易,那么根据H—O定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5.假定美国对进口成衣征收10%的从价关税,对进口布料及其他制衣原料不征收关税,已知原料的成本为32美元,成衣的价格为40美元,其中8美元的差价是制作服装过程中的生产附加值。

问:(1)本题中生产附加值占最终产品的比重为多少?试计算服装生产的有效保护率,说明其含义,并解释有效保护率大于10%的原因。

(2)假设服装生产中所用进口投入原料的关税为5%,则此时服装生产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为何仍大于10%?

(3)假定投入原料与成衣的名义关税都是l0%,则此时服装生产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当所有进口产品的名义关税率都相等,名义关税率和有效保护率之问存在着何种关系?

6.假设A国和B国在汽车、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电器产品、服装等5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分别如下表所示:

国家 A国 B国

汽车 4 1.5

化工产品

5 2

机械产品 12 4

电器产品

8 6

服装 6 4

试问:

(1)当A国的工资为每小时4美元,B国的工资为每小时8美元时,A国和B国各自的贸易结构如何?

(2)当B国的工资升为每小时10美元时,两国的贸易结构如何?

7

七、论述题

1. 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2. 2007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