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化常识试题 下载本文

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D.古人常用天干的十个字和地支的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比如永和九年是癸丑年,

那么可以推断永和十年便是甲寅年。

1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例如,《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就是说朝菌不知一月的时间变化。

C.《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是一部由文人独立完成的作品,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施耐庵。它的叙述方式带有说书人的痕迹,如“话说”“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等。

D.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

15.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一般不直呼姓名,只在以下情况下称姓名:自称、平辈之间、长辈称晚辈,作传介绍,对厌恶轻视的人。

B.古人出于对被称呼者的尊重,一般称字,如李太白;称号,如香山居士;称官职名,如王右丞;称籍贯,如王临川;称谥号,如欧阳文忠公。

C.古人用谦称表示谦逊,如: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D.古时称呼已故长辈为“先”。例如“先考”指已去世的母亲;“先妣”指已去世的父亲;“先大母”指已去世的祖母。

16.关于古代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

A.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为九个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词代指中国。

B.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例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壬戌”用的就是干支纪年。

5

C.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用一些特殊称谓,如用 “晦”表示每个月的初一,“望”表示十五, “朔”表示月末。

D.古人非常注意礼节,如果从长者面前过,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示敬意。如《滕王阁序》中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1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古代“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一句中“三五”就是望日。

B、旦、末,元杂剧角色。末分为正末、副末、外末等。旦分为正旦、副旦、老旦等。 C、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这一句运用了年号和干支兼用纪年法。

1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了词的内容。

B.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1929年4月,他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也被成为“雨巷诗人”。 C.谦称是表示谦虚的称谓,“鄙人”、“竖子”、“足下”、“不才”、“舍下”、“仆”、“愚”都属于谦称。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19.以下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准确的一项是(2分)

A.《陈情表》中李密自称“密”,《滕王阁序》中王勃自称“勃”,皆有自谦之意。 B.古代女子满十三岁,称“及笄”。笄,是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

C.古人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望日”,如“丁卯三月之望”,就是指丁卯年三月初一。 D.史传类作品当中经常有关于官职变动的词语,常见的“拜”、“除”都是任命官职的意思,而直接含有升迁之意的词语有“陟”、“升”,含有贬谪之意的有“擢”、“黜”。

2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时拜官授职称为“拜”或“除”,例如“拜臣郎中”,“除臣洗马”。“迁”和“徙”

6

指升职,例如“再迁为太史令”,“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而“左迁”是贬官,降职,例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北,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北,陕西省的华阴位于华山之北。 C.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成年,称为“加笄”,”笄”就是簪子的意思。

D.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三秋,季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2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 B.“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 “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 .....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 ...

22.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如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人们常用“而立”指三十岁,“不感”指四十岁,“知命”指五十岁,“耳顺”指六是岁,这一说法是由孔子的《为政》而来的。

C.“鸿门宴”主要叙述的是项羽进入函谷关后与刘邦的一场斗争,后来用它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D.报告文学既是“报告”又是“文学”。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它必须严格地忠于事实,在具有真实性的同时,更强调文学性。

2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楷书也叫正楷、真书,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的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它的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便于书写。

B、《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是在“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时“举身赴清池”的,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晚上21点钟。

C、“青青子衿”中“衿”是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绣腰襦”是绣花的齐腰短袄。“裳”古代指裙子。

7

D、对联这种传统的文学样式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张贴时,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

24.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古时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B.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比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中的“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而《赤壁之战》:“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的“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C.古人把四季中的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比如《滕王阁序》

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此指的是孟秋九月。

D.“名字”古今的理解不同。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而字,则

是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名和字是有关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杜甫字子美,名与字为同义词,互作解释;司马迁字子长.韩愈字退之,名与字则为反义词,从反面作解。

25.一部《史记》,就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化史。从古代文化常识的角度把下面句子中关于称谓的加点词归类(先写出归类称呼,然后写出每一类的序号。)(6分) (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2)而两将之头将献于麾下 ...(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4)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5)徒慕君之高义也 (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7)燕王私握臣手,愿结友 (8)玉斗一双,再拜献大将军足下 ....(9)小人哉程婴 (10)子必不绝赵祀 ...(11)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12)遂成竖子之名 ...(13)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1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15)鲰生说我曰 (16)窃为大王不取也 .... 谦称( )( )( )( )( )

敬称( )( )( )( )( )( )( )( ) 贱称(“蔑称”也可) (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 )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