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答题
1.颞下颌关节上提、下降、前移、后退和左、右移动分别由哪些肌肉完成?
颞下颌关节的咀嚼运动是下颌骨的上提、下降、前后、侧向运动的复合。咀嚼时咬肌、颞肌、翼内肌上提下颌,使上下颌磨牙相互咬合。参加下颌骨的下降即张口运动的肌肉有翼外肌和舌骨上下肌群。而使下颌骨前移必须由翼内肌和翼外肌共同作用来完成。颞肌的后部纤维作用使下颌骨后退。在两侧翼内外肌的交替作用下形成左右方向的运动。
2.试述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点及功能。 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的皮下,大部分为颈阔肌所覆盖。该肌的起点为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点为颞骨的乳突。功能:一侧肌收缩时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该肌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头的正常姿势以及使头在水平上从一侧到另一侧的观察运动。
3.何谓斜角肌间隙?通过其中的解剖结构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在颈部深层由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所构成的空隙叫斜角肌空隙。其间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临床上发现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这些结构产生相应症状,称为前斜角肌综合征。
4.简述肌的形态分类及其辅助装置。
肌根据其大致和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肌的辅助结构有筋膜、滑膜囊和腱鞘三种,其中筋膜又可分为浅筋膜(又称为皮下膜筋)和深筋膜(又称为固有筋膜)两种。而腱鞘又分为外层纤维层(或称腱纤维鞘)和内层滑膜鞘(或称为腱滑膜鞘);且腱滑膜鞘分脏、壁两层,其间含有少量的滑液,使腱鞘在鞘内自由滑动。
5.简述腹股沟管的位置、结构及其通过的解剖结构。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腹前外侧肌构成的一条从外上向内下贯穿的裂隙,长约4~5cm;其结构包括两个口(内口和外口),内口又称腹股沟管深(腹)环,外口又称腹股沟管浅(皮下环)。还有四个壁(上壁、下壁、内壁和外壁),具体为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内有男性的精索和女性的子宫圆韧带通过。
6.何谓腹直肌鞘?试述其结构特点。 包绕着腹直肌,由腹外侧壁三个扁肌的腱膜构成的腱性结构称为腹直肌鞘。该鞘分为前、后两层,在脐4cm以上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所构成,脐下5cm以下所有腱膜全部走行在腹直肌鞘的前层,因而导致后层的缺如并形成弓状线(半环线)。腹直肌鞘前层与腹直肌的腱划紧密结合,而后层与之无融合,容易游离。
7.腹股沟三角如何构成?简述其临床意义。 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8.试述膈的起止、位置、重要结构和主要功能。 膈是位于胸腹之间的骨骼肌结构;膈的肌纤维起于胸廓下口的边缘和腰椎前方。其形态特点:向上膨隆,是一呈穹隆形向上膨隆的扁薄阔肌;该肌的周围为肌腹部分,中央为中心腱。形态构成上分为三部:胸骨部、肋部和腰部。其上的裂孔有三个,即主动脉裂孔:T12水平,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T10水平,内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T8水平,内有下腔静脉通过。其作用是收缩时使穹隆下降进而导致胸腔体积扩大,有助于吸气;松弛时使穹隆上升而导致胸腔容积缩小,以利于呼气。
二、四肢肌
(一)名词解释
1.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的浅层肌,由浅表的腓肠肌和较深的比目鱼肌构成,二
肌的三个头向下合成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其作用屈踝关节和屈膝关节。
2.股四头肌:是全身最大的肌,位于大腿前面、股骨的前方;该肌有四个头即股直肌、
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绕着髌骨而续为髌韧带并止于胫骨粗隆;其作用为屈髋伸膝。
3.股三头肌:是一块位于肩部的三角形肌,起自于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
5
于肱骨体外的三角肌粗隆;其作用外展肩关节。
4.收肌管:在大腿的前上部由上界的腹股沟韧带、内侧界的长收肌内侧缘和外侧界的
缝匠肌共同构成的三角形解剖区域;其前壁为阔筋膜,底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该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结构存在。
◆5.位于大腿中部、缝匠肌深面,由前壁的大收肌腱板、后壁的大收肌、外侧的股内侧肌共同围成的裂隙;该裂隙上口为股三角尖,下口为收肌腱裂孔;管内有股血管、隐神经通过。
(四)问答题
1.简述上肢肌中的上臂有哪些肌?
前群肌(屈肌群)共9块,包括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后群肌(伸肌群)共10块,包括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
2.试述股四头肌的构成、起止和作用。
股四头肌是全身最大的肌,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其中股直肌起于髂前下棘,股中间肌起于股骨体前面,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于股骨粗线的内、外侧唇。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肌腱,包绕髌骨的前侧和两侧而下续为髌韧带并止于胫骨粗隆。该肌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可以屈髋关节。
3.手肌
屈拇指的肌:拇长屈肌、拇短屈肌和拇收肌。伸拇指的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内收拇指的肌:拇收肌。外展拇指的肌:拇长展肌、拇短展肌。使拇指对掌的肌:拇对掌肌。
第二章 内脏学 第一节 消化系统
(一)名词解释 1.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
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2.咽隐窝:在喉咽,喉口两侧各有一深凹称梨状隐窝,为异物易嵌顿滞留的部位。 3.幽门瓣:在胃的幽门,胃粘膜覆盖幽门括约肌,形成的环形皱襞称幽门瓣,有延缓胃
内容物排空和防止肠内容物逆流至胃的作用。
4.denteate line:在肛管内面,由肛瓣与肛柱下端连成的锯齿状环形线称齿状线
(dentate line),此线以上为粘膜,以下为皮肤。
5.肝门: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
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6.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
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
7.Calot: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因为胆囊动脉
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Calot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8.肝胰壶腹:胆总管最后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在此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
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胆总管和胰管的末段也各有括约肌包绕。胆汁和胰液由此经开口进入十二指肠。
(四)问答题
1.牙按形态和功能可分哪几类?举例说明如何用牙式来表示恒牙和乳牙。
牙按形态和功能可分切牙、尖牙和磨牙3类。其中,恒牙有前磨牙和磨牙,乳牙无前磨牙。临床上,用牙式标示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方位为准,以“+”记号划分上、下颌和
6
左、右半共4个区。以罗马数码Ⅰ~Ⅴ依次标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1乳磨牙、第2乳磨牙。以阿拉伯数码1~8依次标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如 Ⅴ 表示左上颌第2乳磨牙,7表示右下颌第2前磨牙。
2.咽的位置和分部如何?
咽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固定于颅底,向下至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续于食管。咽腔以软腭和会厌上缘为界自上而下分为:①鼻咽,是在颅底与软腭平面之间的咽腔;②口咽,是软腭至会厌上缘平面之间的咽腔;③喉咽,是会厌上缘至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的咽腔。
3.试述食管的3处生理性狭窄及临床意义?
第一狭窄为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第二狭窄为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第三狭窄为食管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切牙40cm。三个狭窄处是食管内异物容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4.试述胃的位置和分部。
胃在中等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体右侧。胃可分为4部:①贲门部,是位于贲门周围的部分;②胃底,是贲门平面向左上方凸出的部分(又称胃穹窿);③胃体是胃的中间部(上方与胃底相续,下界在胃小弯为角切迹,在胃大弯以开始转为近横向行走处为界);④幽门部为胃体下界与幽门之间的部分,此部又可分为左侧份较扩大的幽门窦和右侧份呈管状的幽门管。
5.肛管内面有哪些结构?
直肠位于小骨盆腔后部、骶、尾骨的前方。其上端在第3骶椎平面与乙状结肠相接。向下穿盆膈移行于肛管。直肠上端管径较细,向下肠腔显著扩大,直肠下部为直肠壶腹。在直肠内面有3个直肠横襞,由粘膜和环行肌构成。其中,上直肠横襞位于直肠左壁,距肛门约11cm。中直肠横襞位于直肠右前壁,距肛门约7cm。下直肠横襞多在直肠左壁或缺如。3个横襞以中间一个位置最恒定、最大而明显。
肛管内面的结构有:①肛柱,为6~8条纵行的粘膜皱襞,柱内有动、静脉及纵行肌;②肛瓣,为半月形的粘膜皱襞,连于相邻肛柱下端之间;③肛窦,为肛瓣和相邻肛柱下端围成的小隐窝;④齿状线,是肛柱下端与肛瓣基部连成的锯齿状环形线,此线以上为粘膜,以下为皮肤;⑤肛梳,在齿状线下方,宽约1cm的光滑微隆凸的环形带;⑥白线,活体肛门上方1~1.5cm处皮肤上浅蓝色的环形线,其位置相当于肛门内、外括约肌之间。
7.肝的位置和分叶如何?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被胸廓掩盖,仅在腹上区左、右肋弓间露出,直接接触腹前壁。肝的膈面被镰状韧带分为较大的右叶和较小的左叶。脏面借“H”形的沟分为右叶、左叶、横沟前方的方叶和横沟后方的尾状叶。
8.肝外胆道包括哪些部分? 胆囊位于肝脏面的胆囊窝内,其上面借结缔组织与肝相连,下面游离并有腹膜覆盖而固定。胆囊可分4部:①胆囊底,为其前端钝圆的部分;②胆囊体,为其中间部;③胆囊颈,为其后端狭细的部分;④胆囊管,为胆囊颈向后下移行的管,长约3~4cm,此部的粘膜形成螺旋状皱襞,称螺旋襞,胆结石常嵌顿于此。胆囊为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还有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
肝外胆道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后者又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总管等部。 (肝外胆道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和胆总管等部)。
10.肝分泌的胆汁如何排入十二指肠? 平时,肝胰壶腹括约肌保持收缩状态,胆囊舒张,肝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入胆囊贮存和浓缩。进食后,由于食物和消化液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胆囊内贮存和浓缩的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由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进入十二指肠,参与消化食物。
7
第二节 呼吸系统
(一)名词解释
1.上呼吸道: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2.易出血区(Little区):鼻中隔的前下份粘膜内,具有丰富的血管吻合丛,是鼻出血
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Little区)。
3.肺根: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
绕,构成肺根。
4.肺段: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共同构成一个肺段。
5.纵膈: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6.胸膜腔:脏、壁胸膜相互移行,在肺周围形成的密闭腔隙称胸膜腔,腔内为负压,
含少量浆液,左、右各一,互不相通。
7.胸膜隐窝:胸膜腔在各部胸膜互相移行之处,当深吸气时肺缘也不能伸入其间,称
胸膜隐窝。
(四)问答题
1.简述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
鼻旁窦共4对,它们分别位于同名骨内。其中,额窦位于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筛漏斗);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筛窦位于上筛骨迷路内,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
2.简述喉的位置和喉腔的分部。
喉位于颈前部中份,成年人喉在3~6颈椎之间,上借喉口通喉咽部的后部,向下与气管相续。喉腔借前庭襞和声襞自上而下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3部。喉前庭为喉口至前庭襞平面之间的部分。喉中间腔为前庭襞与声襞平面之间的部分,为3部中容积最小的一部,其向两侧延伸至同侧前庭襞与声襞间的间隙称喉室。声门下腔为自声襞平面至环状软骨下缘部分的喉腔,此处粘膜下组织比较疏松,炎症时易引起水肿。
3.简述气管的位置及分部,气管内的异物常堕入哪侧主支气管?
气管位于食管的前方,上接环状软骨下缘(平第6颈椎下缘),下至胸骨角平面(平时第4、5胸椎体之间的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按气管的行程和位置,可将其分为颈部、胸部。右主支气管比左侧者粗短而且陡直;气管隆嵴偏左;右肺通气量较大等因素,气管内的异物常易堕入右侧主支气管。
4.何谓弹性圆锥?环甲中韧带位于何处及其临床意义?
弹性圆锥是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自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呈扇形向下、向后附于环状软骨上缘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上缘游离,张于甲状软骨与声带突之间为声韧带,是声带的基础。弹性圆锥的前份较厚,张于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的上缘之间,中部弹性纤维增厚称环甲正中韧带。当急性喉阻塞时,可在此韧带作穿刺或切开,以建立暂时的通气道。
5.简述肺下界及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肺下界的体表投影位于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依次与第6肋、第8肋、第10肋、第10胸椎棘突相交处。胸膜下界比肺下界一般约低2个肋。即在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依次与第8肋、第10肋、第11肋、第12胸椎棘突相交。
第三节 泌尿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2.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
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3.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
为肾门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
4.Trigone of bladder:在膀胱底内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
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