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由“地方史”走向“世界历史”,在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生产力水平和交通条件的制约,使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处于闭关自守的状态,每天都在进行重复的发明。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在客观上带来了交往的扩大。1840年以后,中国自身的正常发展进程就被资本主义所打断,融入世界历史进程之中,社会性质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自身数千年历史传统的惯性仍然规定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另一方面,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给中国社会带来新的因素。在这个历史环境下,西方的文明成果、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与古老的中华文明在近代交汇,在中国社会内部孕育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使中国改变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商埠和工厂,直接导致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并诱发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国相继出现了一些现代工业,拥有了一定程度的现代生产手段,形成了一些工业城市。虽然物质基础相当薄弱,资本主义很不发达,工人阶级不完全成熟,但毕竟有了工人运动,因此也就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依据和基本力量。同时,资本主义体系的世界性扩张也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带到全世界各个角落,使其国际化。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了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
资本主义的扩张一方面把中国纳入到世界历史进程,另一方面又抑制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育。中国的现代化起步晚,具有“后发
式”特点,在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中,在早期工业化国家的竞争压力下,很难通过传统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后,也具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它遇到了强大的阻力,这不仅来自国内的封建势力,更来自国外的帝国主义势力。帝国主义虽然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却不允许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它宁愿维护一个没落的封建制度,也不愿扶持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多次发动独立的政治运动,最终都在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合下被扼杀,民族工业也只能在西方列强由于忙于相互战争而无暇顾及时才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些情况表明,要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就必须冲破帝国主义体系,另辟蹊径。这就是中国发生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尤其是世界大战,激化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矛盾,使这些国家极易形成爆发革命的形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商品倾销、资本输出和军事侵略把其本身固有矛盾导致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转嫁给落后国家。它们以落后国家的普遍贫穷、社会动荡为代价,换取国内矛盾的暂时缓和与政局的相对稳定,推迟了国内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在中国,西方国家的矛盾和危机则更多地转嫁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身上。于是,广大农民揭竿而起,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依靠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形成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导致了以苏
美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来说,很难脱离特定的阵营实现经济社会的独立发展。“一边倒”成为中国的现实选择。中国革命的进程和性质,又决定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模仿苏联模式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顺理成章。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过去是不清醒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判断。这个判断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的最大国情,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有了坚实的客观依据。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全面深刻得多了。我们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证明,这样作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大家都应该深刻认识
这个道理。这段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长期性和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社会主义”,即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说,从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起,我国就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根本转变。邓小平又把社会主义放在中国国情的视野内,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社会”等崭新概念,从公有制占主体,按劳分配,共同富裕等基本制度和价值取向层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反映了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和实践特点,从而回答了我国社会性质的问题。至于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认为,新中国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经统一问题,以及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也许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二是“初级阶段”,即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阶段的农业国度,现代化的任务远未完成。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与同时代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