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习题 下载本文

第1章 组织学绪论

一、A型题

1.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 大分子 B. 细胞 C. 组织 D. 器官

2.细胞外基质产生于 ( ) A.器官 B.细胞 C.组织 D.系统

3.电镜的分辨率为 ( ) A. 0.2μm B. 2μm C. 0.2nm D. 2nm

4.光镜的分辨率为 ( ) A. 0.2μm B. 2μm C. 0.2nm D. 2nm

5.最常用的光镜制片术是 ( ) A. 冰冻切片术 B. 石蜡切片术 C. 涂片术 D. 铺片术

6.石蜡切片术中用于固定的组织块大小一般为( A. 1.0mm左右 B. 1.0cm左右 C. 5.0mm左右 D. 5.0cm左右

二、X型题

1.细胞的组成成分 ( )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核 D. 细胞外基质 2.组织学的研究水平包括 ( ) A. 分子 B. 亚细胞 C. 细胞 D. 组织

3.能被苏木素染成紫蓝色的是 ( ) A. 细胞质的内核糖体 B. 高尔复合体 C. 细胞核 D. 粗面内质网 4.能被伊红染成红色的是 ( ) A. 细胞质 B. 细胞外基质 C. 细胞核 D. 核糖体

5.下列可用原位杂交术显示的结构是 ( ) A. 蛋白质 B. 肽链 C. DNA D. RNA

6.下列可用免疫组织化学术显示的结构是 ( ) A. 蛋白质 B. 肽链 C. DNA D. mRNA 三、名词解释

1.组织学(histology)

2.嗜酸性(acidophilia)和嗜碱性(basophilia) 四、 论述题

1.试比较透射电镜术和扫描电镜术的主要异同 2.试述免疫组织化学术和原位杂交术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一 、A型题

) 1.B 2.B 3.C 4.A 5.B 6.B

二 、X型题

1.ABC 2.ABCD 3.ACD 4.AB 5.CD 6.AB

三、名词解释:

1.组织学(histology):

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主要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研究。

2.嗜碱性(basophilia)和嗜酸性(acidophilia):

细胞组织结构中易于被碱性染料或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分别称为嗜碱性和嗜酸性,如细胞核和核糖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紫蓝色称为嗜碱性,而某些细胞的胞质则易被酸性染料染成红色则称为嗜酸性。

四、论述题

1.透射电镜术和扫描电镜术的主要异同如下:

(1)透射电镜术须制备50~80nm的超薄切片;扫描电镜术 (2)不须制备切片。

(3)透射电镜术用以显示平面超微结构;扫描电镜术则 (4)用以显示标本的立体构像。

(5)标本均须经过戊二醛和锇酸固定及脱水处理。 (6)均利用电子散射呈像。

2.免疫组织化学术和原位杂交术的主要区别如下: (1) 原理不同: (2) 检测物不同:

(唐立华 刘胜洪) 第2章 上皮组织

一、A型题:

1.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 ( ) A.间皮 B.内皮 C.表皮 D.基膜

2.分布于排尿管道的上皮组织是 ( ) A.柱状上皮 B.扁平上皮 C.变移上皮 D.立方上皮

3.分布于胃肠道的上皮组织属于 ( ) A.单层柱状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

C.单层扁平上皮 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4.分布于呼吸道的上皮组织属于 ( ) A. 单层柱状上皮 B. 单层立方上皮

C. 单层扁平上皮 D.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5. 位于皮肤表面的上皮组织属于 ( )

A.复层扁平上皮 B.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C. 变移上皮 D. 单层扁平上皮

6.角化与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最大的区别在于 ( )

A.细胞数量 B.细胞形态

C.细胞层数 D.浅表层细胞是否含细胞核

二、C型题

A 游离面 B. 基底面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柱状细胞 ( ) 2.肌上皮细胞 ( )

3.单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 )

三.X型题;

1.下列哪项属于上皮组织的基本特点: ( ) A.细胞排列紧密 B.细胞有明显极性 C.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细胞形态比较规则

2.上皮组织的功能包括: ( ) A.保护 B.吸收分泌 C.支持 D.排泄

3.单层扁平上皮分布于 ( )

A.消化道内表面 B.血管内表面 C.肺泡表面 D.呼吸道表面

4.单层柱状上皮位于 ( )

A.胃肠腔表面 B.胃肠外表面 C.皮肤 D.子宫腔表面

5.下列哪些细胞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组成成分 ( ) A.柱状细胞 B.杯状细胞 C.锥形细胞 D.梭形细胞

6.下列哪些属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形态特点 ( ) A.细胞为复层 B.细胞核呈现多层 C.游离面有纤毛 D.游离面可见纹状缘

四、名词解释:

1.内皮(endothelium) 2.间皮(mesothelium)

五、论述题

1. 试述角化复层扁平上皮中与耐受机械磨擦有关的结构 2.试述浆液性细胞和粘液性细胞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B 2.C 3.A 4.D 5.A 6.D 二、C型题

1.C 2.D 3.C 三、X型题

1. ABD 2. ABD 3. BC 4. AD 5. ABCD 6. BC

四、名词解释

1. 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 2. 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

五、论述题:

1.角化复层扁平上皮中与耐受机械磨擦有关的结构:

1)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细胞紧靠基膜,是一层立方或低柱状细胞,浅层为扁平形细胞,越向表层细胞越衰老,并不断脱落。基底层细胞较幼稚,具旺盛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地分裂增殖,新生的细胞渐向浅层移动,从而补充浅层中衰老死亡的细胞; 2)中间层细胞数层,是由多边形细胞组成,细胞间有发达的桥粒结构,从而加固了细胞彼此间的连接;

3)角化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死亡,核和细胞器渐消失,胞质内充满角蛋白,细胞干硬,具有更强的抗磨擦作用;

4)角化复层扁平上皮与深部结缔组织的连接面起伏不平,扩大了与结缔组织的连接面,加固了上皮与结缔组织的连接,同时也保证了该种上皮的营养供应。

2.略

第3章 固有结缔组织

一、A型题

1. 具有合成和分泌抗体功能的细胞是 ( ) A. 肥大细胞 B. 浆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巨噬细胞

2. 哪种细胞能将胞质内合成的物质排泌胞外 ( ) A. 肥大细胞 B. 浆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以上细胞都能

3.关于成纤维细胞特点,那项错误 ( )

A.细胞扁平,有突起 B.胞核色浅,核仁明显 C.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 D.能合成纤维和基质

4.哪种细胞质嗜酸性,含有空泡和异物颗粒 ( ) A. 肥大细胞 B. 成纤维细胞 C. 浆细胞 D. 巨噬细胞

5.以下哪种细胞不参与免疫应答 ( ) A.成纤维细胞 B.浆细胞

C.肥大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6.胞质内有异染性颗粒的细胞 ( ) A.成纤维细胞 B.浆细胞 C.肥大细胞 D.巨噬细胞

二、C型题

A. 胶原纤维 B. 网状纤维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7.构成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成分 ( ) 8.由更细的原纤维组成 ( ) 9. 具有嗜银性 ( )

10. 构成淋巴器官和造血器官的支架结构成分 ( )

三、X型题

11.关于浆细胞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细胞形态多样,可伸出突起 B.细胞核圆形,位细胞中央 C. 核内异染色质呈辐射状分布 D.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12. 关于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主要分布于真皮和许多器官的被膜内 B.以粗大的胶原纤维为主要成分

C.胶原纤维纵横交织成致密的板层结构 D.纤维之间有大量基质和成纤维细胞

13. 肥大细胞的特点,哪些正确 ( BCD ) A.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B.常沿着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 C. 胞质中充满异染性颗粒 D.与过敏反应关系密切

14. 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哪些正确 ( ) A.细胞种类多, B.细胞有明显的极性

C.纤维数量较少,排列疏松 D.分布广泛

15.关于成纤维细胞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 B. 能分泌纤维和基质

C. 功能静止时可转化为纤维细胞 D.能分泌活性物质,参与免疫反应

16. 关于网状组织的描述,哪些正确(

A. 细胞成分与疏松结缔组织相同 ( ) B.网状纤维由网状细胞产生 C. 纤维成分与疏松结缔组织相同

D.构成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微细网架

四、名词解释

1. 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 2. 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tissue)

五、论述题

1. 试述浆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 2. 试述巨噬细胞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B 2D. 3.C 4.D 5.A 6.C 二、C型题

7.C 8.A 9.B 10.B

三、X型题

11. C D 12. ABC 13. BCD 14. ACD 15. ABC 16. BD 四、名词解释

1. 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又称为蜂窝组织。其特点是细胞的种类较多,分散存在;细胞外基质发达,其中纤维数量较少,排列稀疏,基质丰富,充填于纤维之间。具有连接、支持、防御和修复的功能。

2、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tissue):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纤维粗大,排列致密。主要功能是支持和连接。分为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和弹性组织。

五、论述题

1. 浆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如下: 浆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其光镜特点是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胞核为圆形,常偏居细胞一侧,异染色质常呈粗块状,呈辐射状排列。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显示,其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而浅染区内则有高尔基复合体。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抗体能于特异性的抗原结合,抑制或杀灭细菌、中和毒素,并能促进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

第4章 血液、淋巴和血细胞发生

一、A型题:

1.抽血液抗凝剂后离心沉淀,血液分为三层,从上至下为 ( ) A.血清,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B.血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C.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D.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关于网织红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 ( ) A.是一种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B.占成人外周血红细胞总数的0.5%—1.5%

C.较成熟红细胞大,用Wright染色,易与成熟红细胞相区分 D.还能合成少量血红蛋白

4.血液中数量最多和最少的白细胞是 ( ) A.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5.有颗粒与无颗粒白细胞的区别依据是( ) A.有无嗜天青颗粒 B.核的形态 C.有无特殊颗粒 D.胞质量的多少

6. 区别三种有粒白细胞的主要依据是 ( ) A.特殊颗粒的数量 B.特殊颗粒的嗜色性 C.嗜天青颗粒的数量 D.嗜天青颗粒的嗜色性

二、C型题

A. 有纤维蛋白原 B. 有血细胞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7. 血浆 ( )

8. 血清 ( ) 9. 血液 ( )

三、X型题

10.血像测定的是: ( )

A.血细胞形态 B.血细胞数量、百分比 C.血红蛋白含量 D.网织红细胞计数

11.关于红细胞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是血细胞中为数最多的一种 B.细胞呈圆球状,故称红血球 C.成熟红细胞有细胞器 D.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12.关于中性粒细胞的描述,哪些正确 ( A.核分叶越多,细胞越衰老

B.胞质内的特殊颗粒多于嗜天青颗粒 C.向肥大细胞释放的物质处趋化聚集 D.能不断分裂增生

13.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描述,哪些正确 ( A. 其颗粒内含物与肥大细胞的相同 B.其特殊颗粒是一种溶酶体 C.释放的一种物质可灭活组胺 D.具有抗过敏和抗寄生虫作用

14.关于单核细胞的特点, 哪些正确 ( A.血液中体积最大的细胞 B.细胞核形态多样

C.细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 D.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

15.关于单核细胞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与中性粒细胞源自同一造血祖细胞 B.在外周血中停留不超过二天 C.在骨髓中的贮存量比粒细胞多 D.胞质内的颗粒是溶酶体

四、名词解释

1. 血清(serum)

2.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五、论述题:

1.试述有粒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试述无粒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C 2.C 4.C 5.C 6.B 二、C型题

7.A 8.D 9.C 三、X型题

) ) ) 10. ABC 11. ABD 12. AB 13. BCD 14. ABCD 15. ABD

四、名词解释 1. 血清(serum):在体外,血液静置后,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将细胞成分及大分子血浆蛋白包裹起来,形成血凝块,并析出淡黄色的清亮液体,称血清。

2.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一种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数量很少。网织红细胞较成熟红细胞略大,常规染色下两者不易区分。用煌焦油蓝体外活体染色,可见该细胞内有蓝色的细网或颗粒,电镜下为残留的核糖体。因此,网织红细胞还具有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1—3天后网织红细胞即可发育成熟.并失去该功能。

五、论述题:

1. 有粒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下: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根据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白细胞可分为有粒和无粒白细胞两类。有粒白细胞胞质内含有特殊颗粒,在wright染色下又可分为3种,即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细胞核呈弯曲杆状或呈分叶状,分叶核一般2—5叶,叶间有纤细的缩窄部相连,正常成人血液中多见2—3叶核的细胞。杆状核的细胞较幼稚,若比例显著增高,临床上称之为核型左移,此现象多出现在严重细菌性感染时。胞质内散布着许多细小的颗粒,颗粒分为两种:即特殊颗粒,较小,较多,显中性,被染为淡粉红色。特殊颗粒内含溶菌酶和吞噬素等。嗜天青颗粒,较大、较少,染为红紫色。嗜天青颗粒是一种溶酶体。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细菌的功能。 (2)嗜酸性粒细胞:直径10-15μm,核多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属于溶酶体,含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和阳离子蛋白等))。嗜酸性粒细胞内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有抑制过敏反应,而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的作用。

(3)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直径10-12μm,核分叶或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可覆盖在核上。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和酸嗜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基质内有白三烯。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第5章 软骨和骨

一、A型题

1.关于透明软骨的叙述,哪项错误 ( )

A.新鲜时呈半透明 B. 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 C.软骨基质内无纤维 D.基质染色嗜碱性

2.透明软骨HE染色标本中纤维难以分辨的原因是 ( ) A.纤维很细,折光性与基质相同 B. 纤维短小,不着色 C.纤维交织排列 D. 纤维平行排列

3.关于透明软骨的特点,哪项错误 ( ) A.是分布较广的一类软骨 B.基质中含大量水分

C. 细胞间质中仅含少量胶原纤维,而基质十分丰富 D.此类软骨内没有血管和神经

4. 弹性软骨与透明软骨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 ) A.纤维类型不同 B.纤维数量和排列不同 C.基质成分不同 D.软骨细胞分布不同

5.软骨囊是指 ( )

A软骨表面的结缔组织 B软骨细胞周围的基质 C.软骨细胞周围的纤维 D软骨细胞所在的腔隙

6.骨祖细胞分布在 ( )

A.骨板之内 B.骨板之间 C. 骨板之内和骨板之间 D.骨组织表面

二、C型题

A.透明软骨 B.纤维软骨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非

7.分布于椎间盘、关节盘等处 ( ) 8.分布于耳廓、咽喉等处 ( ) 9.构成肋软骨、关节软骨等 ( ) 10.HE染色切片中可见纤维 ( ) 11.软骨细胞较小而少 ( ) 12.有软骨膜 ( )

13.组织内有少量血管 ( )

三、X型题

14. 关于软骨细胞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是软骨中唯一的细胞类型

B.近软骨膜处的细胞体积小,为幼稚的软骨细胞 C.中央部的细胞体积大.多为同源细胞群 D.胞质内滑面内质网和线粒体

15.三种软骨组织的共同点为 ( ) A.软骨细胞均可分裂、增殖 B.均可见到同源细胞群 C.均有血管分布

D.均有软骨内生长( 间质性生长)

16. 关于骨细胞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是一种多突起细胞 B.胞体位于骨陷窝内 C.突起位于骨小管内 D.释放基质小泡

17.关于成骨细胞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B.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C.转变为骨细胞

D.排列在骨组织表面

四、名词解释

1. 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 2. 骨单位(osteon)

五、论述题

试述骨组织的细胞类型及其结构和功能。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C 2.A 3.C 4.A 5.B 6.D 二、C型题

7.B 8.D 9.A 10.B 11.B 12.A 13.D 三、X型题

14. ABC 15. ABD 16. ABC 17. ABCD 四、名词解释

1. 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从软骨周边向软骨中央,软骨细胞逐渐成熟,体积逐渐增大,变成圆形或椭圆形,常成群分布,而且多以2-8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它们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殖而来,称同源细胞群。同源细胞群是软骨组织最主要的结构特点。 2. 骨单位(osteon):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由4-20层呈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而构成的长柱状结构,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骨膜内的细胞、纤维、基质和血管、神经等结构经穿通管进入中央管,使骨组织获得营养,排除废物,进行代谢和生长改建。

3. 类骨质(osteoid):成骨时,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纤胶原纤维和无定型基质,最初形成时无骨盐沉积,称类骨质。

4. 软骨内成骨(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由间充质先形成软骨雏形,然后软骨不断生长并逐渐被骨所替换的骨发生过程,称软骨内成骨。如人体四肢骨、躯干骨和部分颅底骨等。

五、述题

答 骨组织的细胞类型、形态结构和其功能如下:

骨组织的细胞类型包括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其中以骨细胞最多,位于骨质内,其它的细胞均位于骨质边缘。

骨祖细胞:是骨组织的干细胞,位于骨膜内。细胞较小,呈梭形,胞质少,核椭圆形或细长形。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

成骨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分布在骨组织的表面。胞核圆形,胞质嗜碱性,电镜下,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丰富,具有分泌骨质有机成分(类骨质)的功能。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后,自身被包埋于其内,转变为骨细胞。此外成骨细胞还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促进骨组织的钙化。

骨细胞:呈扁椭圆形,多突起,相邻骨细胞突起借缝隙连接相连。细胞胞体位据骨陷窝,突起位据骨小管,相邻骨陷窝借骨小管彼此相沟通。骨细胞具有一定的溶骨和成骨作用,参与调节钙、磷平衡。

破骨细胞:数量少,散在分布于骨组织边缘,是一种多核巨细胞,由若干单核细胞融合而成。胞质嗜酸性,细胞器丰富,以线粒体和溶酶体居多。破骨细胞紧贴骨质的一侧有皱褶缘 。破骨细胞具有很强的溶骨和吸收能力。在骨组织内,破骨和成骨相辅相成,参与骨的生长和改建。

第6章 肌 组 织

一 、A型题

1.肌细胞膜又称 ( )

A.肌外膜 B.肌束膜 C.肌内膜 D.肌膜

2.骨骼肌纤维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 ( ) A.终池 B.肌浆网 C.横小管 D.纵小管

3.骨骼肌纤维内只有粗肌丝而无细肌丝的是 ( ) A.明带 B.H带 C.暗带 D.Z线

4.Z线位于肌原纤维的 ( ) A.暗带 B.明带

C.H带 D.暗带与H带之间

5.骨骼肌纤维内只有细肌丝而无粗肌丝的是 ( ) A.暗带 B.明带 C.H带 D.M线

6.肌节是 ( )

A.明带+暗带 B.位于M线与Z线之间

C.位于相邻两条Z线之间 D.位于相邻两条M线之间

二、C型题

A.横纹肌 B.随意肌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非 7.骨骼肌 ( ) 8.心肌 ( ) 9.平滑肌 ( )

三、X型题

10.组成细肌丝的蛋白质是 ( )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原蛋白

11.由肌浆网形成的结构 ( ) A.横小管 B.纵小管 C.缝隙连接 D.终池

12.平滑肌纤维内有 ( )

A.密斑和密体 B.粗肌丝 C.细肌丝 D.中间丝

13.平滑肌纤维不同于心肌纤维的是 ( ) A.有密斑和密体 B.无闰盘 C.有中间丝 D.无横小管

四、名词解释

1. 肌原纤维(myofibril) 2. 横小管(transverse tubule)

五、论述题

1.试述骨骼肌肌原纤维中肌丝的组成和分子结构。 2.简述骨骼肌纤维的光镜和电镜结构。 【参考答案】 一、 型题:

1. D 2. C 3. B 4. B 5.B 6.C 二、C型题:

7. C 8. A 9.D 三、X型题:

10. BCD 11. B D 12. ABCD 13. ABC 四、名词解释

1.肌原纤维(myofibril):是骨骼肌纤维内与肌纤维收缩有关的丝状结构,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电镜下,肌原纤维由许多粗、细肌丝有规律地排列而成,粗、细肌丝的规律排布,使每条肌原纤维上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

2.横小管(transverse tubule):又称T小管,是骨骼肌和心肌纤维的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与肌纤维垂直的小管网,环绕在每条肌原纤维的表面。同一平面上的横小管分支吻合,并在肌膜表面有许多开口。在骨骼肌肌原纤维,横小管位于明与暗带交界处;在心肌纤维则位于Z线水平。横小管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到每个肌节。 五、论述题

1.骨骼肌肌原纤维中肌丝的组成和分子结构如下:

1)骨骼肌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沿肌纤维长轴排列。

2)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构成。肌球蛋白形似豆芽,分为头和杆两部分。大量肌球蛋白分子在M线两侧对称平行排列成束,其尾部均朝向M线,头部则朝向Z线并露出粗肌丝表面,形成横桥。

3)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原蛋白三种不同蛋白质分子组成:

①肌动蛋白:由球形肌动蛋白单体相连成串珠状,并相互缠绕形成双股螺旋链。每一球形肌动蛋白单体上都有一个能与肌球蛋白分子的头部相结合的位点;

②原肌球蛋白:由两条较短的多肽链相互缠绕组成双螺旋形结构,并首尾相连,嵌于肌动蛋白双股螺旋链的浅沟内;

③肌原蛋白:由3个球形亚单位组成,分别简称为TnC、TnI和TnT。 2.略

第7章 神经组织

—、A型题

1.突触是传递信息的部位,存在于 ( ) A.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

B.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

C.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之间 D.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之间 2.神经元尼氏体在电镜下为 ( )

A.溶酶体 B.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复合体 3.神经元尼氏体分布在 ( )

A.胞体和轴突内 B.树突和胞体内 C.树突和轴突内 D.胞体内

4.在轴突运输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 ( ) A.滑面内质网 B.微丝 C.突触小泡 D.微管

5.化学突触内与信息传递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 ) A.线粒体 B.微管 C.突触小泡 D.微丝

6.具有吞噬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是 ( ) A.小胶质细胞 B.室管膜细胞 C.星形胶质细胞 D.少突胶质细胞

二、C型题

A.尼氏体 B.神经原纤维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7. 胞体内 ( ) 8.树突内 ( ) 9.轴突内 ( )

10.星形胶质细胞内 ( ) 三、X型题

11.突触是指 ( )

A.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接触点 B.神经元与腺细胞之间的接触点

C.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点 D.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之间的接触点 12.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主要作用是 ( ) A.绝缘 B.营养轴突

C.保护轴突 D.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13.关于神经元轴突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 B.没有侧支

C.轴质内不能合成蛋白质 D.轴质内无细胞器 14.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是 ( ) A.少突胶质细胞 B.卫星细胞 C.施万细胞 D.星形胶质细胞

15.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是 ( ) A.卫星细胞 B.少突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室管膜细胞 四、名词解释

1.尼氏体(Nissl body) 2.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

五、论述题

1.试述多极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2.试述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及信息传递过程。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B 2. B 3.B 4. D 5. A 6. C 二、C型题:

7.C 8. C 9. B 10.D 三、X型题:

11. ABC 12. AD 13. AC 14. BC 15. BCD 四、名词解释

1.尼氏体(Nissl body): 是神经元胞质内的强嗜碱性小斑块或颗粒。电镜下,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主要合成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和肽类的神经调质。

2.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是神经元胞质内的细丝状结构, 为神经元的细胞骨架结构。电镜下,神经原纤维由神经丝和微管组成。神经丝和微管与胞质内的物质输送有关,在轴突输送中起重要作用。 五、论述题

1.多极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如下: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胞体:为细胞营养中心。胞体中央有一个大而圆的胞核,异染色质少,故着色浅,核仁大而明显。胞质含有块状或颗粒状嗜碱性物质,称尼氏体。电镜下,它为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活跃。胞质内还含有神经原纤维。神经元胞体细胞膜有富含受体的膜蛋白,该细胞膜主要是接受刺激。

树突:一至多个,其分支上有许多树突棘,树突棘是形成突触的主要部位。树突内含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树突的功能主要是接受刺激。

轴突:每个神经元只要一个,表面有轴膜,内有轴质,其内含神经原纤维,但不含尼

氏体。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2.略

第8章 神经系统

一、A型题

1.不参与构成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是 ( ) A.水平细胞 B.锥体细胞 C.蒲肯野细胞 D.星形细胞

2.大脑皮质运动区较发达的细胞层是 ( ) A.外锥体细胞层 B.内颗粒层 C.外颗粒层 D.内锥体细胞层 3.大脑皮质的梭形细胞位于 ( ) A.外颗粒层 B.内颗粒层 C.多形细胞层 D.内锥体细胞层

4.从丘脑进人大脑皮质的神经纤维终末主要分布在 ( ) A.外颗粒层 B.内颗粒层 C. 内锥体细胞层 D.多形细胞层 5.小脑皮质的平行纤维是 ( )

A. 从脊髓来的苔藓纤维 B.从延髓来的攀缘纤维 C. 颗粒细胞轴突末端分支 D.蒲肯野细胞的轴突侧支 6.小脑皮质颗粒层内的神经细胞有 ( )

A. 高尔基细胞和篮状细胞 B.颗粒细胞和高尔基细胞 C. 高尔基细胞和星形细胞 D.颗粒细胞和星形细

二、C型题

A.颗粒细胞 B.闰绍细胞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7.大脑皮质内有 ( ) 8.小脑皮质内有 ( ) 9.脊髓灰质内有 ( ) 三、X型题

10.构成血-脑屏障的成分是 ( )

A.连续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紧密连接 C.内皮基膜 D. 神经胶质膜 11.大脑皮质 ( ) A.一般可分为6层

B.第1~4层主要接受传入冲动

C.投射纤维主要起自第5、6层的神经元 D.颗粒细胞数目最多,为中间神经元

12.大脑皮质内其轴突组成投射纤维或联合传出纤维的神经元是 ( A.大锥体细胞 B.水平细胞 C. 篮状细胞 D.大梭形细胞 13.小脑蒲肯野细胞 ( )

A.是小脑皮质中体积最大的细胞 B.其胞体位于颗粒层内

C.是小脑皮质中一种主要的中间神经元 D.树突伸至分子层内,分支呈扁柏叶状

14.与小脑蒲肯野细胞形成突触连接的是 ( ) A.高尔基细胞轴突 B.颗粒细胞轴突 C. 篮状细胞轴突 D.小脑传人纤维

) 四、名词解释

1.锥体细胞(pyramidal cell) 2.巨大锥体细胞(Betz Cell)

五、论述题

1.试述大脑皮质的基本结构 2.试述小脑皮质的基本结构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C 2.D 3.C 4. B 5.C 6.B 二、C型题:

7.A 8.A 9.B 三、X型题:

10. ABCD 11.ABCD 12. AD 13. AD 14. BCD

四、名词解释

1.锥体细胞(pyramidal cell):为大脑皮质内的一种神经元,其胞体形似锥体,其尖端发出一条较粗的顶树突,伸向皮质表面,沿途发出许多小分支。胞体还向周围发出一些水平走向的基树突。轴突则从胞体的底部发出。锥体细胞是大脑皮质的主要传出神经元。

2.巨大锥体细胞(Betz Cell):又称Betz细胞,为大脑前回运动皮质内锥体细胞层中的一种巨大锥体细胞,其轴突构成投射纤维,可投射到脊髓。

五、论述题

1.大脑皮质的基本结构如下:

1)大脑皮质有三类神经元:①锥体细胞,胞体呈锥形,轴突自胞体底部发出,长者进入髓质,组成投射纤维或联合传出纤维。②颗粒细胞,胞体颗粒状,是中间神经元,构成皮质内信息贮存、加工和传递的局部环路。③梭形细胞,胞体梭形,大梭形细胞的轴突进入髓质,组成投射纤维或联合传出纤维。 2)大脑皮质的神经元是以分层方式排列,一般从表面至深层分为六层,即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和多形细胞层。

第9章 眼与耳

一、A型题:

1.眼球壁的分层从内至外依次为 ( )

A. 巩膜、角膜、视网膜 B. 视网膜、血管膜、纤维膜 C. 脉络膜、视网膜、角膜 D. 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

2.角膜上皮感觉敏锐主要是因为 ( ) A. 上皮内有丰富的触觉小体 B. 上皮内有丰富的环层小体 C. 上皮内有感觉细胞

D. 上皮内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

3.角膜的营养来自 ( )

A. 角膜内血管和房水 B. 角膜缘血管和房水 C. 虹膜血管 D. 睫状体血管层

4.关于巩膜的描述,哪项错误 ( ) A. 主要有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B. 呈乳白色,坚韧而不透明

C. 维持眼球形状及保护眼内含物 D. 无血管和神经

5.以下哪项各层富含血管和色素 ( ) A. 角膜,巩膜,虹膜

B.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C. 虹膜,角膜,脉络膜 D. 角膜,虹膜,视网膜

6. 关于小梁网的描述,哪项错误 ( ) A.前方与角膜后界层相连 B.后方附着于虹膜 C.由胶原纤维交织形成

D.胶原纤维表面均有内皮细胞覆盖

二、C型题:

A. 角膜 B. 虹膜 C. 两者皆是 D. 两者皆非 7.含有色素细胞 ( )

8.参与眼的屈光系统的组成 ( ) 9.上皮为视网膜盲部 ( )

10.与晶状体曲度变化有关 ( ) 11.与房水循环有状 ( )

三、X型题:

12.关于眼球壁纤维膜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 为眼球壁的中层

B.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C. 前1/6为角膜,后5/6为巩膜 D角膜与巩膜移迁行处为锯齿缘

13.下列哪些项属于眼的屈光系统 ( ) A. 房水 B. 角膜 C. 晶状体 D. 玻璃体

14.角膜透明的结构基础是 ( ) A. 角膜内无血管和色素

B. 角膜基质内胶原板层与角膜平行 C. 胶原板层内胶原原纤维平行排列 D. 基质内含适量水分

15.关于角膜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 角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 B. 其内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

C. 前后界膜均由基质和胶原原纤维构成 D. 角膜内皮营养角膜

16.关于虹膜的特征,哪些正确 ( )

A. 前缘层为一层不連续的成纤维细胞和色素细胞 B. 虹膜基质主要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C. 虹膜上皮属于视网膜的盲部

D. 虹膜上皮的前层上皮特化为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

四、名词解释:

1 黄斑(macula lutea)及中央凹(central fovea) 2. 巩膜静脉窦(sinus venosus sclerar)

五、论述题:

1. 试述两种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同点 2. 试述眼的屈光系统的结构基础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 B 2. D 3. B 4. D 5. B 6.B

二、C型题:

7. B 8. A 9. B 10. D 11. B

三、X型题:

12. BC 13. ABCD 14. ABCD 15. ABC 16. ACD

四、名词解释:

1. 黄斑(macula lutea)及中央凹(central fovea): 是眼球后极视网膜上一个浅黄色的区域,称为黄斑。其中央有一椭圆形小凹,称为中央凹。此处是视网膜最薄的部位,只有色素细胞和视锥细胞,没有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和侏儒双极细胞与侏儒节细胞之间形成了一对一的联系。此处的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均斜向外周,光线可以直接照在视锥细胞上,故中央凹的视觉最为精确敏锐。

2. 巩膜静脉窦(sinus venosus sclerar):是位于角膜缘内侧部的一个环行小管,管壁由内皮、不连续的基膜和薄层结缔组织构成。其腔内充满房水,是房水回流的途径之一。 3.视盘(optic disc):又称为视神经乳头,位于眼球视网膜后极黄斑的鼻侧,为一圆形乳头状隆起。此处无感光细胞,是视网膜的盲点。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行。是视神经的起始处。

五、论述题: 1.略

2.构成眼的屈光系统的结构有: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第10章 循环系统 一、A型题

1. 能显著调节组织局部血流量的血管 ( ) A.大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和微动脉 D.小静脉和中静脉

2. 不属于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是 ( ) A. 起搏细胞 B. 移行细胞 C. 心室肌细胞 D. 蒲肯野纤维

3. 哪项不属于蒲肯野纤维的特点 ( ) A.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B.胞质中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C.细胞间有发达的缝隙连接

D.将冲动快速传到心室各处引发同步收缩

4. 心骨骼的组织学本质是 ( )

A.上皮组织 B.肌组织

C.疏松结缔组织 D.致密结缔组织

5. 参与毛细血管再生的细胞是 ( ) A 内皮细胞 B. 肌细胞 C. 周细胞 D. 成纤维细胞

6. 肌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类型属于 ( ) A. 连续毛细血管 B. 有孔毛细血管 C. 血窦

D.毛细淋巴管

二. C型题

A. 弹性膜 B. 平滑肌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7. 大动脉管壁 ( ) 8. 中动脉管壁 ( ) 9. 小动脉管壁 ( ) 10. 微动脉管壁 ( ) 11. 毛细血管 ( )

三. X型题

12. 有关大动脉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 中膜主要由数十层弹性膜构成

B 中膜主要由数十层环行平滑肌构成 C. 属于肌性动脉

D. 管壁分内膜、中膜和外膜

13. 有关毛细血管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 管径最细的血管 B. 在体内分布最广

C. 在各器官内的疏密程度大致相同

D. 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

14. 关于连续毛细血管描述,哪些正确 ( ) A. 内皮细胞间连接紧密 B. 基膜完整

C. 参加血-脑屏障的组成

D. 内皮细胞中的W-P小体尤其丰富

15. 关于窦状毛细血管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管腔大而形状不规则 B内皮细胞间隙较大 C大分子或血细胞可进出 D不同官内其结构其本相同

四、名词解释:

1、蒲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 2、血窦(sinusoid)

五、论述题:

1、试述各类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意义 2、结合连续毛细血管的特点论述血-脑屏障的生理意义

【参考答案】 一、 A型题:

1.C 2.C 3. B 4.D 5. C 6.A 二、C 型题:

7. C 8.C 9. C 10. B 11.D

三、X型题

12. AD 13. ABD 14. ABC 15. ABC

四、名词解释

1、蒲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是一种特化的心肌细胞,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蒲肯野纤维短而粗,形状不规则,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但肌原纤维较少,故在 H-E染色切片中颜色较心肌细胞浅。细胞间有较发达的缝隙连接,且与心室肌纤维相连,能将冲动快速传递到心室各处,引发心室肌的同步收缩。 2、血窦(sinusoid):又称窦状毛细血管,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间隙较大,基膜不连续或根本缺如,从而易化了大分子物质或血细胞出入血液。血窦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某些内分泌腺; 不同器官内的血窦结构有较大差别。

五、论述题

1.各类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意义如下: 毛细血管壁主要由内皮和基膜组成。在内皮细胞外有一种扁而有突起的细胞,称周细胞(pericyte)。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血管收缩;在毛细血管损伤时,分化为内皮细胞。 根据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特点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如下 ⑴ 连续毛细血管(continuous capillary):其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封闭,胞质中大量的吞饮小泡,基膜完整。主要通过内皮细胞吞饮小泡来完成血液与组织液间的物质交换。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胸腺和肺等处。 ⑵ 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ted capillary):其内皮细胞不含核部分极薄,有许多贯穿胞质的内皮窗孔,一般有隔膜封闭,这些窗孔易化了血管内外中、小分子的交换。有连续的基膜。分布于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⑶ 血窦(sinusoid):或称窦状毛细血管(sinusoid capillary):血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间隙较大,基膜不连续或缺如,易化了大分子物质或血细胞出入血液。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某些内分泌腺中。

2.略

第11章 皮 肤

一、A型题

1. 关于表皮的组织特点,哪项错误 ( ) A.细胞层次多,表皮细胞不断脱落 B.细胞间隙内无毛细血管

C.根据分布部位的不同分为角化和未角化两种类型 D.基底层由一层矮柱状细胞构成,且分裂增殖能力强

2. 人体薄皮肤由深至浅可分为( ) A.基底层、透明层、棘层、角质层

B.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 C.基底层、透明层、颗粒层、角质层 D.透明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

3. 关于表皮棘层细胞的结构哪项错误 ( )

A.表面有许多棘状突起 B.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 C.胞质中含透明角质颗粒 D.胞质嗜碱性

4. 表皮棘层细胞间的细胞连接是 ( ) A.桥 粒 B.中间连接 C.缝隙连接 D.紧密连接

5. 表皮中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最强的是 ( ) A.透明层 B.颗粒层 C.棘层 D.基底层

6. 关于表皮颗粒层的特征哪项错误 ( ) A.由3—5层较扁的梭形细胞组成 B.细胞含有大量的板层颗粒 C.胞质强嗜碱性

D.细胞核与细胞器已退化

二、C型题

A. 含透明角质颗 B. 含板层颗粒 C. 两者皆有 D. 两者皆无 7. 表皮基底层细胞 ( ) 8. 表皮棘层细胞 ( ) 9. 表皮颗粒层细胞 ( )

三、X型题

10. 关于皮肤的结构特征哪些项正确 ( ) A.由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组成 B.角质形成细胞内无黑素颗粒 C.乳头层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D.表皮内无汗腺导管

11. 表皮含有( )

A.汗腺导管 B.皮脂腺分泌部 C.游离神经末梢 D.触觉小体

12. 表皮角质层细胞的特征为( )

A.细胞核与细胞器消失 B.细胞已经完全死亡 C.胞质内充满角蛋白丝 D.HE染色嗜酸性强

13. 表皮衍生的附属器包括( )

A.毛发 B.指(趾)甲 C.皮脂腺与汗腺 D.立毛肌

14. 毛的特征是( ) A分为毛干毛根和毛球

B毛干和毛根由角化的上皮细胞构成 C.毛球是毛的生长点

D.毛乳头的细胞称毛母质

四、名词解释

⒈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⒉表皮(epidermis)

五、论述题

⒈从角化的过程,试述表皮各层角质形成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 ⒉试述皮脂腺的光镜结构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 C 2. B 3. C 4. A 5. D 6.B 二、C型题

7. D 8. B 9. C 三、X型题

10. AC 11. AC 12. ABCD 13. ABC 14. ABC 四、名词解释

1、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是构成皮肤表皮、毛发和指甲的主要细胞成分。细胞形态可随存在部位和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细胞能合成角蛋白,随着胞质内角蛋白的数量增多,细胞核和细胞器逐渐退化消失,最终整个细胞被角蛋白充填,细胞完全角化死亡。表皮浅层角质细胞间的桥粒解体,角质细胞脱落;但毛发和指甲的角质细胞间细胞连接依然存在,角质细胞不脱落。

2、表皮(epidermis):位于皮肤浅层,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厚表皮从基底面到表面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薄表皮由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构成,细胞层数较少,缺乏透明层。构成表皮的细胞按形态和功能分为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两类。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细胞成分,能合成角蛋白。非角质形成细胞包括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三种,它们散在于表皮深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皮肤表皮对外界各种理化刺激有很强的耐受力,可阻止外界物质透过皮肤及组织液外渗。 五、论述题

1、从角化的过程,表皮各层角质形成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如下:

角化是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迁移、逐渐分化成角质细胞,然后脱落的过程。表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由基底层到角质层发生相应变化。

基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又称基底细胞,附着于基膜上。细胞呈矮柱状,胞核椭圆形,胞质嗜碱性,含丰富的核糖体和少量角蛋白丝。细胞间有桥粒相连。基底细胞是干细胞,不断增殖,一部分子细胞形成棘层细胞。

棘层细胞体积较大,多边形,胞核大而圆。细胞表面有许多棘状突起。相邻细胞的突起以桥粒相连。胞质弱嗜碱性,内含游离核糖体较多。棘细胞能合成角蛋白,形成角蛋白丝束;合成外皮蛋白,使细胞膜增厚。还合成膜被的板层颗粒。

颗粒层细胞呈梭形,核与细胞器已退化。胞质内板层颗粒较多,还有许多形状不规则,呈强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透明角质颗粒无膜包被,呈致密均质状,角蛋白丝束伸入其中。板层颗粒的内含物被释放至细胞间隙,形成膜状物。 透明层细胞呈扁平状,细胞界限不清。胞核和细胞器均已消失。此层呈强嗜酸性,折光度高。 角质层由多层角质细胞组成。细胞已完全角化,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呈嗜酸性的均质状。细胞内充满角蛋白丝和均质状物质,细胞膜增厚,细胞间桥粒解体,细胞连接松散,脱落后成为皮屑。

2、略

第12章 免 疫 系 统

一、A型题

1.关于胸腺,哪项错误 ( )

A.是培育T细胞的中枢淋巴器官

B.在抗原刺激下,胸腺细胞增殖分化成T细胞

C.培育中的胸腺细胞,只有5%能分化成初始T细胞 D.胸腺小体仅分布于髓质

2.胸腺上皮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 A.向胸腺细胞呈递抗原信息 B.形成网状纤维,构成胸腺支架 C.分泌胸腺激素,培育T淋巴细胞

D.分泌细胞因子,保护胸腺细胞

3.血-胸腺屏障的血管周隙内常有 ( ) A.白细胞 B.胸腺细胞

C.巨噬细胞 D.成纤维细胞

4.胸腺小体位于 ( )

A.皮质和髓质 B.皮质与髓质交界处

C.髓质 D.皮质

5.关于胸腺,哪项错误 ( )

A.属于中枢淋巴器官 B.胸腺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

C.髓质内有胸腺小体 D.皮质内有许多淋巴小结

6.淋巴结内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主要分布于 ( ) A.浅层皮质 B.皮质与髓质交界处

C.髓索 D.副皮质区

二、C型题

A. T淋巴细胞 C.两者皆是 B.B淋巴细胞 D.两者皆非 7.在骨髓内早期分化 ( ) 8.在胸腺内早期分化 ( ) 9.表面有特异性抗原受体 ( ) 10.效应细胞分泌抗体 ( ) 11.类型多,分工细 ( )

三、X型题

12.下列哪些细胞属于抗原提呈细胞 ( ) A.巨噬细胞 B.郎格汉斯细胞

C.交错突细胞 D.网状细胞

13.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有 ( ) A.肺巨噬细胞 B.小胶质细胞 C.破骨细胞 D.网状细胞

14.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通道是 ( )

A.脾血窦 B.淋巴结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C.脾的边缘窦 D.胸腺小体 四、名词解释

1.B细胞(B-lymphocyte)

2.胸腺依赖区(thymus dependent area)

五、论述题 、

1.试述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成、分布和功能特点。 2.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B 2.C 3. C 4. C 5. D 6.D

二、C型题:

7. B 8. A 9.C 10.B 11. A

三、X型题:

12. ABC 13. ABC 14. ABC

四、名词解释

1. B细胞(B-lymphocyte) 即骨髓依赖淋巴细胞。骨髓培育的初始B细胞移居外周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遇到与其抗原受体匹配的抗原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子细胞为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小部分子细胞成为记忆性B细胞。

2. 胸腺依赖区(thymus dependent area) 在淋巴结为皮质深层的弥散淋巴组织,即副皮质区。主要由T细胞组成,此外还有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B细胞。该区内有高内皮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在脾脏,胸腺依赖区为动脉周围淋巴鞘。

五、论述题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成、分布和功能特点如下: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成员包括结缔组织的巨噬细胞、肝脏的枯否细胞、肺的尘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表皮的郎格汉斯细胞、淋巴组织内的交错突细胞、消化管壁的微皱褶细胞等。细胞的形态多样,数量多,分布广,它们都来源于血液内的单核细胞,具有强烈的吞噬功能,还能处理抗原物质并向淋巴细胞呈递抗原决定簇,分泌淋巴因子等等,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13章 内 分 泌 系 统

一、A型题

1.内分泌腺中,能将分泌物贮存在滤泡内的是 ( ) A.垂体 B.肾上腺 C.甲状腺 D.甲状旁腺

2.甲状腺素是指 ( )

A.T4 B.T3 C.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D.甲状腺球蛋白

3.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 ( ) A.甲状腺素 B.降钙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甲状旁腺激素

4.甲状腺激素的贮存形式是 ( )

A.甲状腺球蛋白 B.甲状腺球蛋白前体 C.T3和T4 D.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5.与甲状腺激素释放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 ( ) A.粗面内质网 B.溶酶体 C.高尔基复合体 D.微体

6.糖皮质激素主要由肾上腺哪部分分泌 ( ) A.皮质球状带 B.皮质束状带 C.皮质网状带 D.髓质

二、C型题

A.分泌含氮激素 B.分泌类固醇激素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非 7.甲状腺 ( ) 8.肾上腺 ( ) 9.甲状旁腺 ( ) 10.垂体 ( ) 11.下丘脑 ( ) 12.卵泡 ( ) 13.黄体 ( )

三、X型题

14.关于内分泌腺的特点是 ( ) A.无导管

B.毛细血管丰富

C.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滤泡状

D.通过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5.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 ( ) A.无分泌颗粒 B.富含滑面内质网 C.线粒体嵴多呈管状 D.含较多脂滴

16.含氮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 ( ) A.胞质含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B.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 C.线粒体嵴常呈管状 D.有分泌颗粒

17.关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特点是 ( ) A.位于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B.HE染色标本上,胞质染色浅 C.镀银染色可见胞质内含嗜银颗粒 D.电镜下细胞顶部可达到滤泡腔

四、名词解释

1.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 2.旁分泌(paracrine)

五、论述题

1.试比较含氮激素分泌细胞与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2.试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贮存和释放相关的超微结构,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C 2. A 3. B 4.D 5.B 6.B

二、C型题:

7.A 8. C 9.A 10.A 11. A 12.B 13.B

三、X型题

14. ABCD 15. ABCD 16. AD 17. ABC

四、名词解释

1.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

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器官称腺,若形成的腺无导管,腺细胞的分泌物直接经血液或淋巴运输则称内分泌腺。其结构特点是: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滤泡;腺细胞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腺细胞能分泌高效能的活性物质即激素直接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有的亦可通过旁分泌的方式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2.旁分泌(paracrine)

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大部分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也有的腺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细胞,调节邻近细胞的功能活动,后一种形式称旁分泌。 五、论述题

1.比较含氮激素分泌细胞与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分布和结构特点如下:

含氮激素分泌细胞包括分泌氨基酸衍生物、胺类、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因此分布极广。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体,并有膜被的分泌颗粒。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则包括肾上腺皮质的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的细胞、卵巢和黄体的细胞、睾丸间质细胞等。这类细胞在HE染色切片中,胞质呈嗜酸性或泡沫状。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较多管状嵴的线粒体和脂滴,无分泌颗粒。 第14章 消 化 管

一、A型题

1.关于味蕾的描述,哪项错误 ( ) A.仅见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

B.由长梭形的暗细胞、明细胞和基细胞组成 C.是味觉感受器

D.不同部位的味蕾感受不同的味觉

2.胃小凹的描述,哪项错误 ( ) A.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

B.上皮内含有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 C.底部有数条胃底腺开口

D.小凹深部有增殖活跃的干细胞

3.消化管哪些器官的粘膜上皮内有分泌粘液的细胞( ) A.胃 B.小肠 C.结肠 D.以上都对

4.关于胃底腺,哪项错误 ( ) A.是分支管状腺 B.仅存在于胃底部

C.主细胞多位于腺底部,分泌胃蛋白酶原 D.壁细胞多位于腺体上部,分泌盐酸

5.调控壁细胞分泌活动的胃肠内分泌细胞是 ( ) A.分泌组胺的ECL细胞 B.分泌生长抑素的D细胞

C.分泌胃泌素的G细胞 D.以上都对

6.小肠绒毛的结构,哪项错误 ( ) A.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B.有丰富的毛细淋巴管网

C.由单层柱状上皮和部分固有层构成 D.绒毛内有散在的平滑肌纤维

二、C型题

A.消化管固有层 B.消化管粘膜下层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非 7.可构成皱襞的中轴 ( ) 8.可构成绒毛的中轴 ( ) 9.含有明显的神经丛 ( ) 10.常见丰富的腺体 ( )

三、X型题

11.粘膜肌层的作用是 ( )

A.促使粘膜运动 B.促进腺体分泌

C. 增加粘膜与食物的接触 D.增强粘膜的免疫能力

12.消化管粘膜下层有腺体的有 ( ) A.食管 B.回肠 C.十二指肠 D.空肠

13.食管的结构特点是 ( ) A.肌层为内环、外纵的平滑肌 B.粘膜上皮是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C.外膜绝大部分为纤维膜 D.粘膜下层内含有粘液腺

14.胃底腺壁细胞的特点是 ( ) A.细胞呈圆锥形,胞质强嗜酸性 B.细胞内分泌小管与盐酸的形成有关

C.细胞内微管泡系统是细胞内分泌小管的储备形式 D.有丰富的线粒体

15.胃底腺干细胞 ( )

A.数量少,位于腺的颈部至胃小凹深部 B.核上方有很多粘原颗粒 C.处于活跃的增殖状态

D.能分化成胃表面上皮和胃底腺其它细胞 四、名词解释

1.皱襞(plica) 2.浆膜(serosa)

五、论述题

1.试联系功能比较食管、胃底、小肠、结肠四者粘膜的结构特点 2.试比较壁细胞与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 A 2. B 3.D 4.A 5. D 6.B

二、C型题:

7.B 8.A 9. B 10.A

三、X型题:

11. ABC 12. AC 13. CD 14. ABCD 15. ACD

四、名词解释

1.皱襞(plica) 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消化管腔内的突起,可以是环形(小肠)、纵形(食管)或不规则形(胃)。有的是恒定结构,有的该段消化管扩张时可消失。

2.浆膜(serosa) 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的薄膜,包括胸膜、腹膜、心包膜和睾丸鞘膜,复盖在体腔表面或内脏器官外表面。

五、论述题

1.联系功能比较食管、胃底、小肠、结肠四者粘膜的结构特点如下: 食管仅是食物的通道,刚咀嚼过的食糜还比较粗糙,因此,食管的上皮是复层扁平上皮,但管腔湿润,上皮则未角化。食管的固有层结构比较简单,没有与消化吸收有关的腺体和参与免疫的淋巴组织等。

胃底与胃体是消化的主要场所,粘膜的结构基本相同,较为复杂。胃的化学性消化主要取决于粘膜固有层含有大量胃底腺。胃的上皮向固有层凹陷形成胃小凹,其深部的干细胞可增殖分化,补充衰老脱落的上皮细胞。胃上皮主要由表面粘液细胞构成,但无杯状细胞。胃底腺是分支管状腺,开口于胃小凹。胃底腺主要由主细胞和壁细胞组成。其中的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是胃液中参与消化的重要成分。胃上皮分泌的碱性粘液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不受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盐酸的损伤。此外,在胃上皮和腺体中主要的内分泌细胞是ECL细胞、G细胞和D细胞,它们分泌的组胺、胃泌素和生长抑素主要调节盐酸的分泌。 小肠既是消化又是吸收的重要场所。小肠粘膜有许多与此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粘膜表面有皱襞和肠绒毛,肠绒毛是小肠上皮与固有层组织共同向肠腔的凸起。肠上皮吸收细胞顶部又有密集的微绒毛,皱襞、肠绒毛和微绒毛显著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营养物质吸收。小肠固有层含小肠腺,是绒毛根部向固有层内的凹陷。小肠上皮主要由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前者从事营养的吸收,后者分泌的粘液具有润滑作用。肠腺亦具有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深部还有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它们迁移、补充在绒毛顶部脱落的上皮细胞;此外,小肠腺还具有特征性的潘氏细胞,分泌溶菌酶和防御素,发挥免疫作用。小肠绒毛内的固有层中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和中央乳糜管,是吸收物质进入循环的途径。小肠上皮和腺体中主要的内分泌细胞有S细胞和I细胞,它们分泌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主要刺激胰和胆囊中消化液的分泌和排放,以进入小肠参与消化。胃和小肠固有层内均可有淋巴小结,但于小肠更多,在回肠,还形成集合淋巴小结,是消化管免疫的重要部位。

结肠仅能吸收水分,而主要是通过食物殘渣和形成糞便,因此结肠无皱襞和绒毛。结肠粘膜上皮含大量杯状细胞,结肠腺直而长,亦主要有密集的杯状细胞。固有层内亦有较多散在的孤立淋巴小结。 第15 章 消 化 腺

一、A型题

1.唾液腺浆液性腺泡的特点是 ( ) A.腺细胞染色浅

B.腺细胞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 C.细胞顶部有较多粗面内质网

D.分泌物含较多糖蛋白

2.下颌下腺的结构特点是 ( ) A.纯浆液性腺 B.纯粘液性腺

C.混合性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

D.纹状管发达,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

3.胰腺腺泡不同于腮腺腺泡的是 ( ) A.有泡心细胞和肌上皮细 B.无泡心细胞和肌上皮细 C.有泡心细胞无肌上皮细胞 D.无泡心细胞,有肌上皮细胞

4.胰腺的泡心细胞是一种 ( )

A.内分泌细胞 B.腺泡细胞 C.导管的上皮细胞 D.干细胞

5.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 ( ) A.PP细胞 B.D细胞 C.A细胞 D.B细胞

6.胰岛较多分布于 ( )

A.胰头部和胰尾部 B.胰体部 C.胰头部 D.胰尾部

二、C型题

A.腮腺 B.胰腺外分泌部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非 7.浆液性腺 ( ) 8.可见半月 ( ) 9.分泌物中含淀粉酶 ( ) 10.有肌上皮细胞 ( ) 11.有泡心细胞 ( ) 12.腺细胞顶部含大量分泌颗粒 ( )

三、X型题

13.胰腺可分泌 ( ) A.胰液 B.消化酶 C.生长抑素 D.高血糖素

14.胰腺外分泌部的特点是 ( )

A.是纯浆液性腺 B.腺泡腔面可见胞心细胞 C.纹状管短 D.腺泡顶部含有酶原颗粒

15.胰岛的特点是 ( )

A.散在于胰腺外分泌部 B.以胰尾部较多 C.含丰富的连续型毛细血管 D.细胞着色较浅

16.胰岛B细胞 ( ) A.主要位于胰岛中央部 B.是数量最多的胰岛细胞

C.分泌胰多肽

D.其分泌活动可受D细胞的调节

四、名词解释 1.胰腺主导管

2.胰岛(pancreas islet)

五、论述题

1.试比较三种唾液腺的结构特点与分泌物的性质。 2.试述腮腺与胰腺外分泌部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B 2. D 3. C 4. C 5. D 6. D

二、C型题

7.C 8.D 9. C 10.A 11.B 12.C

三、X型题:

13. ABCD 14. ABD 15. ABD 16. ABD

四、名词解释

1.胰腺主导管:由小叶间导管汇集而成,纵贯胰腺,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上皮内可见杯状细胞,能分泌水和电介质,以碳酸氢圤含量最高,参与构成胰液的成分。

2.胰岛:胰腺外分泌部中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团,细胞之间有大量有孔毛细血管。胰岛由A,B、D、PP四种细胞构成,它们都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B细胞数量最多,多位于胰岛中部,分泌胰岛素;A细胞多在胰岛周边,分泌高血糖素;D细胞数量少,分泌的生长抑素,可抑制邻近细胞的分泌功能;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 四、论述题

1.比较三种唾液腺的结构特点与分泌物的性质如下:

腮腺 颔下腺 舌下腺 腺泡类型 纯浆液性, 混合性,浆液 混合性,粘液性 间质中常见 性多,粘液性 和混合性为主, 脂肪细胞 和混合性较少 半月多见 闰 管 较长 较短 无 纹状管 有 较长 较短 分泌物性质 含唾液锭粉 含唾液淀粉酶 以粘液为主 酶多,粘液少 少,粘液多 第16章 呼 吸 系 统 一、A型题

1.有关鼻粘膜,正确的是 ( ) A.前庭部上皮是假复层柱状上皮

B.呼吸部面积最大,上皮是复层柱状上皮 C.嗅部上皮是复层柱状,称嗅上皮 D.呼吸部上皮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2.鼻嗅部的粘膜上皮为 ( )

A. 假复层柱状,由支持细胞、基细胞和嗅细胞组成

B.假复层柱状,由支持细胞、基细胞和纤毛细胞组成 C.假复层柱状,由杯状细胞、纤毛细胞和嗅细胞组成 D.假复层立方状,由杯状细胞、基细胞和嗅细胞组成

3.喉室襞和声襞的上皮 ( ) A.都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B.都是复层扁平上皮

C.前者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后者是复层扁平上皮 D.前者是复层扁平上皮,后者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4.气管和支气管上皮内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是 ( ) A.基细胞 B.杯状细胞 C. 小颗粒细胞 D.刷细胞

5.其分泌物在气管和支气管上皮表面构成粘液屏障的细胞是( A.基细胞 B.杯状细胞 C. 小颗粒细胞 D.刷细胞

6.气管和支气管上皮内,与感觉神经末梢形成突触的细胞是 ( A.纤毛细胞 B.杯状细胞 C.小颗粒细胞 D.刷细胞

二、 C型题

A.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B.假复层柱状上皮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7.鼻粘膜前庭部上皮是 ( ) 8.鼻粘膜嗅部上皮是 ( ) 9.喉室襞上皮是 ( ) 10.喉声襞上皮是 ( ) 11.气管和支气管上皮是 ( )

三、X型题

12.肺内导气部包括 ( )

A.小支气管 B.细支气管

C. 终末细支气管 D.叶支气管和段支气管

13. 呼吸道的粘液性分泌物来自 ( ) A.粘液性腺体 B.刷细胞 C.杯状细胞 D.小颗粒细胞

14.可净化呼吸道内空气的有 ( )

A.鼻毛和纤毛细胞 B.管壁内腺体分泌物 C.嗅毛 D.肺巨噬细胞

15.肺泡囊的主要特征是 ( ) A.是多个肺泡的共同开口处 B.腔面覆衬单层立方上皮 C. 管壁已无平滑肌

.相邻肺泡开口之间结节状膨大明显

16.Ⅱ型肺泡细胞的功能有 ( ) A.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 B.参与构成气-血屏障 C.吞噬尘埃颗粒和细菌

D.增殖分化补充I型肺泡细胞

四、名词解释

1. 嗅细胞(olfactory cell) 2. 肺小叶(pulmonary lobule)

五、论 述 题

1. 试述肺泡的结构及其与呼吸功能的关系。 2. 试述肺内导气部的管壁结构的变化规律。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D 2. A 3.C 4.C 5.B 6.D

二、C型题

7. D 8. B 9.A 10. D 11. A

三、X型题

12. ABCD 13. AC 14. ABD 15. AC 16. AD

四、名词解释

1. 嗅细胞(olfactory cell)是嗅粘膜上皮内的双极神经元,呈长梭形。其树突细长,伸向上皮表面,突起末端膨大成球状,称为嗅泡。从其表面伸出10-30根纤毛,称嗅毛。嗅毛细而长,倾倒在上皮表面,浸埋于嗅腺分泌的浆液内。其轴突细长,从胞体基部发出,穿过基膜入固有层内,其被嗅鞘细胞包裹形成无髓神经纤维,并组成嗅神经。嗅毛为嗅觉感受器,感受不同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的冲动经嗅神经传入中枢,产生不同的嗅觉。

2. 肺小叶(pulmonary lobule)是肺的结构单位,它是由一细支气管连同它以下的分支和肺泡组成。肺小叶呈锥体形,其尖端朝向肺门,底面朝向肺表面,小叶间以结缔组织分隔。胎儿肺小叶分界清楚,成人肺小叶分界不明显,但在肺表面仍可见底部轮廓。炎症累及若干个肺小叶者称小叶性肺炎。

五、论述题

1. 肺泡的结构及其与气体交换的关系如下:

肺泡是半球形小囊或多面形的囊状结构,开口于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或肺泡囊,是构成肺实质的主要结构,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壁薄,由肺泡上皮及基膜组成。 相邻肺泡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形成肺泡隔,其内含毛细血管、弹性纤维及多种细胞等。相邻肺泡间经肺泡孔相连通。①肺泡上皮由两种肺泡细胞组成,I型肺泡细胞,其不含核部分扁平而菲薄,参与气-血屏障的组成,为肺进行气体交换提供了广大面积;Ⅱ型肺泡细胞,细胞呈圆形,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电镜下,核上方有较多(嗜锇性)板层小体,其内含物被胞吐释放后,在肺泡上皮表面展开成一层薄膜,称表面活性物质,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的直径的作用。②肺泡隔,含丰富的连续毛细血管,参与气-血屏障的组成;大量的弹性纤维,使肺泡具有弹性,在肺泡回缩时起重要作用。③肺泡孔,是相邻肺泡间的通道,当某个终末细支气管阻塞时,可通过肺泡孔建立侧支通气道。④气-血屏障,是指肺泡腔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连续毛细血管基膜与毛细血管内皮。气—血屏障很薄,有利于快速地进行气体交换。 第17章 泌 尿 系 统

一、A型题

1.肾叶的组成结构是 ( ) A.每个肾锥体与其相连的皮质

B.每个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 C.两个髓放线间的皮质迷路 D.每个肾锥体

2.肾单位的组成结构是 ( )

A.肾小体和泌尿小管 B. 肾小体和肾小管 C.肾小体和肾单位袢 D.肾小体和集合小管

3. 关于细段的描述,哪项错误 ( ) A. 分布在髓放线或肾锥体

B. 浅表肾单位的细段参与构成髓袢降支

C.髓旁肾单位的细段,参与构成髓袢的升、降支 D.是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

4. 滤过血液形成原尿的结构是 ( ) A.肾小体 B.肾小管 C. 髓袢 D.集合管系

5. 远端小管上皮细胞的光镜结构特征,下列哪项正确 ( A.细胞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 B.细胞基部纵纹明显 C.细胞有侧突

D.细胞有顶小泡和顶小管

6. 关于肾小体的描述,下列哪项正确 ( )

A.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分布在皮质迷路和肾柱 B.由肾小管末端膨大而成,分布于皮质迷路 C.也称血管球,位于皮质迷路和髓放线

D.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分布在髓放线和肾柱内

二、 C 型题

A.浅表肾单位 B. 髓旁肾单位 C.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7. 数量多的是 ( )

8. 肾小体体积大的是 ( ) 9. 髓袢和细段均较短的是 ( ) 10. 对尿液具有浓缩作用的是 ( )

三、X型题

11.下列哪些结构参与髓袢的组成 ( ) A.弓形集合小管 B.近端小管直部 C. 细段 D.远端小管直部

12.下列哪些结构可在肾锥体内见到 ( )

A.髓旁肾单位袢 B.球后毛细血管网 C.直小血管 D.弓形集合小管

13. 肾皮质迷路内分布的结构有 ( ) A.弓形集合小管 B.肾小体

C.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 D.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

14. 与近曲小管相比较,下列哪些是远曲小管的特点 ( ) )

A. 管腔较大而规则 B.游离面刷状缘明显 C. 细胞质弱嗜酸性 D.基部纵纹较明显

四、名词解释

1. 泌尿小管 (uriniferoustubule) 2. 血管球 (glomerulus)

五、论述题

1.试述与形成原尿形成相关的组织结构 2.论述球旁复合体的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A 2. B 3. D 4. A 5.B 6. A

二、C型题

7.A 8. B 9.A 10. B

三、X型题

11.BCD 12.ABC 13. ABCD 14. ACD

四、名词解释:

1. 泌尿小管(uriniferoustubule):是由单层上皮组成的小管系统,它包括肾小管和集合管系两部分。肾小管起始端膨大内陷成杯状双层的肾小囊,并与血管球构成肾小体。肾小体产生的原尿,经泌尿小管重吸收、分泌和浓缩等过程形成尿液。

2. 血管球(glomerulus):是位于肾小囊内的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一条入球微动脉从血管极处入肾小囊内,经两次分支形成网状的毛细血管袢,每条毛细血管袢之间有血管系膜支持,毛细血管袢再汇成出球微动脉,从血管极离开肾小囊。毛细血管为有孔型,其内皮外包血管球基膜,系膜侧血管球基膜缺如。毛细血管的有孔内皮和基膜参与滤过膜的组成,对流经血管球的血液进行滤过,产生滤过液(原尿)。

五、述题

1.与形成原尿形成相关的组织结构如下: 单位是肾的结构与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肾小体是滤过血浆形成原尿的结构。肾小体呈球形,由血管球和肾小囊构成。

1)血管球:是肾小囊中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电镜下,血管球属于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呈扁平状,胞质上有许多小孔,孔处无隔膜,基膜完整。内皮细胞表面的带负电荷糖蛋白,可对血液成分的滤过起一定的选择性作用。由于血管球是界于出球、入球微动脉之间的动脉性毛细血管网,血管球内血液压力高于肾小囊腔内压力,故可使血管球内的水和其他小分子物质滤过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血管系膜 连接于血管球毛细血管之间,由球内系膜细胞和基质构成。球内系膜细胞,形态不规则,为特化的平滑肌细胞。其主要功能是:①合成基膜和系膜基质;②吞噬和降解沉积于基膜上的免疫复合物,以维持血管球的正常滤过功能。系膜基质在血管球内起支持和通透作用。

2)肾小囊: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囊。肾小囊的外层,为单层扁平上皮。肾小囊的内层细胞,称足细胞。足细胞的许多次级突起互相嵌合成栅栏状,贴在毛细血管基膜外面。次级突起之间的裂隙,为称裂孔,孔间覆盖有裂孔膜。

3)血管球基膜 较厚,包在内皮的外方,在血管系膜侧缺如。电镜下,基膜分三层,中层厚而致密;内、外层薄而稀疏。基膜的主要成分共同形成分子筛,在血液滤过中起关键作用。

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组成滤过膜,或称滤过屏障,对血液内物质有选择性通透作用。

第18章 男性生殖系统

一、 A型题

1. 在青春期以前生精小管中一般只有 ( )

A.支持细胞和精子 B.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 C.精子细胞和精子 D.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

2. 下列细胞哪种体积最大 ( )

A.精原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精子细胞

3. 生精小管内最先形成的单倍体细胞是 ( ) A.初级精母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 C.精子细胞 D.精原细胞

4. 精子发生是 ( )

A.精子细胞渐变成精子的过程 B.从精原细胞到形成精子的过程 C. 从初级精母细胞至精子形成的过程 D.从精母细胞的两次成熟分裂过程

5. 睾丸间质细胞属于下列哪类细胞 ( ) A.分泌抑制素的细胞 B.分泌蛋白质激素的细胞 C.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 D.肌样细胞

6. 关于精子发生过程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 A.精原细胞增殖 B.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C.精子的形成 D.精子的获能

二、C型题

A. 生精细胞 B. 支持细胞 C. 两者都是 D.两者都非 7. 组成生精上皮的是 ( )

8. 以胞质桥相连,同步发育的是 ( ) 9. 合成和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的是 ( ) 10. 分泌抑制素的是 ( )

三、X型题

11. 血-睾屏障的组成成分 ( )

A.相邻支持细胞近基部侧突间的紧密连接 B.间质内毛细血管内皮和基膜 C.结缔组织

D.生精上皮的基膜

12. 精子发生过程中同源细胞群现象见于 ( ) A.精原细胞增殖分裂

B.初级精母细胞第一次成熟分裂 C.精子形成时

D.次级精母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

13. 下列哪些结构属于男性生殖管道( ) A.直精小管 B.睾丸网 C. 输出小管和附睾管 D.前列腺

14. 血—睾屏障的作用在于 ( ) A.限制某些物质进入生精上皮 B.限制单倍体细胞逸出生精小管

C.保持生精小管内高浓度的雄激素水平 D.保持精子需要的营养

四、名词解释

1. 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 2. 血-睾屏障(blood-testis barrier)

五、论述题

1.试述精子发生的主要变化过程。

2.试述睾丸间质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及其功能。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D 2.B 3. C 4.B 5.C 6.D

二、C型题

7.C 8.A 9.B 10. B

三、X型题

11. ABCD 12. ABCD 13. ABC 14. AB

四、名词解释

1. 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

精子发生是从精原细胞到形成精子的过程,包括三个时期:①精原细胞增殖期:A型精原细胞是生精细胞的干细胞,不断分裂增殖,一部分子细胞作为干细胞,另一部分子细胞则增殖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②精母细胞复制DNA(4n DNA)一次,进行二次成熟分裂,形成4个精子细胞,为单倍体细胞(1n DNA);③精子形成期:精子细胞发生复杂形态变化,逐渐变成蝌蚪形的精子。

2. 血-睾屏障(blood-testis barrier):

血-睾屏障是指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的结构,包括间质中的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侧突之间的紧密连接,其中紧密连接最重要。该屏障一方面可阻止某些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生精上皮,确保生精细胞有一个稳定发育的微环境,另一方面还能防止精子抗原物质逸出到生精小管外,以免发生自体免疫应答。

五、论述题:

1.精子发生的主要变化过程如下: 从青春期开始后,在腺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精子发生开始 即从精原细胞到形成精子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时期:①精原细胞增殖期:A型精原细胞是最幼稚的生殖细胞,青春期开始后,其不断分裂增殖,一部分子细胞成为干细胞;另一部分子细胞经历B型精原细胞增殖,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②精母细胞成熟分裂期:初级精母细胞经过DNA复制后(4n DNA),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不进行DNA复制,迅速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产生两个精子细胞,核型为23,X或23,Y(1nDNA)。减数分裂(meiosis)又称成熟分裂,仅见于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经过两次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③精子形成时期:精子细胞由圆形逐渐分化转变成为蝌蚪形精子的过程,称精子形成。此过程主要变化是核变得极度浓缩,形成精子头部;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覆盖于

核的头端;中心体移向细胞核顶体的对侧,其中一个中心粒形成9十2排列的微管,称轴丝;线粒体集聚在轴丝外周形成线粒体鞘;多余的细胞质被遗弃;胞质桥断裂,精子游离于生精小管内。

第19章 女性生殖系统

一、项选择题

1. 关于卵巢的叙述,哪项错误 ( ) A. 表面为单层立方上皮 B. 皮质很宽,髓质窄

C. 青春期前,其内原始卵泡数目不减 D. 具有内分泌功能

2. 生长卵泡指( )

A. 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 B. 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 C. 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 D. 初级卵泡和成熟卵泡

3. 关于卵泡的描述,哪项错误 ( )

A. 主要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构成 B. 自青春期开始发育 C. 每个月经周期排出多个卵泡 D. 绝经期后,排卵停止

4. 关于初级卵母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 ( )

A. 胞核大而圆,呈空泡状 B. 胞质丰富,嗜酸性

C.存在原始卵泡内 D. 排卵时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

5. 关于次级卵泡的描述,哪项错误 ( )

A. 卵母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 B. 有多层卵泡细胞 C. 出现卵泡腔 D. 有卵丘

6. 关于透明带的描述,哪项错误 ( )

A 仅由卵母细胞分泌形成 B 是一层嗜酸性的均质状膜 C 位于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 D 从初级卵泡开始出现

二C型题

A 原始卵泡 C 两者皆是 B 初级卵泡 D 两者皆非 7. 卵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的是 ( )

8. 卵泡细胞增殖为多层并出现大腔隙的是 ( ) 9. 卵泡细胞为单层扁平的是 ( ) 10. 可见透明带的是 ( )

三、X型题

11. 下列哪些变化存在分泌期子宫内膜, ( ) A 子宫腺极度弯曲 B 子宫腺腔含大量分泌物 C 子宫内膜水肿 D 螺旋动脉持续收缩

12. 关于增生期子宫内膜的结构特点,哪些项正确 ( ) A 子宫内膜功能层逐渐形成 B 基质细胞不断分裂增生 C 子宫腺增长、增多 D 螺旋动脉增长、弯曲

13. 关于子宫内膜的描述,哪些项正确 ( ) A 上皮为单柱状上皮 B 固有层内子宫腺常见

C 功能层变化大 D 基底层较薄

14. 关于月经期的描述,哪些项正确 ( ) A 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减少 B 螺旋动脉收缩

C 内膜组织缺血、坏死

D 月经期末,子宫腺上皮迅速分裂增生

四、名词解释

1 间质腺(interstitial gland) 2 排卵(ovulation)

五、论述题

1 试述卵泡发育过程中,发生哪些形态结构变化 2 试述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 C 2. B 3.C 4. D 5.A 6.A

二、C型题

7. C 8. D 9. A 10. B

三、X型题

11. ABC 12.ABCD 13. ABCD 14. ABCD

四、名词解释

1 间质腺(interstitial gland):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闭锁时,初级卵母细胞消失,透明带皱缩,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血管和结缔组织伸入颗粒层及卵丘,坏死的颗粒细胞或卵泡细胞被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膜细胞形成不规则的细胞索团,散在于结缔组织中,称间质腺。,腺细胞能分泌雌激素。

2 排卵(ovulation):在多种因素和黄体生成素的综合影响下,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外周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从卵巢中排出的过程称为排卵。

五、论述题

1.卵泡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形态结构变化如下:

卵泡发育经原始卵泡、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3个阶段。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卵泡本身的形态结构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变化的规律如下:①卵泡体积由小变大;②卵母细胞体积增大,周边胞质内出现皮质颗粒。于排卵前1~1.5天,初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成为次级卵母细胞,立即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并停留于中期阶段;③卵泡细胞由单层扁平增殖为多层;④卵泡膜形成于初级卵泡阶段,继而分化为内、外两层;⑤透明带、卵泡腔、卵丘和放射冠相继出现,且逐渐明显。 第20章 胚 胎 学 绪 论

一、A型题

1.受精龄为 ( ) A.36 周 B.38 周 C.40 周 D.42 周 2.月经龄为 ( ) A.36 周 B.38 周 C.40 周 D.42 周 3.胚前期为 ( )

A.从受精至第1周末 B.从受精至第2周末

C.从受精至第3周末 D.从受精至第4周末 4.胚期为 ( )

A.从受精至第8周末 B.从第2周至第8周末 C.从第4周至第8周末 D.从第3周至第8周末 5.胎期为 ( )

A.从受精至出生 B.从第2周至出生 C.从第8周至出生 D.从第9周至出生 6.最早对胚胎发育进行观察的学者是 ( ) A. Aristotle B.Harvey C.Leeuwenhoek D.Remark

二、X型题

1.胚胎发育包括 ( ) A.胚前期 B.胚期 C.胎期 D.围生期

2关于生殖工程学(reproductive engineering)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是胚胎学中新兴的研究领域 B.通过人工介入以获得新生个体 C.主要技术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

D.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是该领域中最著名的成就

三、名词解释

1.胚前期(preembryonic period) 2.胚期(embryonic period)

四、论述题

1.试述生殖工程学的主要技术及成就。 2.试述人胚胎发育的各期名称及其时间。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B 2.C 3.B 4.D 5.D 6.A 二、X型题

1.ABC 2.ABCD 三、名词解释

1.胚前期是指从受精至第2周末二胚层胚盘出现的一段时间,其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受精、卵裂、胚泡形成、植入、二胚层胚盘形成等。 2.胚期是指从第2周至第8周末的一段时间,其主要内容包括三胚层胚盘形成及其早期分化、胎膜与胎盘形成、胚体形成及胚层的进一步分化。 四、论述题

1.主要技术有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卵细胞质内单个精子或细胞核注射、配子和胚胎冻存等。本领域最著名的成就是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的成功。

2.人胚胎发育经历了胚前期、胚期和胎期三个时期。胚前期是指从受精至第二周末二胚层胚盘出现的一段时间;胚期是指从第3周至第8周的一段时间;胎期是指从第9周至出生的一段时间。

第21章 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

一、A型题

1. 受精一般发生于输卵管的 ( ) A.漏斗部 B.壶腹部 C.峡部 D.子宫部

2.射出的精子 ( )

A. 已有运动能力及受精能力 B. 既无运动能力也无受精能力 C. 巳有运动能力但无受精能力 D. 有穿过放射冠和透明带的能力

3.人胚发育时,透明带消失发生在 ( ) A.二细胞期 B.桑椹胚期 C.胚泡期 D.胚盘期

4. 胚泡的组成 ( )

A. 滋养层、内细胞群、胚外体腔 B. 滋养层、胚泡腔、内细胞群 C. 胚盘、胚泡腔、内细胞群 D. 绒毛膜、胚外体腔、胚盘

5. 胚胎植入子宫内膜的时间 ( ) A.胚泡时期 B.胚盘分化时期 C. 桑椹胚时期 D.受精后24时内

6. 植入后子宫内膜称 ( ) A.胎膜 B.蜕膜 C.胎盘 D.粘膜

二、C型题

A.上胚层 B.下胚层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非 7. 与胚内中胚层的形成有关 ( ) 8. 与胚外中胚层的形成有关 ( ) 9. 与原条的形成有关 ( ) 10. 与卵黄囊的形成有关 ( ) 11. 与绒毛膜的形成有关 ( ) 12. 与胎盘的形成有关 ( )

三、X型题

13. 胚体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 ) A.形成头褶、尾褶、侧褶 B.胚盘边缘向腹侧卷折 C.胚体凸入羊膜腔内

D.内胚层包卷形成原始消化管

14. 关于胚盘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上胚层是羊膜腔的底 B. 下胚层是卵黄囊的顶 C. 是人体的原基 D.出现在受精后第一周内

15. 受精的意义在于 ( )

A.启动细胞分裂 B. 子代获得双亲的遗传物质, C.决定遗传性别 D.恢复二倍体

16. 关于精子获能的描述,哪些正确 ( )

A.发生在子宫和输卵管 B.去除精子头表面抑制性的糖蛋白

C.使精子获得运动能力 D.进入卵子内的能力可维持2天

四、名词解释

1.获能(capacitation) 2.受精(fertilization)

五、论述题

1.试述神经外胚层的分化。 2.试述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B 2.C 3. C 4.B 5.A 6. B

二、C型题

7. A 8.D 9.A 10.B 11. D 12. D

三、X型题

13. ABCD 14. ABC 15. ABCD 16.AB

四、名词解释

1. 获能(capacitation): 精子通过子宫和输卵管时,精子头表面能抑制顶体酶释放的糖蛋白被女性生殖管道内的酶降解去除,从而使精子获得了使卵子受精的能力,此现象称获能。 2. 受精(fertilization):略

五、论述题

1.神经外胚层的分化如下 :

在脊索的诱导下,其背侧中线的外胚层增厚呈板状,称神经板。构成神经板的这部分外胚层,也称神经外胚层。继而神经板中央沿长轴下陷形成神经沟,沟两侧缘隆起称神经褶。两侧神经褶在沟的中段靠拢并愈合,愈合向头尾两端进展,最后在头尾两端各留一开口,分别称前神经孔和后神经孔,它们先后愈合,使神经沟完全闭合成为神经管。神经管主要分化成中枢神经系统及松果体、神经垂体和视网膜等。在神经沟闭合为神经管过程中,神经板外缘的一些细胞迁移到神经管的背侧形成一条纵行细胞索。此索很快分裂分两条,分别位于神经管的左右背外侧,称神经嵴。神经嵴主要分化为周围神经系统和肾上腺髓质等。 第22章 颜面和四肢的发生

一、A型题

1.不属于腮器的是 ( ) A.腮弓 B.腮沟 C.腮膜 D.后腮体

2.关于腮弓的描述,哪项错误 ( ) A.由头部两侧的外胚层增生而来 B.共6对,背腹走向,呈柱状 C.相邻腮弓之间为腮沟

D.腮沟隔腮膜与咽囊相对应

3.与腮弓演变无关的成体结构是 ( ) A.颜面 B. 颈 C. 唇 D. 喉

4.出现不久随即消失的腮弓是 ( )

A.第3对 B.第4对 C.第5对 D.第6对

5.位于口凹周围的结构是 ( ) A.额鼻突,左右外侧鼻突和左右下颌突 B.额鼻突和左右上、下颌突 C.左右外侧鼻突和下颌突 D.额鼻突和左右外侧鼻突

6.关于颜面的发生,哪项错误 ( ) A.与脑泡膨大无关 B.与第一对腮弓有关

C.由两侧向正中方向发展

D.早期由围绕口凹的5个突组成

二、C型题

A.第1对腮弓 B.额鼻突

C.二者均参与 D.二者均不参与 1.口凹的形成 ( ) 2.颜面的形成 ( ) 3.腭的形成 ( ) 4.颈的形成 ( )

三、X型题

1.属于腮器的有 ( ) A.腮弓 B.腮沟 C.腮膜 D.咽囊

2.围绕口凹的突起有 ( )

A.左右上颌突 B.左右下颌突 C.额鼻突 D.左右内、外侧鼻突

3.关于颜面的发生,哪些正确 ( )

A.上颌突和下颌突由第1对腮弓腹侧部分叉形成 B.上颌突发育形成上唇的外侧部和上颌 C.下颌突发育形成下颌和下唇

D.额鼻突的下部发育形成鼻梁和鼻尖,其上部发育为前额

4.关于腭的发生,哪些正确 ( ) A.正中腭突来自内侧鼻突 B.外侧腭突来自上颌突 C.正中腭突形成腭的前部 D.外侧腭突形成腭的大部

四、名词解释

1. 腮器(branchial apparatus) 2. 腮膜(branchial membrane)

五、论述题

1.试述原始口、鼻腔的分隔 2.试述唇裂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D 2.A 3.D 4.C 5.B 6.A

二、 C型题

1.C 2.C 3.A 4.D

三、X型题

1.ABCD 2.ABC 3.ABCD 4.ABCD

四、名词解释

1.腮器是腮弓、腮沟、腮膜与咽囊的总称。

2.腮膜是咽囊顶部与相应腮沟底部共同形成的薄膜,由外胚层、间充质和内胚层构成。

五、论述题

1.由额鼻突、左右上颌突及已愈合的左右下颌突围成原始口腔。原始口腔的开口起初宽大;随着两侧上、下颌突向中线会拢及上、下唇的形成,口裂变小。鼻凹向深部扩大,形成原始鼻腔。腭形成后,原始口腔被分隔成口腔和鼻腔。

2.唇裂多因上颌突与同侧的内侧鼻突未愈合所致,裂沟位于人中外侧。如果左、右内侧鼻突未愈合,或两侧下颌突未愈合,则导致上唇或下唇的正中唇裂。如果内侧鼻突发育不良,则导致人中缺损,出现正中宽大唇裂。 第23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一、A型题

1.形成咽鼓管和中耳鼓室的咽囊是 ( ) A.第1对 B.第2对 C.第3对 D.第4对

2. 参与形成腭扁桃体的咽囊是 ( ) A.第1对 B.第2对 C.第3对 D.第4对

3. 参与形成胸腺的咽囊是 ( ) A.第1对 B.第2对 C.第3对 D.第4对

4. 第3对咽囊的内胚层细胞分化为胸腺的 ( ) A.上皮细胞 B.胸腺细胞 C.交错突细胞 D.造血干细胞

5.形成后腮体的咽囊是 ( ) A.第2对 B.第3对 C.第4对 D.第5对

6.被包卷形成原始消化管的是 ( ) A.外胚层 B.中胚层 C.内胚层 D.胚外中胚层

二、C型题

A.前肠 B.中肠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1.参与十二指肠发生 ( )

2.参与结肠发生 ( ) 3.参与肛管上段发生 ( )

三、X型题

1.哪些咽囊的上皮细胞增生迁移参与甲状旁腺的形成( ) A.第1对咽囊 B.第2对咽囊 C.第3对咽囊 D.第4对咽囊

2.第1对咽囊分化形成 ( ) A.咽鼓管 B.中耳鼓室 C.外耳道 D.内耳膜迷路

3.关于舌的发生,哪些正确 ( )

A.侧舌突、奇结节和联合突参与舌的形成 B.舌体的大部分由左、右侧舌突愈合而成 C.奇结节形成小部分舌体 D.联合突形成舌根

4.关于胃的发生,哪些正确 ( ) A.胃的背侧缘生长较快,形成胃大弯 B.胃的腹侧缘生长较慢,形成胃小弯 C.胃大弯的头端形成胃底 D.胃背系膜形成网膜囊

四、名词解释

1.原始消化管(primitive gut) 2.甲状舌管(thyroglossal duct)

五、论述题

1.试述原始消化管的形成及各段分化形成的消化器官名称 2.试述胰腺的发生过程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A 2.B 3. C 4. A 5. D 6. C 二、C型题

1.C 2.B 3.D 三、X型题

1.CD 2.AB 3.ABCD 4.ABCD 四、名词解释

1.原始消化管由卵黄囊顶部的内胚层卷入形成,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段。

2.甲状舌管由原始咽底壁正中线处的内胚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是甲状腺原基,其末端向两侧膨大,形成甲状腺的侧叶 第24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一、A型题

1.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来自 ( ) A.胚外中胚层 B.脏壁中胚层 C.体壁中胚层 D.间介中胚层

2.关于中肾的发生,哪项错误 ( ) A.发生于前肾之后

B.中肾小管的外端开口于体腔 C.前肾管参与中肾管的形成 D.中肾发生时前肾已全部退化

3.关于后肾的发生,哪项错误 ( ) A.后肾演变形成永久性肾

B.起源于输尿管芽和生后肾组织

C.输尿管芽形成输尿管、肾盂、肾盏和集合小管 D.生后肾组织分化形成肾单位的各部

4.输尿管芽起源于 ( )

A.尿生殖窦头端 B.尿生殖窦尾端 C.中肾管头端 D.中肾管尾端

5.生后肾组织可演变为 ( )

A.弓形集合小管 B.皮质集合小管 C.髓质集合小管 D.肾小管

6.尿生殖窦属于原泄殖腔的 ( ) A.头侧份 B.背侧份 C.腹侧份 D.尾侧份

二、C型题

A.中肾管 B.中肾旁管 C.二者均参与 D.二者均不参与 1.输尿管的发生 ( ) 2.输精管的发生 ( ) 3.输卵管的发生 ( ) 4.附睾管的发生 ( )

三、X型题

1.输尿管芽分化形成 ( ) A.输尿管 B.肾盂 C.肾盏 D.集合小管

2.生后肾组织分化形成 ( ) A.弓形集合小管 B.近端小管 C.细段 D.远端小管

3.尿生殖窦在男性演变为 ( )

A.膀胱 B.尿道的前列腺部 C.尿道的膜部 D.尿道的海绵体部

4.尿生殖窦在女性演变为 ( ) A.膀胱 B.尿道

C.阴道前庭 D.阴道穹窿部

四、名词解释

1.生肾索(nephrogenic cord) 2.尿生殖嵴(urogenital ridge)

五、论述题

1.试述后肾的发生过程

2.试述中肾管与中肾旁管的来源及其演变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D 2.D 3.D 4.D 5.D 6.C 二、C型题

1.D 2.A 3.B 4.A 三、X型题

1. ABCD 2.BCD 3.ABCD 4.ABC 四、名词解释

1.生肾索是生肾节尾段的索状结构,由间介中胚层分化形成。

2.尿生殖嵴为胚中轴两侧向胚内体腔凸出的对称性纵行索条,由生肾索增生形成。 五、论述题

1.后肾为人体永久肾,于第5周初开始发生,起源于输尿管芽和生后肾组织。输尿管芽是中肾管末段近泄殖腔处向背侧头端发出的盲管,此管在中肾嵴内生长并分支达12级以上,其主干形成输尿管,起始的两级分支扩大合并为肾盂,第3、4级分支扩大合并为肾盏,其余的分支演变为集合小管。集合小管的末端呈“T”形分支,此部能诱导邻近的生后肾组织分化参与形成肾单位。

在输尿管芽的诱导下,中肾嵴细胞向输尿管芽分支末端(弓形集合管)聚集包围,形成生后肾组织。后者演化为“S”形小管,此管的一端膨大凹陷成肾小囊,包绕毛细血管球形成肾小体;其余部分弯曲延长形成肾小管各段,与肾小体组成肾单位,远曲小管末端与弓形集合小管相通。髓旁肾单位发生较早。随着集合小管末端不断向肾的浅部生长并发出“T”形分支,从而在肾的浅层形成浅表肾单位。生后肾组织的外周部分形成肾背膜。

后肾最初位于盆腔,后因腹部器官的生长,输尿管的伸展,胚体直立,肾移至腰部。 第25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一、A型题

1. 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 ( )

A. 羊膜上的胚外中胚层 B.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 C.体蒂的胚外中胚层 D.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

2. 人胚胎血液循环开始于 ( ) A.第2周末 B.第3月末 C.第3周末 D.第8周末

3. 原始心脏发生于 ( )

A.口咽膜前方的内胚层 B.口咽膜前方的中胚层 C.口咽膜两侧的中胚层 D.口咽膜尾侧的中胚层

4. 围心腔最早位于( )

A.心管的背侧 B.心管的腹侧 C.生心板的背侧 D.生心板的腹侧

5. 早期心管着先出现三个膨大,由头至尾依次是 ( ) A.心房、心室和静脉窦 B.心室、心房和心球 C.静脉窦、心球和心室 D.心球、心室和心房

6.心房分隔时第二房间孔的形成是 ( ) A. 第一房间隔上部中央吸收而成 B. 第一房间隔与心内膜垫之间的孔 C. 第二房间隔上端吸收而成

D. 第二房间隔与心内膜垫之间的孔

二、C型题

A.心球 C.两者皆是 B.静脉窦 D.两者皆非 7.心管尾端的膨大 ( ) 8.心管头端的膨大 ( ) 9.与动脉干相连接 ( ) 10.参与心室的形成 ( ) 11.参与心房的形成 ( )

三、X型题

12.原始心房的分隔 ( )

A.第二房间隔出现在第一房间隔的右侧 B. 卵圆孔与第二房间孔的位置相互交错 C.卵圆孔的右侧覆以卵圆孔瓣

D.第一房间孔很快封闭,第二房间孔一直保留至出生

13.胎儿期左右心房相通的孔是 ( )

A.第一房间孔 B.第二房间孔 C.卵圆孔 D.房间孔

14.参与室间隔膜部的形成的结构 ( )

A.第一、二房间隔下缘组织 B.动脉干嵴

C.左、右球嵴 D.室间隔肌部上缘组织

15. 心内膜垫 ( )

A.是房室管心内膜下组织增生所形成 B.腹侧壁和背侧壁各一个

C.相互融合将房室管分隔为左、右两个孔 D.参与形成室间隔膜部

四、名词解释

1.血岛(blood island)

2.球室袢(bulboventricular loop)

五、论述题

1.试述房间隔缺损的常见成因。 2.试述室间隔缺损的成因。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B 2.C 3. B 4. C 5.D 6.A 二、C型题

7.B 8. A 9.A 10.A 11. B

三、X型题

12. ABD 13. BC 14. CD 15. ABCD

四、名词解释

1. 血岛(blood island):胚胎第15天左右,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内,间充质密集而成的细胞团,即为血岛。血岛周边细胞变扁,分化为内皮细胞,围成内皮管即原始血管;血岛中

央的游离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内皮管的内皮细胞不断延伸,与邻近内皮管相连而成内皮管网。

2. 球室袢(bulboventricular loop):心管4个膨大,从头至尾依次为心球、心室、心房和静脉窦。由于心管头尾端被固定在心包上,而游离部(即心球和心室部)生长比心包腔扩大的速度快,心球与心室凸向右、前和尾侧方向生长,使心球和心室形成U形弯曲,即称球室袢。

五、论述题

1.房间隔缺损的常见成因如下: ⑴最常见的原因为卵圆孔未闭: A. 卵圆孔瓣上出现许多窗孔;

B. 第一房间隔吸收过度,导致卵圆孔瓣太小; C. 第二房间隔发育异常,形成过大的卵圆孔;

D. 第一房间隔过度吸收,同时第二房间隔又形成过大的卵圆孔。 ⑵心内膜垫发育不全,导致第一房间隔不能与其融合。 ⑶卵圆孔上方的第二房间隔吸收形成窗孔。 ⑷房间隔缺如,形成一房二室的三腔心。 第26章 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发生

一、A型题

1.神经沟愈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是 ( ) A.头端先愈合,向尾端进展 B.尾端先愈合,向头端进展

C.中部先愈合,向头、尾两端进展 D.头、尾两端先愈合,向中部进展

2.神经嵴 ( )

A. 左右两条,位于神经管的背外侧 B.左右两条,位于神经管的腹侧 C.左右两条,位于体节两侧 D.一条,位于神经管腹侧

3.刚形成的神经管的上皮是 ( )

A.单层立方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假复层柱状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

4.神经管壁分化形成三层,从外向内依次为 ( ) A.套层,边缘层,室管膜层 B.边缘层,套层,室管膜层 C.边缘层,室管膜层,套层 D.套层,室管膜层,边缘层

5.脊髓内的躯体运动神经元来自 ( ) A.翼板的成神经细胞 B.基板的成神经细胞 C.顶板背侧边缘层 D.底板腹侧边缘层

6.脊髓内的内脏运动神经元来自 ( ) A.翼板的成神经细胞 B.基板的成神经细胞

C.翼板与基板之间成神经细胞 D.底板

二、C型题

A. 套层 B. 边缘层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非 1大脑皮质来源于 ( )

2小脑蒲肯野细胞与齿状核来源于 ( ) 3脊髓灰质来源于( ) 4 脊髓白质来源于 ( ) 5 脊膜来源于( )

6 脑神经节来源于 ( )

三、X型题

1.神经板 ( )

A. 是外胚层的分化结构 B.其头侧宽于尾端 C.位于脊索的头侧

D.板中央沿长轴下陷形成一沟

2. 成神经细胞 ( )

A.有很强的分裂增殖能力 B.较成胶质细胞发生得早 C.起初为圆形,无突起

D.无极成神经细胞先变为双极成神经细胞

3.神经管的后段分化中 ( ) A.侧壁的套层增厚

B.套层内有成神经细胞和成胶质细胞 C.界沟出现在侧壁的外表面 D.顶壁和底壁变得薄而窄

四、名词解释:

1.神经嵴(neural crest) 2.神经上皮(neuroepithelium )

五、论 述 题

1.简述神经管头段的演变。 2.试述大脑皮质的组织发生。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C 2.A 3. C 4.B 5.B 6.C 二、C 型题

1. A 2. A 3. A 4.B 5. D 6.D 三、X型题

1. ABD 2. BCD 3. ABD 四、名词解释:

1.神经嵴(neural crest)是在神经沟闭合为神经管的过程中,神经板外缘的一些细胞迁移至神经管背外侧而形成的左右两条纵行细胞索。神经嵴除分化形成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节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外,部分细胞还向一定方向迁移分化,形成一些非神经细胞,如肾上腺髓质细胞等。

2.神经上皮(neuroepithelium ):在脊索的诱导下,其背侧的外胚层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神经板即为神经上皮(neuroepithelium ),它最初为单层柱状上皮,在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逐

渐变为假复层柱状上皮。中枢神经的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除外)均由神经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第27章 畸 形 学 概 述

一、A型题:

1.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是属于 ( ) A.性染色体单体型 B.性染色体三体型 C.常染色体单体型 D.常染色体三体型

2.先天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是属于 ( ) A.性染色体单体型 B.性染色体三体型 C.常染色体单体型 D.常染色体三体型

3. 猫叫综合征是属于 ( ) A.常染色体单体型 B.常染色体三体型 C.常染色体结构畸变 D.性染色体结构畸变

4. 已确定对人类有致畸作用的物理因子主要是 ( ) A.高温 B.各种射线 C.严寒 D.微波

5.对人类有致畸作用的化学因子是 ( )

A.某些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 B.汞、砷和镉 C.某些多亚硝基化合物 D.以上均是

6.致畸敏感期是 ( )

A.胚前期 B.受精后第3—8周 C.围生期 D.第4~6个月胎儿

二、C型题

A. 胚胎细胞染色体畸变 B. 胚胎细胞基因突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非 7.是引起先天畸形的因素 ( ) 8.致水俁病的发生直接因素( ) 9.引胚胎单体型或三体型畸形 ( )

三、X型题

10. 已确定对人类有明显致畸作用的病毒是 ( ) A.风疹病毒 B.流感病毒 C.单纯疱疹病毒 D.巨细胞病毒

11.有致畸作用的药物主要是 ( )

A.多数抗肿瘤药物 B.某些抗凝血药物 C. 某些抗生素 D.某些抗惊厥药物

12、孕妇在下列哪些情况可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 ( )

A.睡眠不足 B.严重营养不良 C.酗酒 D.大量吸烟

13.常用的产前检查方法 ( ) A. 羊水检查 B. 绒毛膜活检 C. B型超声波 D. 血常规

14.胚胎受到致畸因子作用后,是否发生畸形和发生何种畸形取决于 ( ) A.致畸因子的种类和作用强度 B.胚胎的遗传特性 C.孕妇营养状况

D.受致畸因子作用时胚胎的发育时期

四、名词解释

1.先天性畸形(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 2.致畸因子( teratogen )

五、论 述 题

哪些环境因素对人类有致畸作用。

参考答案】 一 、A型题

1.D 2.A 3.C 4.B 5.D 6.B 二、C型题

7.C 8.D 9.A 三、X型题

10.ACD 11.ABCD 12.BCD 13.ABC 14.ABCD 四、名词解释

1.先天性畸形(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

是由于胚胎发育紊乱所致的形态结构的异常,出生即巳存在,属于出生缺陷的一种。出生缺陷还包括功能、代谢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2.致畸因子( teratogen ):

致畸因子是指可引起先天性畸形的环境因子的总称,包括生物性致畸因子(病毒、螺旋体等)、物理性致畸因子(各种射线、机械压迫和损伤等)、致畸性药物(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抗惊厥药等)、致畸性化学物质(某些亚硝基、烷类、苯类化合物,某些农药、重金属等)以及酗酒、吸烟、缺氧等因素。

五、论 述 题

多种环境因素对人类有致畸作用,凡引起先天性畸形的环境因素统称致畸因子,如: ①生物性致畸因子 已经确定的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梅毒螺旋体等。生物性致畸因子通过胎盘膜作用于胚体,从而影响胚胎发育。

②物理性致畸因子 各种射线、机械性压迫和损伤等对人类胚胎有致畸作用已成定论。 ③致畸性药物 包括抗肿瘤药、抗惊厥、抗生素、抗凝血剂、激素等种类的药物。 抗肿瘤药氨基蝶呤可导致无脑畸形、小头畸形及四肢畸形; 链霉素可导致先天性耳聋;

性激素可导致胎儿生殖系统畸形;

抗凝血剂香豆素可导致胎儿鼻发育异常。 ④致畸性化学因子 工业“三废”、农药、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中,均含有致畸因子。某些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某些亚硝基化合物、某些烷基和苯类化合物、某些含磷的农药、重金属如铅、镉、汞等。

⑤其它致畸因子 包括吸烟、酗酒、缺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