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3 识字3
一、教学目标
1.图文对照,学会“灶、尖、歪、尾”4个生字,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提高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随文识记“彩、张、斜”等6生字,并从中领悟做事要细心的道理。
3.认识“三撇”、“弓字旁”、“斗字旁”3个偏旁,通过归类观察,发现书写规律,并能按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做到端正、匀称。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利用图文对照,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在朗读儿歌中,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从中领悟做事要细心的道理。
难点: 通过归类观察,发现书写规律,并能按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做到端正、匀称。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熟读儿歌,通过请教的方式,尝试了解会意字。
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图片教具,制作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情境导入,整体把握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新朋友(课件出示图片:毛笔 孙悟空),你们认识它们吗?(指名交流)你能根据这两位朋友的外形或动作来猜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个字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指名交流(出示:笔 看)
毛笔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和“笔”字的竹字头很像;笔尖上有毛,所以“笔”字下面“毛”。
“看”字的上半部分很像孙悟空的手,眼睛就是“目”,它把手搭在了眼睛(目)上面正向远处看呢。
3.揭题板书:古代人们造这两个字的时候,就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多神奇、有趣呀!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3》里就有这样一些有趣的生字。(板书课题) 环节二、识记——重点突破,字意兼得
(二)图文结合,初识会意字 1.熟字引路,认识会意字
(1)出示“毛笔”和“孙悟空”两幅图片
毛
竹
手
目
(2)你能根据这两位朋友的外形或动作来猜出它们分别代表我们以前学的哪个字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指名交流(笔 看)
笔——毛笔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和“笔”字的竹字头很像;笔尖上有毛,所以“笔”字下面“毛”。
看——上半部分很像孙悟空的手,眼睛就是“目”,它把手搭在了眼睛(目)上面正向远处看呢。
(4)交流对会意字的认知 ①学生交流,教师梳理信息,归纳
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两个字都是由两个简单的独体字组成,并根据这两部分的意义之
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的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②梳理学法
我们刚才是如何学习会意字的?(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看图——拆字(字分为哪几部分)——图文对比——认识字 2.运用学法,理解会意字
(1)学生自主看图,并与文字作比较,发现古人是如何造字的。
自学提示: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旁边的字有几部分组成,和图片里的事物有什么联系?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课件出示:“灶、尖、歪、尾”四个生字及四幅图片)
笔bǐ
预设:
灶——图上画的是一个炉灶,它是用土砌成的,上面有火才能做饭,“火”和“土”就造出了“灶”字。
尖——图上是一个圆锥,上面尖尖的、小小的,下面很粗、很大,所以上“小”下“大”就构成了“尖”字。(老师提示“尖”字上面的“小”应把钩去掉)
歪——图上的相框摆得不正,而“歪”字就是由“不”和“正”两部分构成。 尾——“尸”就好像一个弯曲的身体, 后面长了许多毛,就是尾巴。 4.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认识的这6的字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并根据各部分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的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5.看图猜字游戏
教师打乱顺序出示这六个幅图片,学生来猜字。 6.联系自己的实际,运用所识的会意字进行扩词、说话。 预设:灶具——妈妈买了许多新灶具。 尾巴——小猴子的尾巴真有意思。
笔尖——我的笔尖坏了。 ?? 7.拓展训练。
(1)出示图片,学生猜字
师:下面有四幅图片,每幅图片中都隐藏着咱们以前学过的会意字,你们能猜出来吗?再说说理由。
①出示图片:
②学生交流、展示(休、明、众、林) ③师生互动,说明理由。 休——一个人坐在树下; 明——太阳与月亮; 众——三个人代表许多人; 林——两个木。 (2)诵歌诀,巧记字 ——老师送大家一个歌诀,有助于大家记忆会意字。 ——课件出示 日月明,鱼羊鲜, 小土尘,小大尖, 一火灭,田力男, 人木休,手目看, 二木林,三木森, 二人从,三人众。
——诵读,交流
注音:尘(chén) 鲜(xiān) 灭(miè) 从(cóng) (三)朗读儿歌,随文识字
1. 过渡: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瞧,这边来了个小画家想画几幅画送给你们做礼物呢!一起跟他打打招呼吧!恩,咱们一起快去看看儿歌里的他都画了什么?(要求 :边读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儿歌
3.指名说出歌中的生字(课件随机将生字变红) 4.随文识字
刚才我们已经借助图片认识了“灶、尖、歪、尾”四个字,并理解了它们的意思。现在我们再来认识其它六位新朋友。
课件出示:
彩色 一张桌子 炉灶 歪斜 一匹马 (1)自由读词语 (2)指名读 (3)齐读
(4)把词语带到课文中读,并借助图片边读边体会生字的意思。 (5)选择喜欢的生字组个词或者说一句话。 5.领悟道理
(1)儿歌读完了,你能说一说宁宁是一个怎样的小画家吗?(粗心) (2)从哪里看出他粗心?(出示宁宁的四幅画)
(学生结合儿歌内容和图片来体会宁宁的粗心) (3)再读儿歌,感受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