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实在说,在我们的辩证法里,这两者是一个东西:对我们所不尊重的人,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要求。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就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正因为我们向他提出了要求,正因为他完成了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才尊重他。”这就是马卡连柯尊重与要求相统一的原则。 综上所述,尊重的教育是关注时代精神,引领时代发展的生机勃勃的教育理念,他对人的终极关注也必将成就教育永恒的崇高。但尊重的教育理念要深入人的心灵、深入人的骨髓、融入人的血液并非易事,需要一场观念上的革命,同时外化为现实的态度、行为。 第九章建构主义理论
近年来建构主义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过于柏拉图式的理论,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教育理论;而有些人则认为,它是一种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理论,他针对现代教学的困境提出的教学策略对我们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节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背景
皮亚杰、布鲁纳以及维果茨基的理论是建构主义的主要理论源泉。 ?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发现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
目前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等等。
?1.传统建构主义?2.个人建构主义?3.社会建构主义
由以上3种建构主义类型,我们可以看出建构主义走过了一个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提出了建构主义的三个基本原理:⑴ 知识是人指个体主动的建构,不是被动接受或吸收。⑵认知的功能在于用来组织经验的世界,不是用来发现本体的现实。⑶
知识是个人与别人经由磋商与和解的社会建构。 第二节建构主义教育理念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更注重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的自发学习,因此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所主张的学习理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或吸收。⑵
认知是学生用来组织经验世界的,不是用来发现本体现实的。⑶知识是学生与他人经验交流的过程,是经由磋商与和解的一种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学习理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或吸收。⑵
认知是学生用来组织经验世界的,不是用来发现本体现实的。⑶知识是学生与他人经验交流的过程,是经由磋商与和解的一种社会建构。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
所谓“认知建构教学”,主要是指以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为目的,以启发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为主要策略,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学习环境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三)建构主义教师观
在实施建构主义教学的各要素中,教师功能的界定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可以说不明确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就不可能真正实施建构主义的教学。因此在这里,我们想重点对建构主义有关教师的观点进行一下梳理。
?1.建构主义推翻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2.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建构主义认为,要想实施建构性的教学,必须转换教师的角色。在建构形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一种指导者、创建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所谓“指导者”,是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学生的学习方向与方法的指导者,这样的指导者应该具备协调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谓“创建者”,是指教师应该是学习情景的创建者。所谓“帮助者”,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教学的主导者的位置推举到帮助者的位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基本知识以及技能的帮助,但不能代替学生来学习。 ?3.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转变。
(四)建构主义评价观?1.建构主义的评价目的?2.建构主义的评价标准⑴以自由学习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⑵以知识与经验的建构作为评价的标准。⑶以多样化观点作为评价的标准。⑷以背景作为评价的标准。⑸以真实任务作为评价的标准。
第三节、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是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的,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⑴
创设真实的情境,即抛锚。⑵围绕“锚”组织教学。⑶
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⑷ 知识的迁移。在这个环节中,先前设置的“锚”将被消解,学生要突破原有情景,进行知识迁移,即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
(二)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
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从四个方面建构了一个有效的教学环境。
⑴在内容方面,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规定了4种应该呈现的内容:①学科基本知识呈现。②有效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的呈现。③策略地选择知识。④学习内容的方式的选择。
⑵在策略方面,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规定了6种教学策略:①模仿,即教师呈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起到范例的作用。②辅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③问题情景的拆与毁,使问题随着学生能力与认知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以适应学生新的发展要求。④给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⑤反思,通过与教师的问题解决思路比较,找出不同与差距。⑥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⑶在教学次序方面,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提供了3种教学内容的排序方式:①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内容。这种安排内容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②横向增加内容,即增加内容的多样性。这种内容序列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③按照由整体到具体、由系统到分支的顺序安排内容。这种序列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整体概念。 ⑷在社会化问题上,为了使学生能够与社会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尽快地社会化,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提供了5种教学策略:①情景学习。②模拟,即进一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活动。③学生与专家的互动。④刺激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在非控制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合作学习。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 (四)随机访取教学模式
随机访取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⑴确定学习主题。⑵创设情景。⑶独立探索。⑷协作学习。⑸效果评价。 建构主义教学的四大要素,即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只有具备这四个要素的教学才能称为建构主义的教学。
第十章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首先提出来的。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并不像传统的智能理论——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能力为核心并加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智能。 第一节多元智能理论产生的背景
自1905年比纳与西蒙等人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之后不久,智力测验便以排山倒海之势遍及整个美国教育界。这些智力测验的内容仅限于那些便于测验和考试的科目,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而那些不便于测验的内容,如艺术、审美、创造力等等则备受冷落,甚至被抛弃,在这种智力测验的引导下,人们逐渐地形成了以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为核心的传统的智力观。受这种智力观以及智力测量方式的影响,教师总是倾向于根据学生智能的高低,即智力测验分数的高低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划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曾经被认为智商很高的,在长大后却表现平平,没有任何出色成就的学生随处可见;而那些曾经被认为智商不高的,在成人后却有显著成就的学生也不占少数。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得美国的学者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对人才的界定与划分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越来越需要多样化的人才和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样传统的单一的人才观就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的多方面智能的发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人们对发展学生多种智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多元智能理论应运而生。 第二节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理念
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把智能定义为“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一)智能的结构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人被认为具有8种基本的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 ?1.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空间智能?4.肢体运作智能 ?5.音乐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二)智能的性质?1.复杂性?2.多元性?3.平等性 第三节多元智能理论所蕴含的教育观
(一)学生观(二)教师观(三)教学观(四)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影响每个人智能发展的因素有三种,即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评价学生智能之前,要先对学生的智能发展背景进行鉴别,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
⑴在多元智能平等原则的指导下,加强对音乐、美术、劳技、品德、自然等学科的评价,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⑵多元智能的多样化评价方式。⑶评价要遵循适时适度原则。 第四节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一)美国多元智能的教学实验?1.针对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实验?2.在小学阶段的实验?3.在初中阶段的实验?4.在高中阶段的实验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模式?1.学习中心?2.模拟活动?3.展示与陈述 第五节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多元智能力理论为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智能领域(二)多元智能力理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三)多元智能力理论提倡学生智能的多维度发展(四)多元智能力理论将活动作为促进智能发展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