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新理念》导学提纲 下载本文

《当代教育新理念》导学提纲

《当代教育新理念》导学提纲

引论——基础教育价值上的科学基础观(详见2—7页) 1.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未来,突出创新

从未来而不只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规定基础教育的“基础”之含义,要求中小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就是对基础教育“面向未来”的最基本的界定。

知识经济时代必然要求教育肩负起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新使命。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培养学生从小学会独立思考的意识、探索真理的志向,培养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去选择、获取和吸收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2.基础教育必须全面、适度

这里所说的“全面”,是相对于应试教育的“片面”而言的,是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意志、品德、个性等几个方面,真正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稳固的基础。

基础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应通过具体活动开展学习指导,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获得基础学习的基本技能,养成自觉学习的态度;应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智能;应磨练和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的情趣;应使学生保持和增强足以承受得住未来学习和生活变化所需要的强健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从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去理解基础教育,我们应把那些最具迁移性、生长性,真正属于“基础”的东西作为学生的“精神养料”,而把那些非基础的东西剔除出去,保证“基础”的适度。 3.基础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

强调基础教育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是为了消除现行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见物不见人,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价值,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价值的弊端。强调在中小学教育价值观中注重学生生命主体性发展,就是要使每一个教师都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工作直接面对生命主体,关系到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生命的成长。教师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作好教育教学工作。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的发展是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些方面或部分的片面发展。只有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看成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性时,教育才能取得成效。若离开学生本身的积极活动,教师的一切努力终将化为泡影。

4.基础教育必须具有社会性

必须加强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力争使课程内容及时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反映学生生活经验,体现时代特点,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一章当代世界教育发展概述 第一节当代世界教育的发展

(一)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背景(详见8—11页)

1.科学占据社会的中心地位2.高技术产业占据主导地位3.劳动者以智力型为主4.人类活动越来越国际化 5.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教育竞争成为新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特征 (二)战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详见11—16页) (三)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详见16—25页) 1.教育终身化

(1)终身教育的含义

①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是在正规学校结束时便告结束的,学校教育阶段只是人生在其一生中接受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传授一些现存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其在走出校门以后,也能自己去获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满足社会的需要。

②终身教育应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总和。

③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具有互通性。学校教育结构的多样性不能变为多轨性,互不相通,堵住学生持续发展的出路,应建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允许有条件的学生从一类学校转入另一类学校学习,让接受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

(2)终身教育只是提供一种指导思想,而不提供某种固定的模式。目前,世界各国正纷纷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来构建本国的教育体系。

2.教育民主化

(1)含义: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公民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教育民主化追求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成为民主化教育的主体。

(2)表现:①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年限的延长。②教育机会的均等。③教育教学的民主化。 3.教育个性化

(1)强调个性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的共同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曾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宗旨。

(2)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教育要克服目前存在的划一性、僵化和封闭性,树立尊重个人、发展个性、培养自我责任意识的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因此,个性教育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个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3)教育个性化含义

①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②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包括应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考虑个人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考虑个人的社会志向和职业选择,等等)。

③学校的个性特色(包括有个性特色的培养目标,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师的个性,以及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等等)。

4.教育信息化

(1)表现方式:①多媒体技术;②计算机网络;③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 ④多媒体远程教学。

(2)对现行教育产生的极大影响:

①对教学内容的影响。使教学内容集约化、综合化、模块化,进一步加强了 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使之更加适合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②对教学过程的影响。实现由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向创设学习情景,学生主动探索、协商、讨论、意义建构的新模式转化。

③对教学方式的影响。使教学形态由传统的班组制走向个别制,形成在人机对话的的网络中学习的新个别化教学形态。

④对教师、学生角色的影响。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灌输者,而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督促者和组织者。学生也有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相应地,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不再是艰苦的差事。

⑤对教育目标的影响。这种更深层面的影响,主要涉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和信息道德的教育。 (3)新技术的发展必然大大改变教师的作用,但丝毫不会削弱教师的作用。 5.教育国际化

(1)表现:①学生和教师的国际流动。②国际教育援助活动。③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④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⑤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

(2)教育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第二节 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追求

(一)以人为本,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详见26—29页) 1.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在人的交往与活动中展开;人在教育交往与活动中成长和发展;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所以教育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和人的自由联系起来,和人的尊严联系起来,和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使教育不只是人获得生存技能的一种途径,而且还能成为提升人的需求层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 2.以人为本也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精神内核

(1)终身教育对人的培养目标:终身教育要培养和完善的人不仅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谋生的技能、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判断力和创造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还应该有健全和完善的人格、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 (2)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主要表现:

①人的一生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人的充实和完善、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完善。

②教育过程应该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探寻过程,强调学习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终身教育高扬人的学习活动的主体性。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统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会,将是21世纪世界终身教育发展的主旋律。终身教育这种高扬人的主体尊严和学习主动性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客观规律。

3.具体到学校教育而言,追求教育以人为本,就意味着教育应该坚持“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为了人的一切发展”的原则,尊重人的发展的多样性,意味着教育应该从“选择适合于教育的儿童”转向“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学生主体的发展权利,学会尊重学生主体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权利,因为“发展”和“成熟”,都是主体自身内部变化与进步的结果,都是主体学习与实践的产物。无论教育者做出何等周密合理的设计,创造出何等优良宜人的成长环境,没有发展中的学习者的自愿参与,没有他们主动的意义构建过程,外在条件都不会导致主体的实际变化。 (二)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六个学会”(详见29—35页) 1.学会生存

(1)基本含义:通过受教育权的民主化实施终身教育,以使每个人有机会“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即获得生存技能,并“使人日臻完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作为各种角色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即获得个性充分发展。

(2)在21世纪,知识是最重要的经济因素和生产要素。现代人需要不断地学习,增进知识,才能跟上科技飞速发展和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进程,劳动者学习终身化成为必然趋势。现代人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增强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有效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获得生存的技能,同时使人日臻完善,获得个性充分发展。 2.学会关心

(1)关心什么:关心个人、他人、群体、全人类;关心社会、经济、生态、全球生存环境;关心真理、知识、学习等生存技能及其人道取向。

(2)现代教育要引导儿童从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朋友、同行开始,扩展到关心不相识的人,进而关心其他物种。教育的使命是要使新一代从只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与生态利益,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还要学会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在21世纪,学会关心是现代人的必备品质。

3.学会学习。包括两方面内容:(1)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知识,牢固地确立知识价值观。这是学会学习的条件和基础。(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独立获取、掌握、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这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结果。 4.学会创新

(1)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是其核心,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新世纪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能否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分水岭。传统教育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有意无意之中压抑了人的创造性潜能,扼杀了人的创新精神。而现代教育则强调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要让学生学会创新,就要创设问题情景与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形成学生的创新个性。

(4)让学生学会创新,培养创新性人才,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使命。 5.学会合作

(1)重要性: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一生主要是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度过的,与人友好相处,建立融洽的关系,乃是个人获得幸福感的前提,也是健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2)知识经济客观上要求现代人具备面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素质和能力。学校教育可以采取“引导儿童认识自己,敢于竞争;发现他人,善于交往”这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来实施。 6.学会负责

(1)含义:是指在作出满足自己需要和需求的个人决定时,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以至对影响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等全面考虑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学会”是指主动积极地去获得;“负责”是指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后,对自己作出的选择履行义务,其范围包括自己、家庭、他人、团体、国家、全球社会和生态利益等。

(2)在学校教育中,就要帮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对家庭负责开始,引导他们逐步超越个人利益,了解周围的世界,进而关照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以形成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既要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承担责任,也要对后代、对其他生命形式及整个自然界承担责任的义务观。 第二章主体性教育 第一节主体性教育的形成 (一)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详见36—40页) 1.古代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原始丰富性

古代文化巨人提出的一些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内在积极性的主张:如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和“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而不思则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