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整理精校版) 下载本文

5.主要与次要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如:

[对位信息] 干栏居是一种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宫室形式。《新唐书?南平獠传》称:“山有毒草、沙风、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日‘干栏’。”??与其认为干栏居是巢居的演化,倒不如说干栏居就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并且与楼阁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试题】 (山东卷第8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干栏居采用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建筑形式,与原始巢居一样,都具有躲避野兽、蛇虫侵扰的作用。

D.从古代干栏居及其长屋广泛分布的区域及建筑形制来看,防潮和防寒是其主要功能。

剖析:对“干栏居”的作用(功能)的推断,A项提及的是“躲避野兽、蛇虫侵扰”,而D项提及的是“防潮和防寒”,那么到底哪一个是它的主要功能呢?查看原文引述的史料:“山有毒草、沙风、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日‘干栏’。”不难看出,“躲避野兽、蛇虫侵扰”方为其主要功能,而“防潮和防寒”只是其次要功能。所以,D项的推断就犯了将“主要”和“次要”倒置的错误。

【有效阅读信息】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

【试题】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08湖南卷6题) A .人类大脑的特征 B .对称性

C .分辨左右的意义 D .不对称性 【D】

明确:设题点新,整体把握语段说明的核心问题,不难发现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不是“对称性”,而是“不对称性”。 6.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计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

【有效阅读信息】在日本四年,他(杨守敬)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

【试题】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08江苏卷16题)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明确:原文为杨守敬“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选项为“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张冠李戴。 [对位信息] 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即是说,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生活层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精英层面对于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

【试题】(重庆卷第5题)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D.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剖析:根据原文,“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而D项所说的“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却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所以D项表述的对象是“文化危机”,而不是“文化转型”,这就犯了将“此”(文化危机)表述成“彼”(文化转型)的错误。 7.肯定与否定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计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如:

[对位信息]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第二段)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第五段)

【试题】 (江苏卷第7题)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

剖析:根据原文,尽管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但是木版年画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是有所改变的,如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就“一反传统(理想主义),十分写实”。所以A项说“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就犯了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的错误。 8.无中生有

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如:

[对位信息]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的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

【试题】 (安徽卷第6题)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剖析:这段文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恩格斯的论述的引述及其评价;二是从恩格斯的论述的高度来考察天人合一思想。从第一层意思来看,恩格斯的论述并没有针对天人合一思想;从第二层意思来看,恩格斯的论述只是考察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视角。综合这两层意思,恩格斯并没有去论述天人合一思想,自然也就谈不上“丰富”,更谈不上“指出了它的局限性”了。所以D项的理解就犯了凭空臆造的错误。

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 【有效阅读信息】咖啡是一种结果早、可持续收获几十年、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经济植物。??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经常饮茶除了可以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外,对龋齿、癌症、慢性支气管炎?? 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试题】下列对“咖啡有‘黑色金子’之美称”和”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这两句话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一项是()(04年广东卷)

D.这两句话用”黑色金子“比喻咖啡,而用”绿色保健饮料“指代茶,这意味着咖啡比茶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明确:选项“这意味着咖啡比茶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原文并无此意,属凭空臆造,无中生有。 9.曲解原文(夸大或缩小)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

【有效阅读信息】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试题】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辽宁卷5题)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明确:原文是书院选择的教材与官学一致,但选项则为“相似”。

【有效阅读信息】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山东卷8题)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明确:“随着”变成“随即”,一字之差,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属偷换概念 三、阅读要领 (一)树立一种观念。

这种观念就是:社科文阅读考察的是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科技知识。因此,命题也是着眼于考察语文能力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社科文阅读的试题时,不要受与选文相关的科技知识的影响,要依据选文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