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习之友》七上答案(1) 下载本文

恶容貌丑陋的人,不畏惧强者,不欺凌弱者,对善良的人要有友好,对品质恶劣的人要远离,尊敬年长老者,爱护幼小孩童。做百姓要安分守己,做官要做好承担的工作,穷困但不能不失礼义,发达但不能背离道义,这是君子为人处事的准则。

4.孔子认为只要有一技之的人都可以做老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每个人都拥优秀的一面,即使自己学问再高,也要虚心学习,把别人当做自己的老师,从他人的成功中汲取成长的经验。孔子用这句话让人明白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可谓用心良苦,并不矛盾!

5.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便会对思想有害,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学?能引导?思?;?思?能促进?学?。因此,?学?是?思?的基础,而?思?则是?学?的促进。由此可见,?学?与?思?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6这里?浮云?指 过眼烟云似的富贵,不是君子所为所求的,不值得追求的。

7.孔子的义利观,更加体现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的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

3.悔,滞,即,模。

4.描写,抒情,议论,记叙。 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美, 四书,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6.略。 7.略。

8.人生如笔。年少时,人在不断犯错误,也在不断改正错误。因为年轻,犯了错我们可以?擦去?,并不留下一丝痕迹;成年后则需慎重,因为虽然我们有改正的机会,但是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和努力,并且可能会成为人一生的?污点?。未曾经历沧桑的人生虽圆满却虚无,远不及经历过磨难的人生有意义。

二.阅读理解

(一)课文选段。

1.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儿女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 2. 说:通?悦?,愉快。逾:逾越,越过,超过。新:新的理解和体会。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1)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便会对思想有害。 (2)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谓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二)课外阅读

1. 开篇点题,并引起下文。四件事例:我为了看《封神演义》给同学家拉磨;我为了看《青春之歌》被虫咬且耽误喂羊;我为了看《破晓记》被马蜂蜇;我为了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头发被烧焦。

拓展探究

1.可是;好戏弄别人;却;的。 2.你真是囫囵吞掉一个枣啊。

3.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4.略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

1.古诗词默写:螣蛇乘雾,老骥伏枥,盈缩之期,养怡之福,故人具鸡黍,开轩面场圃,但余钟磬音,潭影空人心,杨花落尽子规啼,我寄愁心与明月,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2. 宏, 鹤, 锦, 甚, 欲,欢,合。

9

2.(1)?晕头涨脑?写出作者因长时间专注看书及被蚊虫叮咬而出现的身体不适,表现作者童年迷恋读书。 (2)?费尽心机?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写出哥哥不想让我找到书,反衬作者童年很迷恋读书。

3.作者那时的幸福是因为借到并读完了大厚本的《青春之歌》;看书耽误了喂羊而得到母亲的宽容。

4.示例1: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作者童年渴望看书的状态,体现迷恋读书。示例2:此句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作者渴望读书,迷恋读书的状态。

5.示例:莫言童年迷恋读书,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想方设法读了很多书,而且读书十分专心,非常投入。他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辉煌。我们要像莫言那样热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为我们的成才成功奠定基础。

运用比喻、排比,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3).侧面衬托春花的竟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的特点。

2.提示:小草和孩子具有一个共同点(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略。

4.善用五官,抓住特征,细致观察。 注意顺序,调动想象,多层次描绘。 妙用语言,运用修辞,多角度描绘

拓展探究

1、(1)( 田畴 )春光图 (2)( 河畔 )春光图,(3)( 天空 )春光图 (4)( 果园 )春光图

2、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地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3、春天是一只铃铛,唤醒了在沉睡的动物。 4、春就像妈妈的手,轻轻的抚摸着大地。 5、喜爱春天的思想情感。 6、略。

第三单元 妙绘四季

11 春

积累运用

1.Hé hè huó huò hú Báo bó bò yūn yùn 2.略

3.叠词的作用: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2、起强调作用。3、使语言充满音乐的和谐美和节奏美。

12 济南的冬天

积累运用

1.伫,zhù,藻,澄,敞,jì,Xiāng jǐ

2. 安逸 空旷 期望 干枯 假若 温晴 澄澈清秀 和善

3.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龙须沟》《茶馆》 第二故乡。

初步感知

1.散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热爱春天。 2.略

3.急切,强烈的期盼之情。

4.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初步感知

1.温晴(贯穿全文的主线),对比。对比突出济南的无风、无雾、无毒日的温晴的特点,赞美济南是个宝地,为下文作铺垫。 2.?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

重点品读

1.(1) 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的情景。 (2).不能,与后面的?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相呼应。

10

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3.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4.山:秀气,可爱,淡雅。 水:清、亮、绿。

5.作者认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品味人生。启示:①我们永远生活在人生的春夏秋冬之中。②对生命怀有祝福、包容之念,那么冬即是春,春即是冬。人生就想是一个五味瓶,不管是那种滋味,我们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品尝,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体会到人生中的快乐。(意对即可)

13 风雨

积累运用

1. Màn shū hū zhà lán chà nà ruòdà pānfù Quánqū zhuī xíng

wā mú liāo

2.刹那 倏忽 偌大 春华秋实 3.略

重点品读

1.(1).总领全段,妙在小雪可以把小山点缀的更秀美,突出雪后小山的秀美景色和娇美情态。 (2).按照从高到低的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腰、山坡,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3).美在语言、结构、顺序、手法、修辞等。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3.略。

初步感知

1.第1段:树林全貌;

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 第3段:断绳羊、女孩; 第4段:葡萄蔓、苍蝇; 第5段:鸟巢、鸟儿; 第6段:废纸、猫、瓦; 第7段:浮萍、鱼儿; 第8段:老头、孩子。 2.略

3.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接下来,从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又由物及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 4.侧面烘托。

拓展探究

1.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手法,通过冬与春、夏、秋的对比,突出了冬季萧杀、单调、真实的特点,表明了冬不同于春、夏、秋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冬季的喜爱之情。 2.(1)①温暖(或:静谧)②深沉(或:庄严/肃穆)

(2)①在冬日的暖阳里,可以忘却世俗羁绊,无忧无虑肆意放纵。②冬日雪花飘零时,得以荡涤过滤的心灵变得纯洁(纤尘不染,晶莹剔透)。③在冬季里有了一份绿意长存、温暖永驻的期待。④包容于阳光里心儿,非常明澈、快乐地跳动。

3.人生的挫折、痛苦和幸福、快乐是相依相存的,不经历挫折、痛苦的磨炼,就没有幸福、快乐,也不能取得成功。众所周之,一年四季,冬逝春来,冬天的寒冷过去后,春天的暖意便向我们招手。人生也是如此,灾难过后迎接我们的一定是幸福。 4.《济南的冬天》侧重于写山水,二后者侧重于冬雪。

重点品读

1.比喻,将树林子比喻为一块面团,并着一个?鼓?字、一个?陷?字,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树林地狂风中飘摇的情景。 2.?跑?、?撑?、?撞?、?跌?、?失去?,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断了绳的羊?的一连 串表现,从侧面烘托了风之狂。

3.夸张。只有?两步远?却?长时间走不上去?,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浮想联翩,可 见风之大。

11

4.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柳比作(3)?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乱麻,并运用?抛举? ?僵直??扑撒? 等(4)?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动词,从外形描写垂柳在风雨中摇摆的情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因为这样按时秋天的丰收的情景。因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秋天是农家收获的季节。用了拟人的修辞,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写出了秋天的丰收与硕果累累。

拓展探究

1.(1).同:都写风雨之景。 异:《风雨》作者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来表现风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展现风狂雨猛,形成了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所以,文章描写?风雨?,尽管文中无?风雨?二字,但作者无处不在描写着风雨,风雨的形、声、神、韵,无不惟妙惟肖。 (一)、(二)是正面描写。 (2).略。(3).略。 2.略。 3.略。

拓展探究

1.秋风,秋叶,秋雨,我。 2.秋风带着些许凉意。 3.拟人。

4.赋予秋风五彩缤纷的颜色,描写出秋天丰收的特有景象。

5.秋叶虽然枯败凋落,却化作肥料,养育下一年的花朵。表达出秋叶的无私奉献,作者对秋叶的敬佩和对秋天的喜爱。

6.总结全文,用典,点题,点明中心,作者对秋天的浓浓喜爱之情溢出言表。 7.略。

14 秋天

积累运用

1.(1)?撤?改为?撒?,?园园?改为?圆圆?(2)?舶?改为?泊?,?浆?改为?桨?。 (3)?悉?改为?蟋?,?辽?改为?寥?。 (4)?竭?改为?涸?,?冽?改为?洌?。 2.féi shuò qī xī jiù mè

15 古代诗歌四首

积累运用

1.竦峙 碣 dàn Sè mò dī

2.栽-哉 泳-咏 县-悬 燕-雁 3.略 4.略

初步感知

1.《乐府诗集》曹操 孟德 东汉末年 慷慨悲壮 曹丕 曹植 2.停泊 唐代 王湾

3.元曲 曲牌名 马致远 元代 戏曲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汉赋、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

ng mèi kū hé dài liáo ku

ò qīng liè biān 3.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 初步感知

1.(1)农家丰收图 (2)霜晨鱼归图 (3)少女思念图

2.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3.相呼应: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秋天梦寐

在牧羊女的眼里。诗人笔下的秋天:美丽,丰收,有活力,有激情。

重点品读

1.(1)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重点品读

(1).压i韵,韵脚是低,泥,蹄,堤。白氏长庆集,唐 白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2).孤山寺 湖东 绿杨阴 早莺 新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