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研究 下载本文

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存在问题

3.2.1资产负债率存在问题

资产负债率以企业的全部负债和全部资产作为计算基础,实际反映企业对全部负债的偿付能力,将其作为反映企业长期负债偿付能力的指标不是很合理资产负债率的分母(资产总额)并非都可以用来偿还债务,如无形资产、 商誉等能否用于偿还债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部分自有资金需要偿还,如企业发行优先股筹集自有资金需要向股东支付固定股利,如果发行的是不可赎回优先股,将会成为企业的一项永久性财务负担,难以成为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保障。 3.2.2长期负债比率指标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产、负债项目繁多,而长期负债比率指标只根据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计算,未能从其内部结构进行具体分析。

2)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被高估或低估,如房屋建筑物涨价、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贬值等。

3)某些资产基本没有变现的可能,如长期待摊费用。 4)企业存在未入账的资产和负债。

5)该类指标实际上是评价全部负债的偿债能力指标,而不是评价长期负债偿债能力指标。因为该指标计算公式的分子负债总额,既包括长期负债,也包括流动负债。特别对于那些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比例较大的企业,如某些商业批发企业, 其弊端更加明显。资产负债率如此,与之密切相关的权益比率、负债权益比率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3.2.3利息保障倍数存在的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举债经营可能产生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定期支付利息如果每期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所需支付的利息,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亏损。二是必须到期偿还本金。衡量后的比率:

息前税后利润=净利润+利息×(1-所得税率) 公式3.1 投资资本总额=所有权益+有息负债 公式3.2 投资资本收益率=息前税后利润÷投资资本总额

=[净利润利息+(1-所得税率)]÷[所有者权益+有息负债] 公式3.3

12

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三是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根据各项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和各个别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计算确定。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负债比重×负债的税后成本+权益成本×权益资本成本

公式3.4

经济利润的计算公式也可以演变为:

经济利润=息前税后利润-投资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公式3.5

例如A企业的投资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投资资本收益率(息前税后营业利润÷投资成本)为10%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9%,则该企业的经济利润为10万元。

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10%-9%)×1000=10 (万元)

经济利润的增长率则是将本年的经济利率减去上年经济利润之后的差额与上年经济利润的比率;同时为克服短期内经济利润的异常波动,还可计算连续三年的平均经济利润的增长率。

在传统的增长能力指标标准中,销售和市场份额等指标在提供财务业绩信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有可能出现在亏损的情况下还增加产量和市场份额的情形,从而不能及时反映出企业价值已遭受损害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资产及其增长指标忽视了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会计利润、每股收益指标只注重账面利润,忽视了资金成本,因此都有可能损害企业价值。

1)对于企业来说举债经营可能产生风险。这个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定期支付利息,如果每期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所需支付的利息,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亏损;第二方面是必须到期偿还本金,衡量企业偿债能力时,既要衡量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更要衡量企业偿还本金的能力,只衡量其中一个方面是不全面的。而“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并且是全部债务利息,而不是长期债务利息,它体现了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2)企业的本金和利息不是用利润本身支付,而是用现金支付。权责发生制下的高利润并不意味着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故使用这一比率进行分析时,还不能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多的现金偿付本金与利息费用。

13

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4 企业偿债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

4.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改进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克服目前企业主要偿债能力指标的局限性,应在计算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过程中必须考虑企业资产、负债的属性、质量以及其计量属性, 也要考虑表外事项可能的影响,以确保偿债能力指标准确可靠。 4.1.1流动比率指标的改进

在流动资产中扣除:(1)一个年度或一个经营周期以上未收回的应收账款、积压的存货;(2)待摊费用;(3)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4)用于购买或投资长期资产的预付账款。加上:(1)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中可能获得有关责任人、保险人给予一定的赔偿或补偿以及待处理流动资产本身的残值;(2)存货、有价证券变现价值超过账面价值部分。流动负债则要考虑或有负债,如应收票据贴现、未决诉讼等可能形成负债的部分。

改进后的流动比率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一个年度或一个经营周期以上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和积压的存货-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摊费用- 用于购买或投资长期资产的预付账款+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中可能获得有关责任人、保险人给予一定的赔偿或补偿以及待处理流动资产本身的残值+存货、有价证券变现价值超过账面价值部分)÷(流动负债+或有负债可能增加流动负债的部分),其中:或有负债可能增加流动的负债=∑或有负债×成为流动负债的概率。 4.1.2速动比率指标的改进

1)应对速动比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流动负债”进行改进:(1)流动负债中剔除预收账款;(2)流动负债中要加上或有负债可能增加流动负债的部分。

2)对速动比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速动资产”进行改进:(1)从速动资产中扣除用于购买或投资长期资产的预付账款;(2)扣除超过一个年度或一个经营周期以上未收回的应收账款;(3)加上有价证券变现价值超过账面价值部分。改进后的速动比率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用于购买或投资长期资产的预付账款-超过一个年度或一个经营周期以上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流动负债-预收账款+或有负债可能增加流动负债的部分)。

14

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4.1.3现金比率指标的改进

对现金比率计算公式分子项目中的“有价证券”,由按历史成本计量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变现价值;分母项目中的流动负债调整与速动比率分母调整相同。改进后的现金比率计算公式为:现金比率=(现金+有价证券变现价值)÷(流动负债-预收账款+或有负债可能增加流动负债的部分)。

4.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改进

4.2.1长期负债比率指标的改进

根据现行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和负债权益比率存在的问题,应从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中的长期资金占长期资产的比重上分析评价企业对长期负债的偿债能力。现提出长期资产负债率、长期权益比率和长期负债权益比率三个改进后新指标。

1) 长期资产负债率

它是指长期负债占能偿债的长期资产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长期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能够用来偿债的长期资产=长期负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其中:能够偿债的长期资产只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因为长期资产占用资金时间长,资金回收速度慢,因此一般应主要用所有者权益购置。用负债购置部分一般应在30%~40%以下,以不超过 1/3 为宜。最高不超过 50%, 如果这个指标超过 50%,说明用长期负债购置的资产占长期资产的多数,长期负债偿债能力会产生问题,财务风险较大。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我国有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需资金 2/3 来自银行借款,有的甚至百分之百靠借款。这样的企业,长期背着沉重的债务包袱,如果不能偿还到期长期负债,就得进行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财务风险极大。

2) 长期权益比率

它是所有者权益中投资在长期资产上这一部分占可偿债长期资产的比重。所有者权益一部分用在流动资产上,也就是营运资金或流动资本,其余的占用在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上(它也可能占用在长期待摊费用和其它资产上,但这两部分资产与偿债能力分析无关,我们将其排除在外),可把它称为长期主权资金或长期资本,它可以用可偿债长期资产减除长期负债求得。所以这个指标的计算公式为:长期权益比率=长期主权资金÷可偿债长期资产=(可偿债长期资产-长期负债)÷可偿债长期资产。长期资产中用主权资金购置的至少应占 2/3,故这个比率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