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四十18-2中国地理分区 下载本文

2019年

C.板块挤压,地壳抬升 D.流水侵蚀、切割作用

10.图示地区河流的水系特征之一为流域面积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水流湍急

B.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小 C.受地形限制,两岸陡峭 D.该河为地上河

【解析】9选A,10选C。第9题,根据图中河流信息可知,三江并流地区突出的地形特点为山河相间、北高南低、山高谷深;流水侵蚀、切割作用是三江并流形成的外力作用,板块挤压、地壳抬升是其形成的内力作用,它们不是地形特点。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系特征的成因,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江并流地区河流水系流域面积小主要是受地形限制,两岸陡峭。

11.(2015·重庆文综)“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解析】选D。“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反映的生产活动是小麦种植和棉花收获。渭河平原种植冬小麦,10月份种植,正值棉花收摘季节。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硅化木又称“石树”。我国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燕山白河两岸,产于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火山盆地中,是目前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原地埋藏、原地产出、原地展示的硅化木群。

2019年

(1)阴山和燕山是中国北方两条重要的东西向延伸山脉,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其都是南北的重要界线。阴山和燕山南北农业活动的差异和成因是什么? (2)简述燕山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硅化木群景观的形成过程。

(3)在我国东部,和燕山主体走向最类似的是南岭,但南岭自然环境南北差异并不明显,试举例说明。

【解析】第(1)题,阴山和燕山是我国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分界线。阴山南部的农耕文化,除受山地影响,水热条件较优越外,引黄灌溉尤为重要;燕山南部为华北平原,发展种植业条件优越。第(2)题,化石形成和出露一般有“生物埋藏→生物石化→地壳上升→侵蚀搬运→化石出露”的过程。第(3)题,自然环境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进行对比。

答案:(1)阴山和燕山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阴山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因此,阴山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黄河水灌溉之利,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燕山以南的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适宜发展种植业。

(2)1.4亿年前,由于火山喷发和地层断裂活动,燕山高大乔木植物被埋于地下,经过漫长的石化作用,树木形成硅化木;又经过地层抬升等地壳运动,覆盖在这些硅化木上部的岩层被侵蚀搬运掉,这些木化石出露地面形成硅化木景观。

(3)南岭南北自然景观类似,南北差异较小: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都是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自然植被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列出合理的3方面即可) 13.(能力挑战题)读××区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描述××区交通运输线的主要特点。

把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10℃积温。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地区≥

2019年

10℃积温为1 600~3 400℃,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是××区最主要的农业区,粮食单产高,其≥10℃积温约2 000℃,年降水量300~600毫米。 (2)分析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气候对种植业的影响。 (3)说明××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解析】第(1)题,可从交通运输方式、分布地区等方面分析。第(2)题,文字材料中有气温和降水等信息,同时青藏高原具有光照强且日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对种植业的影响包括作物类型、熟制、产量及品质等。第(3)题,可持续发展措施包括如何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开发优势资源,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

答案:(1)以公路线为主;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地区,西北地区少;运输网以拉萨为中心。

(2)年降水量300~600毫米,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10℃积温约2 000℃,适合农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且农作物种类少(以麦类为主);光照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产品的产量高、品质好。

(3)位于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注意保护好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丰富而有特色,发展旅游业。邻国多(陆疆长),发展边境贸易。能源资源丰富,合理开发能源资源。农畜产品较丰富,适宜发展相关加工工业。交通不够发达,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