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第5章作业题答案 下载本文

淬火 加热温度780℃,保温时间30分钟,用水或盐水为淬火介质。回火温度为200℃,保温30分钟到1小时。

20. 什么是表面淬火?为什么机床主轴、齿轮等中碳钢零件常采用感

应加热表面淬火?

将工件的表层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进行淬火的工艺方法称为表面淬火。

工件经表面淬火后,表层得到马氏体组织,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仍为淬火前的组织,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与普通加热淬火相比,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加热速度快,加热时间短;淬火质量好,淬火后晶粒细小,表面硬度比普通淬火高,淬硬层深度易于控制;劳动条件好,生产率高,适宜大批量生产。机床主轴、齿轮等中碳钢零件要求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因此常采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21.什么是化学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包括哪几个基本过程?常用的化

学热处理方法有哪几种?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其表层,以改变表面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包括:分解、吸收和扩散三个基本过程。

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方法有:渗碳、渗氮、碳氮共渗以及渗金属等。

22.渗碳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渗碳零件均采用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

钢制造?

渗碳的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并使其心部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低碳钢能满足心部韧性,但表面硬度低,不耐磨;高碳钢,热处理后表面硬度高,耐磨,但心部韧性太差,低碳钢渗碳淬火后能很好的满足要求。

23.为什么钢经渗碳后还需进行淬火+低温回火处理?

因为钢渗碳后缓慢冷却的平衡组织为表面为过共析组织P+Fe3CII,心部则为原始的亚共析组织F+P。 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的组织:

表层:M回+点状碳化物+少量A’,硬度为 HRC 58-60 心部:低碳回火马氏体+F+S,硬度为HRC 30-50

因此,工件经渗碳淬火及低温回火后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

24. 经调质处理后,45钢的硬度为240HBS,若再进行200℃的回火,

能否使其硬度升高?为什么?经淬火、低温回火后,45钢的硬

度为57HRC,若再进行560℃的回火,能否使其硬度降低?为什么?

45钢调质后的硬度为240HBS,若再进行200℃回火,不能提高硬度。因为,回火温度越高,硬度下降越多,而调质工艺就是淬火+高温回火,碳化物已经析出,铁素体回复,硬度已经下降了,不能再升高。

560℃是高温回火。该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硬度57HRC,若再进行高温回火,硬度可以降低。因为,回火温度越高,硬度下降越多。该钢经低温回火,组织是回火马氏体,碳化物还未析出,存在过饱和,因此,可继续提高回火温度,使得硬度降低。这也是为何经低温回火处理的碳素工具钢,不能使用很高的切削速度的原因。高速切削,摩擦生热,切削温度高于回火温度后,就相当于继续回火。

25.常用碳氮共渗的方法有哪几种?其主要目的和应用范围如何?

碳氮共渗有气体碳氮共渗和液体碳氮共渗两种,目前常用的是气体碳氮共渗。气体碳氮共渗与渗碳基本相似,常用渗剂为煤油+氮气等,加热温度为820-860℃。与渗碳相比,碳氮共渗加热温度低,零件变形小,生产周期短,渗层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常用于汽车变速箱齿轮和轴类零件。

26.固态相变有什么样的特点?

(1)相变的阻力大。

(2)新相晶核与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3)母相晶体缺陷对相变起促进作用。 (4)易于出现过渡相。

27.简述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奥氏体的转变形成过程包括形核、长大、剩余渗碳体溶解及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四个过程。

28.影响奥氏体等温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碳含量、原始组织、合金元素

29.什么是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晶粒大小对钢的性能是怎样影响的?

本质晶粒度指根据标准试验方法,在(930±10)℃的温度下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一般是3-8h)后测定的晶粒大小,表示钢在一定条件下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性。

起始晶粒度指临界温度以上,奥氏体形成刚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刚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实际晶粒度指在某一具体热处理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晶粒尺寸。 钢在一定加热条件下获得的奥氏体晶粒称为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它的大小对于冷却转变后(热处理后)钢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