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信仰下的少数民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一 下载本文

友好的接触,苗族与葛泼人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开始建立。苗族布道员和老师被邀请前往并待在葛泼村寨,以指导他们走上新道路。有位特别的苗族布道员在此一方取得了显著成功,成为葛泼人的基督教的使徒。”“让杨芝成为葛泼人中的传道者的时间终于来临, ....他赢得了葛泼人的心,最终全部落都把他视为他们自己的人,他们年复一年地要求把他再次委派在他们的巡回区。听杨芝讲述这些葛泼人的忠诚与坚定,总是让人有一种喜悦感,无疑他们已经真正了解了耶稣基督。”

许多葛泼人皈依了基督教,柏格理曾有幸看到了彝族人独具特色的礼拜式:“柏格理得知他们业已开始举行定期的礼拜,并正在开始理解基督徒教学的入门知识。他们礼拜式所独具的一个特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苗族人晚上聚会时,一般要靠环小教堂而立的人手举火把或当地式的油灯来照明。柏格理在这里被第一次介绍使用葛泼人的照明方法,它与众明显不同,带有几分浪漫和象征性意义。房屋中央的泥地上插着一根小树干;直立的树干顶端上放着一块平坦的石板,石板的长与宽大约各1. 5 英尺。用松木碎片在这个小型石头平台上燃起一堆火,整个礼拜始终火光不息。在这个古朴的照明装置旁边的地上,有一堆松木碎片,凡坐在离火最近处的人,不时抓起一把木屑添到火上。在每一首赞美歌唱起来之前,或当什么条文必须在礼拜式上宣读的时候,火堆就要被搅动一次,以使火光明亮起来。”

云南的这部分彝族支系,整体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状态之下,

由于历史的原因,又没得以传承本民族历史悠久的彝文。所以,对于获得精神安慰,能够读书识字,以提高社会地位具有很高的热情。虽然英国传教士对于他们无暇顾及,但是,在长期派驻这里的石门坎苗族布道员与小学老师的帮助下,他们一直坚持着教会的活动。 五、宗教的根源在人间

同样的基督教同样在彝族地区传播,四川凉山的彝族群众坚决抵制,云南、贵州的不少彝族群众陆续皈依。对待同一个问题,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与方式。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何在?

1、四川凉山彝族群众抵制基督教的原因

笔者认为,凉山地区彝族群众抵制基督教传播的原因如下: 第一、一直保持的自治状态。

这一点,恰如柏格理甘铎理等人所分析:“自治的诺苏领地...在中国的版图内它是带有自治性质的最后与最大的孤岛。代表着曾经遍布中国南部与西南部的各原始部落最后遗存的权威。它东边以湍急的江水为界,西边背靠巍峨的山峰,这种地理环境使它得以保持孤立的状态,并与汉人文明的播撒相对抗。就像边远的西藏地区,它既牢固地保持着自己的自治性,并为它的地域蒙上了一块怀疑与敌视的幕布。柏格理则能瞥见那块幕布后面令人兴奋但也未得开化的土地,他渴望

‘为基督赢得土著人的土地’。或许他可以实现这个愿望,在甚至业已渗透到金沙江边的苗族人新生活的传说的基础之上。从柏格理以后直到最近,他的继任者们没有进入这片危险的地域,只由对面的居民遥远地观望基督在云南的部落中所成就的变化。”

四川凉山彝族聚居区,背靠着广阔的川、康、藏、滇藏区,外有天险金沙江环绕。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凉山一直与外界隔绝,自古以来,中央王朝的势力、汉族文明以及各种外来因素都难以涉足其中。这种自治状态,就为凉山彝族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得以完整保留,并对外来文化与宗教的渗透起到了有效的隔离作用。 第二、彝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力。

柏格理在日记中,记载了一位在四川凉山和贵州威宁都拥有地产的土目:“到达了一个叫老七的诺苏地主的要塞...他直率地告诉我们,他宁可掉脑袋,也决不皈依基督教。他拒绝了所有作为礼品的书,对我们所有的话都提出质疑,并且否定了我们所有的任何尝试。他强烈地为自己的宗教而辩护,怀着巨大的热情捍卫偶像崇拜。...在我们最终分手时,他说:‘朋友———对,我们将是朋友; 药品———对, 我将会买你的药品; 基督教———一文不值。’”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自先秦六祖分支以来就在黔滇川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原住民族。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也形成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它赋予了本民族成员的民族自豪感和

巨大的凝聚力,只要能够,彝族人就会坚决捍卫本民族的文化与信仰。老七的话语中,就充分表现出了这种自豪感与坚定信念。在彝族传统文化保存完整的凉山,对于类似基督教这样的外来文化形态,自然具有强烈的排斥性。

第三、稳固的社会结构。

在凉山彝族地区, “全体社会成员按血缘关系划分为若干等级,并用带有氏族残余性质的家支制度对各等级成员进行控制。”凉山地区没有统一的政权组织,独特且严密的家支制度构成了凉山的社会组织基础。

家支内部井然有序,虽为奴隶也不会背叛本家。

基督教教规的一大要求,就是只许崇拜惟一的救世主,禁止祭祀祖先。这是对于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彝族传统自然宗教与家支制度的巨大冒犯,自然是不能接受的。

于是,险要的地理环境、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完善的家支制度等综合因素,坚决地将基督教拒之于凉山的大门之外。 2、基督教在云贵地区得以传播的原因

云贵地区的彝族群众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对待基督教,他们没有抵制却陆续皈依。究其原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