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信仰下的少数民族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一 下载本文

信教者甚少,党居仁自1899 年以后,把传教重点转向安顺、毕节一带的苗族、彝族。“1904 年,内地会的英籍传教士在贵州彝族地区的纳雍、大方、赫章等地设立教堂传教”。

“1906 年,内地会在威宁盐仓的板底建立教堂,为彝族聚居区内以彝族为主要信徒的教堂之一。以文亚当、罗马可和李保罗等人为该教堂的管理人。”

内地会还在威宁、赫章等地划分出单独的彝族教区。英国传教士党居仁于1904 年在威宁州宣化区归化里(今赫章县可乐区) 的苗族村寨葛布建立内地会教堂之后,随着教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彝族人皈依了基督教,“1910 年,葛布总堂中彝族信徒人数超过了苗族信徒,由于语言方面的隔阂,遂向党居仁要求另组彝族教会。是年,内地会上海总会根据党居仁的报告,派来了澳大利亚籍传教士贝尔克,便将葛布教会中的彝族信徒分出去,在’结构’彝族聚居区另组‘结构彝族教会’。从此内地会教会也分为了苗、彝两个系统。”

“划分后的彝族教区以今赫章的结构为中心设立总堂,下属盐仓、二塘、金钟、龙场等各地教堂。”

到1933 年,内地会的教区组织越发完善,总堂下设部,部下设堂。“在彝族地区设南一、二、三、四部。南一部在今赫章,南二部在今威宁板底,南三部在今威宁新官寨,南四部在今威宁水城。由彝族安承明任总长老, 文正榜任部执事。”

此外“, 至1949 年以前,内地会还在彝族聚居区的纳雍姑开、治昆、龙场和大方的城关等地建立了教堂和设立了许多传教点。” 黔西北彝族内地会的传教活动,还扩散到了滇东北昭通、彝良与川南叙永、古蔺等地的彝族群众之中。 2、循道公会在贵州彝族地区的传教情况

清朝雍正年间,以武力手段对乌撒(今威宁、赫章一带) 、乌蒙、镇雄、东川等地的强行改土归流,消灭了土司制度。但是,作为土司残余的土目阶层,仍然牢牢地统治着广大偏远农村区域。彝族广大的被剥削的佃户、娃子,生活在土目、地主的残酷统治之下,希望有一种能够帮助减轻苦难的力量,基督教即适应了当时的这种需求。 而处于统治地位的土目与黑彝地主,起先本能地强烈反对基督教的扩张。但是,他们之中部分人的态度也逐步发生了变化。 1905 年,柏格理来到威宁石门坎创办教会,建立学校,使得当地苗族人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这种状况自然会引起深恐被苗族超过的彝族土目的担心。

于是,不信教的土目为了使后代受到良好教育,也把孩子送入教会学校:“回到石门坎家中。色嘎最大的地主把他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了。”

民国前后,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一些

彝族土目改变了对基督教的态度。随着彝族信徒的增多,柏格理于1911 年上书循道公会差会:“彝族众多不下数万人,且散居各县,大多掌握土地权,为苗族之地主,不易受佃奴苗族的同化...恳求派员来华,并接济经费,以资创办该族会堂。”

差会同意了柏格理的要求。同年,成立“四方井彝族教会”,派遣传教士美能易驻会传教。“四方井彝族教会”成为循道公会在贵州彝族地区的传教中心。 四、云南彝族与基督教

基督教在云南的彝族地区,依旧是内地会和循道公会的势力最大。

1、内地会在云南彝族地区中的传教情况

内地会主要活动于滇北武定县洒普山一带。最初是贵州威宁、云南彝良的循道公会苗族布道员到洒普山宣传福音,得到当地苗族、彝族的响应,柏格理遂前往探察。1906 年,柏格理协同内地会英籍澳大利亚传教士郭秀峰到洒普山传教。1923 年,郭秀峰在洒普山主持成立了“基督教内地会滇北六族联合会”,设立了下属六个总堂。 在滇北山区的武定、禄劝、寻甸县等地的彝族群众中,内地会先后建立三个彝族总堂,促使彝族群众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其中禄劝县彝族信徒占本民族总人数的比例高达1/ 4) ,使这一带成为教会在彝

族地区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当地的彝族各支系中,基督教内地滇北六族联合会曾先后建立了禄劝县撒老坞黑彝族总堂(下辖11 个分堂41个支堂) 、武定县阿谷米干彝族总堂(下辖4 个分堂3 个支堂) 、寻甸县新哨白彝族总堂(下辖5 个支堂) 。 2、循道公会在云南彝族地区中的传教情况

“葛泼部落生活于一块大约2000 平方英里的地域里,住在与苗族人相似的村寨内,不过他们的居住更为稳定,也较少游牧倾向。” 葛泼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威宁一带称之为果铺,在彝族社会内部,属于干彝阶层。无论黔西北还是滇东北的干彝,整个群体都属于劳动阶级,威宁的干彝群众都擅长竹编手工艺。滇东北的葛泼,集中居住在会泽西南,与四川凉山彝族仅隔一条金沙江。“作为社会阶层,他们高于苗族,却又低于汉族。”

葛泼人生活贫困,同苗族一样受到地主土目的奴役。

柏格理对葛泼居住区的描绘如下:“他现在眼前的荒凉乡野从总体上则显得更为艰苦与更为偏远。他认定这边山中的道路,属自己所见过中最差劲的。‘在整个中国,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贫瘠与条件恶劣的乡村。’这虽然不是葛泼农村的总体特征,但却是他对从会泽到老鹰山的特殊道路的准确描绘。”

苗族布道员在对葛泼人的传教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