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时,因电荷中和而产生凝聚。例如:阿拉伯胶液带负电,而A型明胶在等电点(pH7-9)以上也带负电荷,故两者混合并不发生凝聚现象;若用醋酸调节胶液pH至A型明胶等电点以下(约 pH3.8-4.0)时,因明胶电荷全部转为正电荷,即与带负电荷的阿拉伯胶相互凝聚。当溶液中存在药物时,就包在药物粒子周围形成微囊,此时囊膜较松软,当降低温度使达到胶凝点以下时,则逐渐胶凝、硬化,再加入甲醛使囊膜变性固化而得微囊成品。
单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是利用凝聚剂(强亲水性电解质或非电解质)与高分子囊材溶液的水合膜中水分子结合,致使囊材的溶解度降低,在搅拌条件下自体系中凝聚成囊而析出,这种凝聚是可逆的, 一旦解除促凝聚条件,就可发生解凝聚现象, 需根据囊材性质进行固化。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1. 处方:
液体石蜡 明 胶 10%HAC
2. 制法:
(1)液体石蜡乳剂的制备:取阿拉伯胶2.5g溶于50ml60℃蒸馏水中,加入液体石蜡2.5g,于碾钵中快速碾磨乳化成乳,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是否成乳剂。
(2)混合:将上述液体石蜡乳转入500ml烧杯中,置于50℃恒温水浴中,另取5%明胶溶液50ml,预热至50℃,在搅拌下加入液体石蜡乳中,测定混合液pH值。
(3)调pH值成囊:在不断搅拌下,用10%HAC溶液调节混合液pH至3.8~4.0(精密试纸)
(4)固化:在不断搅拌下,将加热下至40℃的200ml蒸馏水加至微囊液中,将微囊液自水浴中取出,不断搅拌,自然冷却,待温度冷至32~35℃时,加入冰块,不断搅拌急速降温至5~10℃,加入37%甲醛溶液1.3ml(用蒸馏水稀释一倍)搅拌15分钟,再用20%NaOH溶液调其pH至7.5~8.0,继续搅拌45分钟,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图记录微囊的外型及大小。
(5)过滤:将微囊液放入离心机中离心,收集微囊,称重(湿重)。 (二)液状石蜡微囊的制备 1.处方
液状石蜡 2g 明胶 2g 10%醋酸溶液 适量 60%硫酸钠溶液 适量 37%甲醛溶液 3ml
40
2.5g 2.5g 适量
阿拉伯胶 37%甲醛溶液 20%NaOH
2.5g 1.3ml 适量
蒸馏水 适量 2.操作
(1)明胶溶液的制备:称取明胶2g,加蒸馏水10ml使溶胀、溶解,50℃保温。 (2)液状石蜡乳的制备:称取处方量液状石蜡,加明胶溶液,于研钵中研磨成初乳,加蒸馏水至60ml, 混匀, 10%醋酸溶液调节至pH 4(3.5-3.8)。
(3)微囊的制备:将上述乳剂转移到烧杯中,置于50℃恒温水浴内, 量取一定体积的60%硫酸钠溶液,在搅拌下滴入乳剂中,至显微镜下观察,以成囊为度,由所用硫酸钠体积,立即计算体系中硫酸钠的浓度。另配制成硫酸钠稀释液,浓度为体系中浓度加1.5%,体积为成囊溶液3倍以上,稀释液温度为15℃,倾入搅拌的体系中,使微囊分散,静置待微囊沉降,倾去上清液,用硫酸钠稀释液洗2~3次。再将微囊混悬于硫酸钠稀释液300ml中,加甲醛溶液,搅拌15min,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8~9,继续搅拌1h,静置待微囊沉降完全。倾去上清液,微囊过滤,用蒸馏水洗至无甲醛气味(或用Schiff试剂试至不显色),抽干,即得。 四、实验指导
(一)预习要求
1.复习微囊的一般制法,特别是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和操作注意点。 2.复习影响微囊粒子大小的因素。 3.了解微囊的应用和特点。
4.参考实验讲义及操作要点,写出实验步骤。 (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1.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明胶有A型和B型之分,A型明胶的等电点为pH7-9,B型明胶的等电点为pH4.8-5.2。制备微囊所用的明胶为A型。
2.用10%醋酸溶液调pH时,应逐渐滴入,特别是当接近pH4左右时更应小心,并随时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微囊的形成。
3.甲醛可使囊膜的明胶变性固化。甲醛用量的多少能影响明胶的变性温度,亦即影响药物的释放快慢。
4.当降温接近凝固点时,微囊容易粘连,故应不断搅拌并用适量水稀释。
5.用5%氢氧化钠液调节pH至7-8时,可增强甲醛与明胶的交联作用,使凝胶的网状结构孔隙缩小而提高热稳定性。
(三)思考题
1. 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在制备微囊时,药物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为什么? 2. 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制备微囊两种工艺有何异同?
41
实验十二 抗氧剂抗氧化作用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抗氧剂及金属络合剂的抗氧作用。 二、实验指导
药物制剂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稳定。药物制剂稳定性系指药品从生产、贮存、直至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中,保持其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稳定性,并保持其疗效和用药的安全性。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确定药品有效期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内容
(1) pH值的影响:取VC20g,配成400ml溶液。取样进行含量测定,作为0时含量。
另取5份,30ml/份,用NaHCO3粉末调节pH至4.0,5.0,6.0,7.0,8.0(允许误差为±20%,现用pH试纸,再用pH计)。分别用注射器灌入2ml安剖,每组灌装8只,放入100℃水浴中加热1小时,观察不同时间溶液颜色变化,测定药物含量,同时测定注射液的吸收度。
(2) 空气中氧气的影响:取上述pH6.0溶液30ml, 分成3份:①于2ml安剖灌装2ml后
溶封;②于2ml安剖灌装1ml后溶封,其它操作同上。
(3) 抗氧剂的作用:
(4) 金属离子及金属离子络合剂的作用: 四、思考题
1.举例说明抗氧剂在其他处方中的抗氧作用。
2.乙二胺四醋酸二钠延缓维生素C氧化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实验十三 阿司匹林水溶液的稳定性预测
一、 目的要求
1. 熟悉如何用化学动力学的原理预测药物的稳定性。 2. 用恒温加速实验法预测阿司匹林溶液的半衰期、贮存期。 3. 学会多种处理数据的方法,如作图法、回归法、计算器处理等。 二、 实验指导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具有一个酰酯键,在水溶液中易被酸或碱专属催化而水解,此反应为伪一级反应。
一级反应服从方程lgCt/C0=K t / 2.303
阿司匹林与水杨酸的吸光谱显著不同,若我们选择水杨酸的峰吸收处λ
max296nm
作测
42
定波长,阿司匹林的吸收可以忽略其影响。实验测得的吸收度At值的大小代表水杨酸的浓度,由反应方程式知一分子阿司匹林水解成一分子水杨酸,则完全水解后吸收度A∞减去t时刻的At值就是我们要求的阿司匹林的浓度C,开始浓度C0则为 A∞减去t为零时刻的吸收度A0,它们满足一级反应的方程。
代入上式得:
lg根据测得的A0、 At、 A∞和t值就可以计算出K值。
反应速度常数K绝对温度成下式:lgK=K/2.303T+lgA。根据不同温度上的K值作一直线,外推至室温下求出K25,由K25就可求出药物的半衰期和贮存期。
t1/2=0.693/K t0.9=0.1054/K 三、 实验内容
(一) 操作方法
称取50g乙酸钠与适量水中,加入11ml冰醋酸稀释至500ml,混匀使成为pH5.0左右的缓冲液。称取30mg阿司匹林,用400ml缓冲液溶解,分装于带塞试管中,夹上试管夹,待恒温水浴的温度稳定后放入样品,并同时计算时间,每档温度定时取样6次,样品取出后马上用冰水冷却,在波长296nm处用醋酸缓冲液作空白测定透光率(或吸收度)。另取一些样品不经水解测定吸收度A0,和在沸水中完全水解两小时,冷后测定吸收度A∞。实验的温度及取样时间间隔如下:50℃时每20分钟取样一次,60℃每13分钟,70℃每7分钟,80℃每5分钟。
(二)数据处理
将上面测得的结果填入下表,并按要求计算各项。
1. 作图法
A?Atlg?将 A ? A 0 对t作图,求出斜率b,则K=-2.303b。再从lgK对1/T作图,外推至t=25℃?时的lgK,求出K25,根据公式t1/2=0.693/K,t0.9=0.1054/K,求出半衰期和贮存期。
2. 回归法
A??AtK?tA??A02.303At设Xi=t,Yi= A ? ,按下述公式求出各项:
lg?A??A0Y n X?Y n???a= ? X ? Y ? ? X ? b= X ? Y ? ? Xc= X ? Y ? ? , Yn?X?(?X)[n?X?(?X)][n?Y?(?Y)n?X?(?X)2iiii2iiii1
2i2i2i2i2i12ii22iii]则此温度下的K值为-2.303b。
再设Xi=1/T,Yi=lgK,计算出a、b值且列出回归方程,将T=298代入方程解出K25,求出室温下的t1/2和t0.9。
3.计算器(机)输入法(此法不作要求
功能齐全的计算器可直接成批输入数据,或者自己在电脑上编程序成批输入数据,并打
43
印出回归结果,非常方便。 四、 思考题
1. 实验中要求称取30mg阿司匹林,是否应精密称取至30mg?一般要求的称重范围多
大?
2. 在实验中的A0 、A∞的测定是否每个温度下都必须做?为什么?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