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播学》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关于《传播学》复习资料 1、传播的概念和特点

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给传播下的广为人知的定义:“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作为符号学的创始人皮尔士则认为传播即观念或意义的传递过程,有一段论述:“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括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有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因此,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有了信息的概念后,认为传播是信息共享,从信息科学的观点看,传播并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而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它作为一种客观的机制在维持物质的运动和系统的运行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传播的特点: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信息

信息: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在这个概念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社会信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社会信息也是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3、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特点:

①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②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 ③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④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

⑤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但这种反馈一般是滞后的,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4、社会信息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的五要素:

①不断向社会系统内引进“复杂性”的源泉

②要有即保持系统内的“紧张”状态又不断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机制 ③要有将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适当连结的双向传播网络 ④要有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的变化而进行自主决策的系统 ⑤要有保存并普及意义、象征和价值体系的有效机制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5、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由于社会系统的参与者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即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6、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发展阶段:

①口语传播时代(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

? 口语只能在有限的距离内传播和交流

? 口语使用声音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 ②文字传播时代

? 克服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长久保留 ? 文字打破了举例的限制,可以传递到很久的地方

? 文字的出现使语言不容易变形,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③印刷传播时代

? 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古登堡 金属活字排版印刷) ④电子传播时代

? 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

? 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电脑处理信息、记忆和传输功能,其信息处理的速度快、精度高,记忆准确 ? 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

7、传播媒介的进化

依次累积出现

符号的构成性元素

美国传播学家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①实现的媒介系统 ②再现的媒介系统 ③机器媒介系统

这是一个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趋丰富的过程,也是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

8、M·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

这个观点的核心思想是: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

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因此,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

9、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特点:

①社会经济的主体有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②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③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④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10、体外化信息的经历、发展及统合

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些分散的媒介系统在各自的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功能也越来越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

是各种不同的媒介功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过去由分散的媒介系统所执行的不同功能,今后将会统合到数字这一综合的信息传播系统当中。M·麦克卢汉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媒介是人的延伸。不同的传播媒介也就是人的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这个过程不断扩大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媒介从人体“延伸”出去的过程,也是媒介不断获得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过程。

11、符号

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其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符号是物理性的、能被

我们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它指代的并非其本身的某些东西。

能指(意符),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没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 所指(意指),即意符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事物的概念(意义)。 例如:国歌

歌词和乐曲构成了国歌的能指(意符)

它代表的国家历史和民族精神构成了国歌的所指(意指)

12、信号与象征符

信号具有物理性质,而象征符则具有人类语义性质。 信号的特点:

①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 ②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固定对应关系 象征符的特点:

①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②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③象征符不是遗传的,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④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

13、符号的基本功能

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 二是传达功能 三是思考功能

14、皮尔士关于符号的分类

图像符号(icon):具有客体的某些特征。

标志符号(index):客体本身或者与客体有实际的联系。

象征符号(symbol sign):按照一定的习惯、约定或规则,肯定可以被解释为指代某物。

意指化:符号与其外部现实之中的指涉物的关系,即,意指化。

15、意义

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符号意义的分类: ①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 ②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③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 符号意义的暧昧性: ①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 ②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16、象征性社会互动

象征行为: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象征性互动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其核心问题是考察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的三个前提:一、人是根据“意义”来从事行动的;

二、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三、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它的两个主要思想:一、意义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性 二、自我概念的重要性 三、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象征性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意义交换的前提: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语言、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17、“主我”(I)和“客我”(me)

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客我”意识只有

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二者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

18、现代文化的象征性

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由于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现代社会的消费传播正在越来越体现

出“差异化”的特点,即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在这种消费结构下,商品和服务的流行越来越强,而流行周期则越来越短。

象征符的不断创造和更新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活力,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象征符的过滥提供和过频变动也会造成意义、价值和

规范的流动化和无序化,使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和行为产生混乱。

19、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20、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观点: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们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

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对自己采取行动。“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21、基模理论

基模,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者认知导引结构。就是当我

们接触到一个新信息或新事物、遇到一个新事件或者进入一个新的场所的时候,我们过去相关的经验和知识会导引我们迅速地对新的状况做出认识、推断和判断,并及时地做出态度或行为反应。(分类:人物基模、事件基模、角色基模)

基模的特点:

①基模是人的基本行为模式 ②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 ③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 ④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

22、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P70)

概括起来,这一过程即: ①激活

②核对:吻合或不吻合 ③强化或修改

④保存

23、人际传播

广义:人际传播从广义上来说,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个人性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以实现良好的信息传递和彼此相互理解或共鸣的目的。

狭义: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或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信件、电话、电报、邮件等)进行的信息交流。 特点:

①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是真正的“多媒体”,传播方法灵活。 ②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较复杂和丰富。 ③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

④与群体、组织及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也就是说在传播关系上是自发的、随意的、自主的和非强制的。 社会功能:

个人功能:自我认知、建立和谐关系、认识与控制环境、交流人身经验、满足情感需要、个人社会化与生存需要。 社会功能:传承社会文化、实现社会协作、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

24、群体传播

群体:群体指的是有特定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特性: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