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崇文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一模考试卷含解析 下载本文

北京市崇文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一模考试卷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 ,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 ,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 ,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 A.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昙花一现 C.昙花一现 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答案】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时过境迁:时间推移,环境发生变化。昙花一现:指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抱残守缺:意为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多比喻思想保守,不求上进,不肯接受新事物。(1)依据“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第一空应该选用“时过境迁”。(2)依据“化为明日黄花”,意为守着旧有的事物,所以,第二空应该选用“抱残守缺”。(3)依据“未老而先亡”,说明有些传统文化中有些成分只是“昙花一现”。据此,答案为A。 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一则)

即使有好到极点的道理,如果不学,就不能知道它的妙处。 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群无所依。(《小石潭记》柳宗元)

小石潭中的鱼可以有一百多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凭依。 D.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张岱)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天上和地下全都是白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

C句中的“可”表“大约”之意,翻译有误。 二、名句名篇默写 3.古诗文填空。

春光无限美!“乱花渐欲迷人眼, ____”是白居易眼中的西湖春景;“惟有门前镜湖水,________”________”是贺知章回到久别的故乡后的感慨。好景难留,时光已逝,晏殊在《浣溪沙》中借“________ ,

B.时过境迁 昙花一现 抱残守缺 D.昙花一现 抱残守缺 时过境迁

表达了对春光逝去的惆怅,所以我们要珍惜青春,奋发努力。即将迎来人生第一场考验,我们深知现在的磨炼是为了更好的未来,我们深知“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我们定能扬起理想风帆勇往直________”,________”前,如李白一般“________,我们终将实现杜甫在《望岳》中描绘的“________ ,的宏伟目标。

【答案】 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风不改旧时波;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蹄”“燕”“沧”“凌”“绝”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 三、现代文阅读

4.(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大陈的风

①风儿吹来,吹起我和家乡的对白。

②冬日,历山白雪皑皑,北风从珠坑口吹过来。但童年的我望着院子天井上空成堆成堆的鹅毛大雪压下来,却丝毫不觉冷,因为脚底下有母亲早已生好的炭火盆。母亲边哼歌谣边纳鞋底。鞋底是用一层层旧衣料沾上汤糊贴叠的,很厚,需要拿锥子用力穿孔后穿针引线。线是用莱园野生的针麻脱干制成,很牢固。母亲说:“冬闲田里没活,开春就有新布鞋穿啦。”此时,母亲满是老茧的手已冻得通红!那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寒夜里的一束光。

③上小学了,母亲说:“在学校就要听老师的话,今日的功课今日做掉,明朝还有新功课。离家时,先把尿留在家中,放学后也要把尿憋回家。”因为那时没氨水、肥田粉之类。“拾粪上学”是学校布置的课外作业。冬日的早晨特别冷,母亲早早准备好畚箕锄头,嘱咐我:“路旁草丛中人不太走踏的地方狗粪多,运气好还有牛粪。”寒风吹来,“拾粪上学”“憋尿回家”“作业日清”“尊师崇学”的家教,是母亲树立的最早“家风”,也是母亲对儿子一生的告诫。

④夏日,后垅地塔的番薯田表土如粉,龙前山田的水渠已泛白泥。少年的我,从上桥头跑到下桥头,口干舌燥。风神似乎停止了脚步。只见岩泉溪小鲇鱼在游晃,却不见溪两旁柳树动。母亲说:“树头果子莫仰头,菱角塘莫洗手。‘仰头’以为你想偷水果,‘洗手’,以为你想偷菱角。”那时放学拔猪草是“家庭作业”。小伙伴们常常玩“丢杀”(丢小镰刀)游戏到快天黑。竹篮没盛满,我怕母亲责骂就结伴到生产队的花草田里割一些放在篮底“填充”。母亲发现后连竹篮一起踩扁,拿起杉树刺的荆条一顿痛打。母亲的脸从未有过的严肃,母亲的骂从未有过的严厉。

⑤十二三岁时,我已随母亲上山砍柴。麻索如何捆柴,担柱如何换肩……母亲边示范边说:“内家烧柴大板艮(大把添柴),老公挑柴抖抖震。”母亲虽然说不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却让我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双抢”(抢收抢种)的时候,生产队二十多个属兔的同龄人比赛割稻谷,第二天我起不来,母亲一边拉我一边说:“后生侬力气不能晒干,睡一觉又有力气了。”

我说:“不是下雨吗?”“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母亲没有商量余地。母亲的话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她压担子的“绝情”。能挑一百斤绝不挑九十九斤,捆柴捆足,珠坑水库大坝底挑砂石装满,挑稻谷,挑水,挑栏肥……都是满满的。母亲说:“出门就是一天,来回就是一趟,多挑一些合算。”也许我的腰肌劳损就从那时落下,但坚强品格也从此生长。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到户后,家乡生活风生水起。那时家里四个人口的四亩责任田分散在六七个地方。母亲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忙得连口水也没工夫喝。春天雨水充沛,田野里总有我和母亲穿着蓑衣、戴着竹斗笠的身影。

⑦小山村的春夜特别安静,而母亲却总在盘算第二天下雨是否修农具,晴的话去哪块田除草。“日晴夜雨,百姓做财主”,母亲风雨兼程,眼中总是丰收的憧憬。邻居用稻谷换麦李、麻桓、粉干的时候,母亲说:“煮(粥)饭要吃饱,野衣食(零食)不要吃。”因为母亲的勤俭,家里楼上大谷柜总是满满的,从来没有闹春荒断过粮,还时常借粮给邻居。

⑧重阳节回家,走在老家后栋护村林的环村水泥路上,大陈的风从眼前掠过,风告诉我,风筝再远,也断不了线!

(作者:陈加斌。有删改)

1.母亲对“我”的成长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母亲所做之事简要分析。 2.请分别从不同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第二天我起不来,母亲一边拉我一边说:“后生侬力气不能晒干,睡一觉又有力气了。”我说:“不是下雨吗?”“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母亲没有商量余地。母亲的话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她压担子的“绝情”。

3.请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

4.文章以“大陈的风”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①母亲给“我”生炭火盆和纳鞋底,让“我”感受到母亲对“我”浓浓的爱以及对“我”人生的启发和引领。②通过“拾粪上学”“憋尿回家”“作业日清”“尊师崇学”的家教,母亲为“我”树立了最早的“家风”。③母亲告诉“我”“树头果子莫仰头,菱角塘莫洗手”,让“我”明白了要主动避嫌,不做让人误会的行为和事情。④母亲责骂、痛打犯错的“我”,让“我”明白了不能因贪玩而耽误“家庭作业”,更不能偷窃和撒谎。⑤母亲让“我”砍柴、割稻谷、挑砂石、挑稻谷、挑水、挑栏肥等,培养了“我”勤俭节约和坚强的品格。⑥母亲起早贪黑、风雨兼程、借粮给邻居,让“我”明白了勤俭持家、善良睦邻的道理。

2.示例:①使用引用修辞,直接引用谚语“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体现了母亲劳动的智慧及劳作的勤奋。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和韵味,增强了说服力。②巧妙使用谚语“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或:方言“侬”),使语言表达新颖、生动、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和生活化。语言切合人物身份,显得真实、亲切,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③词语“晒干”“绝情”运用精妙。“晒干”本来针对的是潮湿的物件,这里却用来说人的力气,用语新颖、幽默,表达生动形象。“绝情”本义是指人不念情谊,不讲人情。

这里借来形容母亲“压担子”的态度,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说,属于贬义褒用,使表达有趣味。同时,表现了母亲对劳作、对“我”要求严苛,也体现母亲坚决、坚韧和坚强的品格。④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劳作、对“我”要求严苛,表现了母亲有劳动智慧、坚决、坚韧、坚强和勤劳的品格。 3.她是一位疼爱儿女、注重家教、要求严格、教导有方、勤俭持家的好母亲;同时也是一位有劳动智慧、辛劳能干、坚韧坚强、睦邻善良、质朴淳厚的乡村农民。

4.①“大陈的风”表面指的是故乡大自然的风。②“大陈的风”暗指故乡发展的社会改革之风。③“大陈的风”蕴含母亲对我人生成长的教育之风,“风”也可喻指母亲。④以“大陈的风”为题,委婉含蓄,内涵丰富,引人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⑤“大陈的风”是文章的线索,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⑥“大陈的风”牵动我的情思,引发我对故乡、母亲的思念与热爱。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文章的②~⑦段所叙写的“母亲给我生炭火盆和纳鞋底”“那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寒夜里的一東光”上小学时“‘拾粪上学’‘憋尿回家’‘作业日清’‘尊师崇学’的家教,是母亲树立的最早‘家风’,也是母亲对儿子一生的告诫。” “树头果子莫仰头,菱角塘莫洗手。” 让“我”明白了要主动避嫌,不做让人误会的行为和事情。 母亲虽然说不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却让我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许我的腰肌劳损就从那时落下,但坚强品格也从此生长。”“母亲风雨兼程,眼中总是丰收的憧憬。邻居用稻谷換麦李、麻糍、粉干的时候,母亲说:‘煮(粥)饭要吃饱,野衣食(零食)不要吃。’因为母亲的勤俭,家里楼上大谷柜总是满满的,从来没有闹春荒断过粮,还时常借粮给邻居。”据此概括作答。

2.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如引用谚语“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这是引用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母亲的智慧、勤奋。可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词语“晒干”“绝情”运用精妙。“晒干”本来针对的是潮湿的物件,这里却用来说人的力气,用语新颖、幽默、形象。“绝情”本义是指人不念情谊,不讲人情。这里借来形容母亲“压担子”的态度,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说,属于贬义褒用,使表达有趣味。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劳作、对“我”要求严苛,表现了母亲坚强和勤劳的品格。分别从不同角度赏析即可。

3.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从文中母亲给“我”生炭火盆和纳鞋底可以看出母亲勤俭持家;“拾粪上学”“憋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