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9年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B、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转动鸡蛋,离手后观察它的转动情形;如果转动顺利,则为熟蛋,如果转动不顺利,则为生蛋,这属于利用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

C、跳远时助跑,即原来运动员是运动的,当其起跳后,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所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属于利用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

D、锤头松动时,把锤柄的一端在凳子上撞几下,即该过程中,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撞击到地面时运动停止,

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运动状态,从而使锤头套紧,属于利用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惯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合理的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更好的为生产生活服务。

7.(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 C.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分析】(1)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靠近焦点像变大”可判断物距变化时,像距及像的大小的变化;

(2)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不论实像和虚像眼睛都能直接观察;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可判断;

(4)根据远视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判断像的变化情况,进而得出光屏的移动方向。 【解答】解:

A、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靠近焦点像变大”可知,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即蜡烛远离焦点,所成的虚像将变小,故A正确;

B、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不能看到发光体的像,眼睛靠近凸透镜也不能看到像,当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能看到像。故B

正确;

C、当蜡烛放在10cm处,物距u=40cm﹣10cm=3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若在蜡烛和透镜间放一远视眼镜,远视眼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此时所成的像将靠近透镜,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同时要自己做出规律性的总结,如物距变化和像距变化的大小关系。 8.(2分)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v的速度匀速运动了s,已知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为物重的n分之一,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该滑轮组一定省力 C.额外功为(2nF﹣G)s

B.拉力的功率为2Fv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分析】(1)由图可知,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2,由于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根据拉力F=

(f+G动)分析使用该滑轮组是否省力;

(2)绳端移动的速度v绳=n′v,根据P=Fv绳球出拉力的功率;

(3)先求出绳端移动的距离,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为有用功,拉力做功为总功,根据功的公式表示出有用功和总功,用总功减去有用功即为额外功; (4)根据η=【解答】解:

A、由图可知,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2,由于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 所以,绳端的拉力F=

(f+G动),

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由于f与G动的大小关系未知,所以无法比较F与f的大小关系,则使用该滑轮组不一定省力,故A错误;

B、绳端移动的速度v绳=n′v=2v,则拉力的功率:P=Fv绳=2Fv,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f=G,

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则:W有=fs=Gs, 绳端移动的距离:s绳=n′s=2s, 拉力F做的总功:W总=Fs绳=2Fs,

则额外功:W额=W总﹣W有=2Fs﹣Gs=(2nF﹣G)s,故C正确;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故选:BC。

==,故D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滑轮组的相关计算,弄清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是关键,用利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注意滑轮组是否省力取决于物重与动滑轮重的大小关系,易错点!

9.(2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R2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a、b是电流表或电压表。当只闭合开关S、S1时,a、b的指针均明显偏转,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向左移动,a的示数不变,b的示数有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是电流表

B.只闭合S、S2,移动滑片P,则a示数的变化量与b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可能等于R1+R2

C.若将b换成另一种电表,只闭合S、S2,将滑片P向右移动,R2消耗的功率一定变大

D.若将a与b的位置互换,只闭合S、S2,则a的示数与b的示数的比值可能等于R2 【分析】(1)先根据题意判断a、b两表的类型,再结合电路分析其连接方式,根据电压的变化量与电流变化量的比值为定值电阻的阻值;

(2)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欧姆定律以及P=I2R判断R2消耗的功率; (3)结合电表类型,利用欧姆定律判断两表示数的比值。

【解答】解:A、只闭合开关S、S1时,电表b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且滑片P向左移动,b的示数有变化,则b一定是电流表,故A正确;

若a为电流表,测通过R2的电流,由于R2的阻值和两端的电压均不变,滑片P向左移动,a的示数不变;

若a为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其示数也不变,a可能是电流表也可能是电压表; B、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时,只闭合S、S2,此时R1与R串联,电压表a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则有:R1=的比值等于R1;

a、b均为电流表时,只闭合S、S2,R、R2被短路,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移动滑片P,a、b两表的示数变化量均为0,故B错误;

C、将b换成电压表,a为电压表时,只闭合S、S2,R1、R2与R串联,滑片P向右移动,电阻变小,电路总电阻变小,电流变大,根据P=I2R2可知,R2消耗的功率变大; 若将b换成电压表,a为电流表时,只闭合S、S2,R被短路,R1、R2串联,滑片P向右移动,电阻不变,电路总电阻不变,电流不变,根据P=I2R2可知,R2消耗的功率不变,故C错误;

D、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时,若将a与b的位置互换,只闭合S、S2,R被短路,R1、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路,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则a的示数与b的示数的比值为R2;

a、b均为电流表时,若将a与b的位置互换,只闭合S、S2,R、R2被短路,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两电流表的示数相等,其比值为1,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是一道动态电路分题,涉及到电路的连接方式的判断、欧姆定律以及电功率公式的应用等知识,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讨论,有一定的难度。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10.(2分)家用电灯的开关要接到 火线 (选填“零线”或“火线”)和灯泡之间。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 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只填写一种即可)。 【分析】(1)出于安全原则电灯的开关应接在火线上;

(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是短路,二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解答】解:(1)在家庭电路中,控制电灯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中不但没有电流通过,而且电灯与火线断开连接,人接触灯泡时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故答案为:火线;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家庭电路有关的电学知识,充分了解家庭电路的连接特点以及常见现象,是我们学习和应用的关键。 11.(3分)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

(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园形的小光斑,是由于 光的直线传播 而形成的太阳“像”。

,即a示数的变化量与b示数的变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