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9年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2019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2分)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乙:抽掉玻璃板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丙: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D.丁:不再蹬地,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分析】(1)根据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上层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助燃、不可燃,且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熄灭蜡烛,立即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答】解:A、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上方燃着的小木条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助燃、不可燃,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故A正确;

B、抽掉玻璃板,二氧化氮和空气之间发生扩散现象,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B正确;

C、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可见白烟具有可燃性,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故C正确;

D、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当我们不再蹬地,最后会停下来,是应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物理与化学的综合题,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分子动理论以及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点,虽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2.(2分)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cm B.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C.一支普通圆珠笔重约为2N

D.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4℃

【分析】根据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可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一张纸的厚度为100μm=0.1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18km/h,故B符合实际;

C、一支普通圆珠笔的质量约为10g=0.01kg,其重力G=mg=0.01kg×10N/kg=0.1N,故C不符合实际;

D、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

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分析】(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3)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测量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 (4)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所以学生不能免受噪声干扰,故C错误;

D、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是次声波,由于声可以传递信息,所以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关于声音的知识,属于基本内容,只要对每个选项细心分析,比较简单。

4.(2分)图所示四个装置中工作原理与发电机相同的是( )

A.电磁起重机

B.司南

C.话筒

D.扬声器

【分析】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分析清楚图示实验原理,然后答题。 【解答】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A、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磁铁工作的,其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司南是天然的磁体,由于受地磁场的影响,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话筒是利用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交变电流的原理(即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扬声器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涉及的内容有电流的磁效应、磁体的指向性、电动机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注意电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以及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等原理的应用,平时多归纳。

5.(2分)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分析】(1)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2)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分析物质的初、末状态即可判断,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A、蜡属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 B、由于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可以使食物降温,防止变质,故B正确; 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小水滴吸热汽化成了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关键要记住哪种物态变化是如何定义的。

6.(2分)图所示与惯性有关的做法中,属于防止因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系安全带

B.旋转生、熟鸡蛋

C.跳远助跑

D.撞击锤柄

【分析】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物体的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益的,我们要学会利用;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要学会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 【解答】解:A、汽车驾驶员和乘客必须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减速时,人由于惯性而带来伤害,故A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