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符合中枢性眩晕特点的表述是: A前迁神经核或小脑病变可引直B椎-基底动脉码调制供血不足是常见原因 C眩晕程度与头位或体位改变无关D伴严重的耳鸣、耳聋E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较轻 III. 延髓麻痹
104舌咽、边暗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有 A吞咽困难、饮水呛咳B说话声音带鼻音C患侧软腭活动受限 D患侧咽反射消失E舌前2/3味觉缺失
105下述哪项符合假性球麻痹 A咽反射消失B下颌反射亢进C舌肌萎缩D构音障碍E吞咽困难 106与吞咽动作有关的脑神经是: A舌咽神经B三叉神经C迷走神经D舌下神经E喉返神经 107真性、假性球麻痹的鉴别主要有 A病变部位不同B吞咽困难C构音障碍D强哭强笑E掌颌反射
108真性球麻痹的主要表现 A咽反射消失B掌颌反射亢进C声音嘶哑D舌肌萎缩E锥体束征阳性 IX. 晕厥及癫痫发作
109能引起反射性晕厥的情况或诱因有 A恐惧、疼痛或看见出血B排尿C咳嗽D偏头痛E心律失常 X. 躯体感觉障碍
110根型感觉障碍表现为 A受损区域呈节段性感觉障碍B痛、温觉障碍,深感觉及触觉存在 C有放射性疼痛D症状在病变对侧E症状在病变侧
111导致分离性感觉障碍(痛瘟觉障碍、精细触觉保存)的病变部位在 A脊髓后索B脊髓后角C脊髓丘脑束 D脊神经后根E三叉神经脊束核
112某病人双上肢痛、温觉障碍,精细触觉和深感觉正常,其损害部位为: A双侧颈5~胸8后根B双侧颈膨大膈角C双侧臂丛D颈5~胸2脊髓前联合E双侧颈膨大后索
113脊神经后根受损可出现相应节段 A各种感觉障碍B腱反射砬弱或消失C神经根性疼痛D肌肉萎缩E肌无力
114脊髓后索受损的症状是 A受损节段平面以下运动觉、位置觉减退或消失B感觉性共济失调 C受损节段平面以下音叉振动觉缺失D精细触觉缺失E受损节段平面以下痛、温觉障碍 115一侧脊髓丘脑束受损可引起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的 A痛觉减退或消失B温度觉减退或消失C触觉消失D振动觉减退或消失E复合觉减退或消失
116皮质型感觉障碍的特点是 A病变对侧单肢感觉障碍B感觉障碍多呈手套袜套状分布C皮质感觉中枢受刺激可出现感觉性癫痫发作D病变对侧半身自发性疼痛E可出现实体觉及两点辨别觉障碍 XI. 瘫痪
117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包括 A肌张力增设或减低B腱反射亢进或减弱C有无病理反射D有无肌束震颤E电检查有无变性反应
118可引起单瘫的病变部位有 A大脑皮质运动区B一侧脑干C一侧颈段或腰段前根D脊髓胸段半侧损害E脊髓一侧颈膨大或腰膨大前角
9
119可引起双下肢瘫的病变部位有 A胸段脊髓B腰膨大C双侧腰段前根D双侧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上部及内侧部 E双侧皮质脊髓束外侧部
120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的症状是A一侧麻痹,伸舌时舌尖偏向麻痹侧B一侧麻痹,伸知时舌尖偏向麻痹对侧C两侧麻痹时伸舌受限或不能 D舌肌萎缩及伴有肌束震颤E电检查有变性反应 121左侧颈膨大(C5~T2)病变可出现 A左上肢弛缓性瘫,左下肢痉挛性瘫B病变水平以下右侧痛温觉减退 C病变水平以下左侧痛温觉减退D左上、下肢深感觉减退E左侧瞳孔缩小
122可引起一侧上下肢瘫痪的病变部位有 A一侧内囊B一侧上颈髓C一侧颈膨大D一侧颈段神经根E一侧脑干
123下述哪项符合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 A病变节段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障碍B上或下运动神经元性截瘫或四肢瘫C尿便障碍D腰椎空刺必定有椎管阻塞E可有脊髓休克现象
124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表现包括 A病变刺同侧舌咽、迷走神经麻痹B病变刺同霍纳氏征 C病变同侧小脑型共济失调D眩晕及眼球震颤 E病变对侧半身痛、温觉减退,同侧及/或对侧面部痛、温觉减退
125中脑左侧是在脑脚病损可出现 A左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B左眼球向上、下、内活动均受限,并有复视C左眼上睑下垂D左眼不能闭合 E右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126一侧内囊受损时,可见病变对侧 A中枢性上、下肢瘫B中枢性面、舌瘫C半身感觉障碍D同向偏盲EBabinski征(+)
127大脑皮质运动区病变可引起对侧 A半身复合感觉障碍B躯体相应部位局限性阵发性抽搐 C同向偏盲D上肢或下肢或面部瘫痪E失语 XII. 肌萎缩
128关于肌萎缩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分为神经源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萎缩 B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是肌源性肌萎缩 C急性脊髓灰质炎是神经源性肌萎缩 D神经源性肌萎缩肌肉活检可见肌纤维数目减少 E肌源性肌萎缩肌肉活检可见肌纤维肿胀破坏 III. 步态异常
129慌张步态的表现有 A行走时躯干弯曲向前B起步慢、止步难 C走路宽基底D旧肢协同摆动消失E见于帕金森病 XIV. 不自主运动 XV. 共济失调
130感觉性共济失调的表现是 A肢体共济失调B深感觉障碍C躯干平衡障碍D凭视觉不能减轻症状E凭视觉可减轻症状
131可引起共济失调的病变部位有 A皮质脊髓束B脊髓后索C脊髓丘脑侧束D脊髓后根E小脑
132小脑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指鼻试验呈意向震颤B轮替运动障碍C站立不稳D眼球震颤E肌张力改变
133小脑病变的症状体征是A言语含糊不清、缓慢或呈爆发式B肢体运动性或意向震颤C跟膝胫试验不准 D醉汉步态ERomberg征睁眼闭眼均不稳 二简答题
10
1何谓嗜睡?
嗜睡为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能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即又入睡。 73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瘫痪肌肉的肌张力降低或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萎缩早期出现,可见肌束震颤,无病理反射。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低和失神经电位。
74脊髓前角损害的临床表现?脊髓前角的病变引起弛缓性瘫痪,瘫痪分布呈节段型,可出现肌束颤动,无感觉障碍。
75脊神经前根损寄托临床表现?前根损害可引起节段型分布的弛缓性瘫痪。 76上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形成哪些束?形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干束,统称信体束。 77锥体束由何处发出?由中央前回运动区大锥体细胞发出。
78皮质运动区的位置?中央前回及大脑半球内侧面旁中央小叶前半部是皮质运动区。 79痉挛性瘫痪的反射特点?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及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80什么是神经休克期?急性病损导致锥体束突然中断,使肌肉牵张反射被抑制而呈现软瘫。 81皮质运动区刺激灶引起的症状?对侧躯体相应部位局灶性癫痫发作,严重是沿运动代表区顺序扩散(Jackson)癫痫。
82皮质下白质损害表现?靠近皮质区局灶性病损引起近似对侧单瘫,深在的病损引起对侧不均等性偏瘫。
83一侧脑干病变的瘫痪特点?
呈交叉性瘫痪,即病灶同侧平面的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对侧肢体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84中脑Weber综合征的特点? 大脑脚综合征,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表现为病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痪。
87舌下神经中枢性损害的部位? 是对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脑干束受损。 88周围性舌下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
一侧麻痹是伸舌舌尖偏向患侧;两侧麻痹则伸舌受限或不能。此外,可有舌肌萎缩,伴有肌束颤动。 89脊髓半切(Brown-Sequard)综合征?病变侧损害水平以个痉挛性瘫、深感觉障碍,对侧损伤水平以下痛温觉障碍。
90锥体外系病变肌张力增高的特点? 强直性肌张力增高(伸肌和屈肌张力均增高),各方向被动运动阻力一致(铅管样强直),伴震颤时阻力断续相间(齿轮样强直)。 91常见的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 常见的不自主运动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舞蹈症、手足徐动症、偏身投掷运动、肌张力障碍等。 92何谓静止性震颤,多见于何种疾病? 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节律性震颤,如手指搓丸样动作,4-6次/秒,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入睡后消失。多见于帕金森病。 93震颤的状态分类?分为静止性震颤(静止时出现),动作性震颤(随意运动时出现),姿势性震颤(某种姿势时出现)。
11
94小脑病变的语言特点? 说话缓慢、含糊不清,声音断续、顿挫或爆发式,表现吟诗样或爆发样语言。
95小脑性济失调的临床特点?
表现随意运动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不规则(协调运动障碍),可伴肌张力低、眼震和言语障碍。 三论述题
1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级?
① 嗜睡:是意识障碍早期表现,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能配合检查;②昏睡:处于较深睡眠,较
重的疼痛或语言刺激可唤醒,模糊地作答,旋即熟睡;③昏迷:意识水平严重下降,是病理睡眠样状态,患者对刺激无意识反应,不能被唤醒。根据程度分浅、中、深昏迷。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反应,无意识动作减少,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角膜、对光、吞咽反射消失,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2去皮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病变部位?
患者无意识的睁眼闭眼,光反射、角腊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无自发性言语及目的动作,呈现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去皮质强直姿势,常有病理征,保持觉醒-睡眼周期,可无意识地咀嚼和吞咽。见于缺氧性脑病、脑卒中及脑外伤导致的大脑皮质广泛损害。 3无动性缄默症的临床表同及病变部位?
患者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四肢不能动,出现不典型去脑强直状态,肌肉松弛,无锥体束征,可无目的睁眼或眼球运动,觉醒-睡眼周期保留或睡眠过度,可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如高热、心律或呼吸节律不规则、悄便潴留或失禁等。为脑干上部或丘脑的网状激活系统及前额叶边缘系统损害所致。
4闭锁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病变部位?
闭销综合征几乎全部运动功能丧失,脑桥及以下脑神经均瘫痪,表现四肢瘫,不能讲话和吞咽,可自主睁眼或用眼球垂直活动示意,看似昏迷,实为清醒。为脑桥基底部病变使双侧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受损。
5我国失语征的最常用分类?
① 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包括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和传导性失语; ② 经皮质性失语,包括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经皮质混合性失语; ③ 完全性失语; ④ 命名性失语;
⑤ 皮质下失语综合征,包括丘脑性失语和底节性失语。 6视辐射损害所引起的视野改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