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 下载本文

2质疑,解疑。

(1)学生质疑:“远上寒山石径斜”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白云生处”?“坐”怎么讲?“红于”的“于”怎么理解?

(2)解疑:①理解“远上寒山石径斜”,要调整一些词在句子里的顺序。“远上”是向远处伸展;“寒山”是深秋时节充满凉意的山林;“石径”是石头小路;“斜”是弯弯曲曲的意思,为求押韵,可以读作“xi ”。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深秋时节充满凉意的山林里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②“白云生处”是指白云飘浮的地方。③再次查字典弄懂“坐”、“红于”的“于”的意思。“坐”是因为的意思;“红于”的“于”有比??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1反复吟诵,体会诗意。

2各自试讲,相互交流并提出补充、纠正意见。 3指名说说《山行》这首诗的意思。 4观察插图,闭目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

5讨论:在《山行》一诗中,诗人写了什么?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这是“远景”。还写了枫林的红叶,这是“近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喜爱秋天的感情。板书:远景 近景)

四、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左右结构,写时要左窄右宽,“彳”第一笔撇短,第二笔稍长,“竖”要稍短,“横撇”收,“点”写长些。“工”最后一笔要写平。

2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近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背诵古诗《山行》。

2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枫桥夜泊》。 板书课题:枫桥夜泊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读题解题。

(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名。请同学们查字典了解“泊”的意思:船停靠岸边。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

(2)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有名。

(3)出示《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让学生各自试读,画出生字,读准字音,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啼 (叫) 愁(忧虑) 寺(庙)

教者讲: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该市的南面有座山叫姑苏山而得名。

3师生合作探究这首诗的意思。

(1)学生能够讲出:月亮西沉了,乌鸦在啼叫,满地是霜。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半夜里飘到了客船上。

(2)学生不大理解“对愁眠”的意思。

(3)教者讲:理解“江枫渔火对愁眠”要调整词序并适当补充一些话。

大意是:(看到这一切)面对江上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 (我)心里忧愁,很难睡得着。

(4)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枫桥夜泊》全诗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1再次朗读全诗,思考: (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情景? (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等) (2)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写了“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寒山寺”、“夜半钟声”等等。通过写他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心中难以言说的忧愁。板书:所见 所闻)

2比较《山行》与《枫桥夜泊》中的两个“寒山”。

《山行》中的“寒山”指的是“充满凉意的山林”。《枫桥夜泊》中的“寒山”是寺庙的名字。

3反复朗读,做到能背诵 。 4指名背诵。 四、指导书写。 1讲解字形。

上下结构,写时笔画要紧凑,下部的“心”字底写时稍大,要能托住上部。

2学生描红、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