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二节 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采用三种不同的测量指标: 1.习惯化 2.条件反射 3.重学记忆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三)记忆容量增加 (四)记忆内容变化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是再认性质的记忆(习惯化、条件反射)
第三节 3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1岁前儿童的记忆 (一)新生儿的记忆
★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新生儿的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 (二)出生后头半年
★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三)生后第二个半年
★6--12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 ★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二、1--2岁儿童的记忆
★1---2岁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回忆(再现)的发展
第四节 3--6岁幼儿记忆的发展
幼儿记忆发展的四个特点: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下列因素: (1)客观事物的性质
(2)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3)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4)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5)活动动机
* 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
(一)明确记忆目的,增加记忆的积极性
(二)让幼儿在积极的思维过程和活动中识记
(三)培养幼儿对识记的兴趣和信心,提高记忆效果 (四)教幼儿学会一些记忆的方法和策略
1.重复法
2.中介法:中介法就是利用某种中介物,帮助存储和提取信息的一种编码方法,以语言作为识记存储和提取的中介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3.归类法:在将信息存入记忆库时,为了方便提取,应该按一定规则将新信息存入记忆库中的某一特定部位。这实际上就是在记忆库中做归类和系统化的工作 4.协同记忆法:是把视觉、听觉、动作等结合起来,同时用于记忆某些内容 5.联想法: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
(1)接近联想:由某一事物想到在时空上接近的另一种事物
(2)相似联想: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形式或性质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 (3)因果联想:由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因果关系的另一种事物
(4)对比联想:由某一事物想到在性质上或特点上与之相反或排斥的另一种事物
第八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一节 儿童想象的发生
★一般认为,表象产生之后,儿童也就开始了想象活动,即认为1.5--2岁左右,儿童出现了想象
★1.5--2岁儿童想象出现的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第二节 幼儿想象的发展
★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第三节 幼儿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主要为:
(一)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二)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三)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四)以想象过程为满足,不追求达到一定的目的 (五)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第四节 幼儿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
幼儿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
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 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 幼儿创造想象发生的标志 1.独立性 2.新颖性 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
1.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称为表露式创造
2.幼儿创造想象的形象和原型(范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的基
础上有一点改造
3.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表现在于: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增加,以及能够从不同中找出非常规性的相似
4.任意黏合:幼儿常常会出乎意料的把各种事物、各种特性奇特地黏合在一起,创造出美好的带有童趣的想象 5.奇特夸张
6.泛灵性:即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具有灵性的、与人一样会说、会笑、会动以及有感情的生灵
第五节 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二、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
(一)认知水平的限制 (二)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三)幼儿想象在认知中的地位 (四)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第六节 各年龄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
一、2--3岁的想象 其想象的特点为:
(一)想象过程完全没有目的(二)想象过程进程缓慢 (三)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四)想象内容简单、贫乏 (五)想象依靠感知动作(六)想象依赖成人的语言提示 二、3--4岁的自由性质的无意想象 其主要表现为:
(一)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二)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想象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 三、4--5岁的无意想象中出现有意成分 (一)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 (二)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三)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
(四)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想象的形象仍然零碎 四、5--6岁出现有意的创造想象 明显的表现:
(一)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
(二)想象的有意性进一步丰富、有情节 (三)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 (四)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第九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 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
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已经齐全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三、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四、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第二节 儿童思维的发生
最初的语词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直观的概括(二)动作的概括(三)语词的概括
第三节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形式
第四节 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了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成人)
第五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成为主要特点(要论述)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还有一系列派生的特点: 1.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 2.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者一些物体当作人
3.表面性。幼儿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因此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4.片面性。幼儿思维的片面性使幼儿不善于全面的看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只照顾到事物的一个纬度,而不能同时兼顾两个纬度 5.固定性。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缺乏灵活性。幼儿较难掌握相对性的概念 6.近视性。思维的具体性还表现在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更多地去思考事情的后果
第六节 幼儿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学前儿童对物体进行比较,有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