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引入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如: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利泽施乎万世。(《庄子·大宗师》)
(3)引入行为动作比较的对象。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4)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即表示被动。如: 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荀子·王霸》) 练习:说明下列句中介词“于”的用法。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庄子〃齐物论》) 有志乎古者希矣。(韩愈《答李翊书》)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言博问也。(《荀子〃大略》)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郤克伤于矢。(《左传〃成公二年》) 2、以
(1)引入行为动作凭借的工具、材料与依据。如: 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左传·鞌之战》)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荀子·劝学》)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2)引入行为动作凭借的资格、身份或地位。如: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西门豹治邺》)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汉书·张骞传》)
(3)引入行为动作的原因。如: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战国策·魏策四》)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起义》)
(3)引入行为动作的时间。如:
文(指田文,即孟尝君)以五月五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
练习:说明下列句中介词“以”的用法。
杀人以梃与刃(《孟子》)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左传〃僖公四年》) 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韩说(yua)以太初三年为游击将军。(《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第2学时
3、为
介词“为”读音是“wai”,经常与它后面的宾语一起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对象、目的、原因等。
(1)引入行为动作的对象。如:
为长安君约车百乘。(《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苦为河伯娶妇。(《史记·西门豹治邺》)
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史记·西门豹治邺》)
(2)引入行为动作的目的。如:
49
魏其锐身为救灌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3)引入行为动作的原因。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练习:说明下列句中介词“为”的用法。
不足为夭人道也。(《桃花源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攻宋。(《墨子〃公输》)
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史记〃项羽本纪》) 王甚喜人之掩口也,为近王,必掩口。(《韩非子〃内储说下》) 二、连词
连词是用来联结词、词组或句子的虚词。古代汉语的连词有许多,有些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下面是几个较为重要的古汉语连词。 1、与
“与”作连词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一般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如: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屈原《离骚》)
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汉书·刑法志》)
“与”也经常作介词用,常和它的宾语一起作谓语中心语的状语,引入行为动作伴随的对象,这时“与”前后的成分并不并列。如: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庄公十年》) 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夸父逐日》)
练习:说明下列句中介词“与”的用法。 蜩与学鸠笑之。(《庄子〃逍遥游》)
吾与汝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左传〃吕相绝秦》)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鸿门宴》)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徐宏祖《游天都》)
2、而
连词“而”的用法主要有三种:
(1)连接联合结构,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动词性词组,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之间的联系。既可以使顺接,也可以是逆接。如: 美而艳。(《左传·桓公元年》)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韩非子·五蠹》)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韩非子·五蠹》)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2)连接偏正结构,即连接状语与谓语动词,是一种顺接。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太后盛气而揖之。(《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3)连接诸位结构,即连接主语和谓语,是一种逆接,或是一种假设。如: 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战国策·赵策三》)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练习:说明下列句中介词“而”的用法。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执其手而与之谋。(《国语〃勾践灭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