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合集)天津市2019届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21份试卷含word合集答案 下载本文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积累运用(1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妖娆o 阴晦 风骚尽职守kè .rá.huì.sāo 恪.B.睿智ruì 田圃褓 qiáng ..pǔ 发窘.jiǒnɡ 襁.C.陨落yǔn 丝缕然无累kuò ..lǚ 解剖.pōu 廓.D. 伫立zhù 静谧不舍guō ..mì 免冠徒跣.xiǎn 强聒.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亵渎 一代天娇 闪烁 怒不可遏 B.扶掖 不能容赫 谀辞 黎明百姓 C.凌驾 涕泗横流 暗哑 心无旁鹜 D.鄙夷 断章取义 嬉闹 莫名其妙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汽车工业,盲目崇洋,妄自菲薄,不利自主品牌发展。 ....

B.你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重蹈覆辙,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

C.惊闻姚贝娜癌症复发离世的消息,歌迷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有条不紊地召开了一场歇斯底里的聚会。 ....

D.门生想替老禅师服务,把他当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但这位不二法门的老禅师,那一天便因自己没做工而不肯....吃饭。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即使按乐观估计,到2020年如能将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降至60%已经相当不易。

②正因如此,除以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外,尤须采用更为直接的方法,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③此外,英国当年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我国却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需求压力下,能源消费总量还将保持较快增长。

④中国治理雾霾面临的环境空间和选择空间却相当不同。 ⑤我国最大的困局是很难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A.②④①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④③②①⑤ D.④⑤①③② 5.下列句子对名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传》表达了人们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正因如此,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为英文时就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B.《隆中对》节选自西汉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C. 《敬业与乐业》中“业”的意义,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种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可以说,这里“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

D.《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的深厚的爱。因此,这部书被誉为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6.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不同的感受。请从声音、形态、气味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3分)

示例:大自然的色彩 语言:金黄色的阳光下,一片美妙的新绿从草地向四面八方蔓延,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与活力。 大自然的 语言: 二、经典诗文积累。(18分)

7.依据原文填空。(共4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望江南》 (2) ,一任群芳妒。《卜算子.咏梅》 (3)足蒸暑土气, 。《观刈麦》

(4) ,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根据提示默写。(共4分)

(1)《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 , ?

(2)《出师表》中描写诸葛亮生活志趣的句子是 , 。 9.默写课文。(共10分,(1)题必做,5分;(2)(3)题选做其一,5分,不写题目和作者) (1)诸葛亮的《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 必答1

选做题

三、阅读理解(56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0~15题。(共14分)

两角钱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10.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11.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3分)

1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 透明”的含义。(2分)

13.“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2分)

14.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2分) 15.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3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6~19题。(13分) 勤于用脑,延缓衰老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6.用自己的话对第②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3分)

17.第③段中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18.“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19.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体会?(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