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病证 下载本文

16.首风:指头痛因洗头受风所致,见头面多汗,恶风头痛,遇风易发者。

17.脑风:指因风邪入脑所致,见项背怯寒,脑户极冷,痛不可忍者。 18.头风:指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反复发作的头痛。

19.真头痛:为头痛门中的一种特殊重证,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 20.偏头痛:又称偏头风,其特点是疼痛暴作,痛势甚剧,半侧头痛,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呈胀痛、刺痛或跳痛,可反复发作,经年不愈,痛止如常人。可因情绪波动,或疲劳过度而引发。

21.眩冒:眩冒即眩晕。指以头晕眼花为主的一种病证。

22. 震颤: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23. 中风: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24. 仆击:中风之别名。表现为突然昏仆,似被人击。

25. 偏风:指中风偏瘫。

26. 真中风:外中风邪,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而外,见外见寒热等六经形证者。

27. 瘿气:即瘿瘤,因多由”忧恚气结”所生,故名。 28. 影袋:瘿块肿大,如囊似袋,故名。又名瘿囊、瘿瘤。 29. 疫疟:指来势凶险,病情严重,流行广泛的疟疾。 30. 疟母:指疟久而在胁下结有癥块者。

五、是非题

1.×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 √ 46. ×47. ×48. √49.×50.√ 51.√52.×

六、填空题

1.侧胸部 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 2.不痛则痛 不荣则痛

3.气滞 阴血亏虚,肝失所养 4.“通则不痛” 疏肝和络止痛 5.柴胡疏肝散 一贯煎 6.血府逐瘀汤 复元活血汤 7.天行疫疠

8.湿邪 热邪 寒邪 疫毒 气滞 血瘀 湿邪 9.从湿得之 利其小便 10.阴阳为纲 湿热疫毒 11.化湿邪 利小便

12.清热通腑 利湿退黄

13.寒湿阻遏 脾虚湿滞

14.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清热解毒,凉营开窍 15.茵陈术附汤 黄芪建中汤

16.气机阻滞 瘀血内结 气滞 血瘀 17.邪实 邪实正虚 正虚

18.消散 消补兼施 养正除积 19.实 行气散结 20.五脏 六腑

21.柴胡疏肝散 失笑散 22. 寒

23. 膈下逐瘀汤六君子汤 24. 衰止大半而止 25.色苍黄 腹筋起

26.肝脾肾受损 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27.水裹 气结 血瘀 28.肝脾 肾

29.理气 化瘀 行水 30.瘀结水留证 阴虚水停证 31.水热蕴结 水湿困脾

32.大量出血 昏迷 虚脱

33.滋肾柔肝,养阴利水 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34.气滞 血瘀 水湿

35.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36.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

37.头痛 头风

38.疏风 散寒 清热 祛湿 39.肝 脾 肾

40.气血亏虚 肾精不足 肝阳 痰浊 瘀血 41.疏散风寒止痛 疏风清热和络 42.活血化瘀 通窍止痛 通窍活血汤 43.养阴补肾 填精生髓 大补元煎 44.羌活 蔓荆子 川芎

45.平肝潜阳熄风 天麻钩藤饮

46.滋补肝肾 补益气血 填精生髓 平肝潜阳 清肝泻火 化痰行瘀 47.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48. 气血不足 气血亏虚 清窍失养 风 火 痰 瘀 49. 平肝潜阳 清火熄风 天麻钩藤饮 50. 平肝柔肝养肝疏肝清肝

51. 滋养肝肾 益精填髓 左归丸 右归丸

52. 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不利 53. 外风内风

54. 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心脑肝肾 55. 肝肾阴虚气血衰少风火痰气瘀 56. 养血祛风通络大秦艽汤

57. 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58. 回阳救阴益气固脱阴阳欲绝参附汤生脉散 59. 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㖞斜

60. 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61. 针灸推拿理疗按摩

62. 意识清楚昏迷肢体不用昏不知人

63. 平肝熄风 化痰祛瘀通络 通瘀泄热 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 64. 情志内伤 饮食及水土失宜 体质 65. 气机郁滞 津凝痰聚 血脉瘀阻 气 痰 瘀 66. 实证居多气虚阴虚

67. 在气在血火旺与阴伤轻重

68. 理气化痰 消瘿散结 活血化瘀 滋阴降火 69. 气机郁滞痰浊壅阻理气舒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 70. 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 71. 半表半里邪正交争正胜邪却

72. 神昏谵语痉厥内闭外脱疫毒热邪深重内陷心肝湿浊蒙蔽心神 73. 疟母软坚散结祛瘀化痰鳖甲煎丸

74. 祛邪截疟寒与热的偏盛清温解毒除瘴扶正截疟 75. 蚊虫灭蚊防蚊

七、简答题

1.请叙述胁痛的治疗原则。

当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实证宜用理气、活血、清利湿热之法;虚证宜补中寓通,采用滋阴、养血、柔肝之法。 2.试述黄疸的辨证和治疗要点。

黄疸的辨证应以阴阳为纲,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结合病史、症状,区别阳黄与阴黄。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分清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与疫毒炽盛的不同。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注意有无血瘀。治疗大法是化湿邪,利小便。属湿热者清热化湿,佐以通利腑气,属寒湿者健脾温化。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正如《金匮要略》所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至于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者,又当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主;阴黄脾虚湿滞者,治以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3. 试述积聚的诊断依据。

积聚的诊断依据是:(1) 腹腔内有可扪及的包块。(2) 常有腹部胀闷或疼痛不适等症状。(3)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邪或黄疸、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等病史。 4. 积聚与痞满如何鉴别?

痞满是指脘腹部痞塞胀满,系自觉症状,而无块状物可扪及。积聚则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不仅有自觉症状,而且有结块可扪及。

5. 癥积与瘕聚如何鉴别?

癥就是积,癥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即是聚,瘕聚是指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病史较短,病情一般较轻。 6. 试述积聚的治疗原则。

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聚证多实,治疗以行气散结为主。

7.试述肝气郁结之聚证的证治方药。

肝气郁结之聚证的症状主要有腹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苔薄,脉弦等。治法宜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方用逍遥散、木香顺气散加减。药用柴胡、当归、

白芍、甘草、生姜、薄荷、香附、青皮、枳壳、郁金、台乌药。

8. 试述气滞血阻之积证的证治方药。

气滞血阻之积证的症状主要有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舌苔薄,脉弦等。治法宜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方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药用柴胡、青皮、川楝子、丹参、延胡索、蒲黄、五灵脂。

9. 试述鼓胀的诊断依据。

鼓胀的诊断依据是:(1)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而腹部胀满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2)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3)本病常有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或黄疸、胁痛、癥积等病史。 10. 鼓胀与水肿如何鉴别?

鼓胀主要为肝脾肾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以腹部胀大为主,四肢肿不甚明显。晚期方伴肢体浮肿,每兼见面色青晦,面颈部有血痣赤缕,胁下癥积坚硬,腹皮青筋显露等。水肿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溢肌肤。其浮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或下肢先肿,后及全身,每见面色白光白,腰酸倦怠等,水肿较甚者亦可伴见腹水。 11. 气鼓、水鼓、血鼓如何鉴别?

腹部膨隆,嗳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是为“气鼓”,多属肝郁气滞;腹部胀满膨大,或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常伴下肢浮肿,是为“水鼓”,多属阳气不振,水湿内停;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腹内积块痛如针刺,面颈部赤丝血缕,是为“血鼓”,多属肝脾血瘀水停。临床上气血水三者常相兼为患,但各有侧重。 12. 如何理解鼓胀“阳虚易治,阴虚难调”?

水为阴邪,得阳则化,故阳虚患者使用温阳利水药物,腹水较易消退。若是阴虚型鼓胀,温阳易伤阴,滋阴又助湿,治疗颇为棘手。临证可选用甘寒淡渗之品(如沙参、麦冬、干地黄、芦根、茯苓等),以达到滋阴生津而不粘腻助湿的效果。此外,在滋阴药中少佐温化之品(如小量桂枝或附子),既有助于通阳化气,又可防止滋腻太过。 13. 试述鼓胀气滞湿阻证的证治方药。

鼓胀气滞湿阻证的症状主要有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治法宜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方用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药用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芎、白芍、苍术、厚朴、陈皮、茯苓、猪苓。

14. 试述鼓胀水热蕴结证的证治方药。

鼓胀水热蕴结证的症状主要有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治法宜清热利湿,攻下逐水。方用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药用茵陈、金钱草、山栀、黄柏、苍术、厚朴、砂仁、大黄、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 15. 试述鼓胀瘀结水留证的证治方药。

鼓胀瘀结水留证的主要症状有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癥结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或见赤丝血缕,面颈胸臂出现血痣或蟹爪纹,口干不欲饮水,或见大便色黑,舌质紫黯,或有紫斑,脉细涩。治法宜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方用调营饮加减。药用当归、赤芍、桃仁、三棱、莪术、鳖甲、大腹皮、马鞭草、益母草、泽兰、泽泻、赤茯苓。 16. 试述鼓胀阳虚水盛证的证治方药。

鼓胀阳虚水盛证的症状主要有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呈白光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宜温补脾肾,化气利水。方用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药用附子、干姜、人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