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郑州市地理学科高考质量分析会发言提纲 下载本文

2010年郑州市地理学科高考质量分析会发言提纲

一、2010年文综全国卷(I)地理试题分析

1.试卷总体评价

2010年文综全国卷(I)地理试题设计的导向性明确,紧扣考试大纲的目标与能力要求,突出素质教育的能力目标与具体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试卷的总体结构、题型、题量以及地理学科所占的分值基本保持稳定,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尽管是老课程卷,但试卷充分还是展示了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着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对今后的教学与复习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2.考查知识点及能力层次分布 知识点 获取和 解读信息 1-2,国土整治(盐碱地的治理)中所采取的措施 3-5,(网络商业模式)区位选择的原则 6-7,等温线的判读及影响气温的因素 √ 8,城市热岛效应 √ √ √ √ √ √ √ 8 4 12 12 8 16 √ √ 12 √ 调动和 运用知识 √ 描述和 阐释事物 论证和 探讨问题 8 分值 9-11,利用晨昏线判读季节及自然现象 √ 36(1),影响农作物种植的因素 36(2),流水作用形成的沉积地貌 36(3),气候类型、特点以及冲积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9(2),中国河流名称 √ √ 4 16 39(3),河流对人类活动(交通运输) 的影响 3.试题特点

第一,注重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从地理试题看,主要考查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国土整治、等温线判读与温度差计算、区位条件分析、地球运动状况分析和光照图判读、河流地貌的形成及水文特点对航运的影响分析、气候特征描述等内容。试题易、中、难比例合理,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现象。

与2009年相比,整体难度基本持平,但区分度更大。选择题第1~5题难度比较适当,第6~7题难度稍大,第8~11题是中高难度题。综合题看似容易,但难以保证答案的完整性,得分情况不佳,如第36题的第(3)问和第39题的第(3)问失分率很高。试卷考查知识过分集中于高中必修上、下两册的内容,选修1基本没有涉及内容。自然地理中的主干知识如地球运动(空间物体投影与经纬网、晨昏线相结合)、气候、河流、地形成因等涉及较多;人文地理重点考查影响农作物种植的自然因素、交通运输等。

第二,突出能力考查。

(1)着重考查考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如第6~9题,根据城市不同时段的气温检测结果,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知识,实在考查学生对地理要素时空整体性关系的动态分析能力。再如第9~11题,通过空间R点所观测到的晨昏线与纬线视形状,考查学生对光照图相关知识的理解,局部空间图与无图空间的结合,实则在考查学生的时空转换分析能力。

(2)突出考查考生的区域自然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如第36题和第39题第(3)问,要求考生从区域图中获取地理位置、地形状况、水系水文特点、气候类型等有效信息,运用自然地理要素整体性规律和原理,探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及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图表中有效信息的获取和解读,突出考查考生对地理要素间因果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

(3)强调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如第6~8题,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城市热岛效应,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对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又如第36题,题干告诉学生“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提出来的问题,体现高中新课程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4)注重考查学生区域综合分析能力。如第36题,以法国罗纳河流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和下游葡萄树、鹅卵石景观图为材料呈现,考查区域中自然要素(气候、地形、河流)对社会经济要素(农业生产)的影响,答题前要根据试题给出的信息,联系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多层次(气候及其要素)、多角度(光、热、水、地)进行分析回答,集中体现出考查学生对区域综合性的分析能力。

第三,图文并茂,地理学科特点鲜明。

地图是地理信息最佳载体,也是地理学科所拥有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试卷共有5幅图,图型形式多样,内容也相当广泛,尤其是在全国卷开始出现了景观图,使地理的学科特点得到极好的体现。把地图作为丰富信息载体,既考核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同时还考核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注意考查生活中有用的知识。第一组选择题考查的是国土整治中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地选择植被、改良土壤。第三组选择题考查了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图和城市“热岛效应”,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第36大题考查的是法国的葡萄种植园,与区域的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与生产的关系。第39题(3),说明古代黄河的水文、水系特点对粮食运输的影响,这四组题的积极意义之一,在于使考生明白地理学科是一门广泛用于农业、交通运输等生产部门的学科,在指导社会生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五,材料紧扣时代的脉搏与生活紧密相连。第二组选择题以网购商业活动为背景,考查企业的组织和经营活动以及考查商业的区位选择。这些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刚刚出现的新的购物方式——网购,说明地理知识是生活中有用的。

总体来看,今年高考地理试卷的难度、区分度等较好地体现了高考试卷的选拔功能,体现了全国卷I的一贯风格。

4. 答卷总体分析 (1)各种题型得分情况 全卷 选择题 满分 140 平均分 68.5 综合题 难度 满分 平均分 0.489 160 65 总分 难度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0.406 300 133.5 0.445

地理 44 21.9 0.496 56 22.74 0.406 100 44.64 0.446 (2)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

第二,审题不清,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36(1)题目要求很明确,请学生分析有利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但仍有相当部分的考生在作答时列出全部有利与不利条件。有很大一部分的考生对地形、气候理解模糊。例如,地形与气候颠倒回答,很多学生将甲地日照时间长、光线充足的原因归结为河谷地形,而不是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形成;将夏季光照强烈表述为全年光照强烈。

36(2)学生没有审清题意就下笔书写答案,结果答非所问,导致出现了很多零分或无效答题。如题中要求“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很多同学回答的是“地表鹅卵石堆..积对葡萄生长的有利影响”,或者是“鹅卵石形成的原因”等等。

39(3)撇开题干,不分东西两河段,错答成“孟津附近黄河整体水运对粮食运输的意义”(此类错误较多)。位置描述用语不专业或偷换描述对象,例如:“上段、下段”,“左段、右段”,“前段、后段”,“以上、以下”,“左侧、右侧”等等。第三,答题用词不准确,描述能力差。36(1)如将地形平坦,位于河谷表述为平地、峡谷;将光照充足表达为光照好、太阳照射好、阳光毒;将利于糖分积累表达为利于葡萄质量提高,使葡萄更甜等。把“灌溉(排水)条件好”写成“河流众多”、“河流丰富”、“紧挨河流”、“川流不息”;把“昼夜温差大”答成“昼夜温差正好”、“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积累”、“昼夜温差适宜”“有温差”等。

39(3)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影响描述模糊,地理语言不规范,不会表达,如“有一定影响”、“对运粮影响大(小)”等等。水运对运粮影响分析不全面,不能从利弊两方面分析问题。

第四,思路不清。36(1)同一要点多次重复;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混着答,层次不清;既答不利条件,又答有利条件;既答自然条件,又答人文条件;既答甲地又答乙地。多个要点罗列,因果关系不对应,如答成“夏季炎热,利于糖分积累”、“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 第五,错别字多。地形(型);地势低(底);炎(严)热;温(湿);⑤糖(唐);“冲积作用”写成“冲击作用”,“堆积”写成“堆集”,“上游”写成“上流”等等导致失分。 二、2010年文综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分析

1.试卷结构与分值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