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抗震标准: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6度是强震,7度是损害震。
③消防标准:参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
④人防工程:战时留城人口约占城市人口的30%~40%,按人均1~1.5㎡的面积标准建设人防工程.居住区则按总建筑面积的2%设置,或按地面建筑总投资的6%左右进行安排。 (3)城市生命线系统 ①设施高标准设防; ②设施的地下化;
③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 ④设施的备用率。
第25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古物保存法》于1930年6月颁布,共有14条,明确规定在考古学、历史学、古生物学等方面有价值的古物为保护对象。
第26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A选项中的城市规划应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的城市规划不能作为行动纲领。实施城市规划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事情,故选项C、D都不正确。
考点:
第六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考点1: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实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是指政府的工作,也涉及到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的行为。
第27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财政是关于利益分配和资源配置的行政。
考点:
第六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考点8:城市规划实施的财政机制;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在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与各个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是关于利益分配和资源分配的行政权利和行为。
政府可以按规划要求通过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投资兴建某些重要城市设施。通过资助方式促进公共工程建设。还可发行债券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加强城市建设。通过税收杠杆促进和限制某些投资和建设,实现规划目标。
第28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行政裁决程序也必须公开,一切社会行政团体的法规文件都必须面向社会公开。行政主体有义务解释法律、政策等规范。
考点:
第六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考点12: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 1.行政合法原则 核心是依法行政。 2.行政合理原则
首先行政行为应合法,行政机关享有一定程度自由裁量权,但需控制。 3.行政效率原则
为追求效率,行政机关采用首长负责制。 4.行政统一原则
分为行政权统一、行政法制统一、行政行为统一三项内容。 5.行政公开原则
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原则在行政法上的体现。
第29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工业技术使劳动生产力得到空间提高,不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类基本需求,而且导致越来越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工业的兴起为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工业的就业规模逐渐超过了农业。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3: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 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
第30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初期阶段,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农业人口仍停留在农业生产上,转移到城市的人口数量少。要达到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0%,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而中期阶段只需短短几十年时间。
考点:
33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6: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城市化进程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达到30%。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长时期就达70%左右。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已转化为城市人口。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产业革命前,城市化发展缓慢,局部城市化;产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急进,城市化普遍发展,原因是生产力的急进。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
第3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每个中心城市应有其相应的经济区域,中心城市受到区域资源和其他条件的制约,对整个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呈现出不均匀状态。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21: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区域有中心,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中心所依托的城市;中心城市有层级;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镇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这些区域条件包括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区内各主要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
第3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规模包括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用地规模随人口规模而变化,因此预测城市发展规模,主要预测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21: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区域有中心,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中心所依托的城市;中心城市有层级;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镇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这些区域条件包括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区内各主要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
第3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战国时代丰富的城市规划布局,首先得益于不受一个集权帝王统治的制式规定,另外更重要的是出现了《管子》和《孙子兵法》等论著。其中《管子》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了。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2: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1.文献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城市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代表封建社会以礼制为主导的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中区域城镇研究的先河。
《管子》:打破《周礼》规划的单一模式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代表了崇尚自然、自然至上的规划理念。 2.规划理念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始终体现了农耕文化时代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并重的整体观念,城市格局体现了农业社会时期以图腾崇拜为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形态,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3.典型城市
(1)唐长安城:中轴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 (2)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
第3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Hippodamus)模式,这种城市布局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3: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1.文献
《建筑十书》: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完整的古典建筑书籍。在第一卷及第五卷中的“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他公共建筑”中提出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方面的论述。
《按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西特(Camillo,Sitte)著。从城市美学和艺术角度来解决当时大都市的环境问题、卫生和社会问题,是一本较早的城市设计论著。 2.规划理论
欧洲是封建领主制,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规划体现封建社会突出统治者地位的以图腾崇拜为主要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 3.典型城市
(1)古希腊城市: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
(2)古罗马城市:广场群、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与焦点;道路、桥梁、城墙、输水管道等城市设施齐备(罗马)。
(3)中世纪城市:教堂成为城市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佛罗伦
34
萨)。
(4)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巴黎的城市改建----爱丽舍田园大道、凡尔赛宫、协和广场)。
第35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线形城市是铁路交通大规模发展时期的产物,通过交通运输加强了城市内部与其腹地之间联系。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5: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2.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2玛塔的线形城市: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组织功能、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对当今城市设计产生影响;
(4)格迪斯的学说:城市--区域研究;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这一思想经芒福德等人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第3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规划的对象是以城市土地使用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操作而得以实现的。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1:城市规划的作用; 1.作为国家宏观调整手段 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 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构架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第3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以分成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具有城市用水意义的地下水,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8: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1.用地评定的要求
(1)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为城市总体规划服务的; (2)用地评定主要以自然条件为内容,同时也考虑一些人为的影响因素;
(3)用地自然环境的评定,不应只是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和,而是要从环境意义上考虑文化相互的作用关系,综合地鉴定其利弊。
(4)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 2.用地评定的内容
以用地为基础,综合与之相关的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来鉴别各种用地是否符合规划与建设的需要。通常按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程度,适应城市设施建设需要分成三类用地。
第38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住宅用地包括宅间小路与宅问绿化在内的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合理间距内的用地。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23:城市用地的构成;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按大、中、小类3级划分。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48中类、73小类。
城市总体规划达到中类为主,小类为辅深度,详细规划应达到小类深度。 10大类用地英文同(近)义词及代号:
居住用地:RESIDENTIAL----R.包括4个中类。
公共设施用地:COMMERCIAL AND PUBLIC FACILITIES----C,包括8个中类。 工业用地:INDUSTRIAL,MANUFACTURING----M,包括3个中类。 仓储用地:WAREHOUSE----W,包括3个中类。
对外交通用地:TRANSPORTATION----T,包括5个中类。
道路广场用地:ROAD,STREET AND SQUARE----S,包括3个中类。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 UTILITIES----V,包括9个中类。 绿地:GREEN SPACE----G,包括2个中类。
特殊用地:SPECIALLY DESIGNATED----D,包括3个中类。
水域或其他用地:WATER AREA AND OTHERS----E,包括8个中类。
35
第39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佩里(Perry)提出了“邻里单位”,1933年《雅典宪章》将“邻里单位”作为城市的基本细胞。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23:城市用地的构成;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按大、中、小类3级划分。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48中类、73小类。
城市总体规划达到中类为主,小类为辅深度,详细规划应达到小类深度。 10大类用地英文同(近)义词及代号:
居住用地:RESIDENTIAL----R.包括4个中类。
公共设施用地:COMMERCIAL AND PUBLIC FACILITIES----C,包括8个中类。 工业用地:INDUSTRIAL,MANUFACTURING----M,包括3个中类。 仓储用地:WAREHOUSE----W,包括3个中类。
对外交通用地:TRANSPORTATION----T,包括5个中类。
道路广场用地:ROAD,STREET AND SQUARE----S,包括3个中类。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 UTILITIES----V,包括9个中类。 绿地:GREEN SPACE----G,包括2个中类。
特殊用地:SPECIALLY DESIGNATED----D,包括3个中类。
水域或其他用地:WATER AREA AND OTHERS----E,包括8个中类。
第4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各国和地区的发展规划体系不同,可以分成两个层面,分别是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或开发控制规划)。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4: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概念; 1.规划动作体系
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开发控制规划)。实施性发展规划又称作法定规划。 (1)战略性规划:
主要涉及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应对策略,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施性规划编制提供指导框架。但因其内容比较宏观,不足以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2)实施性规划:
以战略性发展规划为依据,针对城市中的各个分区,制定实施性的空间发展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3)非法定的补充性规划:
有多种形式,如各类规划研究报告、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开发区规划、各种专项规划、各类规划导则和开发要点等,通过政府的通告形式发布。 2.开发控制方式
两种基本方式:通则式和判例式。我国使用判例式。
第41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我国开发项目都必须申请规划许可,开发控制属于判例方式。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4: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概念; 1.规划动作体系
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开发控制规划)。实施性发展规划又称作法定规划。 (1)战略性规划:
主要涉及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应对策略,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施性规划编制提供指导框架。但因其内容比较宏观,不足以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2)实施性规划:
以战略性发展规划为依据,针对城市中的各个分区,制定实施性的空间发展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3)非法定的补充性规划:
有多种形式,如各类规划研究报告、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开发区规划、各种专项规划、各类规划导则和开发要点等,通过政府的通告形式发布。 2.开发控制方式
两种基本方式:通则式和判例式。我国使用判例式。
第42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每一个城市由于其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能形成各自的特色,社会环境与物质环境能体现其特色与风貌。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调查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a.城市化水平: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镇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加量。
b.城镇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镇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利用率。 (2)历史环境调查:
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
36